正文 第二章 辨證論治篇(七)(3 / 3)

(按語)腎主藏精,精為元陰,腎主骨生髓,腰為腎之府,若腎髒真陰虧,精髓不足,則腰膝酸軟;腎為水火之髒,陰虛則陽易動,以致腎失封藏之職而遺泄;虛熱迫津外泄故盜汗;虛火上炎則口燥咽幹,口渴欲飲;舌光紅少苔,脈細數,為陰虛有熱所致。治宜滋陰補腎,使腎精得其源。本方是由六味地黃丸衍化而來,即減去澤瀉、丹皮,加枸杞、甘草、牛膝、菟絲子、鹿角膠、龜版膠而成。因證由真陰不足所致,故重用熟地滋腎水,填真陰為主藥;輔以枸杞、山茱萸養肝血,澀精斂汗,合主藥以加強滋腎陰養肝血之效,使水旺足以製火;鹿角膠強腎壯陽,以製諸陰藥寒涼太過,龜版膠滋陰填腎,清透虛熱。佐以山藥滋益脾腎,牛膝強筋壯骨,引熱下行。甘草調藥和中為使。諸藥配伍,以滋腎、養肝、益脾,但以滋腎陰為主,是純甘壯水之劑。本方導源於六味地黃丸,但兩者略有不同。六味地黃丸是三補三瀉,寓瀉於補,適用陰虛火旺之證;本方為純補無瀉,純甘壯水之劑,證屬純虛,故無取澤瀉之瀉,丹皮之涼,適用於真陰虛而火旺者,在此用於治療腎陰虛造成的肥胖。

(出處)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1997(11):673-675

滋陰補腎方(作者自擬名)

(組成)生地12克,枸杞12克,女貞子24克,旱蓮草24克,生鱉甲24克,水牛角6克。

(功效)滋陰清熱,補腎涼血。

(主治)陰虛火旺型肥胖症兼有黑疸病。

(用法)加水1000毫升,煎汁500毫升,每次飲用250毫升,每日2次,早晚飯前30分鍾服用。加減:見胸脅痛加柴胡9克,玄參9克;潮熱盜汗加用地骨皮9克,知母9克;失眠加鉤藤9克,刺蒺藜9克,夜交藤12克;月經量少加當歸9克,赤芍9克,川芎12克,益母草20克。

(療效)治療單純性肥胖症14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4例,年齡35~65歲,平均年齡43.5歲,病程最短3年,最長17年,平均6年,其中輕度肥胖5例,中度肥胖5例,重度肥胖4例。3個月後觀察療效,體重下降5千克以上為顯效,體重下降3~5千克以上為有效,體重下降3千克以下為無效,結果14例患者中,顯效者4例,有效者9例,無效者1例。總有效率92.86%,臨床症狀明顯改善。

(按語)黑疸病,曆代醫家多認為因酒疸誤下,女勞疸遷延日久,瘀血熏蒸,變為黑疸,或諸疸病遷延日久都可變為黑疸。臨床上也有不病疸者而患黑疸病的。腎主黑,腎虛,元陽虧損,腎之黑色現於麵部而為黑疸。黑疸病,多為本虛標實,虛中兼瘀,並有濕熱蘊蒸。治則應以扶正為主,兼祛邪,治法以補腎益脾,佐以化瘀,祛濕。臨床分為黑疸肥胖型、黑疸消瘦型而分別治之。方中以生地滋陰補腎為主,生地甘,苦、寒,歸心、肝、腎經,能清熱涼血,養陰生津,入營分、血分,滋陰而不助濕。枸杞子甘平,能補肝腎之陰,但不論精血虧虛,腎陽不足均可用之,實屬平補陰陽之品,本身又有降血壓、血糖和降血脂保肝作用,在此助生地滋養肝腎為輔藥。女貞子、旱蓮草為二至丸,主治肝腎陰虧,旱蓮草還可涼血止血,女貞子可清補退虛熱,現代研究中,女貞子有強心利尿,降壓降脂的作用。鱉甲鹹、微寒,歸肝、脾經,能滋陰潛陽,軟堅散結;水牛角清熱涼血。全方合用,滋陰補腎,涼血瀉火,利尿化痰,共同治療陰虛火旺型的肥胖兼黑疸患者。

(出處)陝西中醫,1997(7):313-315

首烏補腎活血方(作者自擬名)

(組成)何首烏15克,枸杞子15克,丹參15克,丹皮10克,草決明、桃仁、莪術、鬱金各10克,琥珀3克,山楂10克,內金12克,茯苓20克,澤瀉10克,荷葉10克。

(功效)補腎活血,化痰減肥。

(主治)單純性肥胖症。

(用法)加水1000毫升,煎汁500毫升,每次飲用250毫升,每日2次,早晚飯前30分鍾服用。加減:肝胃積熱者加龍膽草10克,梔子10克,黃芩10克;口幹欲飲者加太子參15克,麥門冬10克以滋養胃陰;大便幹結難出者加火麻仁15克,生地、熟地各15克以增液潤腸通便。腰膝酸軟甚者加杜仲10克,牛膝15克;骨蒸潮熱者加黃柏10克,知母10克;五心煩熱,失眠者加酸棗仁15克,柏子仁15克,夜交藤15克,青蒿10克。

(療效)共治療43例患者,男性28例,女性15例,年齡32~66歲,平均45.1歲,輕度肥胖16例,中度肥胖25例,重度肥胖2例。並發高脂血症4例,並發糖尿病12例,4個月後觀察療效,症狀改善明顯,平均體重從71.56千克下降到67.36千克,平均下降4.2千克,平均腹圍從治療前的99.52厘米下降到94.37厘米。

(按語)何首烏苦、甘、澀、溫,歸肝、心、腎經,長於補肝腎,益精血,微溫不燥,補而不膩,實為滋補之良藥,同時有潤腸通便之功,首烏也有明顯降膽固醇的作用。枸杞子甘、平,補腎益精,為補陰之要藥。二藥合用,滋陰補腎為主藥。丹參清熱涼血活血;丹皮清熱涼肝,活血散瘀;草決明清肝瀉火,潤腸通便,三藥合用,助首烏、枸杞滋陰清熱。桃仁、莪術活血化瘀,桃仁還可潤腸通便,莪術可以破氣消積。鬱金行氣解鬱,活血化瘀,為血中之氣藥。琥珀甘、平,可活血散瘀,利尿通淋。山楂、內金消食導滯,健運脾胃。茯苓利水滲濕,健脾益氣;澤瀉利水通淋,清退虛熱,二藥合用,使濕利而痰濁自去。荷葉升舉清陽,使清升濁降,脾胃運化機製正常,則濕濁無以停聚。全方滋補陰血,清熱利濕,活血散瘀,共同治療陰虛火旺兼有瘀血較重的肥胖症。

(出處)中國中醫藥科技,1997(2):132

滋補肝腎方(作者自擬名)

(組成)熟地黃30克,山萸肉12克,澤瀉15克,製大黃5克,丹皮5克,玉竹12克,枸杞子15克,天花粉12克,豬苓12克。

(功效)滋陰涼血,利水通腑。

(主治)單純性肥胖症。

(用法)加水1000毫升,煎汁500毫升,每次飲用250毫升,每日2次,早晚飯前30分鍾服用。潮熱盜汗加用地骨皮9克,知母9克;失眠加鉤藤9克,刺蒺藜9克,夜交藤12克;肝氣鬱結者加柴胡、鬱金、枳實各10克;氣滯血瘀者加生香附、茺蔚子各12克;氣短者加黨參15克;口幹煩躁加麥門冬10克,黃精15克;頭暈頭痛加鉤藤15克,葛根15克,菊花10克。

(療效)用本方治療單純性肥胖症30例,男性9例,女性21例。年齡13~62歲,平均年齡38歲。病程最短2年,最長15年,平均4年。治療4周後觀察療效,近期臨床痊愈6例,顯效7例,有效11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80%。高膽固醇、高甘油三酯也得到了很好的控製。平均體重下降4.1千克。用藥後大部分病人有身體輕快感,腹脹消失,大便通暢,困倦消失。血糖有一定的改善。

(按語)本方是六味地黃湯加減而成,由原方去茯苓,加豬苓、製大黃、玉竹、天花粉而成,主要是加大了利水導滯和清熱作用。六味地黃湯滋陰補腎,以熟地黃壯水之主以製陽光,為主藥,大補腎中陰液,益髓填精,輔以山萸肉溫補肝腎,收澀精氣,單用滋補又易產生滯膩之弊,故配以澤瀉清瀉腎濁,分消水濕並清瀉虛火,牡丹皮瀉肝火而涼血以防山萸肉溫收太過,枸杞子乃平補肝腎之良藥,能補腎益精,養肝明目,助熟地、山萸肉加強滋陰作用。玉竹甘、微寒,入肺、胃經,功能養陰潤燥,生津止渴,主要是滋肺胃之陰,現代研究中能降血糖和降甘油三酯。天花粉甘、微苦、微寒,能清熱生津,善清肺胃之熱而養肺胃之陰,與玉竹一道,補中上焦之陰液不足。本症雖屬陰虛火旺之症,但肥胖的根本性質乃是痰飲,故以豬苓利水通淋,大黃瀉熱導滯分利二便,二藥合用,使痰濕水濁從大小便出。全方合用,攻補兼施,扶正祛邪,使滋陰不助濕,利濕不傷正,共同治療陰虛火旺型的肥胖患者。

(出處)浙江中醫學院學報,199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