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艾灸治療4(2 / 3)

第三十八節 蕁麻疹

(一)概述

蕁麻疹俗稱風團、風疹團、風疙瘩、風疹塊(與風疹名稱相似,但卻非同一疾病)。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全身泛發性風團型皮膚損害,皮疹來去迅速,消退不留痕跡,自覺癢甚,可伴有全身症狀和內髒損害,如發熱、腹痛、腹瀉或其他全身症狀。此病的皮疹表現與人接觸了植物蕁麻所導致的皮膚損害相似,故稱其為蕁麻疹。

有時候飲食不慎,或者有些人體質過敏,進食魚蝦蟹以後,身體會很快出現風疹塊,在風疹塊出現前幾分鍾,局部常發癢或有麻刺感,冒出一塊塊形狀、大小不一的紅色斑塊,這些產生斑塊的部位,會出現發癢的情形,伴有食欲不好、全身不適、頭痛或發熱。到醫院就診的時候,一般都會用抗組胺藥物來抗過敏,但是藥物總會有副作用,這裏給大家介紹一個簡單的艾灸治療蕁麻疹的方法。

(二)治療

取穴如下。

(1)膈俞:使用艾條灸,每穴溫和灸10~15分鍾。

(2)血海:使用艾條灸,每穴溫和灸10~15分鍾。

(3)神闕:使用艾條灸,溫和灸10~15分鍾。

(三)注意事項

(1)治療期間忌食辛辣油膩之品,海鮮亦應避免。

(2)得了急性蕁麻疹後,應該及時治療,以免轉為慢性蕁麻疹。

(四)小知識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千家萬戶裹粽子,劃龍舟,屋簷房門還插艾驅邪。南朝梁農懍在《荊楚歲記》中記載:“端午采艾,懸門戶上,以攘毒氣。”其實,艾並不能斬妖驅魔,但艾可入藥。我們中醫裏麵有個方子叫膠艾湯,平時用來治療婦人產後及崩中傷下血多,虛喘欲死,腹痛下血不止。

第三十九節 虛脫

(一)概述

平時我們可以看到有些人突然表現惡心,頭暈,麵色蒼白,呼吸表淺,全身出冷汗,肌肉鬆弛,周身無力,往往突然暈倒在地,有的伴有意識不清,這就是虛脫的表現。西醫認為這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急性周圍循環衰竭,全身組織缺氧而產生的綜合征。中醫則認為是多因身體素虛,複感外邪,正氣虛脫,陽氣不足,或因失血、大吐、大汗、大瀉等陰液大耗,陰血暴脫所致。平時身體虛弱,容易出現虛脫的人應在家裏備一些艾條,以備不時之需。

(二)治療

取穴如下。

(1)神闕:使用艾條灸,溫和灸30分鍾以上。

(2)百會:使用艾條灸,溫和灸30分鍾以上。

(3)關元:使用艾條灸,溫和灸30分鍾以上;也可大艾炷、大劑量施灸。

(三)注意事項

艾灸治療虛脫是一種應急措施,等患者艾灸蘇醒後,應及時送至醫院,查明病因,以進一步治療。

(四)小知識

《扁鵲心書》中說:“人至晚年陽氣衰,故手足不能溫,下元虛憊,動作艱難,蓋人有一息氣在,則不死,氣者陽所生也。故陽氣盡則心死。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關、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年壽矣。”艾灸能夠延長人的壽命,在秋冬交接之際,大家應盡量進行艾灸保健,雖不一定像古人所說的“保百年壽”,但對於保護身體的健康肯定有益。

第四十節 手腳發冷

(一)概述

冬天一到,就有許多人會感覺全身發冷,手腳尤其冰涼得受不了,晚上睡覺時怎麼捂手腳都不容易暖和。手腳冰冷和心髒血管有很大的關係,因為血液是由心髒發出,攜帶氧氣到全身各部位,氧經過燃燒後,才能產生熱能,手腳才會溫暖。一旦心血管係統的功能出現障礙,就會影響血液運行輸送,造成手腳冰冷的情形。

這種情況,就是中醫裏說的“陽虛”“陽氣不達四末”,對於這類病,西醫沒有什麼方法可行,但是中醫方法就非常豐富,可以用服用湯藥、中藥泡手腳,亦可用針灸調理,這裏我們就簡單介紹一下灸法。

(二)治療

取穴如下。

(1)腎俞:使用艾條灸,每穴溫和灸30分鍾以上;也可使用溫灸盒灸30分鍾以上。

(2)命門:使用艾條溫和灸30分鍾以上;也可使用溫灸盒灸30分鍾以上。

(3)關元:使用艾條溫和灸30分鍾以上;也可使用溫灸盒灸30分鍾以上。

(三)注意事項

(1)手腳發冷的患者多是因“陽虛”所致,因此治療起來效果會比較慢,應該堅持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