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兒科疾病
一、小兒厭食症
(一)概述
小兒厭食症指除外其他急慢性疾病,小兒的較長時間的食欲減退或者消失。此病若拖延時間長將會影響小兒身體和智力的正常生長發育。家長應當重視此病,及時治療。產生厭食有器質性或精神方麵的原因。梅花針療法主要針對功能性厭食的治療。近年來患此病的兒童數量有逐漸增多的趨勢,1~6周歲的城市小兒發病率較高,此病多由於過度進食高熱量、高糖分的零食,饑飽無度、飲食不規律造成。
(二)症狀
小兒飲食異常,較長時間食欲減退,食量減少,食之無味,兼有大便時幹時稀,麵色萎黃,形體消瘦等症狀。
(三)治療方法
1.方法一
(1)部位:足三裏穴、四縫穴(圖4-1,圖4-2)。
(2)操作:常規消毒後,采用輕刺激,選擇在足三裏穴、四縫穴叩刺,小兒皮膚嬌嫩,叩刺手法宜輕柔,以小兒耐受為度,注意不要刺破小兒皮膚,分別在各穴上叩刺10~15下,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2.方法二
(1)部位:脊柱及脊柱兩側,上下腹部,臍周圍(圖4-3,圖4-4)。
(2)操作:常規消毒後,采用輕刺激,先在脊柱上和沿脊柱兩側膀胱經第1側線經絡循行共3條線進行叩刺,先內後外,每條線依次從上到下叩刺3遍,叩至皮膚微微發紅即可。再叩刺上下腹部正中線即任脈循行線叩刺3遍。臍周圍大概5厘米範圍區,以肚臍為中心予環形密集叩刺3遍,以患兒舒適,皮膚微微發紅即可,每日治療1次或者隔日1次,5~10次1個療程。
3.方法三
(1)部位:胸椎兩側華佗夾脊穴(圖4-5)。
(2)操作:常規消毒後,先選擇胸椎兩側旁開0.5寸華佗夾脊穴,采用輕刺激,用梅花針進行叩刺,每次叩刺2~3遍,再重點選擇脾俞穴、胃俞穴、第5到第7胸椎旁夾脊穴叩刺,每穴叩刺10~15下,注意手法要輕。每日治療1次或者隔日治療1次,10次1個療程。
(另外也可采用三棱針治療,選擇小兒四縫穴,嚴格消毒後刺破,可擠出黃白色黏液。)
尋找患兒厭食原因,合理喂養,調節飲食。父母不要過於溺愛,應當規範小兒飲食,從小培養小兒規律的飲食生活習慣,控製小兒進食零食,糾正偏食習慣,小兒脾胃虛弱,應當少食用生冷或難以消化食品。
二、小兒消化不良
(一)概述
小兒消化不良又稱積滯,是指小兒進食的乳食不能完全消化而停聚於腸胃的一種疾病。此病的發生大多由於乳食喂養無節製或進食生冷食品損傷脾胃而影響消化功能而產生的一種慢性消化功能障礙的綜合征。小兒是不斷成長發育的個體,要求不斷地保證充分的營養才能健康地成長發育,保證小兒的消化功能正常才能充分吸收食物中的營養。
(二)症狀
小兒腹部脹滿不適,食欲不振,厭惡進食,經常伴有夜臥不安,啼哭,小便黃,大便酸臭或時幹時稀等症狀。
(三)治療方法
1.方法一
(1)部位:中脘穴、天樞穴(圖4-6)。
(2)操作:選擇腹部中脘穴、雙側天樞穴,常規消毒後采用輕刺激對穴區皮膚進行叩刺,每穴叩刺10~15下,注意手法宜輕以小兒耐受為度,叩至皮膚微微發紅即可。每日叩刺1次,5次為1個療程。患兒積滯消除即可停止。
2.方法二
(1)部位:四縫穴、足三裏穴(圖4-7,圖4-8)。
(2)操作:選擇手掌部近端指間橫紋四縫穴和下肢雙側足三裏穴,常規消毒後用梅花針采取輕刺激對穴區皮膚進行叩刺,每穴叩刺10下左右,以小兒耐受為度。每日可以進行1~2次治療,5次為1個療程。患兒積滯消除即可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