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傷外科疾病(1 / 3)

第5章傷外科疾病

一、落枕

(一)概述

落枕多由於睡眠姿勢不良,枕頭高低不合適或者睡眠時受風寒侵襲導致,晨起後頸部疼痛,活動受限。又稱之為失枕,即西醫的“頸肌筋膜纖維織炎”。此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好發於冬春兩季,多見於青壯年,且男性多於女性,是臨床的常見疾病。若經常反複發作此病,常提示有頸椎病。

(二)症狀

晨起後,一側頸部突感不適,頸肌痙攣,表現為酸痛、壓痛、僵硬、活動欠利,頭常歪向患側,不能自由的旋轉,疼痛常可放射到頭、肩部、上臂。落枕後,緩慢活動頸部,1~3日可以自愈,重者可遷延數周不愈。

(三)治療方法

1.方法一

(1)部位:頸夾脊、手三陽經絡循行處(圖5-1)。

(2)操作:采取中等刺激,首先選擇頸部脊柱兩旁華佗夾脊用梅花針進行叩刺,再選擇從肩部到肘部外側手三陽經絡循行線用梅花針叩刺,從上到下叩3~5遍,至皮膚發紅即可。每日早、晚各1次,叩至病好即可以停止治療。

2.方法二

(1)部位:頸夾脊、脊柱兩旁經絡循行線(圖5-1,圖5-2)。

(2)操作:首先選擇頸後部脊柱兩旁華佗夾脊采取中等刺激手法叩刺。再選擇背部脊柱兩側膀胱經,從頸部到肩胛骨最下方水平處進行叩刺,共4條線,用中等刺激從上到下,先內後外叩刺。叩至皮膚微微發紅即可,每日可早、晚各1次,叩至病好即可以停止治療。

3.方法三

(1)部位:養老穴、落枕穴、懸鍾穴、內關穴、痛點處(圖5-3,圖5-4,圖5-5)。

(2)操作:首先選擇養老穴、落枕穴、懸鍾穴、內關穴,采用中等刺激叩刺,每穴叩30下左右,叩時患者可同時活動頸部。可每日叩1~2次。再在頸肩部按壓觸摸選擇痛點處,嚴格消毒後,選擇在疼痛較強烈的幾個點處叩刺,以微微出血後,加拔火罐,15分鍾後取下火罐,用消毒棉球將血跡擦幹淨即可。中病即止。

本病發生後要及時治療,早期治療效果好,可以迅速緩解症狀、減輕痛苦,治療時可以同時配合按摩手法或貼敷膏藥。預防落枕應解除其誘發的因素,睡眠時枕頭高低不合適,睡眠姿勢不當,或睡時當風貪涼,或平時頸部肌肉勞損都可以導致此病,因此應當自我保護,養成良好的習慣,同時平時加強鍛煉。落枕若反複發作則應去醫院檢查排除頸椎病或關節炎症。

二、頸椎病

(一)概述

頸椎病又稱為頸椎綜合征,是臨床的常見病。常發生於40歲以上中老年人,起病較緩慢,現在年輕人的發病率有不斷升高趨勢。指椎體以及附件的骨質增生和周圍軟組織的病理改變,如椎間盤的突出、韌帶鈣化、骨質增生等可引起肌肉、神經根、血管受刺激或受壓而導致相關不適症狀的出現。屬於中醫的“痹症”“頸肩痛”“眩暈”等的範疇。睡眠枕頭過高、長期低頭伏案工作、長時間操作電腦或者睡眠姿勢不當都可以導致此病的出現。

(二)症狀

頭頸肩部疼痛麻木不適或者放射至手臂、指尖,嚴重者可出現進行性肢體感覺和運動功能障礙,甚至肢體癱瘓、大小便失禁。

(三)治療方法

1.方法一

(1)部位:頸夾脊、手三陽經循行處(圖5-6)。

(2)操作:采取中等刺激手法,首先選擇頸部脊柱兩旁華佗夾脊用梅花針進行叩刺,再選擇從肩部到肘部外側手三陽經絡循行線用梅花針叩刺,從上到下叩3~5遍,至皮膚發紅即可。每日早、晚各1次,每周3次,1個療程5次。一般需要3個療程,若手指麻木脹痛者,可用梅花針叩刺指尖,叩至指尖發紅即可。

2.方法二

(1)部位:頸夾脊、陽性反應處或壓痛點。

(2)操作:首先采取中等刺激手法,選擇頸部脊柱兩旁華佗夾脊,消毒後用梅花針從上到下進行叩刺,每條線叩4~7遍,再在頸部椎體旁觸摸、按壓尋找壓痛點或者條索、結節處,嚴格消毒後用重刺激進行叩刺,叩至皮膚微出血後即刻加拔火罐,留罐10分鍾左右後取下火罐,用消毒棉球擦去血跡即可。每周治療2次,10次為1個療程,一般需要1~3個療程。

3.方法三

(1)部位:第1到第5胸椎兩側、風池穴、大椎穴、天宗穴、肩井穴(圖5-7,圖5-8)。

(2)操作:首先選擇第1到第5胸椎兩側共6條線(華佗夾脊、膀胱經),用梅花針從上到下采取中等刺激分別叩刺,叩5~7遍。再選擇風池穴、大椎穴、天宗穴、肩井穴用中到重度刺激逐個叩刺。每周治療2~3次,10次為1個療程,一般需要1~3個療程。

本病可配合按摩手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