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應該注意自我保護控製頸椎病的發展,避免長期伏案工作,低頭工作時應每隔1個小時活動頸部休息1次,選擇高低、軟硬合適的枕頭,頸部避免遭受風寒侵襲。平時可進行自我按摩頸部肌肉,經常做頸部鍛煉,但活動頸部時動作宜慢,不宜過猛、過快。
三、腰扭傷
(一)概述
腰部是脊柱運動範圍較大的部位,腰扭傷是臨床常見多發病,指在活動中抬舉重物負重過大、姿勢不正確,或者腰部活動範圍過大、過猛,使周圍組織受到過度牽拉損傷,導致腰部疼痛或功能障礙,影響正常活動。屬於中醫學的“傷筋”範疇。多發生於青壯年或者體力勞動者。
(二)症狀
腰部一側或雙側疼痛劇烈,疼痛持續不止,腰部活動不利,活動範圍受限,甚至不能翻身、行走,有時下肢可出現反射性疼痛。患者身體多向一側傾斜,活動或咳嗽時疼痛加重,在患者腰骶處局部可觸及腰部肌肉緊張、壓痛明顯。
(三)治療方法
1.方法一
(1)部位:患處局部。
(2)操作:選擇患處局部,48小時內用梅花針采取輕刺激進行叩刺,叩30~50下。48小時後用梅花針采取中等刺激進行叩刺,叩30~50下,以患者舒適為度,每日1~2次,中病即止。
2.方法二
(1)部位:壓痛點。
(2)操作:48小時後,在患者背部尋找壓痛點,挑選疼痛強烈的點,常規消毒後,用梅花針采取強刺激逐個叩刺,每處叩至滲出稠密血液為度,即刻加拔火罐於出血處,留罐10分鍾左右,起罐後用消毒棉球擦淨滲出血液即可。每周2次,中病即止。
3.方法三
(1)部位:腰骶部脊柱兩側、壓痛點、委中穴、昆侖穴、後溪穴(圖5-9,圖5-10)。
(2)操作:選擇腰骶部脊柱兩側經絡循行處共6條線(華佗夾脊、膀胱經),用梅花針采取中至重刺激進行叩刺,先內後外,每條線可叩刺5遍,再選擇壓痛點、委中穴、昆侖穴、後溪穴局部皮膚區,用梅花針逐個進行叩刺20~30下。每日1次,5次為1個療程。
48小時後可配合推拿手法治療。
扭傷應積極治療,注意休息,活動時可佩戴腰圍。此病應該以預防為主,搬重物時應該量力而行,年齡大者,不要過分彎腰拾地上的東西,活動時腰部用力不宜過快過猛。腰部注意保暖,不要受寒著涼,平時可以做保健操,進行適量鍛煉,強化腰背肌力量,也可用雙手自我按摩,搓揉腰部或輕輕捶打腰背部肌肉。另外還應注意愈後應當自我保護,防止再次扭傷。
四、下肢靜脈曲張
(一)概述
靜脈曲張多發生於下肢,淺表靜脈曲張、彎曲、交錯成團。此病的發生是由於先天的靜脈瓣缺陷,靜脈壁薄弱或者血液回流障礙而導致的靜脈內壓力增高。好發於中年男性,多發生於遠行、久站或長期負重等職業的群體中,如搬運工人、教師、孕婦等人群。
(二)症狀
可見靜脈如蚯蚓般曲張、隆起、不均勻突起、呈團塊狀聚集、色青紫,患者感覺下肢沉重酸脹,疲勞乏力等不適,可發生水腫。站立後症狀加重,休息後或將患側肢體抬高症狀減輕。病久見皮膚褐色色素沉著,可並發慢性潰瘍、靜脈炎、慢性濕疹等疾病。
(三)治療方法
1.方法一
(1)部位:靜脈曲張處。
(2)操作:采用中等刺激,選擇靜脈曲張成團處,消毒後,用梅花針從曲張遠端靜脈處叩刺到曲張近端靜脈處,叩至曲張成團處散開看不到團塊為止。每次叩刺20~30下,一周叩刺2~3次,一般7~10次為1個療程。
2.方法二
(1)部位:足三裏穴、陽陵泉、陰陵泉、委中穴、飛揚穴(圖5-11,圖5-12,圖5-13)。
(2)操作:根據病情輕重選擇不同的刺激強度,常規消毒後,按照飛揚穴、足三裏穴、陽陵泉、陰陵泉、委中穴的順序分別叩刺穴位,靜脈曲張輕者用輕刺激叩至皮膚微微發紅即可,中等者用中等刺激叩刺至出現出血點即可,嚴重者用重刺激叩至少許滲血為度,叩刺後用消毒棉球擦去血跡,注意衛生防止感染。隔1~3日治療1次,15次為1個療程。
3.方法三
(1)部位:下肢靜脈線循行處。
(2)操作:采取中等左右刺激,消毒後用梅花針沿患肢靜脈線循行走向進行叩刺,每日叩刺1次,5~7次為1個療程。治療時可配合抬高下肢休息數天。
梅花針治療靜脈曲張療效獨特,簡單易行,容易掌握。患者平時需要多進行下肢鍛煉,加強下肢收縮功能的訓練,還要注意臥床休息。長時間站立或步行後可做自我按摩,按摩順序為從下肢遠端按摩到近端,也可以熱敷患肢或抬高下肢休息以促進下肢血液的回流以減少靜脈壓力,緩解靜脈曲張。另外發現此病一定要積極治療,注意自我保健,預防並發症的發生,同時注意局部衛生,避免破潰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