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症狀
1.眼疲勞症 過度近距離用眼,易導致肌性眼疲勞,出現視物有雙影、眼脹、頭痛、惡心等症。
2.外斜視 部分患者因調節與集合失調,日久便集合功能不全而引起外斜視。
3.眼底改變 輕度近視一般眼底檢查無變化,中、高度近視由於眼軸加長,鞏膜向後擴張,可在視乳頭顳側形成環形斑;或引起脈絡膜萎縮,色素上皮改變,脈絡膜血管暴露,或形成豹紋眼底,黃斑部萎縮和色素沉著。
4.玻璃體渾濁和液化 高度近視眼常見。
(三)治療方法
1.方法一
(1)部位:正光穴(攢竹穴與魚腰穴連線中點,眶上緣下方)(圖7-5)。
(2)操作:穴位常規消毒後,在穴位0.8~1.2厘米直徑範圍內用梅花針叩刺20~50下,以中等刺激為宜。隔日1次,15次為1個療程。
2.方法二
(1)部位:陽白、瞳子髎、魚腰、合穀(圖7-6,圖7-7)。
(2)操作:眼周穴位輕輕叩刺至皮膚潮紅為度,頻率為每分鍾50~60下,10次為1個療程,間隔3~5日,再進行第2個療程。
3.方法三
(1)部位:心俞、神門、四白、攢竹、足三裏、脾俞、百會(圖7-8,圖7-9,圖7-10)。
(2)操作:穴位常規消毒後。眼周穴位輕度叩刺至皮膚發紅,餘穴中度刺激,一般每日或隔日1次,5~10次為1個療程,需要長期堅持治療。
增強鍛煉,注意營養,增強體質,並堅持做眼保健操。減少每次看書的時間,最好不超過50分鍾,稍微休息幾分鍾再繼續近距離閱讀或工作。讀書、寫字的姿勢要端正,眼睛和書本的距離要保持33.3cm。不要在光線暗弱和直射的陽光下看書、寫字。不要躺在床上和走路時及在動蕩的車廂裏看書。定期檢查視力,發現假性近視即應治療,如為真性近視,應配鏡糾正,以防度數加深。近視眼與遺傳有明顯關係,如雙方均為高度近視,則婚後子女的遺傳概率很高,所以有條件的地方應建立眼科遺傳谘詢門診。
四、上瞼下垂
(一)概述
上瞼下垂是上眼瞼提肌功能不全或是喪失,以致上瞼不能提起或提起不全,致下垂的上瞼擋住部分瞳孔,而發生視力障礙。中醫稱“瞼廢”。
(二)症狀
上瞼下垂有發於單側,有發於雙側的。輕者半掩瞳孔,重者上眼瞼無力展開,遮住整個角膜,上眼瞼麻木弛緩,開張失去自主。一般有精神疲乏,食欲不振,每有仰頭視物的姿勢。
(三)治療方法
1.方法一
(1)部位:眼上瞼局部,太陽,陽白穴,背部督脈和膀胱經一、二側線(圖7-11,圖7-12,圖7-13)。
(2)操作:常規消毒後。采用由輕到重刺法。先依次叩刺上瞼局部及穴位,再由上而下,叩刺督脈和膀胱經一、二側線。以皮膚發紅不出血為度。隔日1次。
2.方法二
(1)部位:脊柱兩側、眼區、中脘(圖7-14,圖7-18)。
(2)操作:常規消毒後。先叩刺脊柱兩側5遍,再叩刺眼區,最後中脘叩刺20下。每日叩打1次,10次為1個療程。
由於其他疾病導致的上眼瞼下垂,應及時治療原發疾病,解除病源。注意營養,加強鍛煉,增強體質。
五、瞼腺炎
(一)概述
睫毛毛囊部皮脂腺的膿性炎症。初期瞼緣發癢,微腫微痛,繼之形成硬結,形如麥粒,疼痛;隨後化膿潰破,症狀漸減。部分患者鄰近結膜紅腫充血。可於數處同時發生或反複發生。中醫學稱之為“針眼”,俗名“偷針眼”“挑針”等。本病多見於兒童及年輕人。
(二)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