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眼科疾病(3 / 3)

初起眼瞼癢痛,瞼緣微腫,按之有硬結,形如麥粒,壓痛明顯。繼而局部紅腫疼痛加劇,逐漸釀膿,頂部出現膿頭,膿潰則症狀隨之緩解。嚴重者,眼瞼發生水腫,耳前淋巴結腫大,並伴有畏寒發熱。發生於外眥者,可出現球結膜水腫。部分患者反複發作,並有多發傾向。

(三)治療方法

1.方法一

(1)部位:太陽穴(圖7-16)。

(2)操作:取患側太陽穴,雙目同發者取雙側,患者取仰臥或坐位,常規消毒後,梅花針叩刺穴周,流出小滴血即可。一般視病程長短,出血2~5滴,幹棉球輕揉針孔片刻,隔日1次,5次為1個療程。

2.方法二

(1)部位:眼區、後頸部、胸椎1~12兩側、肺俞、心俞、脾俞(圖7-17,圖7-18)。

(2)操作:眼區患部施以輕刺激,餘穴施以中等刺激,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適應於反複發作者。

少食辛辣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平時注意眼部衛生,不用髒手帕擦眼部。應注意睡眠充分,經常保持大便通暢。凡患者用過的盥洗用具應經常消毒,與他人分開。流行季節時,健康人可常用治療本病的眼藥水滴眼,用菊花、桑葉、夏枯草煎湯代茶。如已發生麥粒腫,禁止亂加擠壓,在換外敷藥物時,注意勿將藥末掉入眼內。對於屢發的患者,洗臉時應熱敷眼部,煎湯代茶飲,可起預防作用。

六、青光眼

(一)概述

青光眼是以眼壓升高為主要特征的眼病。當眼壓超過眼內組織特別是視神經所能承受的限度時,會引起視盤凹陷、視神經萎縮及視野缺損,最後導致失明。本病可分為原發性、繼發性與先天性3大類型。人群中發病率為0.21%~0.6%,它是我國主要致盲眼病之一。本病在急性發作期中醫學稱為“偏頭風”; 到後期稱“綠風內障”“青風內障”。

(二)症狀

急性患者,眼壓明顯升高,高者超過本人的舒張壓,瞳孔散大,色淡綠,眼瞼水腫,球結膜充血,角膜水腫呈霧狀渾濁,眼底常因角膜水腫而不易窺見。慢性患者,一般自覺症狀不明顯,但過於用眼,可見眼底有青光眼環,視野逐漸缺損,慢性單純性青光眼眼壓在24 小時內波動大於8mmHg。

(三)治療方法

1.方法一

(1)部位:太陽、風池、翳明、督脈、背部膀胱經(圖7-19,圖7-20)。

(2)操作:用中等刺激叩擊以上部位,急性期每日治療2 次,慢性期每日或隔日治療1 次,10 次為1 個療程。

2.方法二

(1)部位:顳部、骶部、眼區、後頸(圖7-21,圖7-22)。

(2)操作:采用常規梅花針叩刺法操作,用中等刺激,反複叩擊4~5遍至局部紅潤和微微滲血為宜。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3.方法三

(1)部位:頸後部膨隆處。

(2)操作:將“頸後部膨隆”處消毒,用梅花針叩刺,輕擠,待有少許黃水樣液體滲出,用消毒紗布擦幹,反複數次,至黃水樣液體不再滲出為止,嚴重者可每日2次,輕者每日1次,注意防止感染。

4.方法四

(1)部位:肝俞、腎俞、光明、太陽、太溪、合穀(圖7-23,圖7-124,圖7-25,圖7-26)。

(2)操作:選取穴位常規消毒後,用梅花針進行叩刺,每次選取3~4穴,每日1次,6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休息3日。

合理安排生活,睡眠充足,心情舒暢,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暢。少用眼力,不要長時間在暗室逗留。不宜戴黑色墨鏡,宜選擇綠色太陽鏡。不喝濃茶、咖啡,不要一次大量飲水。有房角關閉危險的患者,應告訴其治療醫師,避免使用引起青光眼發作的藥物,如抗解痙藥、抗抑鬱藥、抗組胺藥等。開展對本病有關知識的宣傳,針對易患人群進行普查,以發現早期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