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造成的嚴重後果的逐步暴露,1959年初毛澤東提出“壓縮空氣”,急於過渡的思想得到一定的抑製。第二次鄭州會議調整了人民公社管理體製,縣級工會消亡之風暫時停息。但是,卻又刮起一股城市工會消亡風。
在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興起的同時,某些城市也嚐試創辦城市人民公社。1960年3月9日,中央批轉全總黨組《關於哈爾濱市香坊人民公社的發展情況的報告》,指定以全國總工會黨組為主,結合其他有關部門,經常注意城市人民公社的發展情況和交流經驗、研究這方麵的問題。為落實中央的指示,5月10日,全總召開省、市、自治區工會主席會議,討論城市人民公社新情況下的工會工作問題,會後向中央報告說:隨著城市人民公社化運動的深入發展,整個工會工作必將繼續發生更為深刻的變化,這是形勢發展的必然趨勢。今後各級工會幹部必須努力學習,提高覺悟,把辦好城市人民公社作為自己崇高的任務。工會的各項工作,都應當在黨委的統一領導下,有計劃地從組織上同公社的有關部門密切地結合起來,並以最大的力量積極參加公社有關方麵的工作。6月8日,中央轉發了全總黨組的報告,要各地參照執行。
城市人民公社本來就是追求形式的產物,有名無實。迎風而來,隨風而去,從未有哪個公社真正得到鞏固和發展。隨著1961年1月中共八屆九中全會決定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整和以後調整工作的逐步貫徹落實,城市人民公社也隨著無聲無息地消失了。工會工作納入城市人民公社問題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共青團是黨的預備隊。團和工會的性質不同。但是在當時片麵地強調群眾組織要絕對地、全麵地服從黨的領導,重視它們組織上的獨立性不夠的情況下,許多共青團的幹部也產生了一切都由黨包辦了,團沒有什麼事情可做,可以提前消亡的思想。當然,這隻是部分團幹部的一種消極情緒,與工會已經采取消亡的具體步驟是不同的。
婦聯是婦女的群眾組織。它實行代表聯係群眾的製度,沒有個人會員。在全國範圍內實現人民公社化以後,婦聯組織還要不要存在?雖然毛澤東在鄭州會議上講了縣婦聯的組織目前暫不改變,但是毛澤東的這個講話並沒有向下傳達。因此廣大基層婦聯幹部也同樣存在思想混亂的現象。1958年11月,全國婦聯黨組為此專門請示中央,請求給予明確指示。12月7日。中央轉發了全國婦聯黨組的這個請示報告,明確“縣級以上的婦聯組織,目前不宜撤銷”。
正是這個時候,楊尚昆接替了劉瀾濤聯係全總黨組、團中央、全國婦聯黨組的任務。他首先要做細致的思想工作,穩定工、青、婦幹部的情緒。後來楊尚昆回憶說:“那時,我反複同他們談心,指出‘工會消亡論’是錯誤的,是一股風,現在這股風已經過去了,就不要再提它了。我告訴他們,中央書記處支持工會的同誌大膽抓工作,大家不要背包袱。”“對共青團、婦聯的同誌也是反複做工作,解除他們的顧慮,鼓勵他們大膽抓工作。我還請小平同誌出來講話,他嚴肅地批判了‘團沒有專門團的工作,工會沒有專門工會的工作,婦女也沒有專門婦女的工作’的現象,強調工、青、婦都要做好各自的經常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當時思想混亂的局麵。他那幾篇講話,現在已經收入《鄧小平文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