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之初在廣東(1 / 2)

改革開放之初在廣東

1978年12月,中共中央決定恢複楊尚昆的工作,任命他為中共廣東省委第二書記,協助習仲勳主持廣東工作。1979年1月5日,楊尚昆走馬上任到達廣州。3月,又兼任廣州市委第一書記、市革命委員會主任。1980年11月9日,中央決定,習仲勳、楊尚昆調回中央,免去他們在廣東的黨內外職務。楊尚昆在廣東實際工作大約兩年。

1993年,楊尚昆從國家主席的崗位上退下來,決定撰寫回憶錄。我有幸參加了《楊尚昆回憶錄》的整理工作。1997年12月,楊尚昆去廣州休息,我和劉吉順隨行,為其撰寫回憶錄到廣東省、廣州市檔案館查閱檔案,走訪了楊應彬、劉田夫、範希賢、歐初、吳南生等老同誌。回京後,我整理了一份書麵彙報請他過目,他閱後說:“那一段,大體就是這個樣子。廣東這一段是我的回憶錄第三冊內容了,不忙,那一段材料多,容易寫。”下麵,我根據當時整理的材料,對改革開放之初楊尚昆在廣東的情況作些介紹。

楊尚昆、習仲勳第二次密切合作

“文化大革命”前,楊尚昆任中央辦公廳主任,習仲勳是國務院副總理兼秘書長,兩人工作上聯係密切,長期以來合作得很好。這次他們分別擔任中共廣東省委一、二把手,關係更密切了。他們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把廣東的工作搞得有聲有色。習仲勳在廣州市委召開的黨員領導幹部大會上宣布楊尚昆兼任廣州市的職務時說:“尚昆同誌大家都知道了,要詳細介紹他的革命曆史,一個上午也講不完。他參加革命有半個世紀以上了,詳細的不講了,林彪、‘四人幫’橫行時,他是受迫害最早的一個,出來最遲的一個。他比我出來還遲。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中間才給他分配工作。當然,他有這個革命經曆,年紀就大一些。年紀大沒有關係,我們說老同誌,過了60歲人就老了,不管你70歲、80歲,隻要你革命意誌堅強,革命精神同青年一樣,幹勁同青年一樣,也可以盡點力量,不能因為老就不能辦事了。薑還是老的辣。他來廣東時間很短,兩個多月,一天都沒有閑過,比我的工作量還大。廣州市的擔子是重的,所以廣東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實際是廣州的問題,廣州搞好了廣東也就搞好了。所謂祖國南大門,實際上指的是廣州嘛,外國人一進來,首先是看廣州嘛!省委堅信尚昆同誌到了市委之後,一定能把廣州市的工作搞上去。”楊尚昆表示很高興到廣州工作,願和大家一起把工作搞好。他說:“我現在的身體還好,精神也不錯,小平同誌說,他還能做十年、八年的工作,我比小平同誌小幾歲,大概還可以幹十五年。”他還說:“有中央的方針、政策,有省委的領導,我們一定要把工作搞好,真正使祖國南大門發揮更大的作用。”他的講話贏得一片掌聲。後來,楊尚昆說,從那時到1993年他退下來,恰恰幹了15年。

在廣東兩年,楊尚昆協助習仲勳認真貫徹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撥亂反正,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實現黨的工作重點轉移,發揮地方優勢,使廣東走在了全國改革開放的前列。

排除幹擾妥善解決曆史遺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