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之初在廣東(2 / 2)

曆史上,廣東是大革命的策源地,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盡管在十年內亂中受林彪、“四人幫”的嚴重幹擾、破壞,遺留問題成堆,但粉碎“四人幫”以後,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全省上下同心同德,深入揭批“四人幫”在廣東的幫派勢力,一批受迫害的幹部和群眾得到平反、昭雪,陸續回到工作崗位上。經過廣大幹部群眾的努力工作,各方麵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從全局看,從主流看,當時廣東的形勢同全國一樣是大好的。

但是,要全麵貫徹執行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實現黨的工作重點轉移,並不是很容易的。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線需要一個過程。隻有徹底擺脫“兩個凡是”的精神枷鎖,才能認真地落實幹部政策,解決曆史遺留問題,為進行改革開放創造一個良好的政治環境。

比如,落實政策問題,在廣州,按照當時市委的統計,96%的冤假錯案都已平反。實際上認真一查,問題還很多。很多同誌的問題並沒有得到真正徹底解決。有幾種情況,一種是給本來應該徹底平反的幹部留了尾巴;一種是政治上雖然得到平反,但在組織上不落實,工作安排或者生活安置不適當。廣東還有個反地方主義問題,還有“反右派”、“反右傾”的遺留問題。在廣東有些人被錯劃為右派又是與錯誤批判地方主義聯係著的,問題十分複雜,要完全搞清楚,是要花費些時間的。因此,當時省委抓得最多的兩件事,一是怎麼把農業搞上去,就是解決吃飯這個首要問題;一是對冤假錯案的平反和幹部的調整。

1979年3月24日,省委決定抽調一批力量,組成工作組,由李堅真、龔子榮負責,分赴各地調查冤假錯案,落實政策,整頓領導班子。要求在當年國慶節前搞完。

關於為犯地方主義錯誤的幹部平反問題,涉及馮白駒、古大存和一大批老同誌。馮白駒在海南那樣艱苦的條件下,堅持鬥爭20多年,紅旗始終不倒。1950年,他領導的瓊崖遊擊隊有力地配合人民解放軍解放海南,立下了卓越功勳。古大存無非是同馮白駒來往多些,就被牽連在一起。對於平反冤假錯案,習仲勳的態度是明朗的,但是在幹部中認識還不夠一致。這樣,省委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耐心地做工作,達到統一認識,落實政策。楊尚昆在省委常委辦公會議上指出:“關於為犯有地方主義錯誤的幹部平反問題,可能有不同的意見,無非是還有一些具體事情,究竟錯了?對了?還要弄清楚。但是,不管怎麼樣,作為地方主義應該平反。我們的思想應該解放一點,看問題要看它的本質,是不是地方主義,一不能根據這些同誌是不是本地幹部,二不能根據他們之間來往是否多。如果按照這個標準去判斷是非,那麼同誌之間就不敢來往了。我知道馮白駒、古大存他們最喜歡下棋,一下棋就吵架,這算什麼問題?‘文化大革命’前,我在廣東,有人來看了我一次,‘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就說我們相互勾結,被整得很苦。黨內生活這種不正常現象再也不允許繼續下去了。”經中央同意,除馮白駒、古大存一案需報中央審批外,一般案件,經過組織、紀檢部門複查,大都由省委審批平了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