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廣東的幹部同全國一樣,年齡老化。省直機關部、委、辦、局以上幹部中,56歲以上的占71%,11個地、市委常委,平均年齡55.8歲,56歲以上的占53%,不少老同誌帶病堅持工作。因為“文化大革命”耽誤了十多年,恨不得一天就把十年的損失彌補上,快快實現四個現代化。你勸他休息,少做點工作,他還不高興。但是,畢竟年齡不饒人,培養接班人問題迫在眉睫。對培養接班人,楊尚昆主張“台階論”,就是說,得有點經曆、經驗。比如說,一個好的農村支部書記,一下子提為省委第一書記,是不可能的,因為他缺乏管理全省的經驗和水平。接班人不但要品質好,作風正派,黨性強,身體健康,還要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和組織領導水平。同時,對接班人還要堅持不斷地幫助、教育,使他們繼續得到提高。楊尚昆強調,“這是我們全黨當然也是廣東省的頭等任務”。楊尚昆在廣東工作兩年,出麵講話最多的是在組織部、紀檢委和黨校,不外是因為這些部門的工作直接關係著整頓黨風,恢複黨的優良傳統,培養合格的接班人,建設一支堅強的幹部隊伍的問題。
在廣東,由於曆史原因,在各級領導班子中,建國前後隨軍南下的幹部占很大比重,大量培養地方幹部,幫助他們迅速成長,是省委的一項重要任務。因為他們更熟悉情況,更便於聯係群眾。但是,在這個問題上人們的認識也不完全一致。1979年夏,葉劍英在廣州接見省三級幹部會議的同誌時即席講話,勉勵大家同心協力把廣東的工作搞上去,強調上下之間、地方幹部和外來幹部之間要加強團結,希望外來幹部要在廣東紮下根來,同時又希望本地幹部迅速成長。不料,短短幾句很好的話卻引起軒然大波。一是講外地幹部要在廣東紮下根時,隻提到習仲勳,沒有提楊尚昆,於是就有謠傳說你別看楊某人如何如何,他在這裏長不了。一是葉劍英在講話時問今天來了多少地方幹部,地方幹部請舉手!他看到舉手的人很多,表示非常高興。於是就有人跑到楊尚昆辦公室,說葉帥又搞地方主義了。這些造謠的人不懂得,要求外來幹部在廣東紮下根來,並不是說外來幹部到了廣東就一輩子不能調動了,而是說外來幹部應該全心全意把工作搞好,更重要的是帶出一批幹部,教會他們怎樣工作,有了接班人,這才是真正紮下了根。不培養地方幹部,什麼都要自己去幹,一直幹到老、幹到死,也還是沒有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