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建設祖國南大門作貢獻
中央批準廣東實行對外經濟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給予更多的自主權,這就為把廣州建設成為一個能夠充分體現和發揮祖國南大門作用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創造了有利條件。但是,廣州的進一步發展也存在許多困難,如廣州的基礎設施很差,煤、電、油、運等方麵都存在很大問題。麵對當時的實際情況,1979年6月,廣州市委三屆二次常委擴大會議重新討論了廣州市的建設方針問題。根據改革開放的新情況、新形勢,提出要把廣州建設成為一個“以輕工業為主,原材料工業、支農工業協調發展,科學文化、對外貿易和旅遊事業發達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
1980年2月,楊尚昆接見新華社記者,闡述廣州市建設方針,介紹廣州市對外開放的部署。指出,廣州是我國南方最大的城市,有290萬人口,工業企業3200個,產業工人60萬,輕紡工業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62%。根據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的規定,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1979年廣州市接待前來洽談的外商400多人,簽訂了來料加工、來件裝配、補償貿易、合資經營合同600多項。廣州即將成立對外經濟委員會以促進和協調與外商和港澳商人之間的經濟合作,給海外投資者提供更多的方便和優惠。這次談話同時用中英文播發,法新社、美聯社等迅速轉播,香港《大公報》作為專稿用了較大篇幅詳細報道,擴大了對外影響。
1980年4月21日,中央書記處討論了北京市城市建設方針問題,認為首都的四個現代化建設要有自己的特點,據此,提出了首都建設四條指導思想。參照中央書記處對首都建設方針的指示,結合廣州的實際,廣州市委於7月8日、11日、12日三次召開常委會,討論《廣州市總體規劃大綱》和《廣州市發展國民經濟長期規劃(1981—1990)》,重新認識廣州的特點,認為把廣州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秩序、道德風尚良好,衛生清潔、文明的現代化城市,在國內外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今後的建設方針應該是“把廣州市建設成為一個以輕紡工業為主,對外貿易和旅遊事業發達,科學文化先進,環境整潔優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這就比1979年6月的提法更科學、更完整了。
7月25日,廣東省委常委聽取廣州市委的彙報,充分肯定了市委的意見。9月2日,省委印發了《省委常委討論廣州工作的會議紀要》,指出:“廣州市是廣東省的省會和全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又是華南的經濟中心、進出口口岸和我國對外交往的重要國際通道,是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櫥窗。廣州市的工作做得好壞,對我省四化建設和我國的對外影響關係很大。”“省和廣州市是一個整體。省如果不重視廣州市,全省工作就沒有抓住重點;廣州市如果不麵向全省,廣州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就難以發揮。廣州市要求好,必須依靠全省;全省要求好就要重點把廣州市建設好。無論是全省離開廣州市,或是廣州市離開全省,其結果都必然會給經濟文化建設帶來困難。”“省、市各級黨委、各部門和廣大幹部要統一對廣州市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認識,加強團結,互相支持。省各業務部門對廣州市的工作要多幫助、多支持。黨政軍民都要為把廣州市建設得更好而努力。”
在中央和省裏的支持下,廣州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開始邁出第一步。
1980年11月楊尚昆調離廣東後,對廣東的改革開放一直是關心的。1983年2月,楊尚昆同廖承誌一起,參加了廣州白天鵝賓館和華僑酒店的開業典禮,並考察了深圳、珠海兩特區的建設情況;1984年1月,楊尚昆和王震陪同鄧小平視察了廣州、深圳、珠海、中山、順德;1985年8月,楊尚昆到廣州出席了花園酒店全麵開業典禮;1992年1月,鄧小平視察南方,楊尚昆因有外事活動不能同時前往,1月21日趕到深圳,同鄧小平會合,陪同他視察了深圳、珠海,隨後又陪同他視察了上海。一路上,鄧小平作了多次極為重要的談話,回到北京以後,在楊尚昆極力推動下,中央迅速整理、轉發了鄧小平那篇著名的“南方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