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飲食宜忌生冷油膩之品,傳統醫學還認為春季為肝氣旺盛之時,不宜多食酸味以使肝氣過盛而損害脾胃,所以應少食酸味食品。
◆ 夏季飲食養生:是指在夏季應用飲食調養來養生的保健方法。夏季飲食養生的總原則是:飲食以清淡為主;保證充足維生素;保證充足的水和礦物質;適量補充蛋白質。
由於夏季炎熱而出汗多,體內丟失的水分多,脾胃消化功能較差,所以多進稀食是夏季飲食養生的重要方法。如早、晚進餐時食粥,午餐時喝湯,這樣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在煮粥時加些荷葉,稱荷葉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有醒脾開胃、消解暑熱、養胃清腸、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時加些綠豆或單用綠豆煮湯,有消暑止渴、清熱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夏季的營養消耗較大,而天氣炎熱又影響人的食欲,所以要注意補充一些營養物質。如優質的蛋白質,魚、瘦肉、蛋、奶和豆類等;充足的維生素,多吃些新鮮蔬菜,如西紅柿、青椒、冬瓜、西瓜、楊梅、甜瓜、桃、李、梨等;補充足夠的水分和無機鹽,特別是要注意鉀的補充,豆類或豆製品、香菇、水果、蔬菜等都是鉀的很好來源;多吃些清熱利濕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烏梅、草莓、西紅柿、黃瓜、綠豆等。
◆ 秋季飲食養生:是指在秋季應用飲食調養來養生的保健方法。秋季飲食養生的總原則是:飲食葷素搭配;多食清涼多汁的蔬菜水果;適量地補充蛋白質和礦物質。
秋季前期,用於溫燥的飲食養生方法,要以清熱滋潤為主。飲食養生應堅持二粥一湯的飲食方法,即早晚餐食粥,午餐喝湯,但粥湯的內容有所不同。傳統養生學認為燥邪最易傷肺,在煮粥時加些切碎的梨塊,有生津止渴、滋陰潤燥、止咳化痰的作用,適用於秋季口燥咽幹、大便幹結者食用;煮粥時加些百合,有潤肺止咳、養心安神的作用,適用於秋季幹咳少痰、失眠多夢者食用;煮粥時加些已用水發好的銀耳,有滋陰潤肺、養胃強身的作用,適用於身體虛弱及患有高血壓、血脂紊亂及慢性支氣管炎者食用。羹湯類則以西紅柿蛋湯為佳,蛋白質及維生素豐富,並有利於消化吸收。
秋季後期,用於涼燥的飲食養生方法,要以祛寒滋潤為主。飲食原則除滋陰潤燥外,應適當增加蛋白質和熱量較高的食物。食粥仍是主要方法,如梨粥、百合粥、銀耳粥都可食用,還可增加一些瘦肉粥類,如煮粥時加些瘦肉、皮蛋等,以補充蛋白質的消耗。還可進食栗子粥、桂花蓮子粥、龍眼肉粥、紅棗粥等,並多食一些溫性的蔬菜水果,如南瓜、蔥薑、香菜、桃、杏、大棗、荔枝、烏梅等。
◆ 冬季飲食養生:是指在冬季應用飲食調養來養生的保健方法。冬季飲食養生的總原則:適量進食高熱量的飲食以補充熱量的消耗;增加溫熱性食物以增強機體的禦寒能力;補充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傳統養生學認為,寒為冬季之主氣,養生的原則為避寒就暖,斂陽護陰,以收藏為本,是一處四季之中進補的最好時節。現代醫學也認為,人體在冬季時受到寒冷天氣的影響,甲狀腺、腎上腺等內分泌腺的分泌功能增強,以促進機體產生熱量抵禦寒冷。冬季應多進食一些五穀雜糧,同時補充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適量的脂肪。傳統養生學認為應多食用一些偏於溫熱性的食物,特別是能夠溫補腎陽的飲食,以增強機體的禦寒能力。
2.起居有常,有利健康
起居養生法,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遵循傳統的養生原則而合理地安排起居,從而達到健康長壽的方法。起居養生法包括居住環境、居室結構、居室環境和氣候、起居有常、飲食有節等。
中國的傳統起居養生法有著數千年的曆史。早在二千年前,中醫典籍《黃帝內經?素問》中就有一段有關起居養生的論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人們的生活起居條件不斷改善,人們逐漸養成了起居有常、飲食有節、定期沐浴更衣、灑掃庭院、除蟲滅鼠等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並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養生保健方法,為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和健康長壽做出了貢獻。
(1)居住環境:是指人們居住地周圍的自然環境。
我們知道,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條件,而居住地的自然環境與人們的健康有著密切的關係。藍天白雲之下,青山綠水之間當然是人們最理想的居住環境,例如山東省平邑縣的蒙山地區,山青水綠,柳暗花明,空氣中含有大量的負離子,自然環境優美,有“天然氧吧”之稱,故當地百歲老人的數量明顯高於其他地區。所以,在選擇居住環境的時候,應盡量選擇那些自然環境優美、高爽幹燥、避風向陽、空氣新鮮、水質優良、樹木花草茂盛的地方,要遠離有水源汙染、空氣汙染或放射汙染的地區,以保證居住環境的舒適安全。
現代城市居民樓房的選址,除了交通方便,生活及社會服務設施齊全外,應以日照充足,樹木較多,空氣清新,濕潤清爽的地區為佳。如果居住條件不太好,也可以走出家門,多到有花有草,有水有樹,視野開闊,環境優美,空氣新鮮的公園內活動。有便利條件的中老年人,還可以到有山有水、有森林湖泊的郊區去登山、遊泳、垂釣、采摘,或到風景名勝地區去旅遊,這樣既能呼吸新鮮空氣,還進行了有氧運動,對中老年人的養生保健十分有益。
在居住地的周圍環境中種些花草樹木,不但對改善居住環境有益,而且還有益於身心健康。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綠色有穩定情緒,調節血壓,維持血壓穩定的作用。
(2)居室結構:是指居室內部結構的分布情況。居室結構主要包括有居室朝向、居室空間、居室安排等。
◆居室朝向:就我國的地理位置而言,房屋的朝向一般以坐北朝南為佳,既具有“冬暖夏涼”的優點,還有利於室內采光、通風及溫度、濕度的調節。人們將位於南麵的居室稱為“朝陽”的房間,位於北麵的居室稱“背陰”的房間,而位於東西的居室分別稱“東”房或“西”房。有人認為,朝陽的房間有利於胃腸疾病的康複,並對防治骨質疏鬆症有益;背陰的房間有利於高血壓病的康複,而東、西房間則是神經衰弱患者較為理想的康複環境。
◆居室空間:居室的空間的大小應合理,太大不利於采光和保暖,也不利於濕度和溫度的調節;太小則不利於空氣的流通。居室高度以最高不超過3m,最低不低於2.6m為宜,如居室需要吊頂,居室的高度一定要大於2.9m,否則會有壓抑感。居室麵積可根據各個家庭的經濟狀況靈活掌握,一般家庭的客廳麵積以25~30m2,餐廳麵積15m2左右,臥室麵積10~15m2為宜。為了室內的采光和空氣流通,窗戶與居室麵積的比例不應小於1∶5,否則不利於人體的健康。
◆居室安排:近年來,城市居室的內部結構已逐漸向大客廳小臥室的方向發展。大客廳為全家人共同生活和接待客人的場所,應具有大眾化的特點,以寬敞、明亮、優雅、大方為主。臥室為家庭成員的個人生活空間,應突出個體化的特點,可根據個人愛好進行裝飾,以舒適安靜為宜。居室的房間要根據房間的使用功能而進行合理地安排,以睡眠為主要功能的寢室,應選擇居室麵積相對較小,但安靜而舒適的房間;以看書學習為主要功能的書房則應選擇向陽,寬敞明亮,清靜典雅的房間。
(3)居室環境和氣候
◆居室布置:應根據主人的個人愛好而定,但總體來講,居室的布置應以實用為主,盡量簡潔大方,樸實典雅,切忌豪華而不實用。居室牆壁的色調對人體的情緒有一定的調節作用,淡藍或淡綠色為冷色調,給人以清新、寧靜、安詳的感覺,具有緩解情緒,調節血壓的作用,較適用於精神緊張或患有高血壓病或失眠症的人;淡橙(紅)及淡黃色為暖色調,給人以溫暖、興奮、熱烈的感覺;一般情況下,客廳以暖色調為主,而臥室以冷色調為主,並根據主人的愛好而適當調整。室內家具的擺放要合理,特別是老年人的居室,門檻應取消,地板須防滑,床宜低矮穩固。
◆居室環境:居室環境的汙染主要來源於建築裝飾材料、廚房燃氣等,所以在裝修時應盡可能地使用環保材料,廚房應設有通風裝置。在日常生活中要經常開窗通風,讓室外的新鮮空氣進入室內,並使室內的空氣流通。室內或陽台可種植一些終年常青的花木,茶幾案頭擺放一些鮮花嫩草,窗前的魚缸內養些美麗的觀賞魚,不但可以美化居室環境,更能使得居室內生機盎然,充滿情趣。
◆居室氣候:居室內的小氣候包括溫度、濕度、日照和通風等。人人都希望居室內有一個舒適的環境,所以適宜的室內小氣候對人體的健康有利。最佳的室內溫度以22~25℃為宜,最佳的相對濕度以40%~60%為宜,人們生活在這樣的居室環境裏會感到非常舒適,精神狀態良好,思維清晰,工作或學習的效率較高。但由於自然界的四季氣候變化有所不同,故居室的小氣候也應適當調整。夏季的室內溫度以25~28℃為宜,相對濕度以低於70%為宜;冬季以18~25℃為宜,相對濕度以大於30%為宜。一般來講,室內的晝夜的溫差最好不要超過6℃,相對濕度不要少於30%或大於70%。
居室內要保證良好的采光環境。陽光不但可以直接殺滅室內的致病菌或微生物,還有利於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和防治骨質疏鬆症的作用,而且陽光直接照射的效果要比通過玻璃照射好得多,因玻璃可以削弱日光中紫外線的殺菌作用,所以每天應當選擇適當時間開窗,讓陽光直接照射室內。
平時還應該多注意居室的通風問題。有研究資料表明,居室在清晨時的空氣汙染程度要比室外嚴重得多,因為房間的建築材料、裝飾材料及家用電器等都可以產生有害氣體以汙染居室環境,對人體造成傷害。特別新建居室裝修後的半年內,由於建築材料和裝修材料所產生的有害化學物質對居室的汙染尤為嚴重,新居的入住者甚至會出現眩暈頭痛、惡心嘔吐、咳嗽哮喘、口眼鼻咽等黏膜刺激感及皮膚過敏或幹燥等症狀,被稱為“新建居室綜合征”。解決居室空氣汙染的最好方法就是進行居室通風,新居的室內通風更是十分必要的。北方的冬季寒冷,在防寒保溫的同時也應適當進行室內的通風,以便保持新鮮的空氣。
(4)起居有常: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的作息要順應自然界的晝夜晨昏和春夏秋冬的變化規律,並要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