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發症篇 第2章(3 / 3)

(3)禁用刺激性消毒藥水如碘酒等,必要時可用甲紫外搽。

(4)預防足部真菌感染。每次洗腳或洗澡後,在趾間撲撒痱子粉,保持局部幹燥。若已患足癬,可用克黴唑軟膏,有繼發感染的足癬患者應使用1∶8

000高錳酸鉀溶液洗腳,每日1~2次,擦幹後外用消炎藥膏及紗布包裹,必要時應口服抗生素。

3. 挑選一雙合適的鞋

(1)買鞋時要先在紙上畫出大小、並剪好鞋樣以作為選鞋標準。因為糖尿病患者多有周圍神經病變而感覺遲鈍,不能感覺鞋是否過於窄小。

(2)避免穿窄小的尖頭鞋、高跟鞋、平底鞋,由於高跟鞋可給足趾施加額外的壓力,這樣會影響血液循環,甚至造成擠壓傷或水皰。易選擇有一定厚度寬鬆柔軟輕便的鞋,鞋頭不要太擠,要預留一定的寬度和長度,避免夾擠而影響末梢循環。對於足底已有異常高壓的足不能穿布鞋,應當采用特製的矯形鞋或鞋墊。

(3)購置的新鞋,最初幾天對易摩擦部位放置一點棉花等,初穿時應先試穿30min,看看是否有哪個部位皮膚已被磨紅腫等,如果沒有問題發生,可逐步延長穿著的時間。

(4)經常檢查鞋子的內部,注意有無粗邊、裂痕或石子沙礫,應即時修補和清除。

第三節 糖尿病與腦血管疾病

腦血管病是導致人類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在全球範圍內,每年使460萬人死亡,其中1/3在工業化國家,其餘發生在發展中國家,患病和死亡主要在65歲以上的人群。日本是腦卒中發病率、病死率最高的國家之一,腦血管病病死率一直居死因之首。我國也是腦卒中病死率高發地區,據估計居民現有腦血管病患者600萬人,每年新發生腦血管病130萬人、死亡近100萬人,在幸存者中約3/4的人留下偏癱等後遺症狀,部分患者喪失勞動能力和生活能力。

糖尿病患者腦血管意外為正常人的1.7倍,一過性局部缺血性發作為非糖尿病患者的3倍。2/3無糖尿病史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有糖耐量異常或糖尿病。心腦血管並發症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並使糖尿病患者預期壽命減少1/3。糖尿病性血管病變主要表現為主動脈、冠狀動脈、腦動脈粥樣硬化以及廣泛小血管內皮增生及毛細血管基膜增厚的糖尿病性微血管病變。

一、發病機製

1. 高胰島素血症

大多數2型糖尿病患者,雖有胰島素相對值缺乏,但其絕對值是增加的,采用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患者血漿胰島素量也較正常時大,相對於體內血糖則為高胰島素血症,它刺激動脈內膜層平滑肌的增殖而促使動脈粥樣斑塊形成。

2. 脂質代謝異常

高胰島素血症直接促進血管壁中脂肪及脂肪酸的合成,還促進膽固醇的合成,使肝合成三酰甘油,致血漿極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同時由於相對胰島素缺乏,脂質分解增強,使血漿極低密度脂蛋白及乳糜微粒水平增高,血漿三酰甘油含量增高等脂質代謝異常,使血液處於高凝狀態,加速動脈粥樣硬化。

3. 血小板功能異常

糖尿病患者血栓素A2(TXA2)合成增多,內皮細胞易被損傷,損害部位有依前列醇(PGI2)合成酶減少甚至缺乏,使TXA2與PGI2失衡,而致血小板聚集增強,血管趨向痙攣,局部阻塞。

4. 高血糖

高血糖狀態時,可以引起血管改變,包括大、中、小動脈的粥樣硬化和微血管病變。在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上發展的血栓成栓子,引起病變動脈供血的大腦皮質或半球、小腦、腦幹局部功能喪失。

二、預防

盡管糖尿病本身就是卒中的高危因素,但隻要我們積極控製卒中的危險因素——如血脂、血壓、吸煙等,發生腦卒中的可能性也就隨之減少。以下是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

1. 合理的生活製度

生活要有規律,保證充分的睡眠,堅持保健性體育鍛煉,加強心血管功能,改善腦血液循環,做到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結合。

2. 飯食療法

飲食應熱量稍低、低動物脂肪(以植物油代替)、低膽固醇,限製簡單易消化的糖類,增加複雜含纖維的糖類,有足量的全價蛋白和多維生素的食物。

3. 避免精神刺激

經常保持樂觀愉快的情緒,清淨內守,對大喜、大悲等過度精神刺激要能夠自持,泰然處之。

4. 積極治療,控製危險因素

按時服用調節血壓、血糖、血脂等藥物,定期體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