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康複治療 4(2)
三、早期幹預的訓練內容
443.抬頭能力差的患兒訓練的內容有哪些?
(1)俯臥位抬頭訓練:患兒俯臥位利用肘部支撐使上身抬高,用玩具語言等引導患兒抬頭。
(2)按揉風池穴:扶患兒坐位,用拇指按揉頸後發際兩側凹陷處的風池穴。
(3)俯臥位對患兒的脊椎、頸胸段進行按摩、捏背和叩擊。
(4)俯臥位轉頭運動:患兒俯臥位用玩具誘導頭左右轉動,轉動不好者,可做轉頭體操,雙手扶患兒頰部,先轉向左側停2s,再轉向右側停2s,反複進行。
(5)俯臥於治療師或親人胸部玩耍,誘導其抬頭,可叩擊背部。
444.頭後仰易打挺患兒的訓練內容有哪些?
(1)頸背部脫敏叩擊:俯臥位先用溫暖的手觸摸減輕緊張,然後用手指叩擊由輕到重,也可在頸部兩側輕揉。
(2)拉坐訓練:雙手握患兒雙肩慢慢扶到坐位,示指、中指固定頭的兩側抑製頭後仰。
(3)頭前屈運動:患兒仰臥位固定雙肩,雙手托起頭前屈數次。
(4)抱球姿勢:患兒仰臥位,將雙下肢抬起,雙上肢內收,雙手扶頭使頭保持前屈位,呈抱球姿勢,臀比頭高保持數分鍾。
(5)坐位頭前屈和左右運動:患兒呈坐位雙手拇指置於後枕部示指放頭前兩側,中指抵下頜,分別做向左、向右、前屈運動,每個位置保持數秒。
(6)懸吊被單內側翻:家長和治療師一起將患兒放在長被單內呈仰臥位分別向左、右側翻,家長還可放患兒於搖籃內,可以使患兒長時間保持頭前屈位。
(7)正確抱姿:患兒靠背治療師,胸部阻止頭後仰,雙手托臀部,四肢居中,呈對稱性抱。
(8)正確睡姿:患兒平臥位枕頭中部稍凹陷阻止頭後仰,側臥位時將枕後墊高,頭前屈,雙手居中,雙腿稍屈向腹部。
(9)正確進食姿勢:采用抱姿,湯匙或奶瓶由其正下方喂食,避免由上方喂食引起頭後仰。
445.不會翻身的患兒訓練內容有哪些?
(1)懸吊翻身:治療師和家長共同操作,懸吊於被單內使其側翻,側身幅度可稍大。
(2)裹被單翻身:將被單裹住患兒身體,先向內卷起,再向外打開,使患兒連續滾動,保持上肢向上。
(3)穴位刺激翻身:患兒側臥位時,如頭後仰推壓發際兩側凹陷處的風池穴,使其翻成俯臥位,刺激臀部外上方的環跳穴,促其翻成俯臥位,刺激肩部最高點的肩井穴,如翻至俯臥位上肢壓在身下麵可繼續刺激肩井穴促其上肢抽出。
(4)腿控式翻身:仰臥位,扶持患兒雙腿做左右翻轉。
(5)臂控式翻身:扶持患兒雙臂,緩慢向左右翻轉。
(6)玩具引誘患兒翻身:用玩具誘導患兒主動翻身,可稍做幫助。
446.坐不穩的患兒訓練內容有哪些?
(1)雙腿分開:坐不穩如是下肢肌張力高引起可首先做下肢分腿動作,仰臥位握患兒雙膝緩慢向左右分開,坐位分開患兒雙腿分開壓在治療師腿下,雙手將足背屈60°~70°,保持數分鍾,間隔做足背屈運動。
(2)扶坐支撐訓練:患兒坐位根據不同月齡扶其雙臀,做前方、側方及後方的保護性支撐訓練,每一位置保持1~2min。
(3)扶坐重心轉換:患兒可坐在治療師大腿上,一側腿慢慢抬起,交替進行,做重心轉換遊戲,也可在墊上做重心轉換,坐位抬雙腿向左、右、後偏斜。
(4)坐位軀幹扭轉:坐位分開患兒雙腿呈長坐位,扶其肩及腰部向一側扭轉,左右交替進行。
(5)腰背部叩擊、按揉:如患兒坐位弓背較明顯,可做腰背部按揉、叩擊,促其坐直。
(6)抱位髖關節屈伸:背靠治療師腹部抱住患兒,家長在前用玩具逗引彎腰抬起反複進行。
447.不會爬的患兒訓練內容有哪些?
(1)推拉俯爬:患兒取俯臥位,一人握兩肘,交替向前拉,另一人握兩腿,交替向前推,一側下肢與對側上肢同時向前。
(2)穴位刺激俯爬:患兒俯臥位,交替刺激雙側臀部外上方的環跳穴促進下肢屈曲俯爬動作,交替刺激雙肩最高點的肩井穴促進上肢俯爬動作,可同時刺激交叉對應的上下肢肩井穴和環跳穴促其爬行。
(3)髖關節屈曲助爬:患兒俯臥位,家長在前扶其雙下肢,治療師扶其骨盆交替抬起一側骨盆使其這側下肢屈曲,對側上肢伸展助其爬行。
(4)膝手支撐:患兒俯臥位,用雙手抬起胸腹部保持膝手跪位數分鍾。
(5)協助膝手爬:在膝手跪位情況下協助患兒向前爬,可推足底助其向前爬行,也可利用玩具逗引患兒主動向前爬行。
(6)障礙爬及爬樓梯:會俯爬後引導患兒爬過治療師大腿及圓滾等障礙物使其向膝手爬過渡,爬樓梯訓練促其患兒從膝手爬向膝立位的轉換。
448.不會站、不會走的患兒訓練內容有哪些?
(1)增強軀幹部的肌力做脊背推摩,腰骶按壓、捏脊、叩擊等。
(2)做踏步體操,仰臥位扶患兒雙膝做踏步運動。
(3)蹲起運動:扶雙足做蹲下起來運動。
(4)扶站平衡訓練:注意站立時足底要平踏。
(5)帶動邁步:扶患兒立於治療師前麵,用腳踢動或帶動邁步。
(6)扶物行走:在治療師保護下,推動小車向前邁步。
(7)扶持踢球:用扶持踢球等遊戲誘導患兒邁步意識。
449.下肢肌張力高、尖足患兒訓練內容有哪些?
(1)先按摩下肢大腿內側群肌肉促其下肢放鬆,然後做分腿牽拉,患兒仰臥位扶其雙膝雙下肢伸展向兩側牽拉外展,使雙腿逐漸分開達到90°即可,也可屈髖屈膝用手固定髖部雙前臂推壓雙腿外展,反複進行。
(2)小腿後側肌群和跟腱按摩促其小腿放鬆,扶持患兒呈蹲位保持雙足平放在地麵上做前後重心轉換的運動,也可在斜坡板上做蹲位重心轉換牽拉跟腱。
(3)足背屈牽拉:仰臥位保持患兒一側下肢伸直,另一側下肢向上抬起90°使其膝部伸直,足背屈90°保持1~3min交替進行。
450.上肢肌張力高患兒訓練內容有哪些?
(1)上肢按摩:按揉肩部上臂肌肉和肘腕部的曲池等穴位使其放鬆,然後手心向上牽拉肘手使手指充分伸展保持1min,左右交替3~4次。
(2)上肢體操:患兒取仰臥位,握其雙手做雙臂胸頸前交互,交替上舉,然後向側方交替屈伸,每項持續10次。
(3)上肢支撐負重:將被子置於患兒身下,呈雙手支撐體位保持1~3min。
451.手握拳緊張的患兒訓練內容有哪些?
(1)叩擊手背:用中指叩擊手背肌肉促進手張開。
(2)手部按摩:手心向上,用大拇指推患兒拇指並同時推伸其餘四指按揉手掌兩側,按揉手心的勞宮穴及手背拇、示指的合穀穴及前臂偏上的手三裏穴。
(3)手背屈牽拉:患兒呈坐位,上肢伸展,手指伸開,腕關節90°背屈稍停片刻,反複進行。
(4)手握粗玩具:選擇比較粗的玩具,練習抓握。
(5)手絹捆綁:用小手絹捆綁拇指綁於腕部,保持拇指外展。
(6)伸手夠物:將患兒坐在矯正椅上,頭保持正中,放玩具在正前方誘導主動打開手,伸手抓握。
452.不能主動抓物的患兒訓練內容有哪些?
(1)被動活動降低患兒上肢肌張力擴大關節活動度,保持雙手中線位活動,用刷子刷上肢及手心加強觸覺刺激。
(2)加強患兒的注視及追視,先從仰臥位開始,在患兒伸手能抓到的地方放嬰兒架,懸吊玩具,誘導其先注視然後伸手去抓握,開始患兒對人的臉感興趣,然後給其感興趣的玩具如鮮豔、帶音樂的玩具,讓其產生興趣再抬手去拿,再讓其坐矯正椅上將感興趣的玩具放正前方先進行注視及追視然後進行抓握訓練。
(3)多讓患兒進行抓握訓練,從柔軟,堅硬,光滑,粗糙的各種玩具依次放到手中。
(4)抓物的訓練先從被動到主動,由不準確到準確,由手把手的教到聽語言指揮玩弄玩具,需要反複進行訓練。
453.不能拇示指捏取的患兒訓練內容有哪些?
(1)從7個月開始讓患兒練習用手捏取小物品,如:小饅頭,大米花等,捏取後可放入口中,還可撿桌子上的薄片,小珠子等先協助患兒去捏取,然後讓其主動去捏,開始患兒用拇指與其他手指抓取,逐漸發展用拇指示指指腹再到指頭對捏需要反複練習,練習過程中加強看護防止誤食。
(2)加強示指的技巧:練習用示指撥弄玩具,如撥轉盤、按鍵等,還可以練習用示指摳洞洞,加強示指的訓練可以逐漸過渡到拇、示指的鉗式捏取,也為日後指認物品奠定基礎。
(3)利用感興趣的圖書讓患兒練習翻書頁,開始先協助翻逐漸練習自己用拇、示指去翻書頁。
(4)還可捆綁或控製住中指,環指及尾指被動進行拇、示指的捏取訓練,在拇、示指上塗蜂蜜等黏稠的東西可讓患兒自己練習拇、示指指腹間的對指動作,可以加強拇、示指的捏取動作。
454.手眼不協調的患兒訓練內容有哪些?
(1)4個月以內的患兒訓練內容:采取仰臥位利用嬰兒架,懸吊的物品引誘患兒伸手去拍,也可豎抱提起其手去碰懸掛的物品。
(2)5—6個月的患兒采取坐位放感興趣的玩具在正前方,引誘其從不同的方向,從大的物品到小的物品手、眼協調的準確的去抓握及雙手的敲擊互換的訓練這時期是雙手協作產生、發展的關鍵期。
(3)7—9個月的患兒開始訓練捏取動作,捏取小的物品如玉米花入口等練習,及雙手物品的對敲練習。
(4)10—12個月的患兒訓練患兒的物品投放,先將物品投入到大的容器中然後逐步過渡到將錢幣投放到存錢罐中反複訓練手眼的協調動性,以及雙手協作穿洞,左右手協作分開及合上的練習。
(5)12個月以後開始持筆在紙上留筆跡、持勺練習及搭積木,翻書頁等手眼協調的訓練,雙手協作的練習:穿珠子等。
(6)臨床偏癱的患兒著重訓練患側肢體的練習,加強雙手的協作訓練,開始以健側為主,患側為輔逐步過渡到患側為主健側為輔。
455.視聽覺障礙的患兒訓練內容有哪些?
(1)紅光視覺刺激:用普通手電筒裹上紅布在距眼睛25cm處進行光照射,光照時間不宜太長,每日可多次。
(2)利用圖片進行視覺刺激,每張看1~2s即可。
(3)利用鮮豔的感興趣的玩具進行注視,追視的訓練,先從仰臥位開始訓練,然後到坐位。
(4)用內裝豆子的塑料盒及有響聲的玩具在患兒耳朵兩邊搖,誘導去尋找,還可在耳朵邊呼喚患兒名字使其尋找。
456.如何誘導患兒主動發音?
(1)0—3個月是簡單發音階段,如“啊、哦、噢”等,在患兒覺醒時,心情愉悅時可對其多摟抱,多撫觸,多說話,多微笑,讓其聽音樂、玩具的聲音,多呼喚其名字使其做出反應發出咿呀的聲音,當發出咿呀聲時要做出相應的回應,使之感到興奮喜悅就會重複發音。
(2)4—8個月是連續音節階段,發音中聲母顯著增加,開始重複連續音節如“爸—爸,媽—媽,打—打”等,4個月後應多逗引患兒發出“咯咯”的聲。6—7個月誘發“爸爸、媽媽”等單音,8個月後能發兩個連續的音“爸爸”,這時應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語言與實物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