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美麗月光
近來那種室內電影很多:演員寥寥,布景簡單,成本極低;而對於故事的講述,則主要靠語言,靠敘述,靠起承轉合,由於情節精彩,節奏明快,倒也讓觀眾興致盎然。於是很多科幻影片也隨之仿效,其中以(這個男人來自地球》最為成功。
而(月球) ( Moon, 2009)也是這樣一部科幻影片。
既然片名為(月球》,那麼故事顯然發生在月球,但真正涉及的布景卻並不十分複雜―所謂的“基地內部”,隻需搭一個攝影棚即可;而所謂的“月球表麵”,也就是製作一些“月塵”而已。據說所有的“月球”鏡頭都是靠模型拍攝采集“氮一3”的裝。在一輪明“地下駕駛月球車”薩姆每天.渴望的家人信息錄像木質房屋代表拍遙遠的家…而成,而且耗時僅用33天!
初看影片,還以為它是為了講述人們在孤獨狀態下的一種心境,後來才發現,影片製作者確有這樣的意圖,但又絕不限於此。
故事開始得簡單甚至沉悶―在未來的日子裏,地球上再無能源危機,因為人類在並不遙遠的月球上開發出了新能源:人類在月球上采集“氦一3”並送回地球,使得人類的能源危機得到了徹底的解決!
而開采和運送“氦一3”的工作,都需要一家大公司在月球上的工作人員來處理。
薩姆就是這樣一位工作人員。他孤獨一人在月球基地居住了3年,每天重複著簡單而單調的工作,閑暇時隻有兩件事可做:一是收看地球家人發來的信息錄像,一是雕刻一座家鄉城市的木質模型。而終日陪伴他的,隻有那台具有感情色彩的智能電腦伽提。
之所以要觀看信息錄像而不能進行實時通話,是因為通訊衛星出了故障,因而月球基地與地球的聯係暫時中斷了。
本來,還有兩個星期薩姆就可以回家了。但就在這時,這裏還是出了麻煩……薩姆似乎出現了幻覺―他居然在基地裏看到了一名女性!而且幻覺還在一直持續,因為在出外勤時他又看到了這名女性,而這次她竟然沒穿宇航服,直接暴露於沒有大氣的月表!(月球》電形海報
不幸的是,第二次幻覺導致薩姆 操作不慎,發生“車禍”,他駕駛著月球車撞到了開采設施上。當他再度清醒過來時,發現自己已躺在基地的醫療室裏。電腦伽提告訴他:“你受了傷,正在休養,但很快就能重新工作;隻是目前……你暫時還不能離開這裏。”
不知道是哪根神經搭錯了位,姆突然決定, 自己一定要出去,一定要重返事故現場!結果,薩姆果然發現了月球車中“自己”的傷軀!於是,他把已瀕臨死亡的“自己”救了回 來―原來,這位救人者,已是薩姆的克隆體!
漸漸地,薩姆與另外一位‘“自己”, 開始猜測到了真相。
原來,公司為了省錢,不再不斷地派遣新人來到月球,而是把一次次 因事故遇難的職員加以克隆,植入往 昔的記憶,然後利用他們在這裏連 續不斷地工作。為了不讓他們得知真 相,所以謊稱通訊衛星發生故障,與 外界的實時聯係中斷,再發給他們一 件件事先製作好的、偽造的家人信息 錄像!
原來,薩姆隻不過是克隆人!無論是現在的自己,還是他所救回來的
“自己”!
原來,在美麗的月光下,竟隱藏著如此肮髒不堪的罪惡!
接下來的日子裏,在兩個克隆人之間,出現了從猜忌到爭寵直至最終合作的場麵。他們想辦法與地球進行了實時聯係,並終於得知了一個令人震驚的真相:真正的“自己”,早在初到月球的一場事故中就已死去!
由於發生了“車禍”意外,這次公司真的派新人來救援了。但是,公司能夠允許兩個薩姆一起出現嗎?能夠聽任他們對外泄露真相嗎?為了不遭公司的黑手,重見家人,薩姆必須想辦法返回地球。
那麼,如何離開這裏?由哪個薩姆來做這名離開者?畢竟,真正的薩姆應該隻有一個……
整部影片充滿了一種傷感,頗有一種當年著名導演斯坦利·庫布裏克所拍攝的(2001:太空奧德賽)的味道。執導本片的年輕導演鄧肯·瓊斯是.‘搖滾變色龍”大衛·鮑伊之子,因而他一直受到媒體的格外關注。本片全部在倫敦拍攝,耗時僅33天,真正出現的演員其實隻有一名,而全部成本隻有區區500萬美元!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情結,在西方文化中自然也不例外。這種情結有時是事實發生的,比如“泰坦尼克”號的沉沒,比如“911”恐怖襲擊,等等;而有時則出自文學虛構,比如著名的“亞特蘭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