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對人腦潛能的無限探索
一名窮困潦倒的作家,總是難以集中精力,所以始終無法完成他的作品。不料在一夜之間,他突然獲得了極為專注的注意力和十分敏銳的觀察力,而且思維敏捷,動作矯健,並使他與人交往時極具魅力。是夜,他竟在不長的時間裏便完成了長篇樣稿,讓編輯都不禁為之驚歎。
這就是美國科幻電影《永無止境》( Limitless)所講述的故事。
作家艾迪·莫拉本人,也對自己的這一變化感到非常驚訝。僅僅在一天之前,他還處於目光渙散、萎靡不振的頹廢狀態,而現在居然變得如此精力充沛和神采奕奕。這一切究竟是因為什麼。
所有這一切,都源於一種奇特的藥物。就在前一天,艾迪·莫拉邂逅了很久不曾謀麵的前妻之弟,從他那裏得到了一片名為“NZT”的特殊藥物。艾迪·莫拉開始還充滿疑慮,以為這是什麼未知的新型毒品,但他想無論怎樣自己也不會變得更糟糕,於是把藥片毅然吞了下去。沒想到艾迪·莫拉在服食NZ丁之後,卻讓自己獲得了如此巨大的變化。於是,艾迪·莫拉服用NZT之後.他整個兒換了一個人,體力也飛速增長前往前妻之弟的住處索藥。
沒想到前妻之弟卻因此而喪命。原來,這種能夠開發人類大腦潛能的藥物尚未正式投產,但卻有很多人對它心生凱覷,結果前妻之弟為此招來殺身之禍。好在對方沒能找到藥品的藏匿之處,但艾迪·莫拉卻僥幸找到了―他獲得了整整一大袋NZT !
自此,艾迪·莫拉開始了他嶄新的生活!
艾迪·莫拉已不僅僅滿足於著書立說了,他開始借錢投資。由於他敏銳的觀察、出色的記憶與準確的判斷,他所投資的項目總能收獲頗豐。為此大金融家注意到艾迪·莫拉,並邀請他合作投資,兩人一起完成了一筆筆巨額項目。接下來,不甘平庸的艾迪·莫拉又試圖投身政界……
但是,NZT對人體不是沒有副作用的。一旦艾迪·莫拉中斷服藥,他就會感到頭疼難忍,情緒暴躁,渾身不適,完全喪失了超凡的智慧和體能。倘若長此以往,身體一定會對這種藥物產生依賴,同時遭受到極大的損害。艾迪·莫拉通過調查,發現了其他一些秘密服藥者,其中不乏成功人士,而他們的近況全都令人堪憂。此外,當初借錢給艾迪·莫拉的黑社會頭目偶然發現了NZ丁的秘密,他總是糾纏和勒索艾迪·莫拉,要他提供藥物。但是,艾迪·莫拉手頭那袋NZT已經所剩無幾,早晚有一天會坐吃山空……
屆時,艾迪·莫拉將如何是好?他那各種超凡脫俗的能力還能否保持下來?結局將會怎樣?故事接下來的發展軌跡,實在讓人有些難以預料……
相比於其他科幻巨製,《永無止境》的構思並不算特別出奇,但它卻巧妙地利用了人類對於自身認識的局限。一般認為, 目前人腦真正被開發的部分,不過隻有百分之幾,人腦大量的潛能尚未被真正利用。而借助某種外界刺激,比如藥物的作用,人類的智慧與體能能否再上一個台階?這也許不僅僅是科學家的希望,也是所有普通人的夢想。《永無止境》正是利用了人們的這一願望,構造出了這一故事。
(永無止境)是2011年春季上映的新片,在國內有著諸多按照影片內容意譯的片名,諸如(逆天潛能)(中國香港)、(“藥”命效應)(中國台灣)。倒是(黑暗領域)這一譯名比較貼切,因為這正是原著的名字―影片(永無止境》改編自其兩名編劇之一阿蘭·格裏恩出版於2001年的科幻小說(黑暗領域)(丁he DarkFields)。
人類終將克服自身的缺陷,超越自身的局限,並一步步開發出自己的潛能。但是,任何違背客觀規律的藥物刺激,都會讓人類陷入不可避免和難以預料的噩運。曆史上的許多文學作品,對此都有所等示。
作為古希臘神話中的一個神,尼摩妮西專司生靈之記憶,於是她的名字也就成了“記憶”一詞的最初來源。
學習在很大程度上依賴記憶,這是所有學習者都無法回避的問題。雖說好記性並不意味著對知識的理解,但擁有一個紮實的記憶功底,對學習卻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在“韋氏智商測定”中就有一項關於記憶水平的測試項目―數字記憶廣度:由提問者說出一串數字,讓被試依次重複,然後根據被試所能重複的長度給予評估。
所謂“記憶”,實際上是指生物體對經驗保留、保持和再作用的特殊過程,它可以使生物個體反映出過去經曆過的而現在又不在眼前的事物。
“記憶”的概念在現代信息加工的領域裏,則被定義為對輸入信息通過編碼、複習而予以儲存,並在一定條件下進行檢索的過程。按道理說感知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隻反映當前的事物。可是所謂“當前”又怎麼講?最多也就10秒鍾左右,因此沒有對過去事物的記憶,人類將寸步難行。
科學家研究表明,人的大腦皮層像核桃仁一樣,布滿了紋溝和皺褶,這些紋溝和皺褶被稱為溝回,裏麵貯藏著我們看到、聽到和感覺到的一切。溝回越幽深越複雜,腦子裏所貯存的東西就越多,記憶力也就越好,而大腦皮層平滑的人記憶力就比較差。把人腦和動物腦做過一個比較,發現人腦的皮層棱溝密集,而動物腦的皮層卻很平滑,幾乎沒有什麼曲折。這就是動物為什麼是低級動物,幾乎沒有什麼記憶力,隻有一些本能的反應,而我們人卻有很強的記憶力的原因。
關於記憶的機理,曆史上曾有一個經典的“索克拉特蠟狀表格理論”,認為人腦裏有塊蠟板,眼睛看見什麼東西都能往上刻,隻不過是深淺程度各異。而當代科學研究則有著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記憶是借助於神經細胞之間聯係產生的新花紋,這被稱為記憶的結構理論;也有人認為記憶是通過某種化學變化而被記載在脫氧核糖核酸也就是DNA上,這被稱為記憶的化學理論。
凡是科學家關注的領域科幻作家都會予以關注,2003年聖誕節美國上演7一部名為(記憶裂痕) ( Paycheck )的精彩科幻片,其內容就是有關記憶的。
在《記憶裂痕)中,主人公詹寧斯是一名出色的電子工程學家,為一家高科技公司研究秘密課題,為此公司許以高達40億美金的報酬。但當這項為期5年的工作完成後,詹寧斯卻陷入昏迷,等他清醒過來時,此前兩年的記憶都不複存在,老板告訴詹寧斯:他曾答應不要任何報酬而義務工作。
詹寧斯不得不根據蛛絲馬跡拚湊他失落的記憶片段,決心討回他應得的報酬。在追查中詹寧斯屢遭追殺,政府中也有人對他虎視耽耽,這都是因為詹寧斯的調查將揭露出公司不可告人的秘密……
這部影片改編自著名科幻作家菲利普·K·迪克發表於1953年的同名短篇科幻。迪克作品數量不多,但很多都被搬上了銀幕,諸如(銀翼殺手》、(全麵回憶)和(少數派報告)等等。而在這些故事中,主人公的記憶都被抹掉或篡改,看來與記憶有關的題材是迪克的衷愛。
請交出你的器官!
在未來,科技已經極度發達,任何人隻要出現器官病變,都可以馬上更換一個新的人造器官―無需等待,無需痛楚,也無需任何條件。
真的無需任何條件嗎?當然不是,至少需要花錢。
可是沒有錢怎麼辦?沒關係,可以分期付款,先裝上器官再說。
這就是聯合公司的業務範圍。但是,公司老板可不是什麼好心的慈善家,而是一名善於賺取利息的精明商人。一旦裝上了聯合公司的人造器官,患者就要開始拚命勞作,以償還巨額本息。
(重生男人) ( Repo Men, 2010)從故事一開始,就為我們揭開7這樣一幅貌似陽光實則陰冷的畫麵。其實這部影片的名字,譯為《追討人》似乎更為合適。
雷米就是這樣一個為聯合公司追逃人造器官的人。凡是使用了人造器官的人,一旦超出還款時限,追討人就會前往收繳―注意,是收繳!不是追繳貨款,而是直接把器官從對方的身體裏取出(
這是一部典型的賽伯朋克(Cyberpunk)影片。在繁華都市的高樓大廈下麵,布滿了陰鬱肮髒的角落;在高科技所構築的文明底層,充斥了極端的暴力與血腥。
雷米的妻子對丈夫的職業早就心生反感,而雷米自己也想早日擺脫這一殘酷的工作。正當雷米打算洗手不幹時,他卻在最後一次追討中因工具故障而遭受重創。當雷米醒來之後,才發現人工心髒已被植入自己的身體。
雷米自然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從此,他必須拚命地工作,以償還這一高額貸款;而隻有追討人的職業,才能讓他滿足這種高額收入。
不,他不能這樣生活,他不能讓自己的生命被別人所控製。雷米毅然離開了聯合公司,陷入社會底層,甚至不惜與那些非法盜用人造器官的人為伍。他必須逃離那個可怕的世界,以擺脫那種吃人般的規則限製。
但無論雷米怎樣躲藏,都無法逃脫追討人的追蹤,而且追討者還是自己的昔日好友。雷米知道,他們一定會找到自己的―因為自己也曾優秀地完成過這項工作。
隻有前往聯合公司總部,清除自己名下所有的人造器官檔案,才有可能最終解救自己。雷米與在逃亡中結識的女伴、身上有著諸多非法人造器官的貝絲一起,曆盡各種艱險,終於進入到聯合公司的資料庫中。
可沒有人造器官,還是無法進入係統。隻有親手取出自己體內的人造器官,掃描到電腦裏,才能徹底清除那些檔案。這一過程充滿了太多的血腥,但兩個人真摯的感情讓他們頑強地支撐了下來。
總之一切都過去了,一切都結束了。雷米與貝絲愜意地棲息在美麗的海灘上,從此過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可是有些不對,畫麵好像出現了一些小故障,就如同電腦中的小錯誤……這真的是結局嗎,或者說,結局真的這麼美麗嗎?還是請觀眾自己去看電影吧,事實比想象更令人震驚!
早在2003年,編劇之一埃裏克·格雷西亞(Eric Garcia)就開始與人合作創作這一劇本,但小說直到2009年才告出版,書名被稱為(追討之舞) ( The RepossessionMam匕。)。電影拍成後, 由於此前已有一部電影被稱為.'Repo Man” 《報信的人), 1984) ,因此此片被命名為“Repo Men”以示區別。
為了讓電影更加真實可信,在該片的官方網站上居然設有一個“聯合公司”的主頁入口,點擊進入後就能看到一些人造器官的價格―人造心髒97.5萬美元,人造肝髒75.6萬美元,人造眼球34.5萬美元,合金脊椎87.6萬美元,11%髒52.4萬美元……而其中的公司老板照片,正是片中聯合公司老板的形象。沒有天堂島
男主人公林肯6E與數百名夥伴生活在一個封閉的世界當中,他們生活幸福,閑散舒適,隻是常年難見天日。按照這個世界管理者的說法,外麵的世界已因核戰而被徹底汙染,沒有任何生物可以生存。
這個世界的生活雖好,但居民們到底還是向往自由,因此大家每天都在等待一個機會―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一個人會被隨機抽取選中,前往外界一個未被汙染的地方:The工sland......
事實上,(逃離克隆島)的原名就是“The Island” (直譯為(島));而這一概念在影片中的意義,就是所謂“天堂島”。
一天,林肯6E無意中發現一隻來自外界的昆蟲,於是他認定外麵的世界並非全被汙染。他尋蹤而至,追蹤到這一世界的中心地帶,竟發現那裏的醫生正對被選中者實施手術,摘取其器官並移植給他人!聯想到自己經常做的一個夢(那是他殘餘的真實記憶),林肯6E終於明白了: 自己生活在一個巨大的謊言之中,其實他們都是被克隆出來的克隆人!他們存在的意義隻是為本體提供活體器官!而他們的身世記憶和外界情形,都是在催眠狀態下通過心理暗示強行灌輸給他們的!所謂“天堂島”,根本就不存在;所謂“天堂”,其實是地獄!
而此時,林肯6E的女友喬丹2D剛剛被選中前往“天堂島”!為了拯救自己和女友,也為了拯救更多的同伴,林肯6E帶著喬丹2D逃離這裏,走進了也許更複雜和更可怕的現實世界……
《逃離克隆島》號稱是根據同名科幻小說所改編,但卻被控告剿竊經典科幻電影(複製人) (The ClonusHorror, 1979)0(複製人)的故事與此類似:也是為了獲取稀缺器官,秘密培養出一群克隆人,而其中一名克隆人逃走並受到追捕。《複製人》的製片人列舉出90處涉嫌抄襲之處,要求紐約法院禁止《逃離克隆島》上映發行,同時還要求獲得一定數額賠償和(逃離克隆島)的部分票房收益。
對於如何賠償我們不清楚,但這收益實在是沒有什麼可分的。事實上,這部由夢工廠和華納兩大電影公司合拍、著名動作片導演邁克爾·貝執導、複製人“杯肯6E'複製人.喬丹20”處於俏眠的複製人正在接妥心理暗示林肯6E在拯救複製同A的最後刹那被管理者擊中二投資1億2千萬的大製作,第一周票房竟然隻有區區1210萬美元。有關專家分析,該片之所以會如此慘敗,或許與導演和演員影響力不夠有關;當然還有一點+分重要,那就是克隆題材的科幻片似乎一直不為觀眾所歡迎,即便是當年阿諾德·施瓦辛格的力作《第六日》也同樣未受青睞。不過筆者堅持認為,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在劇本和製作上存在問題。
有關克隆技術的討論似乎總伴隨著道德爭議,孰是孰非一直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其實影片中那名管理者的辯白也不無道理,他聲稱:假如沒有對這些克隆人器官的利用,那麼人類的許多頑症就無法攻克與治愈,也就會有更多的人死去。這不禁讓我們想起美國作家羅賓·科克的小說(昏迷〕
(Coma, 1978年拍攝有同名電影),在結尾處那名盜取人體器官的醫生也曾辯稱:“倘使達·芬奇不挖掘屍體進行解剖,倘使哥白尼屈從於教會的法律和教堂的教規,我們今天將會處於什麼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