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招 正確用藥使脂肪肝輕鬆痊愈 1(1 / 3)

第4招 正確用藥使脂肪肝輕鬆痊愈 1

治療脂肪肝的兩大基本原則

脂肪肝如能早期診治,可使其完全恢複正常。但是如任其發展,則可發生脂肪性肝炎、肝硬化以及相關並發症。因此,促進肝內脂肪消退可阻止慢性肝病進展,並改善脂肪肝患者的預後及生活質量。脂肪肝的治療原則可概括為以下兩點。

一是祛除病因。鑒於脂肪肝是一種可由多病因引起的獲得性疾病,尋找與祛除病因和積極控製原發基礎疾病,對脂肪肝的防治至關重要。首先應明確脂肪肝可能的病因及誘因,尤其注意易被忽視的因素,如藥物的副作用、工業毒物和環境毒素中毒、營養不良、甲狀腺功能亢進、重度貧血以及心肺功能不全的慢性缺氧狀態等。大多數藥物性脂肪肝在及時停用相關藥物後2~3個月,可完全恢複正常。長期饑餓及蛋白質熱量不足所致的脂肪肝,通過在飲食中補充蛋白質或氨基酸以及足夠熱量後,肝髒病變可迅速逆轉。慢性肝炎患者不論病情是否需要,長期攝入過高的熱量和過分強調休息,均可因體重增加而誘發脂肪肝,故應盡可能避免這些因素。小腸改道手術所致的脂肪肝應重新做吻合手術,改善其消化功能,並補充必需氨基酸。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在中止妊娠和控製並發症後,肝內脂肪沉積可完全消退,且不留任何後遺症。

二是靠綜合治療。許多患者經常輾轉於各大醫院,尋求治療脂肪肝的特效藥物。事實上,至今國內外尚未發現治療脂肪肝的靈丹妙藥,而防治肥胖性脂肪肝這類現代都市病,控製飲食、運動等減肥措施比保肝藥物治療更為重要,尤其是單純性肥胖性脂肪肝。對於伴有轉氨酶升高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減肥則是確保保肝藥物起效的重要前提條件。但是過去大家都比較輕視減肥的功效,而許多臨床醫生則錯誤地認為不需用藥就是不需要治療。其實,在脂肪肝的綜合治療中,保肝藥物僅僅是一種輔助治療措施,主要用於伴有轉氨酶升高的脂肪性肝炎患者,是一個短期的強化行為,而更需要患者長期高度重視和調整的是自己的飲食、運動和不良行為。這些非藥物治療措施需要貫徹終身,否則脂肪肝就是治好了也會複發。脂肪肝病人一定要了解主動參與治療的重要性,力爭找出並糾正自己不良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千萬不要以為單純依靠花錢買藥就可求得健康。

能降脂祛除脂肪肝的常用中藥

食物是最好的藥物。對於脂肪肝患者,我們可以在粥、酒、茶之中加入一些藥物,製成既能治病,又能調養的藥粥、藥酒、藥茶。什麼樣的藥物最具有這方麵的功效呢?動物實驗及臨床研究發現,許多中藥單味製劑及其複方製劑,皆有不同程度的減肥降脂和防治脂肪肝的作用。常用的有如下幾種。

荷葉

夏季,正是荷花飄香的季節。迎驕陽而不懼,出汙泥而不染的荷花,一直是詩人墨客歌詠繪畫的題材。相傳在東晉末年,南朝陳霸先當皇帝之前,曾率兵鎮守京口重鎮。當時,他與北齊的軍隊對峙2個多月,酷暑難當,城內軍民又缺糧,形勢非常危急。老百姓聽說後,紛紛支援陳軍,用荷葉包飯,再夾上蔬菜,送進城裏。這荷葉飯香味撲鼻,既消暑又果腹,陳軍吃了後,士氣為之一振,結果打了個勝仗。按中醫的說法,荷葉與飯共煮,有生發元氣,調理脾胃,清熱解暑的功效

中醫認為荷葉苦、澀、平,歸心、肝、脾經。功能清熱利濕。不良反應小,尤宜於暑天減肥,可入湯劑或丸散或荷葉粥,適用於脾虛濕阻或肝熱濕阻型脂肪肝患者。現代中藥研究表明,荷葉有降血脂作用,對治療脂肪肝、高脂血症、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有較為明顯的療效。據報道,某醫療機構以荷葉煎劑治療高脂血症235例,降血膽固醇有效率為55.8%~91.3%,平均下降1.01毫摩爾/升;三酰甘油平均下降0.86克/升;降低β-脂蛋白有效率79.1%,平均下降0.83毫摩爾/升。以荷葉製成的荷葉片,按每日3次,每次4片服用,降膽固醇及三酰甘油的有效率分別為86.6%和83.4%,血膽固醇平均下降1.70毫摩爾/升,三酰甘油下降0.67毫摩爾/升。

在食欲不佳的夏季,有脂肪肝的人不妨學學古人,用荷葉包住事先煮好的糯米和蓮子,加上些青菜、蘑菇、碎肉或海鮮,再按您的口味加上佐料,在鍋中蒸上20分鍾,這樣清香撲鼻的荷葉蓮香飯就做成了,不但是美味佳肴,而且是消除脂肪肝的良藥。

茯苓

茯苓是用途極廣的中藥材,又是一種食品。美洲的黑人常將茯苓燒熟食用。在我國,茯苓是茯苓糕、餅的主要原料,同時亦是與粥煮時的佳品。它具有益脾胃、安神寧心、利水滲濕等功效,是治療體虛水腫、孕婦腿腫、小便淋漓、夢遺白濁、脾胃虛弱、食少便溏、四肢無力、咳嗽、多痰、慢性胃炎、惡心、胃口不好、頭暈、心神不安、健忘、心悸、失眠、腹中冷癖、水穀蔭結、心下停痰、兩脅痞滿、按之轉鳴、逆害飲食、暴食停滯、腹痛不止、小兒傷風咳嗽、水痘等多種疾病的主要配伍藥。因此,在《神農本草經》裏,把它列為上品,在我國已有很久的藥用曆史。

中醫認為,茯苓味甘、淡,性平,能利水滲濕、健脾和胃、寧心安神,入心、脾、腎三經。利小便、清濕熱,可減肥、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和防治脂肪肝。適用於脂肪肝而有熱濕阻滯者,對體虛或熱象不明顯者需與其他中藥配伍,以拮抗其寒性。但茯苓不同部位藥用效果均不一樣。茯苓皮偏於利水消腫;赤茯苓(即去皮後內部淡紅色的部分)偏於清利濕熱;茯神(抱木而生、切片中央有木心的茯苓,療效最好,較為名貴)和朱茯苓(加朱砂粉的茯苓片),則偏重於安神。雲南省出產的茯苓品質優良,在國內享有盛名,稱之為“雲苓”。國內以安徽、湖北及河南出產較多。

黃芪

黃芪是豆科植物,它是一味常用的中藥。它的主要藥理作用是“益氣固表”,可以“利水”,也可以“托毒生肌”。什麼是“益氣”呢?凡是中醫認為是“氣虛”、“氣血不足”、“中氣下陷”的情況,都可以用黃芪。平時體質虛弱,容易疲勞,常感乏力,往往是“氣虛”的一種表現。貧血,則屬“氣血不足”。而脫肛、子宮下墜這些病狀,也常被認為是“中氣下陷”。有上述症狀的人,冬令吃些黃芪有益處。當然,最好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需要說明的是消除脂肪肝的方中常用黃芪,以作補氣健脾利濕之用。尤其適合於中老年之脂肪肝患者合並有冠心病、糖尿病、腎髒病、肥胖使用。對於脂肪肝患者而言,如果出現氣虛的中醫征象,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針對個人體質不同適量服用,黃芪的吃法很多,現介紹幾種。

(1)每天用黃芪30克左右,水煎後服用。或水煎好後代茶飲用。用黃芪30克,加枸杞子15克,水煎後服用,對氣血虛弱的人效果更佳。

(2)取黃芪50克左右,煎湯以後,用煎過的湯液燒飯或燒粥,就變成黃芪飯、黃芪粥,也很有益。

(3)還有些人喜歡在燒肉、燒雞、燒鴨時,放一些黃芪,增加滋補作用,效果也不錯。

絞股藍

絞股藍係雙子葉綱葫蘆科絞股藍屬植物。中藥名為七葉膽。在日本,被譽為“福音草”。內含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皂苷、維生素和氨基酸。研究表明,絞股藍活性成分具有降血脂、降血糖、抗腫瘤、抗衰老、保護肝髒及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等作用。對高脂血症、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係統疾患,糖尿病、腫瘤等病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製作保健飲品飲用,味道純正且極具保健價值,長期飲用無毒副作用,被譽為中國“南方人參”、“抗癌新秀”。祖國醫學認為,絞股藍味苦、性寒、無毒。民間多用於消炎解毒、止咳祛痰,產區群眾在夏季采其莖葉煎水做清涼飲料。

現代中藥研究發現,絞股藍能降血脂、降血壓、增加冠脈和腦血流量,在防治脂肪肝、高脂血症、動脈粥樣硬化症、原發性高血壓、冠心病、中風、糖尿病以及肥胖症等方麵療效顯著。臨床研究中,用絞股藍衝劑對42例高脂血症患者治療1個月,血清膽固醇和三酰甘油明顯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有所提高。動物實驗研究中發現,用絞股藍的提取液喂養大白鼠,對其膽固醇、β-脂蛋白的代謝有促進作用,長期服用能加速脂類代謝,但又未超越正常範圍。有學者認為,這種改變可能是加速膽固醇轉成維生素D及膽汁酸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合成引起的。另外,絞股藍顯著降低血脂的作用與抑製脂肪細胞產生遊離脂肪酸及合成中性脂肪有關。

三七

三七又名田七,明代著名的藥學家李時珍稱其為“金不換”。三七是中藥材中的一顆明珠,清朝藥學著作《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稱人參三七,為中藥中之最珍貴者。”揚名中外的中成藥“雲南白藥”和“片仔黃”,即以三七為主要原料製成。三七屬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播種後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長三個葉柄,每個葉柄生七個葉片,故名三七。其莖、葉、花均可入藥。

三七具有“生打熟補”功效,即服生三七,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參治跌打勞傷有效;服熟三七(用雞油或其他油將生三七炸黃即成熟三七),能補血強身。經科學研究並通過臨床試驗證明,三七與人參一樣,含有四環三萜等補養成分,而且比人參含量還高,三七所含的酮類化合物,能促進血液循環,擴張冠狀動脈,降低心髒耗氧量,減輕心肌工作負擔。用三七治療由冠心病引起的胸悶、心絞痛及降低膽固醇和血脂效果甚好。日本醫學界還認為三七有抑製癌症的作用。中成藥三七脂肝丸就具有明顯的降血脂作用,總有效率達93.67%,其中三酰甘油有效率為96.23%,血清膽固醇有效率為92.62%,穀丙轉氨酶複常率為79.41%,說明其具有較明顯的保肝降酶作用。由此可見,三七對脂肪肝的防治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如何選擇三七,識別其品質?三七分“春三七”和“冬三七”兩種,這是以采收季節來區分的,在結子之前采收的為春三七,結子以後采收的為冬三七。以春三七的品質為佳,選擇個大。體重、色好、光滑、堅實而不空泡者為最好。冬三七皺紋較多,質量次之。

澤瀉

澤瀉為澤瀉科植物澤瀉的幹燥塊莖。生長於沼澤地,其功善瀉,故名。現代中藥研究表明,澤瀉有良好的降血脂作用。在國內和日本對高脂血症的臨床和實驗研究,均提示本品的降血脂作用明顯。另據國外報道,澤瀉有抗脂肪合成作用,對於低蛋白飼料所致大鼠脂肪肝,及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損傷亦有療效。在製劑研究中,已有澤瀉降脂片等用於臨床。澤瀉降脂片每片含醇提取物幹浸膏0.2克,用於防治高脂血症、動脈粥樣硬化,亦可用於防治單純性脂肪肝。每日3次,每次1~3片,飯後服。在一般情況下,應用澤瀉降脂,2周即可見效,能使總膽固醇、三酰甘油、β-脂蛋白明顯下降。澤瀉中含有澤瀉醇類物質,可引起食欲下降,腸鳴增強,其中含刺激性物質,過量內服後可引起胃腸炎樣反應,出現惡心、嘔吐、腹痛、大便次數增多、肝功能異常、血尿等,嚴重時引起呼吸麻痹。還可出現皮疹、瘙癢,外用可致發泡性皮炎。長期應用會導致水、電解質紊亂,對肝腎造成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