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曆史的回聲(2 / 3)

然而,烈士的犧牲不但沒有嚇倒英雄的青岡人民,反而激起更強烈的反抗,他們一直堅持鬥爭,至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縱觀青岡百年曆史,一個特別重要的時期是1945年11月25日,邵良、張琨受中共鬆江省工委委派,率一個連隊來青岡接收政權,成立了中共青岡工委,邵良任工委書記。領導這個新政權的是從戰場上下來的軍人,就在第二年的春天,東北野戰軍第七師政治部的130人進駐青岡,領導農民完成了偉大的土地革命,農民有了自己的土地。青岡的土改運動從1946年3月開始至1948年3月結束,摧毀了封建勢力,打倒了地主階級,消滅了封建土地製度,廣大農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牲畜、家具以及浮財,實現了耕者有其田,真正從政治上、經濟上得到了翻身解放。

為了保衛自己到手的土地和給他們希望的國家,青岡縣有7117名優秀青年報名參加解放戰爭和後來的抗美援朝的戰爭,有2267名民工奔赴前線支前擁軍,翻身得解放的貧窮的人民自發捐獻飛機大炮款1.2億多元,軍鞋5600雙。有800名青岡人在這場戰爭中為國捐軀!

我采訪了1946年參軍的離休老幹部沈忠陽,他是青岡貧苦農民的孩子,8歲當小豬倌,16歲找到邵良政委當上了兵,後來他跟隨第四野戰軍,從黑龍江打到廣西,就地轉業後又考上中國人民大學讀書,畢業後,一直在北京的國家機關工作,從司局級領導崗位離休後他又回到家鄉落戶。他說,當時青岡老百姓參軍的特別踴躍,然後他還給唱了當時的“參軍歌”——

鑼鼓喧天鞭炮響,青年參軍上戰場。

父送子啊妻送郎,小夥子個個搶著當。

紅纓槍放紅光,威風凜凜排兩行。

參軍健兒個個強,滿臉紅光渾身有力量。

背負人民的希望,走向光明的戰場,

打倒反動派,大家有福享!

六十多年過去了,一個86歲的老人還能一句不落地唱起當年的歌曲,可見當年青岡人民的政治熱情是多麼高漲,“保家衛國”是那個時代年青人的誌向,他們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給了新生的政權,並對未來的生活充滿希望。

魏巍在《誰是最可愛的人》寫下的戰鬥英雄馬玉祥是從這片黑土地走上戰場的青年農民的代表。在這篇文章中作家為他寫下這樣的話:“在漢江北岸,我遇到一個青年戰士,他今年才二十一歲,名叫馬玉祥,是黑龍江青岡縣人。他長著一幅微黑透紅的臉膛,稍高的個兒,站在那兒,像秋天田野裏一株紅高粱那樣的淳樸可愛。”通過這篇經典的文學作品,中國人知道了有個地方叫“青岡”。

青岡縣一中老師林廣成,也是地方史研究專家,他說馬玉祥家在禎祥七排九村,當時屬六區。土改工作隊進村了,專找窮苦人家住,為窮人掌腰。馬玉祥家房無一間,地無一壟,被定為雇農。土改分得五坰地,一匹馬還有兩間房子。他從心裏感激共產黨,決心跟黨走,保衛勝利果實。馬玉祥就是在1947年秋季參的軍,這正是敵我雙方膠著、勝負未分的關鍵時刻。他參加的部隊是東北民主聯軍第一縱隊一師二團,在炮兵二連彈藥班當彈藥手。他直接參加了打錦州。遼沈戰役的勝利,第一次從根本上改變了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使解放戰爭開始從勝利走向勝利。

林先生說,人們談到遼沈戰役,都是說指揮者的雄才大略,如何如何能指揮。其實東北人民的支持才是根本,沒有這個前提是什麼也談不上的,特別是北滿黑龍江人民,包括我們青岡人民,出人出糧,全力支持,確實功不可沒。馬玉祥和其他東北籍戰士,接著參加解放天津,隨大軍南下,追擊白崇禧集團,解放廣西、雲南、海南島等戰役,直到解放全中國。然後征塵未洗,又揮師入朝,與美帝侵略者進行了殊死的搏鬥,保衛了遠東及世界和平。

據青岡縣禎祥鎮的馬玉祥紀念館介紹,為了響應毛主席和黨中央“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偉大號召,1950年10月25日,馬玉祥隨38軍從集安跨過鴨綠江,入朝參戰,先後參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戰役。第一次戰役中參加了著名的“血戰飛虎山”戰鬥,戰後所在335團被誌願軍總部命名為“飛虎團”;第二次戰役中馬玉祥參加了著名的“鬆骨峰戰鬥”所在38軍112師335團1營3連3排7班駐守正麵主陣地,戰後所在連僅剩下7名同誌,馬玉祥是鬆骨峰戰鬥的幸存者之一;第四次戰役中參加了“漢江保衛戰”,當時馬玉祥是一名輕機槍手,所在部隊駐守朝鮮漢江南岸580高地實施陣地防禦,那是一場惡戰,他所在的連隊頂著敵機的掃射和坦克大炮的狂轟濫炸,頑強地打退了敵人潮水般的一次又一次反撲。鏖戰3天3夜後,彈將盡,糧已絕,危急關頭,他們誓與陣地共存亡,撿拾敵人的槍支彈藥,繼續戰鬥,打得敵人鬼哭狼嚎,勝利地完成了阻擊任務,戰後所在3連100多名官兵僅幸存連指導員、馬玉祥和他的一名彈藥手3名同誌,被譽為“漢江南岸三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