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進洪國公司,給我最突出的印象是滿屋滿牆的獎狀,連走廊都掛著,他們得到一個最基層的農村所能得到的所有榮譽。
和共和國同齡的盧洪國穿了一身深藍色的西裝,灰格子衫衣,一點也看不出他是土生土長的農民的。他1949年就出生在四排六村,1972年在中和鎮中學畢業後,就回鄉務農了。因為聰明能幹,作風正派,當了十年生隊的小隊長,1986年回到村裏當上村長和支部書記,一幹就是28年。
當時因窮困而窘迫景象,現在想起都讓人難過,村部連個廁所都沒有,誰想方便隻好鑽包米地。會計的辦公用品都買不起,隻好賣地裏的豆角包米換個錢。村裏幹什麼都得抬錢,67萬元的外債壓得誰也不想當村幹部。老百姓的日子更苦,全村人都住在泥草房子,沒有一棟磚房。人均收入不到500元。
盧書記說,現在你再看!現在我們村固定資產有3000多萬元,這些年我們種的樹就值1300萬元,還有各種機械設備700多萬元,村子廠房150多間。去年全村的人均收入13000元,在綏化全市也領先的。
四排六村怎麼富起來的?盧洪國注重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他們引導廣大村民種植高效益特色農作物;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多年來,四排六村發展瓜菜種植,萬壽菊種植,現全村萬壽菊種植麵積達到3000畝。畝均增收1000元以上。在大力發展農業的同時,盧洪國還帶領村委加大項目建設,創辦村辦企業,提高了村集體經濟收入。他們從先利用自己多年種的樹搞木材加工,生產合子板,後來又辦了製磚廠,為小城鎮建設提供大量紅磚,在農民大量種植萬壽菊之後,他們又辦起生產萬壽菊顆粒粕的宏瑞公司。村辦企業年產值達1000萬元。也許與南方發達的農村比,這不算什麼,但在黑龍江落後的農村,這也算是奇跡了。
當然在發展過程中,他們也經曆了不少困難。當年萬壽菊受國際市場的影響,加工出的顆粒粕大量積壓賣不出去,而農戶的賣花款800多萬元沒有周轉出資金,無錢支付。如果這筆資金不能為農民解決,不僅讓農民對村委會失去信心,還會直接影響來年農戶種植的積極性。為此,盧洪國帶領村幹部出去借錢,凡是覺得有門兒的地方都借了個遍,把借來的500餘萬元,加之村上的300萬元,一分不差地將錢交到農民手中,感動得農戶直掉淚,都說:“我們攤上了個好支書。”由於信任,黨支部的工作得到大家的全力支持。
盧洪國領導的這個村的12170畝土地,現在6000畝種玉米,3000畝種萬壽菊,其它的種黃豆、土豆和大白菜和西瓜等經濟作物。全村的勞動力隻有5%的人到外打工,多數人都在本村種地或村辦企業裏打工。守家在地也能掙錢,村民當然高興,什麼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的事,村裏領導就不用操心了。
集體經濟積累了資金,盧洪國都用在公益事業上,努力改善群眾生活條件,努力為群眾營造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引導廣大農民追求高層次的文明生活方式。村黨總支建立了為民辦事全程代理接待室,完善規章製度,確定專人負責,去年共為農民辦理戶口遷移、更名、流動人口婚育證明、生育證明、合作醫療、養老保險等方麵的服務120多件。切實抓好村容村貌建設,改善村民生活、生產環境。幾年來該村共硬化道路16公裏,全村7個屯實現了屯屯通公路。2008、2009年又自籌資金1100萬元進行泥草房改造,全村整屯改造了3個屯80戶的泥草房,改造麵積達1.5萬平方米;去年全村7個屯都達到了生態屯標準,綠化樹木5000株,種植花草20000株;此外,為豐富本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該村通過對上爭取扶持資金3萬元,自籌資金20萬元,新建了一處文化、休閑廣場,廣場麵積5400平方米,建有籃球場,休閑場地,配有健身器材 24件,豐富百姓業餘文化生活,受到了群眾的普遍歡迎。黨員領辦創辦各類經濟合作組織達到3個,全村黨員年度測評群眾滿意率100%。
說起修村子裏的路,是盧洪國最難忘,也是最讓他感動的。以前村裏的路,一年四季全看老天爺的臉色,一到雨季,一片泥濘,人車難行。不管多著急的事,就是不讓你去辦。“要想致富必須先修路。”他的提議得到了全村人的熱烈支持,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修路時,自發的勞動力有四五百人,四輪車有一兩百輛,就連上到七十多歲的老人,下到八、九歲的孩童全都加入到這支築路的大軍,用鍬挖,用筐抬,滿頭大汗不叫累,手打出泡不叫苦。大家齊心協力,終於實現了心中的夙願。至今回想起那場麵,仍然讓盧洪國記憶猶新。
盧洪國也是個熱心腸,村裏誰家有個大事小情,也都願意找他幫忙,因為大家知道,他不會拒絕任何人的請求。村民陳和家比較困難,孩子學習非常好,可他家供孩子念書有些費勁。這學期開學時,家裏又沒有錢支付孩子的花銷了。萬般無奈之下,陳和找到了盧支書,盧支書二話沒說,掏出錢來給了陳和,並囑咐他,以後有困難就說話,千萬別客氣,感動得陳和不知說什麼才好。
有幾個貧困村民提出,春種的種肥能不能由村上統一購買,下擺到農戶,這樣省錢,質量上放心。盧洪國想,自己既是這個村的領頭人,又是一名人大代表,照顧困難群體,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維護群眾的利益就應該是自己行動的指南。他立刻采納了群眾的建議,由村裏統一墊付了資金,根據需求無償的分配到每一個農戶。這樣,既解決了困難群眾春種期間資金不足的問題,又從根本上杜絕了假冒偽劣種肥坑農害農現象,還解決了老百姓東奔西走買種肥,浪費人力財力和寶貴時間的問題。
每年春耕時節,家家戶戶大車小輛到村裏運回種肥,全力以赴鬧春耕,處處體現出了一派安定祥和的喜人景象,展現出了一幅東北農村人歡機鳴的美麗田園風情畫。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盧洪國高度重視抓好村“兩委”領導班子自身建設,通過有效的學習製度,堅持民主集中製,深入推行黨務、村務、財務公開,共完善各項規章製度達13項67條,實現了以製度來管人管事,使“兩委”班子成為朝氣蓬勃、幹淨幹事的集體。同時,積極推動固本強基工程,組織開展農村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和諧共建”活動,通過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增強了農村基層組織的戰鬥力、凝聚力和號召力。
盧書記請我們到村裏看一看,我們坐上車,來了一個走馬觀花。7個小屯水泥路相連,汽車跑在上麵如城裏的大馬路的感覺,路兩旁的樹枝葉繁茂。村內的小路也是硬質路麵,村內一排整齊的磚房,一律藍屋頂,綠柵欄。門前的丁香開得正旺,散發著淡淡的幽香。各家小菜園方方正正,邊上柴草垛堆放得十分齊整。村裏看不到散養亂放的牲口,村裏幹淨得看不到一塊飛舞的白色垃圾。路旁立著提示文明的標牌,文明公約可能寫在了每一個村民的心裏。我看到了村頭的文化廣場,盧書記說,下了班,這裏和城裏的廣場一樣熱鬧,跳健身操的村民也不少。
這個鮮花盛開的村莊很靜,很安詳,竟沒有看到一個閑人,看來該上班的上班了,該上學的上學了。
最近省委書記王憲魁書記在全省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會議上說:“建設美麗鄉村,既能提高農民融入城鎮的素質、能力和技能,讓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進得來、留得住、過得好,又能讓留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廣大農民享受著文明的生產生活方式,過上具有農村特色的幸福生活,從而實現城鄉一體,共同發展。”
我看盧洪國領著四排六的村民過得就是具有農村特色的幸福生活。他們的村子是名副其實的美麗鄉村。
人物之五:大德義商孫東升
青岡不大,遍地商家。
大商如廈,小店開花。
你能發大財,我也能養家。
誰說地方窮,花錢膽挺大。
這是我在青岡收集的民謠。最初,王雪峰書記要引進全國的零售巨商遼寧的“興隆大家庭”時,曾遭到很多人的反對,“一個三等小縣,老百姓賊拉窮,有誰敢逛超市!”許多人這樣說。
王書記頂著各種壓力,把“興隆大家庭”建起來,生意還挺火,連見多識廣的“興隆大家庭”的老板李維龍都說:“黑龍江人拿著麻絲袋子進購物城,這裏的農民真有錢!”
雪峰說,青岡人是不富裕,但曆史上有經商傳統,這裏是交通要道,去齊齊哈爾和黑河的必經之地,在民國期間,商業服務業就發達。李大釗的族兄李瑞景就是在哈爾濱生意沒做成,結果在青岡經商成功,還資助的李大釗和當地的革命活動。其實,青岡也有像李維龍這樣的商人,比如孫東升就是當地發展起來,又發展到外地的商人。他建議我去采訪他,結果我來了四次竟沒有見到他,後來宣傳部幫我找到了陳清輝先生,他是本縣的“老商業”,退休後在孫東升的企業幫忙,通過他我了解到了孫東升的情況。
孫東升所辦的叫“華夏有限責任公司”,是全縣規模較大的以櫃台出租和超市經營為主要形式的非公有製商貿企業。公司始建於1996年,現轄青岡華夏商廈、青岡華夏商城、紮賚特旗購物中心、龍江縣生活廣場、甘南縣購物中心、甘南縣地下商城、甘南縣超市、龍江縣超市、哈爾濱華夏賓館等9個商場、超市和賓館。擁有固定資產總值4億多元。從事櫃台租賃經營的業戶2450多人,公司注冊管理服務人員400多人,業戶和超市年營業額2.6億元,年度繳納稅金100多萬元。
青岡華夏有限責任公司從成立以來,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理念,積極實施縣內發展與外埠開發相結合的戰略,加大市場建設力度,企業規模迅速擴大,企業資本逐漸豐厚。從1996--1999年共投資6000萬元,興建了青岡華夏商廈、青岡華夏就業商場、青岡華夏商城和美食一條街,商場營業麵積1.8萬平方米,出租攤位600多個,吸納700多人上崗就業,年銷售額8000萬元,納稅24萬元; 2002年投資7000萬元,在甘南縣建成甘南華夏購物中心和甘南華夏超市,營業麵積2萬平方米,出租攤位750多個,吸納900人上崗就業,年銷售額達9000萬元,稅金30萬元;2003年投資3000萬元,在內蒙古紮賚特旗建成了華夏購物中心,營業麵積1萬平方米,出租攤位220多個,吸納600人上崗就業,年銷售額4000萬元,稅金20萬元;2004年投資3000萬元,在甘南縣建成了甘南華夏地下商城,營業麵積6000平方米,出租攤位250個,吸納300多人就業,年銷售額達1000萬元。當年又投資2000萬元,在哈市建立了營業麵積為4500平方米的大型賓館;2005年投資2000萬元,在龍江縣建成了龍江生活廣場和龍江超市,營業麵積9000平方米,商場出租攤位130個,商場和超市共吸納400人上崗就業,年實現銷售額3000萬元,納稅26萬元。
青岡縣華夏有限責任公司及所屬企業,自1996年以來,連續被評為縣(旗)、市非公有製企業創業標兵、安全工作先進單位、文明市場、誠信企業和商業係統先進企業。青岡縣華夏有限責任公司被綏化市評為“十強民營企業”、“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公司董事長孫東升先生多次被評為青岡縣企業改革先進個人,綏化市商貿係統勞動模範、優秀企業家,被選為市、縣工商聯副會長,綏化市中小企業協會副會長,市、縣政協常委,黑龍江省工商聯執委。
孫東升是位殘疾人,他的人生經曆和創業路程都十分不易。我記錄了陳清輝講述的這個不平凡的青岡人的故事——
1954年,地處鬆嫩平原腹地的青岡縣,一個新生命誕生在一戶貧困家庭。父親滿懷期待地為兒子起名為孫東升,意在希望孩子能像東升的旭日一樣健康、向上、興旺。然而天不遂人願,孫東升不幸患上了小兒麻痹症,傾盡全力的治療雖然挽救了他的生命,嚴重的後遺症卻讓他落下了終生殘疾!他將麵臨的注定是一個坎坷的、與眾不同的人生。
1971年,年僅17歲的孫東升參加了工作。別人隻需舉手之勞的工作,他卻要付出幾倍努力才能完成,做為一個靠 體力幹活的木工,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當他無時無刻都要迎接四麵八方懷疑、審視的目光時;當他看到與之境況相近殘疾人所遭遇的窘境時,生性倔強的孫東升沒有屈從於命運的安排。當周圍的殘疾人都在抱怨境況窘迫、生活艱難時,孫東升的聲音振聾發聵:困境可以讓弱者沉淪,卻能夠磨礪真正的強者,我們的身體有殘疾,心不能有殘疾,我們要自強自立,打拚出一個屬於自己的天地!
堅定了信念,樹立了目標,踏上了努力拚搏的征程。從那時起,他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付出了數倍於常人的努力,向著自己的目標奮勇前行。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孫東升從開始參加工作時的普通木工直至擔任中層領導,勤勤懇懇的工作作風、踏踏實實的工作幹事,獲得了多次各級各項榮譽,身邊的人都不由讚歎道:別看東升年紀小身體有殘疾,但人格和幹勁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1994年,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大環境下,孫東升所在的青岡縣向陽百貨商店負債累累、職工工資無有著落。困境之下,孫東升勇敢的站了出來,厚積薄發的他從零開始,把一個僅有幾間店麵、幾十位職工、資產總值為負數、頻臨倒閉的企業,發展成為今天橫跨黑龍江、內蒙兩省,建立了商場、超市、建築、裝潢等7個子公司,累計納稅4500餘萬元,從業人員3200餘人的大型綜合商業集團——青岡華夏有限責任公司。在產權製度改造過程中,先後投入2000餘萬元為政府化解了縣百貨公司及其他5家企業遺留的曆史欠賬,為維護社會的穩定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作為公司董事長的孫東升也為所有殘疾人樹立了一個身殘誌堅、自強不息、勇於奮進的楷模,由一個貧寒青年成長為黑龍江省綏化市著名民營企業家。
事業初步成功的孫東升把為殘疾人雪中送炭,幫助他們度過難關,當成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因為他知道,在天災人禍麵前,相對於正常人,殘疾人無疑更加缺乏與之抗衡的能力。孫東升對此感同身受,他說:“作為殘疾群體的一員,我知道什麼時候最艱難,盡我所能,幫助他們度過難關、重建希望,是我最大的願望。”基於這種信念,孫東升的助殘行動始終與他的創業之路同行。
就職於青岡華夏商場的孫桂榮丈夫去世的早,一個人拉扯著三個孩子,生活本就十分拮據,平日裏,商場就對她照顧有加。2007年,她又因腦出血後遺症造成了輕度智障!患病中的大人、需要照顧的孩子,一個家庭瀕臨絕境!就在這個時候,孫東升伸出了援助之手。以身作則率領員工上門幫扶,大人的康複治療費、孩子的生活教育費……孫東升用他溫暖的援助之手,把孫桂榮和她的家庭從絕境中解救了出來。如今,孫桂榮身體狀況穩定,孩子們已經走上社會能夠自食其力,而近十年裏,孫東升僅資金一項,就已經為孫桂榮和她的家庭付出了30萬元。
類似這樣的事例,在華夏公司不勝枚舉。公司肢殘業戶趙淩豔家中突發火災,房子和所有生活用品全部付之一炬。正當她悲慟欲絕、不知如何生活下去的時候,孫東升趕到了,5000元的生活費以及隨後公司為她購置的生活用品,幫助她振作起來,重新建立起了對生活的希望。回顧往事,她激動的說:孫總是我們殘疾人的貼心人!
孫東升的助殘關愛之路不僅僅限於本企業範圍。劉萬才老人與老伴長年多病,失去勞動能力,僅靠一點社會救濟艱難生活,孫東升經常上門噓寒問暖並予以幫助。2001年,老兩口破舊的住房已經不堪居住,孫東升拿出8萬元給他們新蓋了一棟全磚瓦結構新房,徹底解決了老人的居住問題。也是從那年開始到現在,孫東升負擔起了老兩口所有的生活補給。十多年來,按時送去糧油、衣被,使兩位老人家得以安度晚年……
華夏公司成立至今的18年中,無論是在總部青岡,還是在華夏業務範圍所至的其他市縣,孫東升的關愛助殘善舉,都為當地人所津津樂道!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13年,孫東升直接捐款數額就已經超過300萬元!直接受益超過300人。他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自己的扶危解難、助殘幫貧的諾言。
經過多年幫助殘疾朋友的實踐,孫東升明白,“授人以漁”比“授人以魚”更重要。幫助殘疾人和弱勢群體度過難關固然重要,但輸血不如造血,如何讓殘疾人自強自立,才是讓殘疾人自信麵對社會的根本。他把幫助殘疾人創業,當成自己和公司應盡的社會義務。
從華夏公司成立開始,孫東升就親自主導製定了一整套對殘疾人創業的優惠政策。如今,隨著公司的不斷成長壯大,在製度的規範和全體華夏人的堅持下,優先照顧殘疾業戶已經成為公司的優良傳統,並由此形成了華夏公司獨特的企業文化。
1996年,華夏公司的第一座自建大型商場——青岡華夏商廈落成了,一位特殊業戶的入駐申請,在公司的領導層引起了激烈的爭論。申請入駐的業戶叫王麗麗,是一位患有小兒麻痹後遺症的殘疾人,在當時攤位緊張的情況下,公司領導層有人提出,考慮到他們的實際情況和經營的實力以及日常管理等綜合因素,應該拒絕殘疾人入駐。在開會研究時,孫東升語重心長的說:“作為一個企業,我們有責任擔負起自己的社會義務,殘疾人和弱勢群體,更需要我們給予大力的支持。”在他的堅持和耐心思想工作下,公司領導層統一了思想並迅速付諸於行動。當年在企業創業之初的困難時期,就安置了包括王麗麗在內12位殘疾人全部入駐,並在攤位分配、租金額度和業戶管理等方麵給予了大力政策傾斜, 2006年,王麗麗因病去世,十年間,公司減免她的攤位租賃費累計達8萬餘元!優先照顧殘疾人和弱勢群體,也成為了華夏公司的既定政策。公司成立至今,累計先後安置殘疾人就業人數已280餘人,為殘疾人員減免、緩收費用達400餘萬元!
對殘疾人的關愛不僅僅體現在經濟層麵上,在孫東升董事長的率領下,全方位關愛殘疾人在華夏蔚然成風。殘疾證辦理、低保申領、大病救助等等與殘疾人生活密切相關的工作,公司都有專人負責。為殘疾人提供最好的創業和工作環境成為了公司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
工作和生活之外,麵對殘疾人,孫東升和華夏人還真誠的關懷著他們的心理健康。他和公司各級領導都定時的深入一線,與殘疾業戶麵對麵談心,談思想、聊經營、解困惑,他們還定期的召開麵對殘疾人的座談輔導會,請相關專家開展學習輔導,做到了讓殘疾人心情舒暢、幹勁十足。在他們的努力下,整個企業包括殘疾人在內的職工都秉承著誠實守信、守法經營的理念,在消費者心中建立起了良好的商業信譽。很多顧客都反映說:“華夏的環境,讓人感覺舒服,就連這裏的殘疾人,都那麼陽光、健康,我們願意來華夏。”
孫東升急人所難、樂善好施的高尚品德受到了社會的公認,憑借著良好的社會聲譽,他積極為殘疾人和弱勢群體奔走呐喊、扶危解難。他率先垂範參與各項社會公益活動和公益事業,在“98洪水”、汶川地震等大大小小的自然災害發生時,他總是第一個站出來捐款、捐物,帶動大家都能伸出真誠關愛之手,為國家分憂、為群眾解難。截止2013年底他捐款累計已達230餘萬元,他的善行善舉使“華夏形象”在社會上已成為各界學習的楷模。
去年八月十六日,孫東生出席了全國助殘先進個人和集體表彰大會,還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全省隻有三個代表出席這次大會,孫東升就是其中之一。
孫東升說,身體的殘疾我無法選擇,我能選擇的是,用我自己的努力來改變自己生活道路;用我自己的努力來讓更多的殘疾人和弱勢群體得到救助;用我自己的努力為建立一個健康和諧社會添磚加瓦!
人們常說,窮鄉僻壤出刁民。可在青岡這個曾經的窮困之地出了不少民族英雄、政治精英和飽學之士。而孫東升這位大德義商的經曆,更讓我們對青岡刮目相看。
我十分感謝李清輝先生為我提供這麼多關於孫東升的材料,雖然我沒能和可敬的孫先生見麵,但也如見其如聞其聲了。那一天晚上,李清輝又給送來一本書,書名為《錯誤與教訓》,這是孫東升規定“企業老板和員工必讀”之書。為編此書,孫東升從2009年組織發動全體員工回顧公司成立以來的各種錯誤,先後回顧了400多個,最後選出195個,每個錯誤又按“案例”、“教訓”和“正確做法”編輯成書,發給每個從老板到員工,終身學習,引以為戒。
我想起了恩格斯的一段話:“偉大階級,正如偉大的民族一樣,無論從哪方麵學習,都不如從自己所犯錯誤的後果中學習來得快。”
從孫東升編輯出版《錯誤與教訓》這部書,我對他和他的企業,更高看一眼。
人物之七:最美鄉村教師李詠梅
認識李詠梅是在參觀青岡實驗中學時,她是這所全縣甚至全省縣級條件最好的中學的黨委書記、副校長。校長是由哈爾濱師範大學附中派來的。這是一種新型聯合辦學模式,一個教育資源匱乏的貧困縣中學要借助省級重點校的教育優勢,實現一種“家雞變鳳凰”式的飛躍。為建好這所學校,縣委和政府領導真是費盡了心思,如何達到預期的目的,把這所學校辦成一流的縣級中學,他們更上心。首先要配好班子,哈師大附中本校的黨總支書記付琪派來當校長,那麼青岡派誰和這位全省一流的中學教育專家搭班子呢?
“李詠梅行!”縣教育局和縣裏的領導的意見完全一致,他們都看好這位年青的女教師,她當時是青岡最好的中學一中的副校長,還兼著青岡鎮中學的校長。
李詠梅和普通的女教育工作者一樣,穿著樸素大方,言行舉止都很得體。她領著我們走遍這個灰白相間的樓群,從教學樓,再到實驗室,再到食堂宿舍,她熟悉這裏的一切。每個迎麵走來的學生都和她打著招呼,都問客人好。每見到一個學生,她的臉上都綻出笑容,看得出她真心地愛孩子們,真心地熱愛教育這個偉大的事業。
“我當老師是不得以而為之。要說真的我原來是根本不想當老師的,參加高考那一年,因為生病之後考分打的比較低被迫當老師。說實在的,我也想走出青岡縣,我也想去大城市發展。我以前的夢想是想當一名醫生。”
在年輕時候的李詠梅看來,教師是一種非常繁瑣,費力不討好的職業。也許是命中注定,原本成績優異的李詠梅在她高考時卻病倒了,發揮失常,沒能如願考上她期望的醫科大學,後來她的班主任幫她填了綏化師專的誌願。大學上完之後,李詠梅回到自己的母校青岡一中,帶著遺憾開始了她的教師生涯。然而在接受現實之後,她的思想有了一個飛躍,她知道很多年青人都有和她一樣想飛出貧困縣的想法,而隻有好的教育才能為有夢想的孩子按上翅膀;即使你就是飛不出去,但你學到的本事,都可以在任何地方,都能成為有用之人。
1990年7月,李詠梅帶著無限的憧憬和向往從綏化師專回到母校青岡一中任教,走上了神聖的講台。經過多年的地精學習,她感到做好教書育人的工作僅憑一腔熱血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掌握強硬的專業本領。為提高自身業務修養,她一則虛心向老教師請教與有經驗的同時探討;二則拓寬渠道網上學習,家裏的書桌上,床頭上到處都是業務書刊;三則去參加函授研修1992年7月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東北師大化學係,三年後以驕人的成績完成本科學業。2004年又參加哈師大研究生的學習。及時的充電讓她已有了豐厚的知識儲備。
李詠梅23年的從教生涯,一直在班主任和一線教學崗位。她教過的學生考入高校的近千人,一表本科有400人。自2004年任學年組長以來,她為一中推行學年管理機製和分層次教學開辟了先河。在學年管理、教學改革、學科效能建設業績突出,為青岡縣高考在全區屢創佳績。
李詠梅教高中的化學課,缺少科學環境的鄉村中學,這是一門很難讓學生們喜歡的學科。為了上好每一節課,她都精心準備,努力鑽研,采石攻玉。青岡縣有兩處高中,實行聯考製度,她的教學班先後在六次聯考中奪冠。高考平均分成績1997年,1999年曾兩次名列全區第一名,尤其是2002年3+X綜合科高考成績優異,張強同學以化學滿分理綜290分總分663分的好成績位居全區第六。2003年高考,張壽玲同學以668分成績考入清華大學土木工程係。2007年高考李老師所指導的馮月恒、王宣分別考入東南大學和北京科技大學。2010年高考,郭玥同學以化學滿分理綜289分總分678分奪得全市高考理科狀元,並考入清華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打破了綏化地區三年、青岡縣八年無清華的僵局。
在理科教育中李詠梅的突出業績讓同行佩服,更讓人感動的是她始終在育人上下功夫,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教化學生。她愛生如親,學生都叫她“希望老師”比她小不了幾歲的學生們都親切的叫他“梅姐”。
李詠梅說,讓我對老師這個職業有所熱愛的,還是在我當了班主任之後。我負責的班有一個學生家長是一個單身的母親,帶兩個男孩生活,她就每天就靠去龍鳳玉米公司扛玉米袋子維持這個家。她家裏麵特別的困難,我去家訪時心裏很不平靜,我覺得要是沒有文化,隻靠出苦力,想改變這個家是不容易的。後來我想能幫這個母親的,就是把他的孩子送上大學。然後呢,我就把這個學生當成我的弟弟,孩子們學習上缺什麼,我都給他,缺衣服了缺什麼鞋子了,我就給他拿。最重要,我要鼓勵自強自立,一定要為母親爭口氣,為自己的美好前途奮鬥!
李詠梅高興地說,最後這個學生就是不負所望,特別爭氣,高考的時候挺給力的,考到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那個學生,這個學生現在也應該是30多歲了,已經有了很的工作,他家的境況也好多了,他還經常跟我聯係。最讓我感動的是,這個學生的母親到學校感謝我的那個場麵……我突然就覺得原來老師這麼幸福!所的辛酸苦辣都是值得的。
在李詠梅班上這樣爭氣的孩子不隻一個,初中時成績並不突出的李福貴同學在她的幫助下度過了高中三年,最終考上清華大學。這樣類似的學生還有宋小兵,張靜,楊宇迪,李冬爽等同學。他們教過的學生都說,寒來暑往,無論是節假日還是晚自習,都有李老師忙碌的身影。從背著自己幾歲的小孩組織晚自習,一直到學生們回宿舍,她再帶高燒的兒子跑醫院看醫生;從自己花錢為學生買營養品買複習資料,到躺在病床上召開學年教師電話會議,到出院後未康複就返回課堂……這一幕又一幕都記在畢業的學生的心裏,李老師的形象已經成了孩子們的人生路標。
功夫不負勤奮者。1997年高考,李詠梅班56人有48人升入本科以上院校,1999年她們班53人有49人考上二本以上院校。在2007年高考中,所帶學年獲全市高考成績第一;在2010年新課標下的高考中,在她的帶領下,青岡縣榮獲全綏化市萬人口近段率第一名。
在多年的教學使李詠梅悟出一個道理,先進的教育理念是提高工作績效的基礎,深入的教育科研是激發教育潛能,實現教育質的飛躍的必要條件:而教育科研實踐是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途徑。作為一位畢業班把關教師,她不僅把更多優秀學生送進一流的高等院校,而且自己在教學科研上也捷報不斷。2004年她的《二氧化硫性質初探》獲市級優質課評比一等獎。2005年又出了題目為《原電池》的市級觀摩課。2007年《高三化學複習專題-物質推導》獲市教育學院優質課評比一等獎。2008年撰寫的《對高中新課程若幹問題的探討》獲全國教育學院中教部一等優秀教研成果獎。同年她參加了省教育學院組織的“高中新課程省級骨幹培訓”,及時充電加油。 2008年她還在綏化教育學院組織的普通中學高中一年化學學科科學研討會上,榮獲優秀輔導教師稱號。2012年6月25日她被綏化市教育學院評為市級教學能手;同年所撰寫的論文《導學案的體會》獲網絡優秀論文一等獎並在中國網絡教育期刊中發表。
作為教學能手的李詠梅又走上了重要的領導崗位。2012年8月縣裏撤並了四所鄉辦中學,組建了青岡鎮中學。2012年4月19日她被組織任命為青岡一中副校長兼任青岡鎮中學校長。她傳承青岡一中的辦學思想,結合現代教育理念,為這所新中學確立了以“敦品 勵學 弘毅 求實”為校訓,建立了以人為本,民主管理,追求卓越,效益優先的管理體係的工作目標。
作為校長,她知道為建立這所學校縣政府已經投資不少了,我們必須厲行勤儉節約辦實事。從采購食堂餐具、寢室床鋪、學生桌椅、辦公桌椅、照明燈具,她和幾位校領導都貸比三家,選擇質優價廉的物品,絕不浪費一分錢。她帶領三位後勤員工在荒蕪的校園栽樹種花,她親自到企業化緣實現校園的硬化亮化;她帶領全體教師擦亮四棟樓的每一塊玻璃,她帶領教工組裝床鋪、辦公座椅,而沒有雇傭勤雜工。
辛勤耕耘,碩果累累。平凡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李詠梅感到充實,感到欣慰。多年來她一直被評為校級先進工作者、優秀輔導教師、優秀班主任,多年被評為縣級勞動模範、高考有功人員、“三八”紅旗手、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1996年縣勞動模範標兵、1999年縣優秀共產黨員標兵稱號。2003年被評為縣十大傑出青年,並當選為中共青岡縣第46屆黨代表,同年11月當選為青岡縣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縣人大常委會常務委員,2007年1月當選綏化市第二次黨代會黨代表,2012年當選為黑龍江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代表。先後被評為地級女職工崗位標兵,地級優秀教師、地級“十佳教師”、全市“十大女傑”、省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師等。在2013年的全國“最美鄉村教師”的評選名,她榮獲“提名獎”。在上百萬的農村教師中,這是很高的榮譽。
從不想當老師到成為全國優秀教師,從不想紮根家鄉,到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獻給家鄉的教育事業,李詠梅走過了平凡但光輝的人生道路。作為過來人,李詠梅想對年青的朋友說:“與其在人才擁擠的地方掙紮,不如到人才缺少的地方幹一番大事業!”
這是一句很實在的話,值得年青人深思啊!
人物之八:最美孝心少年吳金棋
我是去年秋天在“青岡好人”評選的頒獎大會上,認識吳金棋的。他穿著樸素,滿臉的陽光,眼神單純。你怎麼也想不到這個應該在父母麵前撒嬌的孩子的肩膀上,扛著這麼沉重生活的擔子。他的故事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感謝綏化日報的記者張湫瀅為我們記錄下感人的一幕:
晨光熹微。一個孱弱的小男孩穿著洗得發白的黑色襯衣,不時地俯下身子,為坐在椅子上的老人拽拽蓋在膝蓋上破舊的毯子,並將褶皺一一撫平,動作是如此利索。他並沒有起身,隻是用手勢跟椅子旁另一位坐在小凳上的老人說著笑著。時而為椅子上的老人擦擦臉,時而為一旁的老人捶捶背。椅子上的老人牽起嘴角,劃開一條優美的弧,他笑了。旁邊的老人摸摸小男孩的頭,淚溢出眼眶。
這個小男孩是誰?他就是青岡縣興華鎮中心小學四年二班學生吳金棋。小金棋陽光開朗。稍顯清白的臉上透出一絲與同齡人完全不同的成熟和穩重。而誰又能想到這個農家少年背後的故事:一歲那年父母就離異,各自外出打工,從此杳無音信。爺爺的腿有殘疾,奶奶天生聾啞又患腰椎間盤突出。祖孫三人相依為命,他知道他是爺爺奶奶的精神支柱,他要用稚嫩的雙肩挑起這個殘缺的家。他期盼著,有一天爸爸媽媽能回到他的身傍。
祖孫三人住在親戚家的房屋裏,僅有幾畝地的出租費是這個三口之家惟一的經濟來源。小金棋跟奶奶學孵雞鴨鵝,添補家用。夏天,小金棋還會利用周末到離家不遠的樹林裏采蘑菇,給爺爺奶奶做上一頓豐盛的飯菜,多餘的拿到鎮上去賣。利用放學時間,他把鴨鵝趕到野外,讓它們吃點新鮮的草,再到池塘洗洗澡,回來時還要挖回一大籃子野菜,以備第二天喂雞鴨鵝。秋天,他到地裏撿剩下的黃豆、玉米、土豆。為的是保證三口人的一年食用,並為雞鴨鵝準備飼料。因為在小金棋的幼小心靈裏,要的是自食其力,不輕易向別人張口、伸手。?
時逢鎮裏的大集,小金棋會陪奶奶挎上一籃子雞、鴨、鵝蛋到集市上賣,因為奶奶是聾啞人,所以講價、和買主交流就隻有小金棋來完成了。暑假時,院子裏的沙果熟了他也會不舍得吃,都拿到集市上賣,賣出沙果的收入給爺爺買了一個龍頭拐杖,並為自己準備了開學用的筆和本。每次臨去集市前,擔心爺爺的身體,細心的小金棋隻有向鄰居請求照顧,並反複交代,又回家安頓好爺爺才出門,村裏人都紛紛稱讚:“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啊,你看人家小金棋,裏裏外外是把手啊。”每每聽到這些,小金棋咧嘴笑笑。自立自強的他,怎能向困境低頭呢?
每天天剛剛蒙蒙亮,別的小朋友還在睡夢中,小金棋就從暖乎的被窩中爬起,扒灰、抱柴禾、打水、做飯。因為個子矮,就在灶台下放上一個小木墩,像個小大人似的,動作麻利地鍋台上下忙活著。冬天,他還要為爺爺奶奶溫好洗臉水,飯後,要把炕再多燒點,這樣爺爺奶奶躺在或坐在熱乎乎的炕上,不至於凍手凍腳。一切就緒,他才背上書包匆匆上學。因為小金棋知道,是爺爺奶奶把他拉扯大,他一定要孝敬他們,讓他們幸福。
上學要到鎮上去,從家到學校有七八裏路。同村的孩子都在住校,但因為爺爺腿腳不好,奶奶跟別人交流又有障礙,他擔心一旦遇到什麼事,家裏沒有一個人能跑腿傳話的人,所以小金棋每天都堅持回家。無論春夏秋冬、嚴寒酷暑、風雨交加、雪花漫天他都一如既往。小金棋上學往返都要路過一個墓地,夏季人們都三三兩兩地結伴同行,可他卻從不覺得害怕。小金棋總是自我安慰:男子漢是天,男子漢是地,是男子漢就要頂天立地。於是每次他經過這裏都高聲歌唱,昂首闊步。
一個9歲的村娃,每天奔跑於學校和家之間,奔跑為了盡快回家照顧年邁的爺爺,奶奶;奔跑,為了爭分奪秒去學校學習知識。
他追求學習向上,對待學習,一絲不苟,有一股可貴的鑽勁兒和韌勁兒;遇事好問個為什麼,喜歡和老師、同學討論問題,善於表現自己,展示自我,課堂上有時為了一個問題或一種解題方式,他常常是和老師同學爭論得麵紅耳赤,老師看在眼裏,喜在心裏。小金棋數學、語文、外語學習成績一直班級前三名,他擔任學習班長,語文課代表,每學期都被評為三好學生。
他追求思想向上,給自己定個標準:做個好孩子,做個好學生。遵守校規校紀,對人講禮貌自覺遵守《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和社會公德,深得老師、家長、同學的好評。
他追求全麵發展,興趣廣泛,除認真學習課本知識外,還特別喜歡看書,繪畫。閑暇時,總是擠出時間來看書,因為家裏沒錢買書,他就去校閱覽室借書讀,向學生借書讀,不但自己讀書還主動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耐心的給他們講解,深受學生們喜愛。小金棋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同時促進了寫作水平的提高,多次在演講比賽、自創詩歌朗誦會、習作比賽中取得好成績。
小金棋不但勤奮好學,還樂於助人。他的同桌是班級裏的一名差生,每次考試總是後幾名,一向很消沉,整天悶悶不樂。小金棋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他總是想辦法幫他找到自信。有一次課間,他拉著同桌玩遊戲,誰輸誰唱歌。同桌輸了,他唱了《兩隻蝸牛》,歌聲悅耳動聽。小金棋好像發現了新大陸,鼓掌並豎起大拇指。他偷偷地將這一信息及時反饋給老師,老師在課堂上創造機會讓該生展示自己的特長並安排他當文藝委員。自此,金棋的同桌找到了自信。看到同桌久違的笑容,小金棋的心裏像喝了蜜一樣甜。
在班級,他是老師的好幫手,同學的好朋友。他有一顆真誠的愛心,對於學習困難的同學,總是樂於伸出援助之手,助人為樂,真誠奉獻。在學校,對於需要幫助的人,他及時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總不計較個人得失;在家裏,自己能做的事從不讓爺爺奶奶動手;在村裏,能幫助鄰居看護學齡前兒童,給低年級同學檢查作業,深受師長、同學、小朋友和鄰裏鄉親的好評。
強者不是沒有眼淚,隻是含著淚向前奔跑。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小金棋就偷偷地拿出爸爸媽媽的照片,悄悄地哭泣,孩子想媽,也想爸呀!每當看到同學和父母在一起歡聚的場麵,小金棋會忍不住掉淚傷心,他多麼盼望自己也像他們一樣,有爸爸媽媽的嗬護與疼愛呀!不,不,他是爺爺奶奶的頂梁柱,他要堅強地麵對!風再大,雨再大,有他就有家。
幾年來,小金棋不知疲倦地奔跑在鄉間學校的小路上,照顧年邁的爺爺奶奶,勤奮求知,自強不息、陽光向上、自立自強,是同齡人學習的榜樣。小金棋藐視困難,與不幸的命運抗爭,不讓傷痛成為背負的重擔,永不言敗。始終相信明天會更好,生命充滿陽光。今年9月11日,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朝聞天下》節目在《走基層·尋找最美孝心少年》欄目中,以《吳金棋: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為題,對小金棋的孝心事跡進行了詳盡報道,一時引起社會各界強烈反響。使他在全國推選出來的多名孝心少年中脫穎而出,最終獲得2014年度全國“最美孝心少年”榮譽稱號。2014年10月17日,吳金棋被青岡縣委宣傳部評為“最美青岡人”。金棋說,自己要好好學習考上大學,將來即使爸爸媽媽不回來,他也一定會讓相依為命的爺爺奶奶安享晚年。
青岡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陸洪豔陪同吳金棋參加了北京的授獎大會,會後她對采訪的記者說:“祝賀吳金棋被評為2014年度全國“最美孝心少年!他為青岡人爭了光,是青岡人的驕傲,所有青岡人都為他感到自豪。作為一個隻有9歲的孩子,卻能夠承擔起孝敬爺爺奶奶、打理家務的重擔,他的身上凝聚了孝老愛親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充滿了自強不息的正能量,是所有人學習的榜樣。今後,我們將加大力學習宣傳力度,讓吳金棋的事跡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成為所有人學習的標杆,行動的楷模,讓青岡縣湧現出更多吳金棋式的模範典型。”
青岡縣在祖國的版圖是個邊遠的小縣,但在全國的“最美鄉村老師”和“最美孝心少年”的評選中,都榜上有名。這些年縣委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大最美人物和身邊好人的發現挖掘、評選推薦力度,廣泛開展“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和“講道德、做好人”活動,推選一批可敬、可信、可學的先進人物和事跡,有的成了“青岡好人”、“綏化好人”,李詠梅和吳金棋又成了全國有影響的好老師和好少年。他們準備把評選好人活動進行到底,讓青岡再出馬玉祥那樣的全國人民“最可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