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足月,臨近分娩時,胎兒的先露部分進入骨盆,孕婦會感到上腹部的壓迫感減輕,呼吸較順暢,但對膀胱的壓迫則加重,可引起尿頻。在分娩發動之前,會出現陣發性、持續時間長短不一的腹痛,是子宮不規則收縮所致,稱為“假陣縮”。若出現少量的陰道出血,並夾雜黏液,俗稱為“見紅”。這是分娩即將開始的一個比較可靠的症狀,一般在24~48小時內可以分娩。這些都屬於分娩的先兆。
上述症狀均為妊娠期間的正常反應。
3.什麼是妊娠病?
妊娠病,就是發生在妊娠期間,並與妊娠相關的疾病。有些是因妊娠而發生的,如妊娠嘔吐、流產、胎兒宮內發育遲緩、羊水過多、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等;有些是妊娠異常,如宮外孕、葡萄胎等;有些是妊娠期合並其他疾病,但可能影響孕婦或胎兒的,如妊娠合並心髒病、糖尿病、腎盂腎炎、闌尾炎等。
中醫在診治妊娠病時是以主要症狀為病名,如妊娠惡阻(嘔吐)、妊娠腹痛、胎漏、胎動不安、胎萎不長、墮胎、小產、胎死不下、妊娠腫脹、妊娠眩暈、妊娠癇證、胎水腫滿、妊娠小便不利、妊娠小便淋痛、子嗽、子喑、子懸、孕癰等。中醫的病名能夠較直接反映妊娠病的表現,分得較細,有助於針對具體的病人和具體的症狀進行個體化的治療。西醫的病名綜合性較強,雖有部分亦以症狀作診斷,如流產、妊娠劇吐,但多數以病理變化為依據。中醫與西醫的病名與診治方法雖有許多不同,治療上各有特色,但其內容仍有很多相通之處,在進行診斷與治療時,可互相補充,各取所長,提高療效。
4.妊娠病對孕婦和胎兒有什麼影響?
婦女懷孕以後,胎兒的生長發育必須依賴母體所提供的營養,古代中醫學家就有“腎以係胎”、“氣以載胎”、“血以養胎”之說。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母體的髒腑氣血是孕育之本。故母體有病,髒腑氣血不正常,勢必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甚至導致流產,如孕婦原有心髒病、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均可影響胎兒,這是母病及胎。同時,上述病症在妊娠期或臨產期也會加重,甚至危及孕婦的生命。
而胎兒在母體內生長,也會對母體產生影響,使氣血的運行發生相應的變化。若胚胎或胎兒本身有缺陷,不能正常發育,發生墮胎、小產,若流產不完全,可導致大出血;若胎死不下,可影響母體的凝血功能,在清除死胎時會發生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引起嚴重的出血;若胎盤絨毛異常增生,形成葡萄胎,可發生反複陰道出血,甚至會發生惡變,成為侵蝕性葡萄胎,可導致子宮穿孔,還會轉移到其他器官,如肺部、腦部,危及生命;若胚胎不在子宮腔內著床,成為異位妊娠,則可發生破裂或輸卵管妊娠流產,導致急性腹痛和嚴重的內出血,甚可出現休克,危險性甚大。這是胎病及母。
有些妊娠特有的疾病,如妊娠嘔吐、妊娠腹痛、胎漏、胎動不安、妊娠腫脹等,在症狀輕微時,對胎兒尚無不良影響,病情嚴重時,則可能同時累及母體與胎兒。
5.原有慢性病未愈對妊娠有影響嗎?
許多慢性疾病會對妊娠有不良影響,包括對胎兒發育的影響和對妊娠過程的影響,應引起注意。
(1)心髒病:先天性心髒病、風濕性心髒病等患者懷孕後心髒負擔增加,可導致病情加重,若心功能減退,甚至發生心力衰竭,一方麵危及孕婦生命,另一方麵,可由於缺氧而引起胎兒發育遲緩、胎兒窘迫,或引起子宮收縮,發生早產。
(2)呼吸道疾病:支氣管擴張、哮喘等,一般對妊娠無顯著影響,但原有的疾病在妊娠期間有加重的可能性。
(3)消化道疾病:病毒性肝炎會使妊娠反應加重,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發生率升高,也有報道病毒性肝炎患者懷孕時胎兒畸形率增加2倍,早產率及圍產兒死亡率均明顯增高。乙型肝炎病毒還可通過胎盤傳播給胎兒,或在分娩時接觸母體的血液、產後哺乳時傳播給嬰兒。
慢性闌尾炎對妊娠沒有影響。但闌尾炎在妊娠期急性發作時則容易發生闌尾穿孔和腹膜炎。
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在妊娠後症狀常有好轉,對妊娠亦無不良影響。
(4)泌尿道疾病:慢性腎炎患者在妊娠後病情會加重。若腎功能尚好,血清肌酐不超過132.6微摩/升,對胎兒的影響較少;若病程較長,胎盤功能減退,可導致胎兒發育遲緩,血清肌酐超過上述數值,腎功能惡化者,則流產、死胎的機會增加。
慢性腎盂腎炎對妊娠的影響亦與腎功能相關,腎功能不全者,則可能影響胎兒的發育。另外,原有慢性腎盂腎炎在妊娠期也容易急性發作,高熱可引起流產、早產,在妊娠早期還可影響胎兒神經管的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