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常生活與養生(2 / 3)

【按語】在內,安閑清淨、清心寡欲而養神;在外,適當勞作、勞不過疲而養形。如此神有所依,形有所主,形神俱全,各司其職,則延年益壽。

【條文】每日須向曠地散地,輸換兩間①清明之氣,然行動不得過勞,勞則神疲,疲則外邪易觸。(清·餘德壎《疫證集說·卷一·防疫芻言》)

【注釋】①兩間:指天地之間。

【按語】本條文論述了行走養生之法:每日行走於空曠清淨之地,呼吸新鮮空氣,吐故納新,直至走到稍感疲倦即可。

【條文】安燕①而血氣不惰,勞倦而容貌不枯。(戰國·荀況《荀子·修身》)

【注釋】①安燕:安逸,舒適。

【按語】安逸少動,則氣血不暢,疾病纏身;適當運動,促使氣血流暢,青春永葆。

【條文】養性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堪耳。(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養性序》)

【按語】人生氣血貴在流暢,氣血衝和流暢則百病不生,適當的勞動和運動恰恰能夠舒展筋骨、流暢氣血、調養精神,對於養生保健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過度勞累對人體亦會產生損害而引起疾病,中醫認為勞力太過則傷氣。氣對人體的髒腑組織器官起著推動和營養的作用,氣虛則推動營養作用減弱而導致髒腑功能的減弱,從而使髒腑功能活動的某些產物減少,精、血、津液的化生也就減少,使人體質下降,抗病能力減弱,進一步可引起多種疾病。因此運動養生應適量不疲,循序漸進,不可急於求成,操之過急!

【條文】勞逸有中,則氤氳①之氣常充。(清·徐靈胎《內經詮釋·上古天真論》)

【注釋】①氤氳:煙雲彌漫貌。此指人體正氣旺盛。

【按語】勞逸結合,則人體正氣旺盛。

【條文】將夜作書,徹宵不寐者,尤為耗元神,竭精髓之大害。(清·伍延芳《延壽新法·論睡時》)

【按語】整晚學習、工作而徹夜不寐者,最易損耗元神、耗竭精髓。

【條文】養生者,行要小勞,無至大疲。故水流則清,滯則濁。養生之人,欲血脈常行如水之流。坐不欲至倦,行不欲至勞。頻行不已,然亦稍緩,即是小勞之術也。(宋·蒲處貫《保生要錄》)

【按語】本條文強調了形體“小勞”對養生的重要性,正如“河水流動不止則清,瘀滯不行則濁”,因此養生的人就是要使血脈暢行無阻,像流水一樣。坐著不要太久而生倦意,行走不要太遠而生疲勞,經常走動,但須緩步當安,這就是“小勞”之術。

【條文】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極爾。動搖則穀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晉·陳壽《三國誌·魏誌·華佗傳》)

【按語】欲得長生,必須經常適當運動,促進飲食消化、血流運行通暢,有助於益壽延年。當然,運動常與靜養有機配合,使動靜鹹宜以求得健身、祛病、延壽,運動切忌過度和一曝十寒,而貴在堅持。

【條文】節勞逸以保其筋骨五髒,則補中益氣劫勞健步之劑不必服矣。(清·陳夢雷等《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

【按語】適當勞動和運動可以使人體五髒正氣充和、筋骨強壯、身體健康,而不用靠服用補中益氣、劫勞健步之藥方來保持健康。

【條文】四肢亦欲常小勞,譬如戶樞終不朽。(明·高濂《遵生八箋·清修妙論箋》)

【按語】人應經常運動勞作,才能保持身體健康,延年益壽。

【條文】常有小病則慎疾,常親小勞則身健。(清·申涵光《荊園小語》)

【按語】常有小病的人,要十分注重保護自己,防止疾病的感染;常常運動勞作的人才能保持身體健康,遠離疾病。

【條文】體動則強健,久臥則痿弱。(清·康有為《政論集·上清帝第二書》)

【按語】經常運動和勞作可使筋骨強壯,身體健康;久坐久臥則往往導致肢體痿廢不用。

【條文】養性之道,不欲飽食便臥,亦不宜終日久坐,皆損壽也。(唐·王燾《外台秘要·卷十一·將息禁忌論》)

【按語】養生之人,不宜飲食便臥,否則胃腸蠕動緩慢,以致飲食停滯不消;亦不可終日久坐,否則氣血運行不暢,以致氣滯血瘀。此二者皆為損壽的敗招。

【條文】勞苦勝於逸樂也。能從朝至暮常有所為,使之不息乃快。但覺極當息,息複為之,此與導引無異也。夫流水不腐,戶樞不朽者,以其勞動數故也。飽食不用坐與臥,欲得行步務作以散之。不爾,使人得積聚不消之疾及手足痹蹙、麵目黧皺,必損年壽也。(南梁朝·陶弘景《養性延命錄》)

【按語】“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可以使氣血調和,百脈通暢,髒腑功能旺盛,關節靈活,精神愉快,正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飲食過後不宜坐臥,應緩步當車,以加快胃腸的蠕動,促進消化液的分泌而加速食物的消化吸收,否則消化不良、停滯於胃而生病變。

【條文】不見閑人精力長,但見勞人筋骨實。(清·張應昌編《清詩軼·徐榮〈勸民〉》)

【按語】不見安逸少勞的人精力旺盛,活力四射;但見運動勤勞的人筋骨堅實,身體健康。

【條文】勞其形者長年,安其樂者短命。(宋·歐陽修《刪正黃庭經序》)

【按語】勤儉勞作,適當運動者往往長壽;安逸惡勞者往往短命。

【條文】善養身者,使之能逸能勞。(宋·蘇軾《蘇東坡集·教戰守策》)

【按語】善於養生的人,非常注重勞逸的結合,經常勞動而又勞不至疲。

【條文】身勤則強,安逸則病。(清·蔡鍔《蔡鍔集·曾胡治兵語錄·序及按語》)

【按語】五體勤快則身體強壯,安逸少動則疾病纏身。

【條文】養生莫善於習動,一身動則一身強。(清·顏元《顏氏齋言行錄》)

【按語】“生命在於運動”,養生亦是如此,運動可以促進胃腸蠕動,以助消化從而促使營養物質的吸收,加快新陳代謝;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提供機體代謝所需的各種能量,故顏氏認為“一身動則一身強”。

【條文】飯後食物停胃,必緩行數百步,散其氣以輸於脾,則磨胃而易腐化。(清·曹庭棟《老老恒言·卷一·散步》)

【按語】“胃主受納”,進食過後,食物暫停於胃,然“六腑以通為用”,因此應當緩慢散步,以助胃腸蠕動,促進食物的腐熟運化。

【條文】運體以卻病,體活則病離。(明·高濂《遵生八箋·延年卻病箋》)

【按語】本條文論述了鍛煉身體的重要性,運動可以強身健體,祛病延年。

【條文】善養生者必使百節不滯,而後肢體豐腴,元氣自足。(清·梁章钜《腹園叢話·水利》)

【按語】善於養生的人,必定經常勞作運動,使五體勤快,百脈氣血流暢,如此則肢體豐碩,正氣充足,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