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常生活與養生(3 / 3)

(三)房事有節葆精護氣

【條文】不知節欲則陰涸陽馳而精氣竭,不知節勞則液耗血亡而真氣散。(清·徐靈胎《內經要略·上古天真論》)

【按語】恣情縱欲,不知節欲者往往耗竭其精,消散其氣;過度勞累,不知禦勞者往往暗耗精血,精血消亡則真氣耗散。本條文重點強調節欲保精、節勞養血對養生保健的重要性。

【條文】飲食男女,人之大欲所存,難乎免俗,要貴知止不殆耳!(清·曹仁伯《琉球百問·琉球問答》)

【按語】性功能是人體的正常生理現象之一,無論男女,一生當中都要經曆從性腺發育、成熟一直到衰老、退化,從而相應地出現性功能由發生到活動旺盛,直至衰退、消失的過程,性行為是人類的一種生理本能,是人類生活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性生活的發生以精液的耗泄為終止,故過度縱欲,難免耗散腎精,消散真氣,故曆代養生家都提倡節欲保精,保持規律、適度的性生活。

【條文】壯而聲色有節者,強而壽。(南宋·陶弘景《養性延命錄》)

【按語】強健長壽的身體,除了要有強壯的形體,還要節製房事,保精節欲。

【條文】服藥千裹,不如一宵獨臥;服藥千朝,不如獨臥一宵。(明·楊慎《古今諺·楚諺》)

【按語】服藥千副,不如一夜獨睡;服藥千日,不如獨睡一宿。本條文論述了節欲保精的重要性。

【條文】急守精室勿妄泄,閉而寶之可長活。(清·徐文弼《壽世傳真·修養宜寶精寶氣寶神第三》)

【按語】腎精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精充則氣足神旺,人體髒腑功能正常,若房事過度,恣情縱欲,則易竭其精、耗其真,未老先衰,故曆代養生家都十分注重腎精的保養,主張節欲保精,使腎髒精氣旺盛,人則長壽。

【條文】雖有房室①,而不令竭乏,則精神不敝②。(清·尤怡《金貴要略心典·卷上·髒腑經絡先後病脈證》)

【注釋】①房室:指房事。

②敝:疲倦,疲乏。

【按語】性欲是人體的正常生理需求,適度、規律的性生活有益於人體的健康,但縱欲無度就易竭其精,耗其神,未老先衰。故正確的房室養生,應保持適當、規律的性生活,唐代醫家孫思邈認為“人年二十者,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泄;五十者,二十日一泄;六十者,精閉不泄;若體力猶壯者,一月一泄。

【條文】養生之道,以節欲為第一義。無論邪緣外合,減德喪心,必致減年促壽。即夫婦之間,人生所不容廢,然亦須節製,不可過縱。(清·亟齋居士《達生篇·養節欲戒期附》)

【按語】養生之道最重要的是節欲。男女的性愛是世間萬物生長變化最樸實的本能,但也應該有所節製,不能過度,如果不加節製就會損害身體健康,縮短壽命。

(四)睡眠養生還精養氣

【條文】睡側而臥,覺正而伸,早晚以時,先睡心,後睡眼。(宋·蔡季通《睡訣》)

【按語】睡眠應保持適宜的姿勢和時間規律。①睡眠姿勢,蔡氏提倡采用側臥位,並呈屈曲狀態。現在人們一般都采用右側臥位,據現代研究,右側臥位可以使全身肌肉得到最大程度的鬆弛,幫助胃中食物向十二指腸輸送,避免心髒受到壓迫,促進循環功能,減少由於心髒受壓而產生的不適,且有利於安然入眠和保持睡眠的平穩,比較符合科學道理。睡眠的側臥姿勢與日間的覺醒時的端正伸直體位正好相反,一陰一陽、一動一靜、相反相成,可以減少人體的疲勞感。②睡眠時間,嚴格按照作息規律,按時上床,按時起床,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否則,就會影響身體的休養生息,擾亂生物鍾,反過來又會影響睡眠的順利進行,導致失眠和神經衰弱。③先睡心、後睡眼,入睡之前,應先把心“安靜”下來,將所有的雜念盡行摒棄,恬靜淡然,就自然而然地進入夢鄉了。

【條文】凡人臥,春夏向東,秋冬向西。(唐·孫思邈《千金要方·道林養性》)

【按語】睡眠方向與健康緊密相關,春夏屬陽,麵應朝東臥,秋冬屬陰,麵應朝西臥。

【條文】寢息:春夏晚臥早起,秋冬晚起早眠,夏不取極涼,冬不取極熱,夜寒濯足,勿入星月下,勿眠臥謳唱,勿臥留燈燭,勿晝臥,勿坐臥當風,勿臥濕處,勿臥發言語。(明·周履靖《益齡明》)

【按語】作息起居的養生原則:春夏晚睡早起、秋冬晚起早睡;夏天不要過分貪涼、冬天不要過分保暖;寒冷之夜,常以溫水泡腳;不要睡在室外;睡覺不要留燈火;不要白天睡覺;不要當風而睡;不要睡在潮濕之處;睡覺要保持安靜,不要講話。總之,根據四時特點,掌握四時寢息的宜忌,對養生長壽確有重要意義。

【條文】若是養生之訣,當以睡眠居先。睡能還精,睡能養氣,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堅骨強筋。(清·李漁《翁立文集·第六卷》)

【按語】若要養生,應當以睡眠為先,睡眠是一種重要的生理現象,人們在一天緊張的學習工作之後,無論腦力和體力,都處於高度疲勞之中,隻有睡眠才能使全身細胞處於放鬆和休息狀態,尤其是大腦神經細胞,所以說睡眠是一種使人們的精力和體力疲勞恢複正常的最佳方式。

【條文】是睡非睡,藥也。非療一疾之藥也,乃治百病、救萬民、無試不驗之神藥也。(清·李漁《翁立文集·第六卷》)

【按語】一睡解百病。

【條文】知攝生者,臥起有四時之早晚,興居有至和之常製,調養筋骨有偃仰之方,節宣勞逸有予奪之要。溫涼合度,居處無犯於八邪,則身自安矣。(清·徐文弼《壽世傳真·修養宜四時調理第五》)

【按語】善於養生的人,起居作息應順應春夏秋冬四時之早晚,春夏晚睡早起,秋冬早睡晚起,居處平和清淨,勿坐臥當風,勿臥濕處,勿犯八邪,運動勞作要適度,既不過度又不少動,如此則身體健康,病無由生。

【條文】屈膝側臥,益人氣力,勝正偃臥。(唐·孫思邈《千金要方·道林養性》)

【按語】睡眠姿勢宜側臥。側臥能益氣活絡,使氣血順暢、髒腑通達,身體得到很好的休息,有利於身體健康。

【條文】就寢即滅燈,目不外眩,則神守其舍。(清·曹庭棟《老老恒言》)

【按語】良好的睡眠還要求有適宜的環境,光線宜幽暗,睡前關燈,使神氣內守,睡眠安穩。

【條文】飽食偃臥①則氣傷。(彭祖《攝生養性論》)

【注釋】①偃(yǎn)臥:仰臥,睡臥。

【按語】飽食之後不可立即寢臥,否則不僅會影響睡眠質量,更會加重胃腸負擔,損傷脾胃,有害健康。

【條文】冬夜勿覆其頭得長壽。(唐·孫思邈《千金要方·道林養性》)

【按語】冬季睡眠應將頭部外露,即古人所說的“凍腦”,使呼吸通暢,腦部供氧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