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因人養生,有的放矢
(一)婦女養生
【條文】婦人月事未絕而與交合,令人成病。(唐·孫思邈《千金要方·房中補益》)
【按語】婦人養生應注意保持經期衛生,行經期間不宜行房事,以免引起疾病。
【條文】按婦女行經之期,自來至去,數日之內,俱宜小心謹慎,以防不測之虞①。倘若調理失宜,必然為害不淺。須戒暴怒,莫損於衝任②;遠色戒,莫損於血海③;節飲食,以保脾胃;減勞役,以固肺肝;調劑寒溫,以和腠理。(清·損德潤《醫學彙海·卷二十一·調經》)
【注釋】①虞:貽誤。
②衝任:衝脈和任脈。
③血海:衝脈。《素問·上古天真論》:“衝為血海”。
【按語】婦女經期的注意事項:戒暴怒;遠色戒;節飲食;減勞累;調劑寒溫。婦女在月經來臨的時候,要小心謹慎,如若調理不當,則會導致疾病的發生。要戒除情緒的急躁憤怒,以防損傷衝任兩脈;遠離情欲房事,不要讓衝脈受到損傷;節製飲食,以保護脾胃;不要過度勞累,以鞏固肺氣和肝氣;調劑好冷暖,使肌膚平和。
【條文】女子養血之法,頗有須資①藥力為功者,然其至要仍在自養。一須胸襟寬大,切忌多怒;二須心地潔淨,切忌雜慮。(清·吳克潛《養生須知·房事養生法》)
【注釋】①資:借助,憑借。
【按語】女子養血的關鍵是自養。女子養血,雖然也可以借助藥力來達到目的,但其中最重要的是自我調養:一要心胸寬大,避免多怒;二要心地純潔幹淨,不要胡思亂想。
【條文】夫母病則子亦病,母健則子亦健。(民國·吳克潛《兒科要略》)
【按語】母親的健康狀況直接影響胎兒的健康,故孕婦尤其要注意養生以保胎。
【條文】胎成之後,陽精之凝,尤仗陰氣護養,故胎嬰在腹,與母同呼吸、共安危,而母之饑飽勞逸、喜怒憂驚、食飲寒溫、起居慎肆,莫不相為休戚。(清·陳複正《幼幼集成》)
【按語】孕婦養胎與胎教重在注意飲食起居的規律與情誌的調節。不要貪食寒涼或辛熱之品,不要太過喜、怒、憂、驚。
【條文】古者婦人懷孕,即居側室,與夫異寢,以淫欲最當所禁。(清·陳複正《幼幼集成·保產論》)
【按語】孕婦養生應當戒房事,清心寡欲,分房靜養,尤其在懷孕早期和產前的三個月裏,更應慎之戒之。
【條文】婦女受胎之後最宜調飲食,淡滋味,避寒暑,常得清純和平之氣,以養其胎,則胎元完固,生子無疾。(明·萬全《婦女秘科》)
【按語】孕婦養生保健應注意調攝飲食,清淡而富有營養;謹慎起居,避免受涼或中暑;保持環境清幽安靜,情緒樂觀平和。
【條文】坐無邪席,立無偏倚,行無邪徑,目無邪視,口無邪言。(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婦人妊娠病諸候上》)
【按語】做好胎教是孕婦保健的重要內容,孕婦應當加強思想品德修養,心胸寬廣,寬人待己,近美遠惡,言行舉止端莊大方,使胎兒稟氣純正,有助於良好品質的形成。
【條文】寧靜即是胎教。(清代·《葉氏竹林女科》)
【按語】孕婦保健還要求孕婦遇事冷靜,不被憂傷惱怒等不良情緒所擾,保持樂觀、穩定、平和的心境,使氣血調和,胎元調固,以利於胎兒生長發育。
【條文】是以婦女孕期,須重胎教,不但動怒宜戒,他如哀樂之發,亦不可失之過度。總之,七情雖有不能免,然必求其中乎節,則子女將來當能性情溫良,聰慧易育也。(民國·吳克潛《兒科要略》)
【按語】強調胎教之要重在調節情誌。不宜動怒、哀樂太過,否則會影響子女將來的性情與智商。
【條文】毋登高,毋用力,毋疾行,毋側坐,毋曲腰,毋跛倚、毋高處取物,毋向非常處大小便,毋久立久坐,毋久臥、毋犯寒熱。(清·張曜孫《產孕集》)
【按語】懷孕婦女要注意生活起居,動作小心謹慎,不登高、用力、疾行、彎腰、偏倚側坐、久站久立、受寒中暑,等等。
【條文】產婦臨盆,必須聽其自然,勿宜催逼,安其神誌,勿使驚慌,直待瓜熟蒂圓,自當落矣。(清·陳複正《幼幼集成·保產論》)
【按語】產婦生產時必須順其自然,不宜催生早產,不要過度緊張慌亂。
【條文】奈世人所論,獨重男子,不知書雲。女子嗜欲過於丈夫,感病①倍於男子。況產薷帶下,三十六病,損氣傷血,挾症多端,故女人尤宜清心節欲,便是調經卻病之第一②。(清·馮兆張《馮氏錦囊秘錄·女科·月經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