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區域有別因地製宜(1 / 1)

九、區域有別因地製宜

【條文】人賴水以養生,可不慎所擇乎。(明·李時珍《本草綱目》)

【按語】水源、空氣、土壤都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要保證健康的生活,就要慎重選擇適宜自己的自然環境,采取有效的保健預防措施,盡量避免自然環境中的有害因素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

【條文】東夷之地,四時皆春,其氣暄和,民脈多緩。南夷之地,四時皆夏,其氣蒸炎,民脈多大。西夷之地,四時皆秋,其氣清肅,民脈多勁。北夷之地,四時皆冬,其氣凜冽,民脈多石……南人北脈,所稟必剛①;北人南脈,所稟必柔②。(清·管玉衡《診脈三十二辨·辨方宜脈》)

【注釋】①南人北脈,所稟必剛:南方之人,如果脈石,那麼其稟賦必然壯實。

②北人南脈,所稟必柔:北方之人,如果脈大,那麼其稟賦必然虛弱。

【按語】不同的地域,氣候不同,人的體質狀況也不同。東方之地,氣候溫暖,那裏的人脈象多緩;南方之地,氣候炎熱,那裏的人脈象多大;西方之地,天氣清肅,那裏的人脈象多勁;北方之地,氣候寒冷,那裏的人脈象多石。南方的人,如果脈石,那麼其稟賦必然壯實;北方之人,如果脈大,那麼其稟賦必然虛弱。

【條文】一州之內,有山居①者為居積陰之所,盛夏冰雪,其氣寒,腠理閉,難傷於邪,其人壽。其有病者多中風中寒之疾也。有平居②者為居積陽之所,嚴冬生草,其氣溫,腠理疏,易傷於邪,其人夭。其有病者多中濕中暑之疾也。(宋·龐安時《傷寒總病論·序論》)

【注釋】①山居:居住在高山之上。

②平居:居住在平原。

【按語】地理環境不同,四時氣候不同,人的體質、壽命及所生疾病也各不相同。一州之內,有居住在高山的人,其所居之地為陰氣聚集的地方,即使炎熱的夏天也結冰下雪,其氣候寒冷,人的腠理致密,不容易被外邪傷害,人的壽命高,人所患的多為中風、傷寒之類的疾病。有居住在平地的居民,其所居之地為陽氣聚集的地方,即使嚴寒的冬季也生長草木,其氣候溫暖,人的腠理疏鬆,容易被邪氣侵襲,人的壽命短,所患的大多是中濕、中暑之類的疾病。

【條文】五方水土、飲食,各能移人腸胃。凡故土生長,則習與性成;若久客他方,水土不同,腸胃豈無少改?特改而致病者,在東南方,常是濕、熱、痰、燥;在西北方,常是寒瀉、疼麻。亦有水土性烈者,偏生異病。(清·王燕昌《王氏醫存》)

【按語】不同的地區方域,其水土品質和人們的生活習慣各不相同。造成了人體在體質和髒腑功能上的差異。人們長期在某一地理環境中生活,已形成了某種特殊體質,並通過生理上的不斷調節來適應地理環境特點的影響;若長期客居他方,水土品質和人們的生活習慣不同,從而引起人體髒腑功能失調,疾病就會發生。在東南方,一般是濕、熱、痰、燥;在西北方,則一般是寒瀉和痛麻。

【條文】五方地勢不同,致使為病各異。(清·高士宗《黃帝內經素問直解·異法方宜論》)

【按語】不同的地域,其地勢有高下,氣候有寒溫燥濕之分,因此所生疾病各不相同。

Tip:书名会因各种原因进行更名,使用“作者名”搜索更容易找到想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