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糖尿病飲食治療2(2 / 3)

低血糖症可對人體造成很大危害,並有一定危險性。病人應盡可能避免發生低血糖症。如果出現了低血糖症,要了解如何采取緊急措施,以減少低血糖症帶來的不良影響。當血液葡萄糖水平降至3.33mmol/L以下時,可出現低血糖症狀,如有些糖尿病病人病情不穩定,常有心悸、手抖、多汗、饑餓感、恐懼感、震顫,以及頭痛、疲乏、意識模糊、昏迷或癲樣發作,可危及生命。一般的低血糖症狀通常較輕,可以由病人自己處理,此時應立即吃1塊糖或50g饅頭以緩解發作。發作前如能少量加餐,常可使血糖保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從而預防低血糖反應的發生。偶然發生低血糖反應時,可立即飲用易於吸收的果汁、糖水或少量糖果、饅頭等予以緩解。但不能經常采用這種辦法。如經常出現低血糖症狀時,要及時請醫生調整飲食和降糖藥物。

26.糖尿病病人節日期間應注意的飲食問題

節日期間糖尿病病人飲食最容易失控,而飲食失控又是加重糖尿病的重要原因,要使糖尿病病人既在節日期間控製好飲食,又過一個健康、愉快的節日,應注意以下事項:

定時定量勿鬆動

在節日期間麵對豐盛菜肴難免有些控製不住食欲,來個先吃了再說,或者想吃完了飯再多吃一些藥,血糖就可以不升高,這是不可取的!因為,多吃藥不但不會取得理想的效果,說不定還會產生不良反應。或者是多吃肉、少吃飯,認為肉是蛋白質,飯是糖,因此多吃肉不會引起血糖升高。其實不然,肉吃多了在體內也需要轉變成糖,相反,如果每天進食主食較少,反而會引起饑餓性酮症酸中毒。節假日中生活規律易打破,而吃飯的時間與飯量更容易改變,這必然會影響人體“生物鍾”的規律,而且,如果隻按時吃藥而未按時吃飯也會引起低血糖。

無糖糕點也不能隨便多吃。所謂無糖糕點,是沒有蔗糖,但糕點是糧食製作的含糖類多,同樣會產生熱量,故不能隨便多吃。

加餐並非加量:我們建議糖尿病病人應當少量多餐,但有的病人誤認為在限定飯量之外再加餐就加大飯量,而致使血糖升高,尤其把花生、瓜子等零食當作加餐,就更不可取!

27.糖尿病飲食烹飪要點

避免用大量糖調味,但可以在進食前加少量代用糖或甜味劑。

宜多選用瘦肉、雞肉及魚。在煮食前,切除肥肉部分及肉皮。

避免用大量豆粉及油,不用大油。

調味以清淡、少鹽為原則。可選用香料和配料,如薑、蔥、蒜、花椒、八角、檸檬、桂皮、香菜等來增加食物香味。

湯水:湯水宜清淡,忌油膩。如有喝湯習慣,也應計算在食譜定量中的澱粉類和肉類數量內。煲湯時要注意以下事項:①用瘦肉、去皮雞肉煲湯。②瓜、菜和幹菜如紫菜和菜幹等含糖分低,可隨意選用。③可用章魚、冬菇、銀耳、魚肚、海參、蚌、鮑魚、魚翅、燕窩等做湯料,但要與食物交換,才可進食湯料。

28.糖尿病合並高脂血症的營養治療原則

糖尿病合並高脂血症非常常見,表現為不僅血糖升高,而且血液中三酰甘油和(或)膽固醇也升高。高脂血症是糖尿病發病的誘因之一,甚至是糖尿病加重因素之一。所以控製糖尿病病人的高脂血症也非常重要,而且也很必要。

高脂血症病人一般以減少膳食中的能量來控製體重;減少脂肪攝入總量,減少飽和脂肪酸及膽固醇的攝入量;增加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量;限製精製糖的攝入量;增加膳食中適宜的無機鹽和維生素等為基本原則。

合理控製總能量

合理控製總能量是糖尿病合並高膽固醇血症者營養治療的首要原則。合理安排蛋白質、脂肪和糖類的比例,做到科學的、平衡的膳食營養攝入。糖尿病合並高膽固醇血症者的能量供給以維持或略低於理想體重為宜。對肥胖者必須減少能量攝入以減輕體重。

限製總脂肪攝入量

限製烹調油及動物性脂肪的攝入量(總脂肪的產熱量占總能量的20%~25%)。

限製食物中膽固醇的攝入量

每日膽固醇的攝入量少於300mg,忌食動物腦和內髒、魚子、蟹黃等含膽固醇高的食物。

適宜的蛋白質攝入量

蛋白質的攝入量以每人每日每公斤體重0.8~1.0g為宜,相當於總能量的10%~12%。可適當多食用大豆蛋白和魚肉類蛋白。ω-3脂肪酸主要存在於深海魚的魚油中,能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栓的形成。豆類蛋白應占1/5;優質蛋白質(動物蛋白及大豆蛋白)占40%~50%為宜。這樣有利於控製血糖和降低血脂。

適宜的糖類攝入

糖類占總能量的55%~60%為宜,並應以澱粉類糖類為主,忌食單糖及甜食。選擇血糖指數低的食物。

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

膳食纖維可以和膽酸結合限製其重吸收,增加糞中類固醇與膽酸排泄量,有降低膽固醇生成的作用,故應多食用高膳食纖維食物,如粗糧、各種新鮮蔬菜及含糖量低的水果,洋蔥、香菇、木耳、豆製品、草莓等。高膳食纖維食物還有利於血糖的降低和大便的通暢。每日攝入的膳食纖維量應為25~30g。

限製食鹽,戒煙酒

菜肴宜清淡,食鹽每人每日小於6g。高血壓病人應小於3g。不吸煙,少喝酒。

保證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攝入

適當多食用豆類、香菇、青菜、核桃、杏仁、海帶、紫菜等食物;每人每日應食用500g以上的新鮮蔬菜、100~200g的新鮮水果、少量的堅果類,以保證各種維生素的攝入,滿足機體的要求。

29.糖尿病合並單純性高膽固醇血症的飲食防治措施

限製食物膽固醇的攝入

膽固醇輕度增高者(220~260mg/dl),每日膽固醇攝入量應小於300mg;中度增高(261~300mg/dl)或重度增高(大於300mg/dl)者,每日膽固醇攝入量應小於200mg。

控製含膽固醇高的食物

如五花豬肉、牛、羊肉,帶皮禽肉,各種動物內髒、蛋黃、魚子等。

限製動物脂肪,適當增加植物油

盡量少吃或不吃肥肉,烹調時不用動物油,而用植物油。如合並肥胖或超重,總能量和糖類的攝入也應加以限製,蛋白質的攝入可不必限製。

多進食含纖維素和維生素C高的食物

如粗糧、蔬菜、魔芋及含糖量低的瓜果(如黃瓜、西紅柿、草莓、櫻桃、鮮桃等),以增加膽固醇從糞便中的排出。

多攝入一些有降低膽固醇作用的食物,如洋蔥、大蒜、香菇、木耳、大豆及其製品等。

30.糖尿病合並單純性高三酰甘油血症的飲食防治措施

限製總能量的攝入

這是治療的關鍵,由於這類病人常合並有肥胖或超重,因此通過限製總能量的攝入,常可使血糖及血清三酰甘油的含量隨體重的減輕而降低。

控製糖類的攝入

其在總能量中所占的比例最好在50%左右,避免食用單糖類食物,如蔗糖、果糖、砂糖、麥芽糖等。

中度限製膽固醇

此類病人由於血中膽固醇含量不高,故食物中膽固醇不必限製過嚴,以防營養不足,一般膽固醇攝入量每日小於300mg即可。脂肪的攝入量以小於20%總能量為宜。限製動物脂肪的攝入,以植物油代替動物油。

適當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量

尤其是大豆蛋白;此外,可適當進食瘦肉、家禽(去皮)、魚類。

增加食物纖維量

多吃粗糧、蔬菜、含糖量低的瓜果,有利於減少能量攝入,滿足病人飽腹感,改善部分病人的血糖耐量,防止由於限製總能量攝入時,空腹遊離脂肪酸的增高,同時還能提供更多的維生素和無機鹽。不宜飲酒。

31.糖尿病合並混合型高脂血症的飲食防治措施

限製總能量的攝入,使病人的體重降低並維持在標準體重範圍。

限製食物中膽固醇的攝入,每日膽固醇的攝入量應少於300mg,忌食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但應適量攝入瘦肉、家禽和魚類等。

限製食物中脂肪的攝入,應小於20%總熱量,以植物油代替動物油。

控製糖類的攝入,熱比不超過總熱量的60%,忌食單糖類和甜食。

適當增加蛋白質,應占總熱量20%左右,尤其宜增加大豆蛋白。

多吃蔬菜、含糖量低的瓜果和某些具有降脂作用的食物。

32.降低膽固醇的常用食物

日常生活中的食物有許多具有一定的降低膽固醇含量的作用,因此平日增加這些食物的攝入對於防治高脂血症及冠心病等疾病具有積極的意義。

豆類

豆類包括大豆(黃豆、黑豆、青豆)、蠶豆、豌豆、紅豆、綠豆等。它們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是蛋白質的良好來源,尤其是大豆,每100g中約含蛋白質40g,其他豆類如蠶豆、綠豆、紅豆等,每100g中也含20~25g蛋白質。研究表明,經常食用豆類及其製品,可使血中膽固醇含量顯著降低,這與豆類含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有關。

香菇、木耳

香菇、木耳自古以來就被我國人民視為素食佳品。據實驗研究,香菇、木耳可降低膽固醇含量,防止動脈壁脂質沉積和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其中個別成分的降膽固醇作用比西藥氯貝丁酯(安妥明)要強10倍。但需注意,木耳的有效成分主要在水溶性部分;香菇的作用,菌帽大於莖部。

洋蔥、大蒜

每日食用一枚中等大小的洋蔥,能使血中“有害膽固醇”下降,但胃炎、胃酸過多者最好少吃或不吃。

海鮮

華盛頓大學馬丁契爾茲研究證實,低脂肪的海鮮食品(如螃蟹、牡蠣、蛤肉等)能使人體血液中“有害膽固醇”的含量降低9%左右。

魚類

特別是海魚中含有大量高級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血中膽固醇含量。普查資料表明,冠心病患病率最低者,首推沿海漁區居民,這無疑和他們長期吃海魚有關。生活在格陵蘭島上的愛斯基摩人的傳統食品以飽含脂肪的海豹肉、鯨魚和其他海魚為主,他們中患心髒病者幾乎沒有。魚油還能被人體中的酶分解成多種化學物質,在人體內起到消炎、止痛、抗高血壓和抗凝血的作用。不過,隻有生活在溫度較低的海水中的沙丁魚、鯖魚、鮭魚、鯡魚、大馬哈魚和金槍魚等才含有這種能降低膽固醇的魚油。

植物油

含有不飽和脂肪酸,能降低血中膽固醇。尤以橄欖油、茶油、芝麻油、玉米油、紅花油為佳,花生油、椰子油次之。

玉米麩皮

美國喬治大學醫院進行一項實驗,讓7人食用玉米麩皮添加劑,前6周每人每日吃20g,第2個6周每人每日吃40g,其他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照舊。7人平均年齡55歲,平均膽固醇都比較高,已在醫院接受了2年多的治療。實驗結果發現,7位受試者血液中三酰甘油都降低了,其中6人的膽固醇也有所降低。

脫脂牛奶、酸奶、奶酪

許多人擔心喝了牛奶會增加血中膽固醇,其實這是沒有科學根據的。近年來醫學家們認為,牛奶本身雖含有一定的膽固醇,但也含有能降低膽固醇的乳清酸物質,這種物質攝入人體內,便能有效抑製膽固醇的合成,遠遠超過了由於牛奶本身所帶入人體內的膽固醇量。醫學家們發現,一個長期飲用脫脂牛奶、酸奶或乳酪的人,其膽固醇含量比一般的病人少50%。

茶葉

實驗證實,飲茶能降低血糖、血中膽固醇,並能防止動脈粥樣硬化。我國冠心病普查資料顯示,產茶區居民的血糖、血清膽固醇含量和糖尿病、冠心病患病率都比較低;牧民雖以肉食為主,但因飲茶和運動的緣故,此類發病率也較低。

冬瓜

由於其水分大,熱量低,既能減肥,又能降低血中膽固醇,促進體內脂肪消耗。而體內積存的過量水分,因冬瓜有利尿作用,也能消腫。所以冬瓜對中老年肥胖者尤其有益。

蘋果

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觀察:30位健康中年男女在一個月中每日吃兩三個蘋果,結果,80%的人血中膽固醇降低,有一半人降低10%以上。糖尿病病人若血糖控製良好時,可適量食用(每天100g,約半個蘋果)。

此外,近年來科學家們在大麥、玉米、胡蘿卜、茄子、橄欖油、魔芋、海帶、紫菜等食物中也發現了可以幫助降低膽固醇的化學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