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貪婪財利求名氣,不如平常心態好福氣(1)(1 / 3)

世界上多的是平常的人,多的是平常的事。但正因為平凡的人和平凡的事不是對等的,於是平凡就被社會關注。對庸俗的人來說,平凡是份自飲的麻醉劑;是既不高於人也不比人低的寬慰;是不當出頭鳥的明智;是無所進、無所求、不必憂、不必恥的心安理得;對虛偽的人來說,平凡是最不屑於嘴邊的字眼;是最不可觸動的隱私,是對自己也要隱瞞的痛楚;對甘於清靜的人來說,平凡是一種認識了自我的安詳;是擺脫了盲目的狂傲和無知的自卑之後的靜謐;是匹夫有責的正義,也是柴米油鹽的快活;對偉大的人來說,平凡是波濤洶湧後的一種難得的清靜;是退去了俗規後的清新;是回歸後的一種升華。所以,人生的追求應該是一種境界。

在紛紛擾擾的世界上,心靈當似高山不動,不能如流水不安。居住在鬧市,在嘈雜的環境之中,不必關閉門窗,任它潮起潮落,風來浪湧,我自悠然如局外之人,沒有什麼能破壞心中的凝重。

修養心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用一生去琢磨。心靈的寧靜,是一種超然的境界!高朋滿座,不會昏眩;曲終人散,不會孤獨;成功,不會欣喜若狂;失敗,不會心灰意冷。坦然迎接生活的鮮花美酒,灑脫麵對生活的刀風劍雨,還心靈以本色。

人生不過百年

一個人覺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見哲人,尋求解脫之法。

哲人給他一個簍子背在肩上,指著一條沙礫路說:“你每走一步就撿一塊石頭扔進去,看看有什麼感覺。”

過了一會兒,那人走到了頭,哲人問有什麼感覺。那人明白了生活越來越沉重的道理。當我們來到世界上時,我們每個人都背著一個空簍子,然而我們每走一步都要從這世界上撿一樣東西放進去,所以才有了越走越累的感覺。

於是那人問:“有什麼辦法可以減輕這沉重嗎?”

哲人問他:“那麼你願意把工作、愛情、家庭、友誼哪一樣拿出來呢?”

那人不語。

哲人曾說過:“當你感到沉重時,也許應該慶幸自己不是總統,因為他背的簍子比你的大多了,也沉重多了。”

人生路坎坷的時日居多,升學、工作、晉級、成家……哪一個環節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大部分時間人都在負重而行,領導同事的誤會、工作上的摩擦、生活上的不如意都是令人難過的源泉,這時候,人就得有負重而行的心理承受力,否則不夠寬容,不夠豁達,不會變通,最終會把自己逼入死角。

負重而行當然是一種痛苦,但沒有負重就不可能體會無重的輕鬆愜意。沒有負重而行,也就無所謂責任,從而也就無所謂取得成就,當然也就體驗不到上了坡後那種如釋重負的快感了。沒有負重的生命是不完整的生命,沒有負過重的人生是不圓滿的人生。

每個人都不知道未來怎樣,但我們不應該想生活怎樣,應該多想想怎樣生活。

人生不過百年,何必要讓自己在名利之中折騰呢?攀比隻會產生煩惱。開奔馳的固然威風瀟灑;並肩漫步又另有一番幸福甜蜜。怎麼樣才是一個完整的家?不是豪華洋房,昂貴花苑;而是兩個人共同建築、共同守護的“城堡”!我們這座城堡,牽著手才能找到,幸福是因為互相依靠。“城堡”的大小不在於它的實際麵積,而在於兩人心裏的感覺。感情這個地基打得越牢固,日久你就會越感到它的“宏偉”。

傳說,上帝創造了亞當,對他說:“你將會統治人間的一切生命,過上幸福無比的生活。”

然而,這麼美好、幸福的享受僅僅是30年。亞當覺得時光太短促了,祈求上帝再給他增加幾年。

上帝考慮了一下,答應給他找幾個動物,看看它們能否把自己的壽命讓出一部分來,送給亞當。

第一個出現的是驢子,上帝對它說:“你命中注定要努力工作,身負重擔,隻能吃點草維持生命。”

驢子的壽命是40年,它說:“我為什麼要受那麼多年的苦呢?20年足夠了。”

亞當非常高興地接受了驢子的禮物,這下,他能活50年了。

接下來,上帝又把狗叫來,對它說:“你命中注定要成為主人的忠實奴仆,保護他和他的財產,而你隻能吃到少量的食物,還要經常遭受拳打腳踢。”

狗的壽命也是40年,它悲哀地叫道:“我為什麼該吃那麼多苦?一半的時間足夠了。”

亞當歡呼雀躍地接受了狗的饋贈。這樣,他就能活到70歲了。

最後上來的是猴子,上帝對它說:“你命中注定要用兩隻腳走路,供人玩樂取笑,至於吃的東西,隻是人們的一點施舍罷了。”

猴子的壽命是60年,它厭倦地撇撇嘴:“為什麼活那麼長呢?30年就已經不短了。”

猴子把自己30年的壽命拱手送給了亞當,亞當欣喜若狂。從那時起,人就能活到100歲了。

這100年自然地分成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從出生到30歲,這期間人們盡情地享受生活,身強力壯,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

第二個階段是從30歲到50歲,男人娶妻生子,東奔西走,賺錢糊口,為了生存,他不得不像驢子一樣辛苦勞作。這就是20年驢子的生活。

第三個階段是從50歲到70歲,他成為子女的奴隸,像一條狗那樣,忠實地守護著兒女的財產,兒女們卻不許他上桌吃飯。這就是20年狗的生活。

第四個階段是從70歲到100歲,此時的人牙齒脫落,皺紋縱橫,舉止和外形都很奇怪,孩子們經常追逐取笑他。這就是30年猴子的生活。

一個人從呱呱墜地到停止呼吸,有幾十年甚至百年的生命曆程,如果我們把人生看成行路,那麼人生曆程中每邁出一步,都會在生命的星河中留下閃亮的一點,這諸多亮點連綴起來便是人的生命之光在曆史屏幕上劃出的軌跡。

成功不值得驕傲,那不過是人生的一個驛站,我們不知道走出驛站的下一步是什麼;失敗不值得傷心,那不過是一不小心走錯的一段路,糾正方向從頭再來;失意不要沮喪,一年四季裏,總有風和日媚的時候。當你走過人生風風雨雨,你才能看到那金色的果實。

劉墉先生對百年人生的解釋可以說達到了一定的境界:“麵對人生的起起落落,人生的恩恩怨怨,卻能冷冷靜靜一一化解,有一天終於頓悟,這就是人生。”

時間總會走遠,人生不過百年。在不同的階段裏,有美滿也有辛苦,有歡欣也有苦痛。生命劃出的軌跡是曲曲折折、屈屈伸伸的。人生就是這樣,正是因為其曲折、屈伸才更有了幾多回味,才更顯得其豐富。人生之曲線往往於其曲折之處更包含深邃、智慧和成熟。

什麼是最重要的

時間管理專家為商學院的學生們講課。“我們來做個小試驗。”專家拿出一個一加侖的廣口瓶放在桌上。隨後,他取出一堆拳頭大小的石塊,把它們一塊塊地放進瓶子裏,直到石塊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了。他問學生們:“瓶子滿了嗎?”所有的學生應道:“滿了。”

“真的?”專家說道。說著他又取出一桶礫石,倒了一些進去,並敲擊玻璃壁使礫石填滿石塊間的間隙。“現在瓶子滿了嗎?”這一次學生有些明白了,“可能還沒有。”一位學生應道。“很好!”接著專家又拿出一桶沙子,把它慢慢倒進玻璃瓶。沙子填滿了石塊的所有間隙。

他又一次問學生:“瓶子滿了嗎?”“沒滿!”學生們大聲說。然後專家拿過一壺水倒進玻璃瓶直到水麵與瓶口齊平。之後,問學生們:“這個例子說明了什麼?”一個學生舉手發言:“它告訴我們,無論你的時間表多麼緊湊,如果你真的再加把勁,還可以做更多的事!”

“說得很好。”專家說,“然而它的喻義還不僅僅於此,這個例子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如果你不先把大石塊放進瓶子裏,那麼你就再也無法把它們放進去了。那麼,什麼是你生命中的‘大石塊’呢?你的信仰、誌向、學識……切記我們應先處理這些‘大石塊’,否則會終生錯過。”

尋找生命中的“大石塊”的過程其實便是一個自我規劃的過程。在我們逐漸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生命中的“大石塊”會越來越多,親情、愛情、友情、事業、金錢、名利、虛榮……我們肩頭的擔子逐漸地加重了。乍一想,似乎這些都是我們生命中的大石塊,我們不舍得割舍其中任意一個,於是我們隻好背著所有的“石塊”上路。

為什麼我們不能挑選合適的“石塊”上路呢?是因為我們的欲望,我們總是需要太多的東西。讓我們試著在下麵這個故事中把那些對於我們來說不算重要的“石塊”丟掉吧——

有5個人上了天堂,在爭辯什麼是人生最重要的東西。

第一個人指著頭說:“理性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個人指著胸說:“愛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個人指著胃說:“食物才是最重要的。”

第四個人則說:“性才是最重要的。”

第五個人說:“你們說的都不對,因為宇宙間的一切都是相對的。”

上帝笑著說:“你們說一個活著的人如果得知自己下一秒就要死去,那麼對於他來說什麼最重要?”

其實,答案真的很簡單,我們的生命最重要。既然如此,那生命以外的東西還有什麼是不能放棄的呢?隻要把得與失的心態調整好,任何東西,當我們得到時,好好珍惜,而失去時,看破並放下,生命的真諦其實就這麼簡單。

人生的選擇最關鍵的是先挑出生命中的“最重要的那些部分”,隻撿最重要的事做,珍惜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生命中有太多的不能承受之重,背負沉重的行囊趕路必定會身心俱疲,所以,選擇重要的,放棄不必要的,你的人生旅途就會輕鬆暢快,也不會因錯過了“最重要的”而遺憾終生。

虛榮心作祟:在虛實幻影間尋找本真

世上有以金錢財富為榮者,有以職稱名譽為榮者,也有以文憑服飾為榮者……然而,這些東西都不能表明一個人的真實價值。如果一個人不是通過自己的勞動和創造,為社會和他人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如果不是堅持正直、誠實、高尚的人格,那麼一切財富、地位、職稱、文憑、服飾,以及華而不實的“知名度”,都不過是掩蓋其真相的假麵具。

發光的並不都是金子。分清人生的真實和虛假,力求真實而高尚的人生。

古希臘有這樣的傳說:一名叫赫洛斯特拉特的牧羊人,為了要出名,竟放火燒毀了阿泰密斯神廟。這就是所謂的“赫洛斯特拉特的榮譽”,就是常說的虛榮。

一般人都有一點虛榮心,這很正常。因為虛榮與人的自尊心有關。自尊心這個東西不太容易掌握。一個人的自尊心若是過強,或是走向極端,就很容易變成虛榮心,虛榮心給人帶來的隻有傷害。

英國哲學家培根和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有兩句格言:“虛榮的人被智者所輕視,愚者所傾服,阿諛者所崇拜,而為自己的虛榮所奴役。”“虛榮心使人多嘴多舌;自尊心使人沉默。”

從表麵看,虛榮仿佛是一種聰明;從長遠看,虛榮實際是一種愚蠢。虛榮者常有小狡黠,卻缺乏大智慧。虛榮的人不一定少機敏,卻一定缺遠見。虛榮的女人是金錢的俘虜,虛榮的男人是權力的俘虜。太強的虛榮心,使男人變得虛偽,使女人變得墮落。

托馬斯·肯比斯說:“一個真正偉大的人是從不關注他的名譽高度的。”一個人不會因為自己的成就而傲慢,也就不會抱怨自己命運的悲慘。相反,追慕虛榮的自我賣弄,是一種腐蝕人類心靈的通病,沒有人能夠在一生中完全不受它的影響。

虛榮使人變得自負,誤以為自己很了不起,可事實上並非如此。有些人遇事常常十分無奈,但還是拚命想出風頭,結果什麼也得不到。一旦真相大白,他們便無地自容,失去信心,放棄了使自己重新振作起來的機會,到頭來,虛榮帶給他們的隻有失敗。其實,這些人是在玩一場注定要失敗的賭博遊戲。

古語雲:“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竊名。”虛榮,也是一種“竊”。虛榮者,容易輕浮;輕浮者,容易受騙;受騙者,容易受傷;受傷者,容易沉淪。許多沉淪始於虛榮。虛榮很像是一個綺麗的夢,當你在夢中的時候,仿佛擁有了許多,當夢醒來的時候,你會發現原來什麼也沒有。既然如此,與其去擁抱一個空空的夢,還不如去把握一點實實在在的東西。

虛榮心重的人,所追求的東西,莫過於名不副實的榮譽;所畏懼的東西,莫過於突如其來的羞辱。因為害怕羞辱,所以經常活在恐懼中,經常沒有安全感,不滿足。而虛榮心強的人,與其說是為了脫穎而出、鶴立雞群,不如說是自以為出類拔萃,所以不惜玩弄欺騙、詭詐的手段,使虛榮心得到最大的滿足。問題是——虛榮心是一股強烈的欲望,欲望是不會滿足的。

虛榮心所引起的後遺症,幾乎都是圍繞在其周遭的惡行及不當的手段。所以嚴格說來,每個人的虛榮心應該都和愚蠢等同。

虛榮的方式是多樣的,正和海洋一樣無限,從人種、身體到眼睛、鼻頭,都值得人們自誇。虛榮是一種特性,它取攻勢而不取守勢,因此凡是虛榮感強的人,周圍的人便都成為他的仇敵。他並不能從與他人交往中獲取愉悅和幫助,反而時常和他的鄰居、同事、好友甚至親人發生衝突。虛榮雖然可以自欺欺人,但斷乎欺騙不了自然,自然是不容任何侮辱的。

虛榮心已成為人性中根深蒂固、難以根除的心理弱點。那麼,有什麼方法能夠趨利避害,把它利用到好的地方去呢?現代心理學家告訴我們,虛榮心完全可以利用。

當你視榮譽為虛無的時候,你的榮譽是實在的;當你唯利是圖、視榮譽為至寶的時候,你的榮譽是虛無的。你沒有榮譽時追求虛榮,虛榮可以助你,成為你生命的動力;你為了私欲而貪圖虛榮,虛榮可以害你,成為你生命的累贅。所以,對於虛榮心,切不可從如何破壞它入手,而應該放在如何改善它、誘導它走向有用的地方去。

真正的成功人士,是不會因某些成就而沾沾自喜的;即便是為所成就的人和事物感到驕傲,也應該是心存感恩、健康的驕傲,而非華而不實的虛榮。虛榮心一旦形成後,它所結合的諸多不良的心態、習慣和行為,會讓你隻看得到眼前,離成功卻愈來愈遠。

麵對物欲橫流:知足才能常樂

這是一個物欲橫流的社會,是一個欲望膨脹的年代,人們的心裏總是塞滿著欲望和奢求。追名逐利的現代人,總是奢求穿要高檔名牌,吃要山珍海味,住要鄉間別墅,行要寶馬香車。一切都被欲望支配著。

法國傑出的啟蒙哲學家盧梭曾對物欲太盛的人作過極為恰當的評價,他說:“10歲時被點心、20歲被戀人、30歲被快樂、40歲被野心、50歲被貪婪所俘虜。人到什麼時候才能隻追求睿智呢?”的確,人心不能清淨,是因為欲望太多。欲望的溝壑永遠填不滿,人心永不知足,沒有家產想家產,有了家產想當官,當了小官想大官,當了大官想成仙……精神上永無寧靜,永無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