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人想得到一塊土地,地主就對他說,清早,你從這裏往外跑,跑一段就插個旗杆,隻要你在太陽落山前趕回來,插上旗杆的地都歸你。那人就不要命地跑,太陽偏西了還不知足。太陽落山前,他跑回來了,但人已精疲力竭,摔個跟頭就再沒起來。於是有人挖了個坑,就地埋了他。牧師在給這個人做祈禱的時候說:“一個人要多少土地呢?就這麼大。”
伊索說得好:“許多人想得到更多的東西,卻把現在所擁有的也失去了。”這可以說是對得不償失最好的詮釋了。
其實,人人都有欲望,都想過美滿幸福的生活,都希望豐衣足食,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把這種欲望變成不正當的欲求,變成無止境的貪婪,那我們就無形中成了欲望的奴隸了。在欲望的支配下,我們不得不為了權力、為了地位、為了金錢而削尖了腦袋向裏鑽。我們常常感到自己非常累,但是仍覺得不滿足,因為在我們看來,很多人比自己的生活更富足,很多人的權力比自己大。所以我們別無出路,隻能硬著頭皮往前衝,在無奈中透支著體力、精力與生命。
捫心自問,這樣的生活能不累嗎?被欲望沉沉地壓著,能不精疲力竭嗎?靜下心來想一想,有什麼目標真的非讓我們實現不可,又有什麼東西值得我們用寶貴的生命去換取?朋友,讓我們斬除過多的欲望吧,將一切欲望減少再減少,從而讓真實的欲求浮現。這樣,你才會發現真實的、平淡的生活才是最快樂的。擁有這種超然的心境,你就能做起事來不慌不忙,不躁不亂,井然有序;麵對外界的各種變化不驚不懼,不慍不怒,不暴不躁;麵對物質引誘,心不動,手不癢。沒有小肚雞腸帶來的煩惱,沒有功名利祿的拖累。活得輕鬆,過得自在。白天知足常樂,夜裏睡覺安寧,走路感覺踏實,驀然回首時沒有遺憾。
羅馬哲學家塞尼遜有句名言:“人最大的財富在於無欲。如果你不能對現有的一切感到滿足,那麼縱使讓你擁有全世界,你也不會幸福的。”生活中,有一些人總是羨慕別人的生活,羨慕別人美麗的容顏,羨慕別人龐大的財富……其實,是他們忽略了自己擁有的一切,安定的工作、和睦的家庭、健康的身體、知心的朋友,而這些也是別人夢寐以求的。所以,別讓這種美好的生活從身邊悄然溜掉,請珍惜你已經擁有的快樂和幸福,學著做個知足的人。
有一個天使,送信的時候在人間睡著了。醒來後,她發現翅膀被偷走了。沒有翅膀的天使,能力比普通人還要小。她又冷又餓,來到一個牧羊人家門口。
天使對牧羊人講述了自己的遭遇,牧羊人很同情天使,就讓天使吃飽了飯,還給她穿上暖和的衣服。
牧羊人說:“你即使不是天使,我也會給你一頓飯吃的。不過,你如果還想吃下頓飯,就得自己出力了。”
天使開始跟著牧羊人學放羊。
天使每天收集、梳理一些落下的羊毛,日積月累,她為自己織了一對羊毛的翅膀,在牧羊人目瞪口呆地注視下飛走了。
過了幾天,天使前來答謝牧羊人,問他要什麼。
牧羊人說:“讓我增加100隻羊吧。”
羊群增加了100隻,牧羊人比過去更累了。他找到天使,請她把羊變回去,為自己蓋一所大房子。牧羊人在大房子裏住著,發現到處是灰塵,打掃不過來,於是,他用房子換了一匹馬。牧羊人騎在馬背上,但不知要到什麼地方去,就把馬還給了天使。
天使問:“你還要什麼?”
牧羊人回答:“什麼也不要了。”
天使說:“人們都有很多理想,你難道沒有嗎?”
牧羊人回答:“願望實現之後,我才知道,我不需要這些東西,它成了我的累贅。”
天使說:“那麼,我送你一樣無價之寶吧,就是性格。你想有什麼樣的性格?”
牧羊人說:“我已經有了這樣的性格,那就是知足。”
讀完這個小故事,你是不是也一樣明白了知足是一件無價之寶。可是我們往往不把這件寶物當寶用,很多的時候,我們總是對它不屑一顧,結果我們總是被無休止的願望纏繞,搞得身與名俱滅。
知足者常樂。所謂知足,是一種平和的境界。所謂常樂,是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是說這個人懂得取舍,也懂得放棄,更懂得適可而止,而不是說這個人安於現狀,沒有追求、沒有目標。
人們追求的名、權、利皆是過眼雲煙,是生不帶來死不帶走的東西,不應該把它看得太重。世界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和事,知足可以讓自己活得更加輕鬆,知足可以給他人少添很多的麻煩……
知足常樂並非阿Q精神,它是一種自我解脫,是調整情緒、取得心理平衡的安慰良藥。擁有它,就會變得豁達開朗,心胸寬闊,而快樂也將會常伴你的左右。
有一首歌寫得好:在世上有多少歡笑,能使你快樂永久?試問誰能支配將來,永遠不必擔憂?名和利哪天才足夠,能使你滿足永久?試問就算擁有了一切,誰能守住眼前的所有?享受生活、知足是真,因為心靈滿足才是真正富有的人!
互聯網上有這樣一句話:“我隻看我擁有的,不去看我沒有的。”王梵誌也有一首詩說:“他人騎大馬,我獨跨驢子。回顧擔柴漢,心下較些子。”雖然有點阿Q的意思在裏麵,但當我們麵對無休止的欲望的時候不妨自嘲一下。當你回頭望一望那些沒有解決溫飽問題的人的時候,你就會覺得,我們現在這樣活著,有飯吃、有班上,就已經很幸福了。
所以——
如果早上醒來,你發現自己還能夠自由呼吸,你就比在這一周離開人世的100萬人更有福氣。
如果你從未經曆過戰爭的危險、被囚禁的孤單、受折磨的痛苦和忍饑挨餓的難受……你已經好過世上的5億人。
如果你的冰箱裏有食物,身上有足夠的衣服,有屋棲身,你已經比世界70%的人富足。
如果你的銀行戶頭有存款,包裏有現金,你已經身居世界上最富有的80%的人之列。
如果你的雙親仍然在世,沒有分居或離婚,你已屬於稀少的一群。
如果你能抬起頭,帶著微笑,內心充滿感恩,你是真的幸福——因為世界上大部分的人可以這麼做,但是他們沒有。
如果你能握著一個人的手,擁抱他,或者隻是在他的肩膀上拍一下……你的確有福氣,因為你所做的已經等同於上帝才能做到的。
知足者常樂。困境中知道尋求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平衡,從而滿足自己的現狀;珍惜自己的擁有,遠離欲望的煩惱;品味人生的快樂,保持精神愉快,情緒安定,樂而忘憂。做到這些,你就是一個幸福的人。
利欲熏心時:就是不“眼紅”
老街上有一鐵匠鋪,鋪裏住著一位老鐵匠。由於沒人再需要打製鐵器,現在他改賣鐵鍋、斧頭和拴小狗的鏈子。
他的經營方式非常古老和傳統。人坐在門內,貨物擺在門外,不吆喝,不還價,晚上也不收攤。你無論什麼時候從這兒經過,都會看到他在竹椅上躺著,手裏是一個半導體,身旁是一把紫砂壺。
他的生意也沒有好壞之說。每天的收入正夠他喝茶和吃飯。他老了,已不再需要多餘的東西,因此他非常滿足。
一天,一個文物商從老街上經過,偶然看到老鐵匠身旁的那把紫砂壺,因為那把壺古樸雅致,紫黑如墨,有清代製壺名家戴振公的風格。他走過去,順手端起那把壺。
壺嘴內有一記印章,果然是戴振公的。商人驚喜不已。因為戴振公在世界上有捏泥成金的美名,據說他的作品現在僅存3件,一件在美國紐約州立博物館裏;一件在台灣故宮博物院;還有一件在泰國某位華僑手裏,是1993年在倫敦拍賣市場上以16萬美元的拍賣價買下的。
商人端著那把壺,想以10萬元的價格買下它。當他說出這個數字時,老鐵匠先是一驚,後又拒絕了,因為這把壺是他爺爺留下的。他們祖孫三代打鐵時都喝這把壺裏的水,他們的汗也都來自這把壺。
壺雖沒賣,但商人走後,老鐵匠有生以來第一次失眠了。這把壺他用了近60年,並且一直以為是把普普通通的壺,現在竟有人要以10萬元的價錢買下它,他轉不過神來。
過去他躺在椅子上喝水,都是閉著眼睛把壺放在小桌上,現在他總要坐起來再看一眼,這讓他非常不舒服。特別讓他不能容忍的是,當人們知道他有一把價值連城的茶壺後,蜂擁而至,有的問還有沒有其他的寶貝,有的開始向他借錢,更有甚者,晚上推他的門。他的生活被徹底打亂了,他不知該怎樣處置這把壺。
當那位商人帶著20萬元現金第二次登門的時候,老鐵匠再也坐不住了。他招來左右店鋪的人和前後鄰居,拿起一把斧頭,當眾把那把紫砂壺砸了個粉碎。
現在,老鐵匠還在賣鐵鍋、斧頭和拴小狗的鏈子,據說他今年已經102歲了。
唯有寧靜的心靈,才不眼熱權勢顯赫,不嫉妒金銀成堆,不乞求聲名鵲起,不羨慕美宅華第。因為所有的眼熱、嫉妒、乞求和羨慕,都是一廂情願,隻能加重生命的負荷,加速心力交瘁,而與豁達康樂無緣。
蠢蠢欲動時:誘惑是個美麗的陷阱
據說,東南亞一帶有一種捕捉猴子的方法非常有趣。當地人將一些美味的水果放在箱子裏麵,再在箱子上開一個小洞,大小剛好讓猴子的手伸進去。猴子經不住箱子中水果的誘惑,抓住水果,手就抽不出來,除非它把手中的水果丟下。但大多數猴子恰恰不願丟掉到手的東西,以致當獵人來到的時候,不需費什麼氣力,就可以很輕易地捉住它們。
人又能比猴子高明多少呢?許多人無法抗拒諸如金錢、權利、地位的誘惑,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
經不住金錢誘惑者,信奉金錢至上,金錢萬能。說什麼“金錢主宰一切”,“除了天堂的門,金子可以叩開任何門”等等。他們視金錢為上帝,不擇手段去得到它。他們一邊用損壞良心的辦法掙錢,一邊又用損害健康的方法花錢。錢越多的人,內心的恐懼越深重,他們怕偷,怕搶,怕被綁票。他們時時小心,處處提防,惶惶然終日,寢食難安。恐懼的壓力造成心理嚴重失衡,哪裏有快樂可言?其實,錢財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走,應該取之有道,用之有度。金錢也並非萬能,健康、友誼、愛情、青春等都無法用金錢購買。金錢是一個很好的奴隸,但卻是一個很壞的主人,我們應該做金錢的主人,而不應該淪為它的奴隸。
落入權勢誘惑之陷阱者,終日處心積慮,熱衷於爭權鬥勢,一朝不慎就會成為權力傾軋的犧牲品,永世不得翻身。結黨營私,各樹黨羽,明爭暗鬥,機關算盡,到頭來,算來算去算自己。過於沉迷權勢的人,為了保住自己的“烏紗帽”,處處阿諛奉承,事事言聽計從,失去了做人的尊嚴,更不用說有什麼做人的快樂了。
經不住美色誘惑者,流連忘返於脂粉堆中,醉生夢死於石榴裙下。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王侯將相的前程斷送在聲色之中。君不見,李隆基因了一個楊玉環,終日不理朝政,最終導致權奸作亂,好端端一個開元盛世傾刻間土崩瓦解。吳三桂為了一個陳圓圓,衝冠一怒為紅顏,引清兵入關,留下千古罪名。
這個世界太浮躁,有太多的誘惑,一不小心就會掉入這個美麗的陷阱。所以,做人一定要堅守本分,拒誘惑於門外。
誘惑是個美麗的陷阱,落入其中者必將害人害己,無法自救;誘惑又是枚糖衣炮彈,無分辨能力者必定被擊中;誘惑還是一種致命的病毒,會侵蝕每一個缺乏免疫力的大腦。做人要有定見,在利益麵前多一分小心謹慎,將誘惑拒之於門外。
不做拜金主義者:金錢麵前的喜與憂
要生存,要立足,要成器,不可能不與金錢打交道。現代社會,錢成了個人價值的證明。擁有金錢的好處明明白白地放在那裏。
有一位年輕人,因為家貧,大學畢業之後就下海經商。後來,他的弟弟不幸身染疾病,住進了醫院。在花費了兩三萬元醫藥費之後,他弟弟身體康複了。醫生說,有一些症狀較他弟弟還輕的病人,因為沒有錢及時治療導致病情惡化。
於是,這位年輕人非常感慨。他說,若是還處在過去那樣的生活條件中,家裏萬萬拿不出這麼多錢給弟弟治病。可見錢可以發揮很大的功效,實在是不可缺少的。
是的,有了錢,每天不必為生計發愁,不必擔心有了這頓沒下頓;有了錢,在身體不好的時候,可以花錢治病保健康,可以在明媚的陽光下奔跑、歡唱;有了錢,可以以出租車代步,可以給至朋好友送上精美的生日禮物以表達情意,還可以與三五同好一起遠足,遊山玩水,寄情於山水之間;有了錢,還可以擁有更多漂亮的衣服,可以使異性的目光在自己身上頻頻停留。
沒有金錢不行,但金錢也不是萬能的。也有用金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買不來到達真理彼岸、物我兩忘的精神境界;金錢買不來手足親情,買不來無私的愛心,買不來朋友間的和睦與和諧;金錢買不來愉悅豁達的心境,買不來發自內心的微笑,買不來孩童般澄澈的眼眸。生活中種種至真至善至美的事物,都無法用金錢來做交易。少了這些至真至善至美,人生會變得乏味枯燥。
意外的財富並未給人們帶來想象中的快樂。一個美國家庭原本談不上富裕,但夫妻相親相愛。後來他們購買的彩票中了頭獎,憑空而得一筆巨額獎金。丈夫想從此結束勞作,妻子則堅持一如既往地生活。金錢破壞了家庭的和諧,一對夫妻從此勞燕分飛。擁有了一大筆錢的丈夫可以尋找新的伴侶,可他總是擔心別人衝著他的錢而來。就這樣,他並沒有得到想象中的快樂,反而整天守著一大堆金錢發愁。
所以,不管什麼時候,對待金錢都應保有一份平常心。
有個窮理發師,他非常快樂、極其快樂,就像有時候隻有神仙才能這麼快樂一樣,他沒有什麼可以擔心的。他是國王的理發師,經常給國王按摩,修剪他的頭發,整天服侍他。
甚至國王都覺得嫉妒,總是問他:“你快樂的秘密是什麼?你總是興致勃勃的,好像不是在地上走,簡直是在用翅膀飛。這到底有什麼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