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不進寺廟的“出家人”?(1 / 1)

第三十六章 不進寺廟的“出家人”

遲校長患糖尿病已經很多年了,2年前查出有蛋白尿,醫生說是糖尿病腎病。從那以後他把煙酒都戒掉了,飲食也很清淡。最近體檢又發現有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這樣一來太太為他做飯可就慘了,飲食既不能太甜,又不能太鹹,高蛋白的要少吃,高脂肪的不能吃。每天為吃飯發愁,不知道該怎麼做。有時在外麵吃飯,看著一桌子美味可口的佳肴,卻不敢下手。他自己常常自嘲地說,雖然沒有進寺廟,卻成了“出家人”。腎病患者常常合並有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因此對日常飲食的要求也很講究,既要低鹽,又要低脂低蛋白,糖尿病腎病的患者,還得控製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如果進入尿毒症期,對水分和一些含鉀高的食物也得控製。飲食控製的好壞對疾病有著直接的影響,有些患者由於不注意或不懂得腎病患者飲食的基本原則,隨意進食,很容易導致病情的加重。有些患者則由於過度節製,又會出現營養不良。作為腎病患者如何合理膳食,是值得重視和探討的一個問題。1腎病患者如何吃鹽奧妙多很多腎病患者和親友認定“腎病需要忌鹽”,但長期無鹽飲食會導致體內電解質紊亂,嚴重者出現腎功能受損、血壓下降甚至休克。還有些腎病患者不吃普通鹽而選擇代鹽(低鈉鹽)。但代鹽含鉀過高,腎功能不好的患者排鉀能力降低,很容易引起高鉀血症,造成心律失常,嚴重的還會導致死亡。其實並不是所有的腎髒病患者都需要忌鹽,腎髒病患者若有水腫、高血壓、心衰和少尿等情況,當然要嚴格限鹽,但當腎小管病變、腎盂腎炎和間質性腎炎時,腎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損可出現多尿、失水、低鈉、低血壓等,這時不僅無須忌鹽,還要增加水和鈉的攝入,以便補充從尿中丟失的水和鈉,從而維持體內水和鈉的平衡。2腎病到底是多喝水還是少喝水好?就像吃鹽一樣,腎病患者對水的攝入也不能一概而論。當患者尿中大量丟失蛋白,引起低蛋白血症,引發全身水腫時,一定要限製水的攝入,因患者存在低蛋白血症,水分進入體內後不容易出來而加重水腫;當患者進入尿毒症期,殘餘腎功能下降,排不出尿時,也不能攝入太多的水分,否則會引起循環血量增多,引起心衰等嚴重後果,危及生命,這時水的攝入應“量入為出”,即水攝入量=前一天尿量+500ml,這些患者水分的攝取包括:飲水、飲料、藥水、補液、湯汁、水果及食物本身所含的水分等。但當患泌尿係感染、泌尿係結石,腎功能未受影響時,則應大量喝水,大量排尿以衝洗尿道。3得了腎病還能吃豆製品嗎?若為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等還未引起腎功能下降時,是可以適當地進食豆類及豆製品;如果肌酐升高,已經進入慢性腎功能不全階段,患者應盡量少進食植物蛋白,如黃豆、大豆、豆腐等,因為植物蛋白是粗蛋白,含非必需氨基酸多,人體對植物蛋白的利用率較低,進食植物蛋白後人體所產生的代謝廢物較多,會加重腎髒負擔,使肌酐、尿素氮升高,病情惡化。4腎病患者是否要遠離煙酒?飲酒會引起血壓升高,加重腎髒的負擔,加重了腎髒血液的灌輸量,不利於腎髒病變組織的修複,甚至造成腎髒組織的損傷。此外,飲酒還會影響機體的氮平衡,增加蛋白質的分解,增加血液中尿素氮的含量,這必然增加腎髒負擔。因此,對腎病患者來講,酒是疾病康複的“攔路虎”。吸煙可使微血管收縮、脈搏加速、血壓上升,容易並發心腦血管疾病。另外,吸煙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氧化應激增加,導致腎髒進行性損傷,表現為尿蛋白排泄量增加。吸煙有害無益,正常人尚不適宜,腎病患者更應遠離。5進食蛋白質的學問蛋白質是體內新陳代謝廢物的主要來源,是引起血尿素氮增高、高磷血症、酸中毒、高鉀血症和尿毒症症狀的主要原因,所以限製蛋白質的攝入,可減輕健全腎小球的濾過負荷。然而,攝入蛋白過少,人體沒有足夠的蛋白質,又會引起營養不良和低蛋白血症,如何解決這個矛盾呢?答案就是,在允許攝入的蛋白質量的範圍內,應盡量攝入優質蛋白,以滿足身體的需要,而減輕腎小球的負擔。一般認為,腎小球濾過率(GFR)已降至50ml/min以下時,便必須進行適當的蛋白限製。由於每日隻能攝入有限的蛋白,故其中 60%以上的蛋白質,必須是富含必需氨基酸的蛋白,如雞蛋、牛奶和瘦肉等。一隻雞蛋、200ml牛奶,各含蛋白質約6g、50g。 50g的魚、雞、瘦豬肉或牛肉,含蛋白質8~10g,可以粗略地換算。尿毒症期病人每天的蛋白質攝入量為0.4g/kg,腎衰期患者為0.6g/kg,氮質血症期病人0.8g/kg。對透析治療的尿毒症患者,則不需限製食入蛋白質,每日食入蛋白質宜1~1.2g/kg。應盡可能給予優質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