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養好腎,身體不虧“本”1
長壽是很多人的追求,且不去論皇家貴族對道家仙丹的崇拜,就是平常的老百姓,又有哪個不想長壽呢?其實,想長壽和做生意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得有本錢。而腎被譽為人體“先天之本”,承載著人體的元氣,是上天賦予我們每個人健康的“本錢”。腎精的充足與否,決定了人是不是能長壽。所以,想要健康活到天年,就要學會保養我們的先天之本——腎。
第一節 腎是先天之本,保腎就是保命
腎,人體的“先天之本”,從某種程度上說,是祖上留給我們身體的“遺產”。從健康的角度說,也是人們實現夢想、獲取財富、贏得成功的“老本”,腎出了問題,健康身體就會隨之垮掉。正是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說萬物生長靠太陽,長命百歲靠養生。養生當然離不開養腎。
“氣”話養生:腎足體健,腎衰命短
就健康保健而言,現如今提得最多的兩個詞就是養生和保養。信手拈來,比如,足療按摩房在談養生,溫泉館在談養生,各種各樣的中醫館也在談養生,而保養更多地被貫徹落實到了美容化妝方麵,這其實有違其本源。細究起來,這兩個詞從其內涵來看,都不約而同地指向了同一髒器:腎。
這話怎麼說呢?養生,即“頤養生命”的意思,具體地說,就是以調陰陽、和氣血、保精神為原則,運用調神、導引吐納、四時調攝、食養、藥養、節欲、辟穀等多種方法,以期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把話說白了,就是在維持生命的基礎上,讓自己活得更健康,讓自己的明天過得更美好。這話好理解,可是跟腎有什麼關係呢?事實上,養腎就是保養自己的生命。為什麼將腎的養護提到這樣一個高度呢?腎在我們生命中的位置為什麼如此重要呢?
中醫講究氣,而且使用非常普遍,這一點怕是沒有人懷疑,日常說得比較多的就有出門看“天氣”,鍛煉身體不在樓房內而去公園裏,因為可以接“地氣”,日常生活中,有個感冒咳嗽的也會聽到中醫醫師說什麼“衛氣”、“營氣”,甚至提到“原氣”、“宗氣”、“精氣”、“水穀之氣”等,這是從橫麵來說的。如果從“氣”本身做縱麵的探討就會發現,氣還有強、弱、虛、實、滿、絕的各種存在狀態,還有聚、集、合、結、耗、散、消、泄、升、降、固、閉、脹、厥、逆、收、亂、沉、浮等各種運動變化,此外,它還有溫、涼、寒、熱、辛、甘、酸、苦、鹹等諸性味。這一點,如果我們再結合《本草綱目》中的性味歸經或許就有更加真切的理解。
說到氣,在諸多的中醫之“氣”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元氣”。元氣,也叫原氣,受之於先天,而需要靠後天榮養。所謂的先天,從一定意義上我們可以理解為是由父母精血化生,而從脫離母體的角度來看,元氣則發源於腎(包括命門),藏於丹田,借三焦之道,通達全身,推動五髒六腑等一切器官組織的活動,為生化動力的源泉。所謂的靠後天榮養,就是說元氣需要在人出生後,通過飲食起居、生活習慣、修身養性等進行調護和滋養。因此,一些人更為直接地將元氣稱為腎氣,也有人將元氣和腎合而為一稱為“腎元”。
所以,作為人體精氣之源的腎氣,就成為了人體生命依存的重要物質。自然,腎足則人體健康,延年益壽,反之,則百病叢生,短命早衰。腎中所藏的“腎精”充盈與否,直接影響人體的強弱和壽命的長短,人體的生長發育衰老過程,就是由於腎之精氣之盛衰決定的。腎與人們的體力、智力、壽命都有著密切的關係。說了這麼多,實際上,是在層層剝離中讓大家更清晰地看到養腎和生命之間不可分割的必然聯係。
說到這裏,還要糾正人們一個錯誤行為,即很多人在說到“保養”的時候,往往都把這一養生之道全麵貫徹到了買化妝品上麵,買點這油那油就開始防紫外線,買點這霜那霜就可以保持皮膚水分,買點這粉那粉就可以激發細胞活力,化妝品儼然成為了身體健康的“救命藥”,實際上,並非是這麼回事兒,這是很大的錯誤。保養實際上是保和養兩個方麵,其對應的也是兩個髒器,保是針對先天之本的腎而言,養則是針對後天之本脾胃而言的。前麵說了,先天之本腎元不能增,隻能在一定程度上去盡可能減少耗散,所以是保。而後天之本脾胃是要靠生活調理等一係列養生之舉去嗬護的,所以要養。這才是保養的真義。
補腎,不用什麼油、粉或者霜,吃點山珍海味好嗎?不用!現在的人動不動就是買什麼補品大吃而特吃,這種做法不僅於腎無補,而且還有傷害身體的作用。比如,就有這樣的相關報道,即有人本來要善待自己,好心好意給自己買點鹿茸壯壯陽氣,結果鼻腔出血不止;想吃補腎藥讓自己身體強壯起來,卻出現揮之不去的頭痛、心慌、委靡不振。這裏先給你灌輸一個觀念:腎是不能“補”的。因為腎是先天之本,受之父母精血,不能增多。之所以平常我們還有“補腎”之說,是源於一種認識的改變,即我們認為少耗散就是補。打個比方說,就像平常過日子,拿工資、分股份是掙錢,相對於家庭財政而言,少花錢在一定意義上,也可以看作是在“掙錢”,這其實是一個道理。
所以,建議你如果要補腎的話,應以平和為主,而且要因時、因人、因地而異,根據不同的季節、體質和氣候選擇不同的補腎方法。比方說腎虛,應以溫腎填精、益腎補血為原則,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冬季,可多食用如羊肉等一些偏於溫熱性特別是能夠溫補腎陽的食物,或者食用一些溫性水果,如橘子、大棗、柿子等,以補血益腎填精,抵禦寒邪。如果是脾虛則應以補陽運脾為原則,多吃一些如粳米、蓮子、芡實以及鱔魚、鰱魚、鯉魚、帶魚、蝦等性溫健脾的食物。
說經論穴,為健康撐腰的“腎經”
腎經,或者從養生上,或者從醫學的角度,人們都已有很多的說明。其實,對於腎經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定性,即腎經是一條關乎一個人一生幸福的經絡,甚至可以底氣十足地把話放出來:誰要想提高自身的生活質量,就必須照顧好腎經。
從經絡的角度我們知道,腎經相對於十二經脈的其他經脈,穴位並不算多,隻有湧泉、然穀、太溪、大鍾、水泉、照海、複溜、交信、築賓、陰穀、橫骨、大赫、氣穴、四海、中注、肓俞、商曲、石關、陰都、通穀、幽門、步廊、神封、靈墟、神藏、彧中、俞府等共27穴,左右合54穴。從數量上講,是屬於人體經脈中“人丁”不是很興旺的“家族”,但這個家族的成員對於健康的重要意義而言可謂是“藏龍臥虎”,近乎每個穴位都“身懷絕技”,這裏就以三個穴位為例做一個說明。
(1)長壽要穴——湧泉穴
湧泉穴,腎經首穴。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取穴時,可采用正坐或仰臥、蹺足的姿勢。《黃帝內經》說:“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事實上,理解力相當強的中國人,大體能從這個穴位的名稱看出該穴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湧泉,意思是說腎經之氣猶如噴湧而出的泉水,來源於人體足底,卻噴湧而出,滋養灌溉著人體周身四肢,起到了讓生命長青的作用。就像有人說“水是最好的藥”一樣,湧泉穴在人體養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個方麵都顯示出了它的重要作用。
可別小看這深藏腳底而不露的湧泉穴,舉例說,此穴能引氣血下行,所以按摩可以治療高血壓、鼻出血、頭目脹痛、哮喘等氣血上逆症狀,從手法上看,用手掌托來回推搓湧泉及足底部10次,要滿掌托搓,以感覺發燙發熱為宜,搓完後,再用大拇指指肚點按湧泉10下,以感覺酸痛為度,兩腳互換。
此外,敷藥的效果也不錯,比如血壓偏高的人,可以取中藥吳茱萸25克研,以醋調成糊,睡前敷於兩腳心湧泉穴,用紗布包裹。通常20小時左右,血壓開始下降,且有持續效果。再比如,日常生活中誰要是鼻子出血了,就敷大蒜泥,具體方法是哪個鼻孔出血,就敷相應腳的湧泉穴,左側流血敷左腳心,右側流血敷右腳心。如果兩個鼻孔都出血,就兩隻腳的腳心都敷,有立即止血之功效。此外,采用穴道指壓法可以治療腦溢血後的複原,采用穴道按摩可以治療膀胱炎,采用指壓法則可以治療白發等。
俗話說:“若要老人安,湧泉常溫暖。”所以,如果每日堅持推搓湧泉穴,可使老人精力旺盛,體質增強,防病能力增強。據統計,推搓湧泉穴還對老年性的哮喘、腰腿酸軟無力、失眠多夢、神經衰弱、頭暈、頭痛、高血壓、耳聾、耳鳴、大便秘結等五十餘種疾病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2)激活先天之本——太溪穴
經穴也是一種藥,甚至在很多時候被認為是“身體裏長出來的大藥”。與那些苦口的良藥不同,經穴大藥並非是從髒腑裏梳理氣血,而是從外麵打通經絡,實現無病強身、有病治病之功效。
為什麼太溪穴有如此奇功呢?這還得從太溪穴本身說起。
太溪。太,大也。溪,溪流也。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從這個穴名的意思我們就可以看出來,腎經水液在此穴形成較大的溪水。究其來源,主要是然穀穴傳來的冷降之水,到達本穴後,冷降水液就形成了較為寬大的淺溪,此穴也因此而得名。在日常生活保健中,太溪穴“管得比較寬”,上至頭痛、目眩、耳聾、耳鳴、牙痛等,下至遺精、陽痿、小便頻數、下肢厥冷等,中間管咽喉腫痛、咳嗽、氣喘、胸痛咳血、月經不調、腰脊痛等,配然穀穴還可以主治熱病煩心、足寒清、多汗;配腎俞穴治腎脹;配支溝穴、然穀穴治心痛如錐刺。還有就是男人們最擔心的性功能減退,婦女們的習慣性流產,都可通過刺激這個穴位看到明顯的效果。正是從這個角度,我們說這個太溪穴不僅僅是關注你自身的健康,還跟你下一代生命的孕育和衍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