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調養,中醫補腎需陰陽相宜2(1 / 3)

第七章 調養,中醫補腎需陰陽相宜2

津血同源,滋補調理氣血虛虧

中醫說“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前句我們在前麵大體介紹了,後句什麼意思呢?是指血不僅是化生氣的重要物質基礎,同時血是氣的載體,並給氣以充分的營養。由於氣的活動力很強,易於逸脫,所以氣必須依附於血和津液,方能存於體內。若氣失去依附,則將浮散無根,易於發生氣脫而渙散不收。所以,血虛者,氣亦衰;血脫者,氣亦隨之而脫。亡血者,氣亦亡。也因為是氣血存在這樣一種複雜的關係,所以給氣虛人的藥方多會出現補血的藥品,而醫生又多會讓血虛之人補氣。那麼具體該怎麼補呢?先來說說血,血畢竟是“氣之母”。

血是攜帶營養物質的河流,它流到哪裏不光把營養物質帶到哪裏,還滋潤了那片幹涸的“土壤”,所以,血對於我們來說真的很重要,對女人尤其的重要,女人的一生都離不開血,可以毫不誇張說女人的一生都在消耗著血。每月的月經耗著血,處女膜破裂時滴著血,懷孕時血聚集起來滋養著幼小的生命,孕產時流著血……而血液除了滋養內髒,還滋養著我們的皮膚,我們身體的內榮外華都主要依賴著血液,所以怎麼補血就成了擺在女人麵前的重要話題!中醫認為血汗同源,所以血虛體質的人在夏季要注意防熱降溫,夏熱則多汗,汗多則易耗血;並且血虛者體質較弱,要盡量避免強度較大的勞動,以免大汗淋漓傷血。津血同源,血虛與精、津、液的虛虧有一定的關係,所以在補血的同時還要注意填精、滋陰。此外建議血虛的人在晚上10點以前休息,晚上11點~1點是人體骨髓造血時間,這些都要在深度睡眠中才能完成,經常熬夜導致長期沒有新鮮氣血生成,久而久之就會導致血虛。食物是最好的補藥,當然補血方法也不能忘記食物,血虛的人可以多吃以下食物。

黑豆:我國古時向來認為吃豆有益,多數書上會介紹黑豆可以讓人頭發變黑,其實黑豆也可以生血。黑豆的吃法隨各人喜好,如果是在產後,建議用黑豆煮烏骨雞。

龍眼肉:龍眼肉就是桂圓肉,任何一家超市都有售。龍眼肉除了含豐富的鐵質外還含有維生素A、B族維生素和葡萄糖、蔗糖等。補血的同時還能治療健忘、心悸、神經衰弱和失眠症。龍眼湯、龍眼膠、龍眼酒之類也是很好的補血食物。

蘿卜幹:蘿卜幹本來就是有益的蔬菜,它所含的B族維生素極為豐富,鐵質含量也很高。所以它是最不起眼、最便宜但卻是最好的養生食物,它的鐵質含量除了金針菜之外超過一切食物。

胡蘿卜:胡蘿卜含有很高的B族維生素、維生素C,同時又含有一種特別的營養素——胡蘿卜素,胡蘿卜素對補血極有益,用胡蘿卜煮湯,是很好的補血湯飲。

發菜:發菜的顏色很黑,不好看,但發菜內所含的鐵質較高,用發菜煮湯做菜,可以補血。

菠菜:是有名的補血食物,菠菜內含有豐富的鐵質胡蘿卜素,所以菠菜可以算是補血蔬菜中的重要食物。如果不愛吃胡蘿卜,那就多吃點菠菜吧。

金針菜:金針菜含鐵數量最大,比大家熟悉的菠菜高了20倍,鐵質含量豐富,同時金針菜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C、蛋白質、脂肪及秋水仙秋堿等營養素。

麵筋:這是種民間食品。一般的素食館、鹵味攤都有供應,麵筋的鐵質含量相當豐富,而補血必須先補鐵。

下麵來介紹幾款補血的食療方劑:

食療方劑一:當歸燉羊肉

當歸30克,生薑60克,羊肉500克。將當歸、生薑洗淨,切片;羊肉剔去筋膜,置沸水鍋內稍燙,撈出晾涼,橫切成長短適度的條塊;然後將羊肉條塊及生薑、當歸放入洗淨的沙鍋內,加入清水適量,用武火煮沸,除去浮沫,改用文火燉至羊肉熟爛,飲湯並食羊肉。本品具有補血調經、散寒止痛的作用。主治血虛羸瘦、頭暈目眩、心悸氣短、腰膝酸痛,或血虛有寒的腹中冷痛、痛經或產後虛寒腹痛。

食療方劑二:當歸生地燉羊肉

肥羊肉500克,當歸、生地各20克,幹薑15克,醬油、黃酒、白糖、食鹽各適量。羊肉衝洗幹淨,切塊,放入鍋中,加清水、當歸、生地、幹薑、黃酒,煮至七成熟時,再加醬油、白糖、食鹽,小火燒煮收汁即成。本方有補氣養血、溫中暖下之功效。適用於血虛宮冷崩漏、產後虛寒腹痛、虛勞羸弱。本方出自《千金方》,原方用於“崩中去血,積時不止”,為溫補氣血方。氣血虛寒,不能溫煦和充養胞宮;則見崩漏諸症,法宜溫補氣血。方中以羊肉為主,血肉是有情之晶,能益氣血,暖胞宮,以當歸、生地、幹薑為輔佐,當歸、生地助羊肉養血調經,幹薑助羊肉溫中暖下,合用而成溫補氣血之方。本品溫補氣血,故還可用於產後虛寒腹痛和虛弱羸弱。本方重在溫補,血熱崩漏者不宜食用。

需要補氣的人要怎麼做呢?氣屬陽,氣虛者由於氣不足的原因,在陽氣充足的春夏感到十分的舒服,但是在陽氣不足的秋冬則比較難熬,也很容易生病。所以氣虛者在秋冬季節要適當地添加衣物,注意防寒保暖,保護陽氣。春夏時節,氣虛者雖然感到很舒服,但也要注意防暑降溫,因為出汗代表的是人體陽氣的散發,但也不要肆意貪涼,或者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長期工作,因為寒濕也會傷害人體的陽氣。由於氣虛者氣不足,所以性格多內向、精神不振、膽小易驚、情緒不穩定。除了適當的補氣之外,還可以在情誌上進行調節,多參加社交活動,多與人溝通,使性格開朗,培養樂觀的情緒與積極的生活態度,保持心情平靜,這樣身體的氣就不會外泄。腎為元氣之根,故氣虛宜作養腎功,其功法如下:

屈肘上舉:端坐,兩腿自然分開,雙手屈肘時側舉,以兩脅部感覺有所牽動為度,隨即複原,可連做十次。

拋空:端坐,左臂自然屈肘,置於腿上,右臂屈肘,手掌向上,做拋物動作3~5次,然後,右臂放於腿上,左手做拋空動作,與右手動作相同,每日可做五遍。

蕩腿:端坐,兩腳自然下垂,先慢慢左右轉動身體3次,然後,兩腳懸空,前後擺動十餘次。本動作可以活動腰、膝,具有益腎強腰的功效。

摩腰:端坐,寬衣,將腰帶鬆開,雙手相搓,以略覺發熱為度;再將雙手置於腰間,上下搓摩腰部,直至腰部感覺發熱為止。搓摩腰部,實際上是對命門、腎俞、氣海俞、大腸俞等穴的自我按摩,而這些穴位大多與腎髒有關。待搓至發熱之時,可起到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溫腎壯腰之作用。

“吹”字功:直立,雙腳並攏,兩手交叉上舉過頭,然後,彎腰,雙手觸地、繼而下蹲,雙手抱膝,心中默念“吹”字音,可連續做十餘次,屬於“六字訣”中的“吹”產功,常練可固腎氣。

氣虛者還可以從飲食上進行調節,多吃以下食物:

山藥: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作用:補氣健脾,養陰益肺,補腎固精。宜於脾氣虛弱、食少便溏、慢性瀉泄,濕盛和氣滯脹滿者忌食。

栗子:味甘、性溫,歸脾、胃、腎經。作用:補脾健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宜於脾虛食少、反胃、瀉泄,氣滯腹脹者忌食。

雞肉:味甘、性溫,歸脾、胃經。作用:補中益氣,補精添髓。宜於脾胃虛弱、疲乏、納食不香、慢性瀉泄,實證、熱證、瘡瘍和痘疹後忌食。

馬鈴薯:味甘、性平。作用:補氣、健脾。宜於脾虛體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發芽的馬鈴薯芽與皮有毒,忌食。

紅薯:味甘、性平,歸脾胃經。作用:補脾胃、益氣力、寬腸胃。宜於脾胃虛弱、形瘦乏力、納少瀉泄。多食易引起反酸燒心、胃腸道脹氣。

紅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作用:補益脾胃,養血安神。宜於脾胃虛弱、食少便稀、疲乏無力,氣滯、濕熱和便秘者忌食。

香菇:味甘、性平。作用:益胃氣,托痘疹。宜於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屬於發物,麻疹和皮膚病、過敏性疾病忌食。

下麵介紹幾款食療方劑:

食療方劑一:玉竹兔肉湯

將30克玉竹、30克北沙參和30克百合洗淨,浸泡1小時;100克馬蹄去皮並洗淨;600克兔肉切塊、洗淨、汆水;將2000毫升清水倒入瓦煲內,煮沸後加入以上用料,武火煲開後,改文火煲3小時,加適量鹽調味即可。中醫認為,兔肉氣味辛、平,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解熱止渴之功效。現代醫學研究認為,兔肉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食品,還富含卵磷脂,而結締組織少,肉質細嫩易於消化。所以,心血管病、肝髒病、糖尿病患者以及其他新陳代謝有障礙的人常吃兔肉,既可滿足營養需求,又可祛病健身。

食療方劑二:歸參燉雞

烏骨雞一隻1500克,當歸25克,薑塊20克,蔥頭25克,醪糟汁100克,黨參40克,精鹽4克。將雞宰殺後,去毛雜、腳爪,入清水浸泡30分鍾後,入開水中氽去血腥味。當歸、黨參用溫水洗淨,切成薄片。薑、蔥洗淨。黨參、當歸裝入雞腹內。放入沙鍋中,加清水2500克。沙鍋置旺火上燒開,撇去血泡,改用小火慢燉,調入薑、蔥、醪糟汁燉至熟透,揀去薑、蔥,加入精鹽、味精,調好味即成。益氣補血。適用於久病體衰、氣血不足者。

食療方劑三:清燉童子雞

童子雞1隻,黃酒、生薑、食鹽、蔥白各適量。將雞宰殺,去除內髒和雞毛,洗淨切塊,在汽鍋內放入雞塊,並放蔥、薑、黃酒、食鹽等佐料,不加水,利用汽鍋生成的蒸餾水,製得“雞露”。飲露食肉。本方益氣、補精、肥健,凡體弱、產後、病後、老年消瘦者均可酌情選用。

食療方劑四:參芪淮山烏雞湯

人參10克,黃芪30克,淮山50克,烏雞1隻,生薑1塊。你選擇烏雞的時候可以掰開雞嘴看一下雞的舌頭,如果它的舌頭是黑的,那麼這隻雞的肉和骨頭就會都是黑的,這種烏雞的藥用價值會更高。首先把人參、黃芪、淮山都倒入清水中清洗,清洗幹淨之後全部塞進烏雞的肚子裏,然後把烏雞放進一個沙鍋,把生薑也放進去,加入適量的鹽,再加入清水,記住清水的量要淹過烏雞,好了,蓋上蓋。在火上另外做一鍋水,水開之後,把沙鍋放進大鐵鍋裏隔水蒸,大火蒸3~4個小時,3~4個小時之後這道參芪淮山烏雞湯就可以食用了。本品具有補虛損、益正氣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