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調養,中醫補腎需陰陽相宜2(3 / 3)

痰濕就是體內的津液輸布與排泄障礙而形成的停滯狀態,其中的“痰”在中醫中分為有形與無形兩種,有形之痰就是我們咯吐而出的痰,所以痰濕體質平時的痰比較多;而無形之痰一般指的是用化痰藥治療有效的病症,但又未見有形之痰者,也可稱之為痰。古代醫書《丹溪心法》中就說:“脾胃受濕,沉困無力,怠惰嗜臥。”說的就是人的脾胃如果被濕困住了,那就會出現渾身發沉無力倦怠、愛睡覺的症狀。我有一個朋友就是這種體質,每天即使睡的很多,但依然不能提起精神,我們說她好像沒有擰幹的濕衣服。濕衣服是什麼感覺?沉甸甸的,好像人沒有精神一樣。這其實和陰雨天大家想睡覺是一個原因。天氣陰的時候,外界的濕氣迎合並且加重體內的濕氣,搞的人很疲倦,想睡覺。

痰濕人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大便。這些人的大便一開始的時候是有點成形,到後麵就完全不會成形,整個排便過程都覺得很不舒服,便完之後衝都衝不幹淨,覺得像泡泡糖黏在那的一樣。如果任其發展,最容易出現的就是代謝方麵的問題,比如高脂血症、高血壓、高血糖、糖尿病等,再延續下去,可能跟一些心腦血管的疾病有關係,比如說中風或者冠心病等。既然痰濕體質對健康的危險這麼大,那麼怎麼調理才能使它逐漸趨向於平和體質呢?

一個穴位建議痰濕體質的人群要經常按摩,這個穴位的作用是祛濕、減肥,它就是豐隆穴。豐隆其實是一個象聲詞,有點像打雷轟隆、轟隆的聲音。這個穴位的意思就在於假借打雷轟隆的聲音,把脾胃上的濁濕排出去,找這個穴位時要從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這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後取這條線的中點,接下來找到腿上的脛骨,脛骨前緣外側1.5寸,大約是兩指的寬度,和剛才那個中點平齊,這個地方就是豐隆穴,每天按壓1~3分鍾,堅持按摩,祛除體內的濕氣,你會越來越精神的。

對於痰濕體質的人,中醫往往就會采用一些芳香化濕的藥物,來進行中藥的熏蒸。中藥的熏蒸,其實和我們洗澡時要蒸桑拿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根據每個人的不同體質加了中藥,用中藥的藥汁進行熏蒸治療。通過熏蒸,一個是通過藥物的這種芳香作用,使毛孔盡量地擴張,通過這個達到發汗的目的,使體內過多的濕邪能夠排出體外,這樣有助於糾正痰濕體質。另外,也可以通過熏蒸過程中這種熱力作用,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以緩解這類體質的人經常感到的一種疲倦,或者全身困重的這種症狀。

當然在生活方式上也要適當地調整,痰濕均為陰邪,其性重濁、黏滯,使得陽氣不能升發,因此平時要多進行戶外運動,以舒展陽氣,衣著上最好能透濕散氣,經常曬太陽,以太陽之陽驅趕濕寒之氣。痰濕之人,對梅雨季節以及潮濕環境的適應能力差,因此在濕冷的環境下,要減少戶外活動,避免受寒雨淋,保持居室及工作環境的幹燥。下麵介紹幾款食療方劑,從飲食上使得自己的體質趨向平和。

食療方劑一:芡實蓮子苡仁湯

排骨500克,芡實30克,蓮子20克,苡仁30克,陳皮5克,薑1塊。首先把芡實、蓮子、苡仁放在清水裏浸泡清洗,然後把排骨剁成小塊,水開之後,焯一下,然後把排骨、芡實、蓮子、苡仁、陳皮和薑全倒進沙鍋裏,用大火煮開,煮開之後,改用小火燉兩個小時,最後放點兒鹽,這道芡實蓮子苡仁湯就可以食用了。芡實和蓮子從功效上麵都有一個健脾益腎的作用,苡仁也有健脾還有祛濕的作用,現在的研究也發現苡仁這味藥,通過它健脾祛濕的作用也可以達到一些減肥美容的作用,再配上陳皮,它有醒脾行氣開胃這種作用,就可以更好地發揮一個協同的作用。蓮子和苡仁我們都比較熟悉,芡實又是藥又是糧食,在中藥店或者是一些糧食市場都能買到,有的地方把芡實又叫做雞頭米、雞頭苞。在古藥書中都備受推崇,說它是“嬰兒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是秋季進補的首選食物,但芡實健脾除濕,有較強的收澀作用,所以說便秘的人最好不要吃,但痰濕體質的朋友完全可以經常食用。

食療方劑二:赤小豆鯉魚湯

鯉魚250克,赤小豆100克,蒜頭、陳皮、薑片、鹽各適量。赤小豆洗淨,用清水稍加浸泡;蒜頭去衣;陳皮洗淨泡軟,刮去內瓤;洗淨宰好的鯉魚,瀝幹水分;熱鍋倒兩湯匙油,放鯉魚和薑片,中小火兩麵煎至微黃;煮沸清水,放入所有材料,大火煮20分鍾,轉小火煲一個半小時,下鹽調味即可食用。利水祛濕,消脹除腫,減肥,催乳,祛除痤瘡、青春痘。對孕婦水腫、產後脾胃虛弱、腳氣腫痛、步履艱難者非常合適。

食療方劑三:陳皮鴨湯

瘦鴨半隻,冬瓜1200克,芡實50克,陳皮10克。冬瓜連皮切大塊。鴨用涼水涮過。把適量水煮滾,放入冬瓜、鴨、陳皮、芡實,煲滾,以慢火煲3小時,下鹽調味。此湯有益腎固精、利濕消腫、降糖、開胃之功。適用於糖尿病性腎病、水腫、腰痛、蛋白尿等病證。

食療方劑四:川貝燉豬肺

川貝母10克,帶氣管豬肺1副,蛋清2個,白胡椒0.3克,鹽、醬油適量。將川貝母及白胡椒共研為細末,取雞蛋清將二味藥末調勻成糊狀。把糊全部灌入洗淨的豬肺氣管中,然後用線繩結紮管口,置入鋁鍋或沙鍋內,加水適量,用小火煮熟,吃時加少許細鹽、醬油調味。本品可止咳化痰。川貝母有清肺止咳、化痰散結的功效,常用於肺虛久咳、痰少咽燥及外感風熱咳嗽、肺熱咳嗽、咯痰黃稠等症的治療。據研究,川貝中含有的川貝母素等生物堿,有類似阿托品的作用,能擴張支氣管平滑肌、減少分泌、解除平滑肌痙攣。

陽濕並重,濕熱體質要去火

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夏天,常聽人說:“這幾天有些濕熱,該喝些涼茶調節調節”。看中醫時,也常會聽醫生說“濕熱”一詞。那麼,到底什麼是濕熱,濕熱有哪些表現,這類人群應注意什麼問題?

首先了解什麼是“濕熱”?所謂濕,即通常所說的水濕,它分外濕和內濕兩種。外濕是由於氣候潮濕或涉水淋雨或居家潮濕,使外來水濕入侵人體而引起;內濕是一種病理產物,與消化功能有關。熱是一種熱象,而濕熱中的熱是與濕同時存在的,或因夏秋季節天熱濕重,濕與熱合並入侵人體,或因濕久留不除而化熱等造成的。比如在南方地區生活的人們,因為氣候潮熱,這就很容易導致濕熱體質的形成。喜歡吸煙、喝酒、愛吃辛辣的食品、喜歡熬夜的人,久而久之都會在體內鬱結濕熱,這些濕熱排不出去,就可能爆發在臉上,形成了痘痘。

濕熱體質的人平素麵垢油光,易生痤瘡粉刺,容易口苦口幹,身重困倦。濕熱體質的人往往舌質是紅的,舌苔是黃的。可以對比一下自己的舌頭,如果是舌苔黃膩,那很可能就是濕熱體質。濕熱停留在哪個部位,哪個部位就會出現問題:如果要是在肝膽,就會出現肝區脹痛或者是皮膚、眼睛發黃,如果是在大腸,就會出現腹痛腹瀉,如果是濕熱停留在關節筋脈就會出現局部腫痛,如果是在脾胃就會腹脹、惡心,不喜歡吃飯。如果濕熱體質的人體型偏胖,這樣他們往往會患糖尿病、高血壓。濕熱體質的人為什麼會不健康?古人把大自然比作是一個籠罩在地球外的宇宙,把身體比作地球,那麼人的經絡好比是地球上萬畝良田的水渠,水渠淤積了,水流就會不暢通,田地就會變得委靡不振。那麼怎麼使得濕熱體質的人慢慢趨向於平和體質呢?人的體質是可調可變的,辨清自己的體質,堅持朝著好的方向去調理,趨向平和體質,這不是一件什麼難事,像濕熱體質的人可以用按摩的方法進行調節。

你可以經常按摩曲池穴,可以起到疏風解表、清熱利濕的功效,找這個曲池穴時,可以先把肘部彎曲,找到肘部最突出的那個骨頭,然後再找到彎曲合上的這個點,突出的那個骨頭和這個點之間的中間點這就是曲池穴,按壓它的時候有一種酸痛感,按壓的時候可以用拇指或者是中指指端來按揉,每次1~3分鍾,每日按摩1~2次。這樣做有助於改善濕熱體質。還有,在我們人體背上脊柱兩邊有些穴位叫背俞穴,這些背俞穴與相應髒腑位置的高低基本上是一致的,我們可以用拔罐法吸拔這些穴位,使得淤積在對應的五髒六腑裏的淤熱被吸出來,達到祛風除濕、清熱瀉火、行氣通絡的功效。除了這些方法外,我們還可以用食療來調節自己的體質。其實我本人很喜歡食療養生,在享受美味的同時,把自己的身體調節的很健康,有什麼比這更好的事情呢?

食療方劑一:土茯苓草龜湯

草龜1隻,鮮土茯苓100克,茯苓50克,瘦肉100克,生薑、蔥適量。首先把瘦肉切成塊,把土茯苓切片備用,然後在鍋裏燒水,水燒開之後,把草龜、瘦肉用中火煮5分鍾,主要是把血水煮出來,然後撈起來瀝幹水分。接著把草龜、鮮土茯苓、茯苓、瘦肉、生薑、蔥放入瓦罐中,再加入適量的清水,放入一些料酒,蓋上蓋,放在火上,等大火燒開之後,改中火燉大約2個小時,2個小時後,加入適量的鹽,這道土茯苓草龜湯就可以食用了。土茯苓應該說是在嶺南地區,尤其在廣東地區,漫山遍野都是土茯苓,它清熱、祛濕、解毒的功效還是比較強的。像茯苓,它最關鍵的是健脾和胃、利水滲濕。我們不管說在哪一科還是哪一類的病人,他出現了脾胃不和,或者是脾胃功能差一些,不能夠升清降濁,那我們都可以加一些茯苓,或者是白術這一類的中藥,以健脾利濕,或者是健脾運濕。草龜有解濕毒的獨到的功效,它這個功效是被醫者和百姓公認的。

食療方劑二:荷葉冬瓜湯

荷葉1張,鮮冬瓜500克,鹽少許。將荷葉洗淨,撕成碎片;冬瓜洗淨,去蒂把,切成片。將荷葉片、冬瓜片一起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共煮成湯,燒沸後揀去荷葉,加鹽調味即成。此湯具有清熱解暑、利尿除濕的功效。

食療方劑三:苡仁水鴨湯

薏苡仁50克,鴨1隻(1000克),紹酒10克,鹽、蔥、薑各5克。把苡仁去雜質洗淨;水鴨宰殺後,去毛、內髒及爪;薑切片,蔥切段。把鴨放入燉鍋內,加入苡仁、薑、蔥,注入清水1500毫升。把燉鍋置武火上燒沸,再改用文火燉煮50分鍾即成。具有健脾利濕、利水消腫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