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人類文明的起源及演化(二)(3 / 3)

悖論二:是“可持續生存”,還是“可持續發展”?

眾所周知,人類必須生活在生態係統之中,依賴生態係統的能流和物流而存在。生物從地理環境中汲取營養,作為生物的人類不僅從地理環境中汲取營養,而且還主要從動、植物中汲取營養。生態係統的能流決定生物數量、繁殖速度、群落結構等,生態係統的物流決定生物體質的物質反複循環供給數量和質量。自然生態係統是在生產—消費—分解過程中保持動態平衡的,一旦這種平衡遭到難以恢複的破壞,將引起物種消失;人工生態係統則難以保持這種動態平衡,導致了物種消失加快,如果繼續下去,人類也會有消失的危險。當前,嚴酷的事實則告訴我們,我們在吃子孫飯,我們無法給子孫留下什麼財富了。有數據顯示,地球上的石油僅能開采幾十年了,地球上的最多的化石類燃料煤也隻能用約250年左右了,地球上的淡水資源也存在這樣的問題,有人預料,幾十年後水將比油還貴,還有人說得更為驚心動魄:如果人們不珍惜水資源,那麼世上的最後一滴水是人的眼淚。現在的生態環境狀況,是能維持“生存”,還是能維持“發展”呢?

悖論三:文明對人類環境的破壞,實證了人類的文明還是愚昧?

人類經曆了漁獵文明、農業文明,正在經曆工業文明,甚至認為已經到了後工業文明和信息文明。文明進化的初衷,總是使人類今天比昨天強、明天比今天強。但隨著文明的不斷升級,人類生存的持續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隨著大機器的生產,人們變得輕鬆起來,但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卻變得越來越虛弱,對疾病、對挫折的抵抗力越來越差;因為爭奪資源,人類不斷壓縮自然的空間,壓縮地球上其他自然物的空間,甚至把人類在自然的夥伴烹為羹湯——食其肉,寢其皮,地球的物種在不斷衰減,幾乎每天都有物種瀕臨滅絕的告急;另外,侵犯人類的毒菌、惡性疾病的急劇增加,讓人類束手無策。城市化建立高樓大廈,消耗了大量的能源;石油提高了人類的速度,但卻帶來了不斷的中東之戰;化肥農藥提高了產量,有毒物質卻進入了人類的血液;化學藥品的濫用,降低了人類的繁衍能力。人類做到了其他物種無法做到的傷害。愚昧者自取滅亡的做法成了文明時代人類不斷進行的實踐。隨著物種多樣性的消失,人類會不會緊步後塵的擔憂並不是杞人憂天。這種種情況在向我們質疑,是人類創造了文明,還是文明異化了人類。在走過了漫長的進化征途後,人類對自然所做的許多蠢事在告訴我們:自然異化的圓圈似乎使人類又走回了愚昧。

悖論四:人類文明程度能以社會財富的多寡來確定嗎?

人類社會的發展到底是以什麼為標誌?這是以前一直沒有搞清楚的問題。

幾乎所有的人都把社會財富增長作為發展的目標,作為文明程度的標尺。怎樣才能保證社會財富增長呢?似乎是自古華山一條路:對地球資源的充分開發。而且,誰都希望成為百萬富翁、千萬富翁、億萬富翁,誰都希望在對地球資源的開發中成為時代英雄,開文明之先河。

但是,我們卻常常聽到一些人的喟歎:窮得隻有了錢!

財富也是雙麵刃,也許讓我們多了成就感,少了缺衣少食的恐懼感,但讓我們迷失伊甸園,成了精神世界的流浪漢、乞兒。

錢讓我們自私,因為我們隻知道滿足自己,隻要自己過得快樂就可以不顧饑餓的人群在哭泣,寧願撐死自己也不願從嘴邊省下一口給予窮苦的人民。這是文明嗎?錢讓我們冷酷,就算大自然不是同類,我們不願幫助,可是我們連同類也視而不顧,無論身邊的人碰到什麼困難;錢讓我們殘忍,因為我們隻知道無限度的向大自然母親理所當然地討取物資,卻毫無廉恥的不給予回報或幫助。還有很多的人無視自然變異的現象,認為根本與自己沒有任何關係,隻有錢、地位、自我滿足、自我幸福。這是文明嗎?

事實上,世界上人類創造的物質越豐富,這個地球將變得越貧困。因為,人類創造財富的一切資源都來自地球,但人類隻相信經濟無限增長的神話,而不懂得地球資源有枯竭的一天。那些研究自然的古典大師,沒想到他們對地球的讚美——“地球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庫”,卻強化了人類對自然瘋狂掠奪的欲望,強化了人類不可逆轉的消費觀念。有朝一日,地球資源消費殆盡,變得什麼都沒有了的時候,那些富人手中的美元、歐元、日元、人民幣……去購買什麼呢?

還有悖論之五、之六、之七……這無數的悖論讓我們不得不反思:什麼是當代人類需要的文明?

韓國的趙永植在其《重建人類社會》一書中寫道:“在曆史的長河中,人類克服了無數的惡劣環境,擺脫了自然的奴役,征服了自然,並創造了能支配自然的現代文明。盡管如此,人類不是從中得到了期待的幸福和喜悅,而是反被自己創造的非人格性的各種勢力所奴役。雖然他們的物質享受比過去任何時代都更為豐富,但在精神上,卻受著緊張、焦躁、不安、孤獨、恐怖和猜忌等精神衰弱症的擺布,生活於不幸和挫折的漩渦裏,這就是現代人二律背反性的矛盾現象。”[韓]趙永植:《重建人類社會》,東方出版社1995年版,第76頁。

既然現代文明已經出現那麼多弊端,我們是該考慮改進或用一種新的文明來置換它了。2小生態與大生態

現代文明的弊端越來越多、越來越明顯地暴露出來,人類在急切地尋找一種能夠替代工業文明的新文明,在思路還沒有十分明確時,人們已經在用“後現代文明”來表示對現代文明轉換的設想,而當自然危機日益逼迫之際,幾乎全人類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了生態文明,生態文明該粉墨登場了。

當然,在今天粉墨登場的生態文明,已非昔日吳下阿蒙,是已經成長起來的新的生態文明,是地位更加尊崇的生態文明,是涵蓋麵更加廣闊的大生態文明。

這裏,且用“大”、“小”來界定大家耳熟能詳的生態文明與我這要強調的第四文明。從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的角度考慮的生態文明,是小生態,從全球出發考慮的生態是大生態。過去,生態環境問題可以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問題,今天,許多環境問題則成了全球性的問題。如果我們了解到,在珠穆朗瑪峰頂上的積雪中和杳無人煙的南極企鵝的體內發現有DDT的毒素;如果我們知道,1991年“水怪”在中國橫行,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遭受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澇,而這件事與科威特數百口油井的熊熊大火以及菲律賓皮納圖博火山的爆發有關(油井噴出的煙灰和火山灰在中國的廣大地區形成了一種適於降雨的“局部核冬天”環境),我們就不會隻把眼睛盯在本土的生態環境上,就會以世界眼光看全球的生態,對全球生態予以密切的關注。

單純考慮自然生態環境的生態文明是小生態,把整個人類社會納入生態係統的是大生態。以往的生態文明,我們的目光緊盯著與自然環境有直接聯係的事件,環境破壞了就去修複環境,河流汙染了就去治理汙染……生態文明似乎是一個獨立運行的部門,加上環保與經濟發展的表麵衝突,許多時候,生態文明被當成經濟發展的障礙。“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似乎是以往生態文明建設的運作模式。而把生態文明作為“第四文明”,則是把整個人類社會體係都納入生態文明的範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都必須要以生態文明為前提。正是基於此,我們可以按照社會子係統的特點,把整個人類世界劃分為三個生態圈:自然生態圈、社會生態圈、經濟生態圈。三大生態圈將按照生態文明的基本原則協調運轉——這就是當代我們所追求的生態文明——大生態文明。

這裏必須強調:提出大生態的概念,並不是否認小生態。實則,大生態的和諧依存於小生態的和諧,小生態的良性循環促進大生態的和諧發展。提出大生態,隻是從整體上考慮的文明,既關照到整個人類,也關照到社會的方方麵麵。但是,沒有小生態的整合,也無法形成大生態。因此,我們既要發展小生態,也要努力促進大生態。

3新世紀的“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中國古人追求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的最高境界。

中國是個農業大國(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大都在農業中集中地體現出來。在以農業為主的社會裏,人們必須根據自然的法則來決定自己的行為)。農業不僅決定了古代的社會政治結構,也決定了古代的思想風貌,其基調就是天人合一。人道與天道合一的觀念是有著深刻的社會物質生活依據的。天人合一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思維模式、價值取向和最高的人生境界。從曆史和邏輯的起點看,天人合一首先是指自然界與人的合一。自古不變的農業生產方式使得天人合一成為中國傳統思想的根本特質。正是因為中華民族曆來崇尚“天地人和”、“陰陽調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所以中華民族具有熱愛自然保護土地的優良傳統。

古代的“天人合一”有兩層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則是一個小天地。二是天人相應,或天人相通。是說人和自然在本質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應順乎自然規律,達到人與自然和諧。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即表明人與自然的一致與相通。先秦儒家亦主張“天人合一”,《禮記·中庸》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認為人隻要發揚“誠”的德性,即可與天一致。漢儒董仲舒則明確提出:“天人之際,合而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號》)成為兩千年來儒家思想的一個重要觀點。當然,最早的“天人合一”觀念中的天,還包含“上天”,即上帝的意思,在儒家學說裏還包含有道德價值理念,如“義理之天”、“命運之天”等,而且更多的是要求人順應天——人對自然的順應。

因此,把今天的生態文明視為“天人合一”的新境界,需要重新解讀其中的意蘊,化腐朽為神奇。剔除其神秘的色彩,彰顯其合理的內容。

因此,我們可以這樣重新理解——

新世紀追求的“天人合一”中的“天”,是指整個自然,包括整個地球,以及與地球密切相關的宇宙空間。

新世紀追求的“天人合一”中的“人”,是整個人類社會,包括人類社會裏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等。

天人合一,指人類的一切活動都合規律性,或者能夠遵循客觀規律辦事,在維持生態環境的再生產能力的基礎下,滿足人的利益需求。

天人合一,這種“合”十分重要。古人的順應,也是“合”,但這種“合”,雙方的地位不對等。今天的人與天的“合”,是雙方平等地位的相合。天不以上帝的麵目出現,人亦不以征服者的姿態出現。天、人皆為大生態係統中的組成。天、人在相克相生、互逆互動的過程中有機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種良性循環,這才是真正的天人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