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解讀千古之謎:文明興衰啟示錄(一)(1 / 3)

在我們的曆史教科書裏,總要驕傲地向人們展示出人類最早創造的輝煌文明,讓人們感受人類祖先的偉大創造力。如中國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臘文明……這些文明都是遠古人類與大自然競爭而獲得的最為輝煌的戰績,是人類從遊牧文明向農業文明轉型的產物,而且,它們都是通過對大自然大規模開發而發展起來的文明。他們的每一點滴成就都無愧於後代的子孫們。

遺憾的是,隨著曆史的推移,這些文明除了中國文明沒有中斷以外,其他古文明都早已衰落、湮沒或中心轉移。

一、憑吊古文明

在這裏憑吊古文明,並非隻為發思古之幽情,而是為今天人類自詡的“征服大自然”的豐功偉績找一麵鏡子,在生態環境破壞日益嚴峻的今天,對古代文明衰落有一種新的領悟,從中為今天的文明尋找一條擺脫困境的新途徑。

1沒有竣工的通天塔

我們要去憑吊的第一個古文明是古巴比倫文明。且聽那裏沒有竣工的通天塔訴說人類最早與上天溝通的願望。

從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南行約90公裏處的幼發拉底河右岸,是被稱為“神之門”的巴比倫古城遺址,這裏曾有古代七大奇跡之一的空中花園,曾有著名的巴比倫雄獅……這也許是人類現今可以發掘出來的最古老文明。大概從公元前3500年開始,就出現了一些城市,比如說像烏魯克、烏爾等,而且有了他們自己的一些楔形文字。

兩河文明,是人類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古希臘人把兩河流域叫做“美索不達米亞”,意思是“兩河之間的地方”。美索不達米亞又分兩個部分,南邊叫巴比倫尼亞,北邊叫亞述。就今天來說,兩河流域相當於今天的伊拉克一帶。兩河文明時代最早的居民是蘇美爾人,他們在公元前4000年以前就來到了這裏,兩河流域的最初文明就是他們建立的。後來的阿卡德人、巴比倫人、亞述人以及迦勒底人,繼承和發展了蘇美爾人的成就,使兩河文明成為人類文明史上重要的一頁。由於兩河文明中巴比倫人的成就最大,因此,兩河文明又被稱為巴比倫文明。

第二章解讀千古之謎:文明興衰啟示錄

生態文明建設導論

由於巴比倫文明是人類最早的文明,因此這裏有著許多屬於人類首創的東西。美國學者SN克萊默在他的著作中列舉了巴比倫文明在世界曆史上首創的27個“第一”:最早的學校、最早的獻媚事例、最早的少年犯罪、最早的“神經戰”、最早的兩院製議會、最早的史學家、最早的減稅事件、最早的法典和立法者、最早的判例、最早的藥典、最早的農曆、最早的林蔭園藝實驗、最早的倫理標準、最早的“約伯”(古代猶太民族的族長)、最早的格言和諺語、最早的動物寓言、最早的文學辯論……當然,還有一些至今還找不到謎底的奇跡。可是,這個在5000年之前就有了輝煌文明的地方,在1901年考古之前隻是一片無人問津的不毛之地,現代人們也隻是從考古發現的泥板上重新發現這個古老文明發生的種種事情。

從考古資料得知,巴比倫曾是亞洲西南部的幼發拉底河與底格裏斯河這兩條河流衝積起來的肥沃平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這塊土地曾得到大自然的格外恩寵。早在人類出現之前,兩河流域的上遊即是一望無際的林海,森林對水源的涵養使得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常年濕潤,且格外肥沃。7000多年前,蘇美爾人就在這塊得天獨厚的水資源和肥沃的土地上,大力興修水利工程設施,建立了遠古時期較為發達的農業,孕育了巴比倫文明。

公元前1595年,巴比倫城遭到西北方的赫梯王國的洗劫,公元前12世紀後期,巴比倫被亞述人征服。在此期間,古城顯然多次被毀壞。直到公元前7世紀末,新巴比倫王國再度興起,巴比倫城又進入一個黃金時代。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5~前563年在位)東征西伐,於公元前586年攻陷耶路撒冷,俘虜大批猶太人而歸(史稱巴比倫囚虜),以奴隸無償勞動來營造宮室和城牆。現存的城址便是這個極盛時期的遺物,所謂古代“七大奇跡”也是這個時期建的。

但是,由於上遊小亞細亞南緣和伊朗高原森林和草地被開墾,水土流失加劇,風沙進逼,使沙漠向兩河中下遊擴展,河流變濁以後加速河道淤塞,兩岸地下水位加高,土壤鹽堿化。結果農業生產瀕臨絕境,巴比倫文明失去了發展的基礎,使波斯王國輕而易舉地把它收為臣虜。威廉·福格特在《生存之潞》中寫道:“當年亞伯拉罕繁榮興旺的大港城市烏爾現在竟坐落在離海岸150英裏的荒漠之內。把流沙趕下海的山羊和斧頭,遠比征服波斯王居魯士的馬匹和標槍具有更大的毀滅性。因而巴比倫的崩潰並不僅僅因為波斯人的征伐。”也就是說,巴比倫文化是在大自然和波斯王國的兩麵夾擊下衰亡的。

也許,當年意圖借修建通天塔炫耀自己功績的人類,並不曾想到眼前的輝煌不能永久。雖然傳說中的通天塔是因上帝讓修建者語言不相通而失敗。事實上,通天塔的故事或許在警戒人類,如果靠征服(包括征服自然和用武力征服其他語言文化的國家)的力量,是不能創造永久輝煌的。巴比倫文明如此,其他文明亦如此。

2風沙相伴的金字塔

古埃及文明也是人類文明史上的長者。按照現在一般的曆史記載,古埃及是從公元前3100年開始,就有了最早的所謂的古王國的文明。在尼羅河的中遊有一個城市叫孟菲斯,在這個地方,埃及人建立了最早的一個王國叫古王國,此後經曆了3000多年的法老王朝,亦創造了漫長而輝煌的文明。現在,最能夠見證這個古文明輝煌的是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金字塔。這個至今給人類留下許多不解之謎的雄偉建築,現在除了遊人憑吊之外,更多的時候則漫天風沙與之相伴。

誕生於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可以說是“尼羅河的賜予”。在曆史上,每到夏季,來自上遊地區富含無機物礦物質和有機質的淤泥隨著河水的漫溢,都要給埃及留下一層薄薄的沉積層,其數量不至於堵塞灌渠、影響灌溉和泄洪,但卻足以補充從田地中收獲的作物所吸收的無機礦物質養分,近乎完美地滿足了農田對於有機質的需要,從而使這塊土地能夠生產大量的糧食來養育生於其上的眾多人口。大約在公元前五六千年以前,古埃及人逐漸在這裏定居下來。最初,他們過著原始生活,用粗陋的工具,清除了兩岸的荊棘和草莽,開渠築壩,引來尼羅河的河水灌溉土地,終於使這個氣候幹燥的地區,變成了古代著名的糧倉,並在這塊土地上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國家之一。當時,古埃及肥沃的農田生產出大量剩餘產品,古埃及的手工業具有相當規模,造船業開始出現並在帆船規模和裝飾技藝上有了迅速發展,古埃及人還發展出了卓越的天文、工程、數學及醫學等知識,也發展出有係統的征稅製度,以及具備警察與法庭的司法製度……

今天,走近那被黃沙掩埋的曆史遺跡,仍能讓人感受到這個古老文明的燦爛,仍能讓人感受到人類祖先非凡的智慧和勇氣。金字塔把王權和神權的穩固強烈地表現了出來,縱使今天大地上早已沒有古老的埃及王國,可是金字塔雄風猶在,人們在它的麵前依然會感到渺小和卑微。而且,對於掌握了現代科學的人類來說,這裏仍是一塊神秘的土地。

與其他古文明一樣,這個人類古文明一度湮沒在曆史的記憶裏,沒有人知道這裏曾有過的輝煌。直到法國大革命時期,偉大的將領拿破侖帶著他的軍隊來到埃及爭奪資源,同時也帶來了文化專家來發掘古埃及的文明。一個曆史必然巧合讓他們發現了一個用幾種不同文字寫成的碑文,這個碑文成為了研究古代埃及文字的鑰匙,用這把鑰匙,現代人傾聽到了曆史的聲音——古埃及的文字逐漸被破譯,碑文讓人們了解到在這片土地上曾經有過的人和事。

關於古埃及文明的衰落,有多方麵的原因,過去,我們總是把戰爭歸結為破壞文明的罪魁禍首。但事實上,戰爭帶來的改朝換代,並不等於戰爭勝利者隨意放棄所奪取的領土,也不等於就消滅原有的文明。直至今天,當我們麵臨自然的挑戰時,我們才翻然醒悟,在導致古文明衰落的種種原因中,有一個最不能忽略的因素,即大自然的無情報複。據考證,曆史上由於尼羅河上遊地區的森林不斷地遭到砍伐,以及過度放牧、墾荒等,使水土流失日益加劇,尼羅河中的泥沙逐年增加,埃及再也得不到那寶貴的沃土,昔日的“地中海糧倉”從此失去了往日的輝煌,肥沃的土地沙漠化,最終淪為地球最為荒瘠的地區之一。

3“人道學校”的沒落

著名的希臘文明被稱之為人道主義的學校。它是古代西方文明的榮光。但是,這裏的文明也如一顆流星墜落在曆史的長河裏。同樣,導致這所“學校”衰敗的原因,有自然的報複參與其中。

在許多教科書裏,古希臘文明被稱為“藍色的地中海文明”。其實不然!古希臘文明最早是在一片肥沃的土地上發展起來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公元前8世紀中葉,希臘半島大部分地區已經明顯地呈現出人口壓力的跡象(主要是指在食品供應方麵的壓力),此時,希臘大部分較好的土地均已開墾種植,有些坡地森林也已經被砍伐。隨後的3個世紀中,人口繼續增加,耕地需求量越來越大,古希臘人就將他們的耕地逐漸向原先是林地或牧場的山坡上推進,然後,為了彌補牧場縮小所造成的損失,他們在剩餘的牧場上進行過量放牧,進而砍去更多的森林以擴大草場,這種狀況一直發展下去,直至所有的可耕地都種植了作物。於是,不幸也隨之降臨到古希臘人的頭上,絕大多數的土地遭到冬季大雨的侵蝕,開墾的山坡地和砍伐過的林地上的表土被迅速地衝蝕流失,草地、牧場也由於超載放牧而毀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