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潘多拉魔盒之思:現代文明的憂患與危機(1 / 3)

古希臘神話中,潘多拉魔盒被當做災難的淵藪。

普羅米修斯竊取天火給人間之後,引起宙斯的震怒,他讓火神赫準斯托斯用泥和水創造出人間第一個女人——潘多拉,用她來懲罰世人。潘多拉被創造出來後,愛神阿佛洛狄忒賜給其美麗,赫耳墨斯賜給其奸詐、機智、說謊和辯才,雅典娜為她做了漂亮的衣裳……潘多拉後來嫁給了普羅米修斯之弟厄庇墨透斯,生了女兒皮拉。宙斯贈給厄庇墨透斯一個美麗的匣子,而裏麵卻裝著人間的一切禍害、災難以及瘟疫。潘多拉為好奇心所驅使,不顧禁令打開匣子,於是災難一湧而出,等到潘多拉察覺後,趕緊關上匣子,可是已經遲了,匣子裏隻剩下了希望。從此,人間不斷罹難。

如同潘多拉打開魔盒一樣,當人類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找到開啟自然寶庫的金鑰匙,高喊著“芝麻,開門”,並因之獲得自然饋贈的豐厚“禮物”時,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災難與不幸:麵臨著光彩奪目的財富,人們過度興奮而失常變態,乃至出現因對物質的互相爭奪而造成社會混亂;同時,由於過度的掠奪自然母親而招致自然母親的懲罰也日趨嚴厲。罪孽感和末日感陰魂不散地糾纏著人類心理。人類也曾有過一次次痛苦的反思,也一次次嚐試過從罪孽中自拔,但被強烈的物質欲念緊緊地攫住,在自造的罪孽中陷得更深更深。

一、恐怖的信號

我們過去可以譏笑“杞人無事憂天傾”,今天卻不能當做一句笑談了。從許多跡象看來,確有“天傾地塌”的危險,而且這種“天傾地塌”有很大的連帶性。中國有一句成語: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當今地球上某一處地方的自然變異,有可能影響其他地方的自然變異。

生態文明建設導論第三章潘多拉魔盒之思:現代文明的憂患與危機

1從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說起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是上世紀90年代發生的。當時對事故原因的分析,傾向於電站建設的質量問題。但事隔19年之後,對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真相有了新的說法。俄羅斯和烏克蘭的科學家給國際原子能機構準備好了有關的報告,說明事故的起因是自然界的異常,罪魁禍首是地球內部電離層的變位,從而證實了這次核電站事故是自然之力借人類之手製造的一次最大的災難。

早在20世紀初期,科學家就已經知道地殼存在斷口,它們能影響到建築物是否堅固。而且地球內部發生變動,內部的高溫等離子就會從斷口衝出地殼,造成災難,如火山爆發、地震等。而且高溫等離子衝出地殼時,地麵上也會有明顯的預兆。切爾諾貝利原子能發電站爆炸前兩個星期,附近居民點經常斷電,企業的自動裝置停止運轉,公路上交通事故頻發,急救醫生這些日子出診的次數比平時多10倍以上。那時候,天氣也像發了瘋似的,大氣壓一會兒驟降,一會兒飆升,從秘密檔案館拿出來的太空照片,可以清楚地看見3個異常雲團,災難發生時其中一個正好就懸掛在切爾諾貝利原子能發電站的上空。烏克蘭科學院氣象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承認,那些日子,切爾諾貝利地區發現有電離層的局部變位,且當時曾有地震。

不可思議的是,國家委員會的成員們竟忽略了反應堆內部未遭嚴重破壞這一事實,甚至上麵的油漆顏料都沒燒壞,沒掉顏色,也沒鼓包;而反應堆下麵的房間裏就已經是另一番景象了:作為支柱的十字架燒了好幾個大的窟窿,包括冷卻管在內的所有管道全都消失不見,幾秒鍾內這裏的溫度一下子升到5萬攝氏度,結果陶瓷乃至鈦也都蒸發掉了;再下麵一個房間則是冷卻的熔岩流。這裏發生的一切看來和火山噴發沒什麼兩樣,就像是有那麼一種可怕的東西要借道整個反應堆衝出地麵。這可怕的東西就是高溫等離子體,它從地殼的斷口衝出地麵。而氣候反常和地震則是它的前兆。

其實,切爾諾貝利原子能發電站從選址開始就埋下了禍根:電站建在好幾個線狀和兩個同心圓斷口的連接處。當時有科學家提出,地台上的地殼也有一種打成碎塊的冰的結構,其邊緣經常“漂移”,這樣的地方最不適宜搭建重構件。據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稱,20世紀60年代,蘇聯領土上原子能發電站布局的很重要一點,是最大限度地靠近河網,因為發電站的冷卻需用大量的水。可又正是靠近河流的地方常有深層斷口,因此所有的原子能發電站都處在最困難的工程地質條件下。

當蘇聯科學家對電站的安全質疑時,原子能發電站全俄科學研究所收到美國原子能委員會的一份文件,裏麵嚴格規定不能在斷口活動地帶搞新建工程。如果斷口長2公裏,那新建發電站就得建在50公裏開外,如果長20公裏,則在180公裏開外。文件是送給原子能發電站聯合委員會主席阿納托利·亞曆山德羅夫院士的,同時送去的還有俄羅斯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從這些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實際上俄羅斯的所有原子能發電站都建在離現有斷口隻有5~10公裏的距離。亞曆山德羅夫於1985年5月就這個問題召開了科學院主席團的擴大會議。地球物理所所長薩多夫斯基院士在會上作了發言,說地殼的斷口非常多,值得很好研究。其他科學家也就斷口如何威脅發電站的安全問題作了詳細說明。但是負責建設原子能發電站的國家水利工程建築設計院的總工程師弗拉基米爾·孔維茲向亞曆山德羅夫保證,說在發電站的選址過程中已經考慮到斷口問題,為此還製訂了詳細的辦法來對付。雖然根本就沒有這麼回事,但亞曆山德羅夫居然就相信了他。

電站選址時埋下的禍根大爆發,給這個地區帶來了一場巨大的災難。

據測算,事故的輻射量相當於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量的200多倍,而且放射性物質通過風力、雨水等各種傳播途徑,還迅速擴散到蘇聯西部以及歐洲大部分地區。據國際衛生組織公布的資料顯示,在事故發生時,約有840萬人正處在核輻射區,其中有300萬是兒童。到目前為止,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三個國家由於輻射而死亡20萬人。僅烏克蘭就有250萬人因切爾諾貝利核事故而身患各種疾病,其中包括473萬兒童。其中最常見的是甲狀腺疾病、造血功能障礙、神經係統疾病以及惡性腫瘤等。而切爾諾貝利核事故所造成的損失總計已經超過3580億美元。有155萬平方公裏的土地麵積遭受放射汙染,404萬人被迫遷居。沒有人敢斷言,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汙染最終會持續多少年。但有專家認為,對自然界造成的危害恐怕200年也難消除。這筆生態環境賬,不知該記在天災還是人禍上。

2大自然的警示

2006年,南半球正處於夏季的澳大利亞突然下雪,真真切切地上演“六月飛雪”。新西蘭海域突現大批浮動冰山,一角冰山顯現猙獰麵容。肯尼亞、索馬裏爆發洪澇,智利泥石流不斷,元凶“厄爾尼諾”再次興風作浪……中國國內,則經曆了春季強風、夏季幹旱和曆史罕見的秋熱三大氣候事件。而夏天的北京,沙塵暴則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自從1972年羅馬俱樂部發表了第一份報告《增長的極限》,做出如果目前世界人口、工業化、資源消耗、環境汙染、糧食生產的趨勢繼續不變,下一個100年的某個時刻,就會達到這個行星增長的極限——出現不可控製的災變的預測後,全球性生態危機的話題震驚了全人類。30多年過去了,我們發現這個預測正在被一個又一個無情的事實驗證。自然環境在近年來的一些異常現象已經引起了人們廣泛的關注,大自然在通過各種方式警示我們:人類生存的環境岌岌可危。

近些年,世界上各處都有報道說鯨魚集體自殺的事情。有一次,美國西海岸出現一百多條鯨魚衝上海岸的場麵,人們把它們推下海,它們又衝上來,如此反複多次——它們在向人類抗議:人類破壞了它們生存的環境。

當今人類社會最為關切的則是三大全球性自然異常現象,即酸雨、臭氧層破壞和全球氣候變暖。

酸雨被稱為“空中死神”,是大氣受汙染的一種表現,最早引起注意的是酸性的降雨,所以習慣上統稱為酸雨。酸雨的形成是一種複雜的大氣化學和大氣物理現象,酸雨中含有多種無機酸和有機酸,但絕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多數情況下以硫酸為主。硫酸和硝酸是由人為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轉化而成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可以是當地排放的,也可以是從遠處遷移來的高煙囪排放物。這位“空中死神”走到哪裏,哪裏就要發生災難。它落到水裏,水中的魚群就會斃命;它落到地上,土壤的肥力就要被淋濾;它落到植物上,嫩綠的葉子就會變得枯黃;它落到建築物上,材料就要被腐蝕得千瘡百孔,鏽跡斑斑;它進入人體,人就會漸漸衰弱不堪,嚴重者會導致死亡。據報載,僅1980年一年內,美國和加拿大就有5萬餘人成了“空中死神”的獵物。我國酸雨遍布22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主要的汙染區是在長江以南,以西南地區最為嚴重,包括重慶、自貢、貴陽、柳州,南寧等城市。主要起因於燃用高硫煤和大氣汙染以及氣象、地理等條件不好。這些地區的酸雨危害仍呈發展的趨勢。貴陽、柳州、重慶等地出現了樹木不同程度葉黃、壞死、提前掉落,還有大麥、水稻死苗的現象……

有人把臭氧層稱為人類的保護傘。而現在這把傘破了,出現了空洞。1985年,英國南極考察隊在南極首次發現南極臭氧層出現美國國土那麼大的空洞後,20來年,世界各國一直在圍繞著臭氧層的修複做文章。臭氧層位於大氣平流層中的20~25公裏處,它能夠吸收掉99%太陽輻射到地球的紫外線,對地球形成天然屏障,使地球上的生命免遭紫外線強烈輻射的傷害。有人說,如果沒有臭氧層,地球很可能就是一個沒有生命的世界。據估計,如果地球上臭氧層減少1%,則太陽紫外線的輻射量大約要增加2%,紫外線輻射能影響蛋白質和脫氧核糖核酸,使細胞死亡。由此而引發的皮膚癌患者將增加5%~7%,白內障患者也將增加02%~06%。此外,紫外線的增加還會引起海洋浮遊生物及蝦蟹幼體、貝類的大量死亡,造成某些生物的滅絕;使主要作物小麥、水稻減產,過量的紫外線還可引起氣溫上升,以致帶來難以想象的災難。為了保護臭氧層免遭破壞,首先必須限製主要破壞物氯氟烴類物質的生產量和消耗量。其次要禁止或減少氯氟烴的生產和使用,這就必須研究和製造對環境無害的氯氟烴替代品和替代技術,同時要加強回收和循環利用技術的研究和推廣應用。

全球氣溫變暖,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其中有兩個原因:一是厄爾尼諾現象,一是溫室效應。

當前眾多氣候現象變異與災難,都被歸結到厄爾尼諾的肆虐上,例如印尼的森林大火、巴西的暴雨、北美的洪水及暴雪、非洲的幹旱等等。它幾乎成了災難的代名詞!特別是在厄爾尼諾直接侵害的地方,居民住房會被水淹沒,森林受到毀壞,農作物和漁業受到摧殘。隨著厄爾尼諾的漲落,由洪水泛濫造成的水資源汙染以及病菌傳播而導致的各種疾病也會接連發生。可是厄爾尼諾究竟是什麼呢?用一句話來說:厄爾尼諾是熱帶大氣和海洋相互作用的產物,它原是指赤道海麵的一種異常增溫,現在其定義為在全球範圍內,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下造成的氣候異常。有關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原因至今尚不十分清楚。對於厄爾尼諾發生頻率的加快,有些科學家認為與全球溫室效應有關,但究竟是由全球變暖引起的,還是自然界本身的現象目前仍是個謎。

但溫室效應卻是人類自造的孽。所謂溫室效應,就是太陽短波輻射可以透過大氣射入地麵,而地麵增暖後放出的長短波輻射卻被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質所吸收,從而產生大氣變暖的效應。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層厚厚的玻璃,使地球變成了一個大暖房。據估計,如果沒有大氣,地表平均溫度就會下降到零下23℃,而實際地表平均溫度為15℃,這就是說溫室效應使地表溫度提高38℃。除二氧化碳以外,對產生溫室效應有重要作用的氣體還有甲烷、臭氧、氯氟烴以及水氣等。隨著人口的急劇增加,工業的迅速發展,排入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相應增多;又由於森林被大量砍伐,大氣中應被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沒有被吸收,由於二氧化碳逐漸增加,溫室效應也不斷增強。據分析,在過去200年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25%,地球平均氣溫上升05℃。估計到下個世紀中葉,地球表麵平均溫度將上升15℃~45℃,而在中高緯度地區溫度上升更多。溫室效應的後果十分嚴重。首先自然生態將隨之發生重大變化。荒漠將擴大,土地侵蝕加重,森林退向極地,旱澇災害嚴重,雨量將增加7%~11%;溫帶冬天更濕,夏天更旱;熱帶也將變得更濕,幹熱的副熱帶變得更幹旱,迫使原有水利工程重新調整,沿海也將受到嚴重威脅。由於氣溫升高,兩極冰塊將溶化,使海平麵上升1米多。另有科學家認為,由於氣溫升高,引起海水體積膨脹,海平麵可能升高02~04米。現在全世界有1/3的人口生活在沿海,沿海又是工農業非常發達的地方,海麵升高會淹沒許多城市和港口。

除此之外,赤潮現象也是一種變異的自然現象。赤潮與海洋汙染有密切的關係。攜帶各種有機物和無機營養鹽的城市生活汙水和工業廢水大量排放入海,導致海區富營養化,是引發赤潮的基本原因。高度密集的赤潮生物,可能堵塞魚、貝類的呼吸器官,造成魚、貝類窒息死亡。有些赤潮生物能分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體,毒害和殺死海洋中的動植物。赤潮生物的殘骸在海水中氧化分解,消耗了海水中的溶解氧,從而造成缺氧環境,威脅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當人們食用了積聚了赤潮毒素的海產品,例如蛤類,會造成食物中毒,嚴重的會死亡。赤潮一旦發生,要清除是十分困難的。而防範赤潮的最好辦法是切實控製沿海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的任意排入,特別是要控製氮、磷和其他有機物的排放量,以避免海區的富營養化,以預防赤潮的發生。

根據曆史記載和使用高科技手段,人們準確地記錄下大自然發生的許多前所未見的極端現象,一幕幕皆令人觸目驚心。有一篇文章列舉了近年來發生過的十大自然災害,以此說明自然的變異。這十大自然災害分別是最大的海浪、最具破壞力的颶風、最大降雨量、最冷的地方、最熱的地方、最大的龍卷風、最幹旱的地區、最嚴重的流星撞擊、最具破壞力的地震、最大的火山爆發。對於這些異常的自然信號,誰也無法無動於衷。而這些大量異常的自然信號都昭示著一點:人類居留的這個星球,變得越來越不安寧了。而這種種異常,又有許多則是肇於工業文明。

3世界末日的恐慌

在西方,人們心靈總是受著創世紀神話的影響,認為自己是帶著罪孽之身降落人世,總心驚膽戰地擔心有那麼一天,上帝將會以種種災禍的形式來懲罰戴罪的人類,因此,對人類前景唱悲歌的“世界末日論”,一直是西方的暢銷物。

末日論(eschatology)一詞源於《聖經》的“約翰啟示錄”,把人類紀元第一個千年的最後一天作為人類曆史的最後時刻。基督的弟子約翰傳達上帝寓言說,在這一天,人類將按其行為善惡,分別接受神的審判。實際上,這個“末日論”是基督教徒借神的名義,對人類社會中道德淪喪發出的警告。

人類紀元的第一個千年,世界並未歸於毀滅。但許多預言家卻認為,世界末日並非不會出現了,而是推遲了一個千年,包括基督教在內的一些世界性大宗教,也把公元2000年前後作為它們教義曆史的一個決定性時期——這是一支龐大的“末日論”隊伍。隨著人類紀元新的一千年的來臨,世界末日並未如預言出現,但並沒有減輕“末日論”者的恐慌。隨著自然異常的增多,生態環境破壞帶來的社會的不安定,讓更多人對世界前景憂心忡忡。

當今全球性的生態環境危機不僅表現為人與自然關係的嚴重失調,而且也擴展為新的社會危機和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失調。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對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主導和對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剝削和控製,一方麵導致巨大的貧富差距以及難民潮的湧現;另一方麵導致利益不同的民族、國家、地區之間矛盾激化乃至世界局勢動蕩不安。而發展中國家則為了縮小與先進國家的距離或解決基本的生存需求,又不惜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尤其是在爭奪資源和物質利益麵前,一些人公然違反基本的社會公德,道德淪喪,腐敗成風,人情冷漠。人的精神的孤獨和失落,也使得人們失去了對於生態環境的熱愛。人們在追逐物質享受的同時,帶來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以及人和自然關係的危機。

當然,幾乎是在西方工業文明興起伊始,就有許多哲學家、思想家對其正在造成和可能造成的後果表示了憂慮,進行過反思和批評。盧梭就曾對工業文明過分膨脹的工具理性侵蝕人的道德理性、破壞人對自然和諧的可能性和危險性發出警告。馬克思、恩格斯更是對資本主義工業文明所導致的人與人、人與自然的異化作出過深刻的反思。美國現代經濟學家理查德·布隆克把環境惡化歸咎於世界上最富的五個國家和最窮的五個國家對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及嚴重破壞。

由此看來,自然環境的惡化,與其說是西方工業文明的後遺症,不如說是生發於人的本質力量的過度以及對現代科技成果的誤用和濫用,破壞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共生並存的關係。或許,隻有等地球出現毀滅性的異變,資源消耗殆盡,人類內部為了爭奪諾亞方舟上的最後一個救生圈而自相殘殺,最終兩敗俱傷、兩敗俱亡,真正知道什麼叫“世界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