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潘多拉魔盒之思:現代文明的憂患與危機(2 / 3)

二、套在現代文明脖子上的資源瓶頸

人類是依賴著地球提供的各種資源而發展的。人類因為站在大地母親的胸膛,吮吸著大地母親的乳汁,才變得力大無窮的。現在,母親的乳房已經因為其子女的無窮的傾榨,而變得日漸幹癟。當人類興高采烈地朝著高速發展的道路上迅跑時,才發現前麵橫亙著難以通過的資源瓶頸。

1水資源枯竭:“地球上最後一滴水將是人類的眼淚”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類生存須臾不可或缺的資源,是各種資源中不可替代的一種重要資源。水資源與環境密切相關,也與人口問題有著直接的聯係。21世紀,水資源問題已成為舉世矚目的重要問題之一。有人預言,不久的將來,水價將超過油價,更有人說,地球上最後一滴水將是人類的眼淚。

地球表麵約有70%以上為水所覆蓋,其餘約占地球表麵30%的陸地也有水的存在。地球總水量為1386×108億立方米,其中淡水儲量為35×108億立方米,占總儲量的253%。由於開發困難或技術經濟的限製,到目前為止,海水、深層地下水、冰雪固態淡水等還很少被直接利用。比較容易開發利用的、與人類生活生產關係最為密切的湖泊、河流和淺層地下淡水資源,隻占淡水總儲量的034%,為1046×104億立方米,還不到全球水總儲量的萬分之一。通常所說的水資源主要指這部分可供使用的、逐年可以恢複更新的淡水資源。但總的來說,地球上的淡水資源並不豐富。

盡管水是一種可再生資源,但是它的數量和再生速度都是有限的。況且這部分水分布極不均勻。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世界用水量在逐年增加,目前全球人均供水量比1970年減少了1/3,因在這期間地球上又增加了18億人口,發展了超過原來數以十倍計的企業工業。按照水文學家的估算,年人均擁有水量為1000~2000立方米的國家可定為水緊張的國家,當該數字下降為不到1000立方米時,那麼就可定為缺水國家。目前共有232億人口所在的26個國家被列為缺水國家,其中不少國家人口增長率非常高,所以它們的水問題也日益加深。中東14個國家中的9個已麵臨缺水困境,是世界上缺水國家最集中的地區,其中6個國家的人口預計在25年內要增加1倍,所以供水緊張局麵的加劇是不可避免的。由於中東的河流實際上都為好幾個國家所有,所以該地區出現了由於水權問題而引起的緊張的政治局勢,並且這種局勢還可能會加劇。

還有一些水緊張國家及部分水資源總量比較豐富的國家,水問題也在加劇,主要表現為淡水在年內或地區間分配不均衡。這種國家中一個最普遍的問題是地下水的使用超出了天然補給而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如果地下水的抽取速度大於地下水恢複再生速度,那麼最終會出現因抽水設備及抽水耗能費用昂貴而無法抽取,或因地下水耗盡了而無水可取。目前,地下水過度開采現象在中國、印度、墨西哥、泰國、美國西部、北非和中東等國家和地區的部分地方普遍存在。地下水不能持續利用而引起人們最擔心的一些問題,其中之一就是已儲存了幾百年或幾千年的古蓄水層目前已很少得到補給。一些深蓄水層的水因為更新速度十分緩慢,因而幾乎是不可更新的,像從油井裏抽取石油一樣,取水越多,水源就越少。依靠這種水源的城市或農業遲早會遇到無水可抽的局麵。而且,在21世紀,地球上有30000億立方米的水不能恢複,又加劇了用水緊張,使淡水資源的缺乏不再是個別國家所獨有的問題,而是全球發展中麵臨的問題。1972年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1977年聯合國水事會議都提出了水危機不久將成為繼石油危機之後另一項嚴重的社會危機。世界銀行1995年的調查報告指出:占世界人口40%的80個國家正麵臨著水危機。而許多國家水資源汙染狀況的惡化使得用水危機進一步加劇。聯合國有關機構對水資源所進行的監測表明:全球高達十分之一的河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汙染,發展中國家約有10億人喝不到清潔的水,17億人沒有良好的衛生設施,每年約有2500萬人死於飲用不清潔的水。而且,由水引起的危機還在加劇!

世界缺水,中國同樣麵臨“水危機”。

中國是個缺水大國,水資源並不豐富,但用水量劇增,用水浪費也十分驚人,使得供求問題特別突出。這並非危言聳聽!中國水資源總數為281億立方米,在世界上僅次於巴西、前蘇聯、加拿大、美國和印尼而居第6位。絕對量雖算豐富,但由於人口多,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卻大大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不足2400立方米,僅為世界人均占水量的1/4,相當於美國的1/5,加拿大的1/48,世界排名110位,被列為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貧乏國家之一。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476個城市中缺水城市近300個。近年來缺水程度更加嚴重,即使有些水量充沛的地方也因經常性的幹旱,而出現季節性、區域性的缺水。如海南是個多水的海島,由於從2004年初冬到2005年初夏一直無雨,一些縣市不僅無水種莊稼,有的還買瓶裝礦泉水做飯。有關資料告訴我們,全國已有300多個城市缺水,已有29%的人正在飲用不良水,其中已有7000萬人正在飲用高氟水。每年因缺水而造成的經濟損失達100多億元,因水汙染而造成的經濟損失更達400多億元。

2土地資源荒蕪:未來人類何處立足

據說,有人在網上開始兜售月球土地。而事實上,人類在加緊對火星的探測。這些都說明了一個問題:人們已經感覺到在地球上的立足之地的緊張,希望去尋一塊新的生命綠洲。盡管我們身邊蓋起的高樓大廈越來越多,但人們卻越來越感受到生存空間的緊張,感受到地球越來越變成難以立足。而造成土地資源破壞與匱乏的原因,也在於人類對土地資源的蠻橫占領與濫用。

現實中,被稱為“死亡之海”的沙漠,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人類居住地步步逼近。從各方麵的資料證實,因亂砍濫伐而導致的沙漠化現象,已威脅地球1/3的陸地表麵,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2多億人受到荒漠化的威脅,其中有135億人在短期內有失去土地的危險。據統計,全球36億公頃耕地和牧場受到荒漠化的影響,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每年高達420多億美元。荒漠化不僅對人類的生存、生活環境造成嚴重危害,而且成為導致貧困、造成社會動亂和阻礙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麵積達3600萬平方公裏,占全球陸地麵積的1/4,相當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和美國國土的總和,並以每年5萬~7萬平方公裏的速度擴大。中國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荒漠化土地總麵積為26223平方公裏,占其幹旱、半幹旱和亞濕潤幹旱總麵積的7906%,占國土麵積的2732%,主要分布在西北、華北和東北西部。全國有4億人口受荒漠化影響,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65億美元。人們看到許多綠洲轉瞬變成荒漠,而又無可奈何。

3能源礦產資源匱乏:文明運轉之軸麵臨潤滑劑短缺

關係人類生存發展的另一個重要的自然資源是礦物資源。這是工業革命的糧食,也為現代人提供生產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質資料。工業革命,使得地下的礦物資源大傷元氣——尤其是近兩百年來,人類對這種不能再生的資源所采取的手段,簡直就是“三光政策”。人類瘋狂地開發,使過去人們所稱頌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地下資源得了“貧血症”。有跡象表明,許多礦物資源已經貧乏,已不能滿足世界經濟持續發展的需要了。特別是西方國家首先跨越了工業化階段,他們利用全世界的資源贏得了本國、本地區的發展。盡管這些先期工業化國家已經進入後工業化時代,但其仍然是全球礦產資源消費的主體。目前,不足世界人口15%的發達國家消費著全球62%的石油和50%以上的金屬鋁、粗鋼和精煉銅。占世界人口80%的發展中國家僅消費全球33%的石油和不足40%的金屬鋁、精煉銅和粗鋼。

在能源資源方麵,也由於超速的開采而出現了世界性的危機。據預測,地球上的礦物燃料使用壽命已經很短很短,石油的全部累積產量有80%集中於1934~1999年的65年間被耗費——比人的壽命還短。有人預測,耗盡世界原油、天然氣、瀝青和頁岩石油原有總儲量的80%,大概隻需要100年;耗盡世界全部煤資源的80%,隻需要大約300~400年。人類決不滿足於在地球上隻生存那麼短短的幾百年。而要長期生存發展能源量的需求會越來越大,而上述一些能源資源都是不能再生的。許多人對此現狀感到十分憂慮,他們認為,因為能源的匱乏,世界各國對地球上能源資源的爭奪也會變得越來越激烈。前幾年的石油大戰,還隻算是能源危機的序曲,在未來的社會進程中,除非開辟出新的更大的能源資源,否則,能源危機將會對社會造成越來越大的衝擊,導致社會的矛盾越來越尖銳。

4生物多樣性銳減:人類麵臨唇亡齒寒的危機

人類的生存離不開其他生物。地球上多種多樣的植物、動物、微生物為人類提供了不可缺少的食物、纖維、木材、藥材和工業原料。它們與其他物理環境之間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態係統,調節著地球上的能量流動,保證了物質循環,從而影響著大氣構成、決定著土壤性質、控製著水文狀況,構成了人類生存和發展所依賴的生命支持係統。生物多樣性具有多種多樣的價值,其潛在價值更是難以估量。從長遠看,它對人類最大的價值可能就在於它為人類提供了適應區域和全球環境變化的各種機會。物種的滅絕和遺傳多樣性的喪失,將使生物多樣性不斷減少,逐漸瓦解人類生存的基礎。

由於人類對環境的濫加開發,促進了野生物種的加劇滅絕。森林的破壞以及海洋生物的過度捕撈,已經超過地球生物係統的負載能力,人類經濟發展的生物資源基礎開始衰竭。因森林被毀而受株連的是野生物種。據資料記載,石器時代,物種滅絕速度是每1,000年為1種;工業革命的鋼鐵時代,物種滅絕達到每4年1種;現代處於電子和合成物質時代,物種滅絕已發展到平均每天一種的速度。而滅絕的物種又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中。海洋生物的過度捕撈已導致東亞的沙丁魚、西太平洋的蛙魚、大西洋的大馬哈魚、膏魚、鱈魚、黑線鱈等魚類的捕撈量降低。就世界範圍來說,優良品種的魚類已經變得稀少了。有些國家為了維持一定的捕撈量,已把漁網撒向了浮遊甲殼動物,結果使以浮遊甲殼動物為生的鯨魚麵臨食物危機。據資料顯示,自1600年以來,地球上數以百萬計的物種已滅絕,目前有3956個物種被認為是瀕危的,3647個物種為易危的,7240個物種被認為是稀有的。許多學者認為,地球上全部物種的1/4可能在未來20~30年內有消失的嚴重危險,每天有100~300個物種臨近滅絕。

我們知道,大自然存在著一條不斷循環的生物鏈:老虎吃羊羊吃草,老虎屍骨又肥草。這條生物鏈一旦被打破,自然就會出現變異,即許多生物因此而滅絕。人也是這條生物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並參與著這種自然循環。但是,驕傲的人類卻不甘心在大自然中的這種地位,努力想著要當自然的主人,粗暴地割斷著這條維係自然正常狀態的生物鏈,最終必將割斷人類生存的鏈條,使人類的自然地位也變得危如累卵。

……

關於資源匱乏,許多人都可以列出一個長長的賬單。而賬單後麵隱藏的危機,卻沒有多少人真正能夠正視。在物欲的腐蝕下,人們已經自私得不願想自己子孫後代的事情了。更有一些人則像當年的隋煬帝那樣,一邊窮奢極欲地享受,一邊歎息:“如此好頭顱,有誰取之!”

人類,該從工業文明的陶醉中醒過來了!

三、不自知的自殺

現代人把人類曆史最為驕傲的一頁留給工業文明。但工業文明給人類帶來了什麼呢?也許,工業文明為人類增加了向自然挑戰的能力,使人類能夠以征服者的姿態站在造物主的麵前。事實亦如此,工業文明揭幕之日起,全世界展開了一場開發自然的大競賽:用地球上的物質打造自己民族的伊甸園。而當人類自信做到這一點時,卻發現變得麵目全非的自然,不僅不能成為自己理想的伊甸園,反而成了四麵找不到出路的陷阱。當今自然環境所出現的異常現象,與人類對自然的粗野侵害脫不了幹係。人類對自然采取的過火的開發,不是為自己創造幸福,而是進行一種未曾意識到的自殺行為。

有一句俗話——自作孽,不可救。世界上有多種災難,最難抵抗的是自己種下的罪孽。今天,許多人清醒地認識到,不光是社會災難,就是大自然的許多災難,都有重大的人為因素,人類力量所創造的文明背叛了人類,人類自己也正被這種文明送進墳墓。當人類自以為征服了自然而在大自然中為所欲為時,殊不知也正在毀滅自己立足的基點;當人類用物質的力量推動社會時,殊不知在物質的狂濤中淹沒了“自我”。湯因比說:“過去,人類由於無法抗拒的自然力量,曾幾次瀕臨滅絕的威脅,但是人類還是第一次知道,自身的行為或錯誤將會直接決定未來的命運。”[英]AJ湯因比,[日]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紀》,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85年版,第51頁。

人類的自殺行為是從三個方麵進行的。

1自毀根基

許多文學家都愛把地球比喻成人類搖籃,人類的衣食住行都取之於這裏。但是,人類欲求無限製地膨脹,對自然也就無節製地開發、破壞,造成地球生態的惡化,使人類生存根基搖搖欲墜,難以承擔起對人類哺育的責任。前麵章節所提到的一些古文明的發祥地,最初都是最宜人居的地方,但後來人們卻因難以生存而拋棄了那些地方。

人類是從森林走向平原的,但是,森林作為地球的心肺,起著調節水分、空氣與氣候的作用。森林的破壞與銳減,已經讓人類開始嚐到苦頭。森林的破壞,又是水、旱災害頻發與土地沙漠化的重要原因,這一點更是世界上無數專家大聲呼喊“救救森林”的最重大的理由。國際人道主義問題獨立委員會更是把砍伐森林提到了人道主義高度來認識,認為濫伐森林,將產生與人道主義問題有關的六種情況,這六種情況是:①對於社會發展具有巨大潛力的非同一般的未經開發的生態財富受到了嚴重的威脅;②粗放式農業或放牧對土地的利用將削弱用於耕作和林業的土地的長期適應性;③森林的損失可能危害極地地區及全球的氣候平衡,並導致生態潛力的累積性退化;④森林砍伐活動以及人口的流入包含著土地利用方式的改變;⑤土著居民的生存受到了森林濫伐的威脅;⑥營養不良和不健康狀態日趨嚴重。在森林的破壞中,尤其是起著調節世界氣候、提供天然基因的熱帶雨林的破壞最令人擔憂。據統計,每年有06%的熱帶雨林遭到砍伐。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地球上熱帶雨林麵積已減少了近一半。在巴西,大西洋森林現在的麵積僅為500年前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時的2%;在非洲,不斷增加的人口使他們的畜群和農作物占據了以前長滿原始植物的區域;在亞洲,一些曾認為無法進入的原始森林地區也遭到砍伐;在美國,除阿拉斯加外,開拓者到達之前的森林現在僅剩下5%……正如美國1980年公布的《2000年的地球》中指出,在2000年前,世界森林的麵積每年將以800萬~2000萬公頃的速度減少。而全球的木材需求量2000年是1980年的兩倍。這樣下去,到2030年,雨林將成為曆史名詞。沒有了森林的維護、調節,地球還能像過去那樣讓人們詩意地棲居嗎?

土地是人類休養生息的根本,但是,在這個人類休養生息的地方,也遭到人們的破壞。城市化讓良田變成了水泥森林,濫施農藥化肥,讓土地毒化、板化,喪失了生產的功能,工廠排出的廢氣、廢水,汙染著空氣、水源。逼得一些地方的居民無奈地遷徙。如前麵所說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就逼著幾十萬人離開祖祖輩輩居住的家園。

2自掘陷阱

當今世界,人類舉步維艱。因為,在人類生存的空間,幾乎處處都被設下陷阱,在人類居住的環境裏,到處都隱藏著無形的殺手,使人們對自己的衣食住行都要擔驚受嚇、小心翼翼。人們開著汽車、享用著冰箱空調帶來的舒爽,誰會想到是自己把大氣層變成了一個生存的陷阱?人們為了製造一個安樂窩,把家居裝飾得金碧輝煌時,誰會曾想自己給房間裏安排了生命殺手?這陷阱和殺手,絕大部分是人類自己在向地球索取物質時所造成的環境汙染。

中國有一句成語:飲鴆止渴。在現代,這句話幾乎可以應用在每一個人身上,即人類生活在一個遭受嚴重汙染的環境,等於每一個人都在自覺不自覺地飲用著“毒藥”。人們為了擴大生產來謀取高額利潤,大量使用人工化學物質,毫無顧忌地把工業廢水、化學垃圾傾倒在河流裏、地麵上,地球上大多數水資源受到嚴重汙染,人類生存環境的化學參數發生改變,如土壤、水體的pH值、pF值和鹽堿度以及有毒物質濃度,其中有許多化學物質不能為生物圈淨化,殘留在土壤和水體裏,人們飲用的水,也幾乎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汙染,有的地方,化學物質還滲透到地底下汙染了地下水。現代人飲水,豈不等於在飲用毒藥?

按環保專家們的分類,環境汙染分為化學汙染、物理汙染和生物汙染三類。而具有全球規模的環境汙染,主要表現為化學汙染和物理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