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與人體免疫養生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曾引用了一個故事:有三個人冒霧晨行,出發前,一人飲酒,一人進食,一人空腹,由於旅途勞頓和感受寒邪侵襲,結果到了目的地,空腹者死,進食者病,飲酒者健。酒真的有這麼神奇嗎?
現代醫學的研究表明:酒中的酒精(乙醇)能被人體內醇的脫氫酶氧化成乙醛,然後氧化為乙酸,這種氧化過程可以促進體內血液循環使血流加快、脈搏加速、呼吸加快。因此,適量飲酒可以增加細胞活力、解除疲勞、增加體溫,還能促進胃腸分泌,幫助消化。近年來,國內外一些研究認為,少量飲酒對身體是有益的。
研究還發現少量飲酒能提高智商,男性每日飲少於500毫升葡萄酒,平均智商比不飲酒的男性高3.3%。女性飲酒者智商比禁酒者高2.5%。少量飲酒可減少患心髒病的概率。研究發現,每天飲一杯酒,可以減少40歲以上的男性和停經後的女性患心髒病的概率,適當飲酒可保護心髒,避免20%~30%的冠心病發作。認為酒精可長期控製總膽固醇水平,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酒精具有減少血小板血栓形成效應,不論葡萄酒還是烈性酒或啤酒中的酒精,均可減少冠心病發作的病死率。少量飲酒能降低癡呆症的患病概率。有資料報道,科研人員對近6000名年齡在55歲以上含55歲的、沒有任何癡呆症跡象的老年人進行了為期6年的跟蹤調查發現,那些每天喝1~3杯酒的人比那些不飲酒的人患上癡呆症的概率要低42%。酒雖說有益於人的健康,但過量飲酒則有損於人的免疫能力,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
過量飲酒易傷肝
飲酒過量,最受傷害的莫過於肝髒。酒最核心的化學物質是酒精即乙醇,常說的醉酒,實際是酒精中毒。因為酒精入體內90%以上是通過肝髒代謝的,其代謝產物及它所引起的肝細胞代謝紊亂,是導致酒精性肝損傷的主要原因。據研究,正常人平均每日飲40~80克酒精,10年即可出現酒精性肝病,如平均每日160克,8~10年就可發生肝硬化。有人曾做過有關酒精攝入等方麵的調查,結果表明,人群酒精性肝病患病率為4.34%,連續5年以上每日攝入酒精超過40克者,48%的人會患有不同程度的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病基本發生在飲酒年數大於5年,酒精總攝入量超過100千克的飲酒人群中。
過量飲酒易患癌症
過量飲酒可與多種癌症的發生有密切關係,主要是口腔癌、咽喉癌、食管癌和肝癌。另外還有直腸癌、結腸癌和乳腺癌等。乙醇致癌的作用方式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也沒有可用於重複實驗的動物模型進行研究。據推測,酒中可能溶解了某些致癌物質,飲用這種汙染的酒,可誘發癌症。酒可能隻是一種促癌劑,如釀造酒的糧食受黃曲黴菌汙染,乙醇中就可含有黃曲黴毒素等致癌物。國外有人對158種不同品牌的啤酒進行分析,結果發現70%的啤酒中含有致癌物——亞硝胺。另外,進入體內的乙醇,約95%在肝髒中進行分解代謝。大量飲酒,肝髒負擔加重,可導致肝硬化,此時肝髒處理有毒物質包括致癌物質的能力降低,可誘發肝癌。有研究表明,過量飲酒比非過量飲酒者其口腔、咽喉部癌症的發生率高出2倍以上、甲狀腺癌發生率增加30%~150%、皮膚癌發生率增加20%~70%、女性發生乳癌的機會增加20%~60%。在食管癌患者中,過量飲酒者占60%,而不飲酒者僅占2%。乙型肝炎患者本來發生肝癌的危險性就較大,如果飲酒或過量飲酒,則肝癌發生率將大大增加。
過量飲酒傷害人的大腦
一項研究結果則表明,長期酗酒會降低人的大腦血流量,這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是長期以來人們並不清楚過度飲酒究竟會對大腦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此外,國外也有研究證明,65歲以上的老人喝酒會使其大腦萎縮。研究人員對65歲以下的老者的飲酒習慣及其對大腦的影響進行研究。他們挑選了1900名年齡介於55歲與64歲之間老年人中的“年輕人”,並利用磁共振成像技術對其大腦腦量的變化進行研究。研究結果發現,過度飲酒不可避免對這些人的大腦產生不利的影響。根據磁共振成像檢查的結果,過度飲酒者在飲酒後的確會引起腦的萎縮,這種情況不分男女,也不分種族。研究結果不但證實了飲酒與大腦萎縮之間的關係,同時也表明飲酒引起大腦萎縮的速度比以前人們想像的要快。
※飲食免疫養生宜注意飲食習慣
人體的免疫力大多取決於多種因素,但是環境的影響也很大,其中又以飲食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力。有哪些飲食習慣能夠協助刺激免疫係統,增加免疫能力呢。細列如下:
飲食免疫養生宜五味調和
五味調和有利於增強人體的免疫能力。人體對營養素的需要量是多方麵的,單一食物不能滿足人體對所有營養素的需要,隻有將各種食物合理搭配,盡量做好食物的多樣化,才能使人體得到各種不同的營養,才能滿足各種生命活動的需要。所以,在選擇食物時,必須五味調和,這樣才有利於健康;若五味過偏,會引起疾病的發生。要做到五味調和,一要鹹淡適宜。二要注意各種味道的搭配。酸、苦、甘、辛、鹹輔佐,配伍得宜,則飲食具有各種不同特色。三是在進食時,味不可偏亢,偏亢太過,容易傷及五髒,對健康不利。要做到這一點,一是要廣博選食。就是對食物原料以及酸、甜、苦、辣、鹹各種味道都能去品嚐食用,而不要有所偏嗜。如果生活中長期對食物有所偏嗜,就會使人體的營養失去平衡,導致疾病的發生。二是要規範配食。飲食調配,要按規矩、無偏過,方可有益身心。配膳中,應當注意主糧與雜糧的搭配、葷食與素食的搭配、寒性與熱性食物的搭配、五味恰當的搭配,以達到營養平衡;而且還要注意烹調方法,否則就有可能降低食物的營養價值。總之,各種食物都有其自身固有的營養成分和一定的口感,隻有飲食多樣化,經常調換花樣、葷素混食、糧菜混食、粗細混食、合理調配,才能促進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