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龍井是綠茶的代表品種。杭州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西湖龍井茶區位於三麵環山的自然屏障的獨特小氣候中,自古是文人墨客留戀之處。宋代詩人蘇東坡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似佳人”的讚美詩句。龍井茶加工方法獨特運用“抓、抖、搭、拓、捺、推、扣、甩、磨、壓”等十大手法。特級龍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澤嫩綠光潤,香氣鮮嫩清高,滋味鮮爽甘醇,葉底細嫩呈朵。西湖龍井茶不僅彙茶之色、香、味、形“四絕”於一身,而且集名山、名寺、名湖、名泉和名茶於一體,構成了世所罕見的獨特而驕人的龍井茶文化。
高級綠茶一般習慣於用透明的玻璃杯衝泡,以顯示出茶葉的品質特色,便於觀賞。普通的綠茶,往往采用瓷質茶杯衝泡。瓷杯保溫性能強於玻璃杯,使茶葉中的有效成分容易浸出,可以得到比較濃厚的茶湯。低級茶葉及綠茶末,又多用壺飲法,以便於茶湯與茶渣分離,飲用方便。
青 茶
青茶是中國諸大茶種中有鮮明特色的種類,往往是“茶癡”的最愛。青茶是由新鮮的茶葉經過曬青、晾青、搖青、殺青、揉捏、幹燥等工藝製得的茶葉。青茶湯色清澈金黃,既具有綠茶的清香和花香,又具有紅茶的醇厚的滋味,是很多人常喝的茶料。青茶屬於半發酵茶,綜合了綠茶及紅茶的製法,品質介乎於綠茶和紅茶之間。青茶性味不寒不熱,能消除人體內的燥熱,達到清燥生津之功效。一般主張秋天飲用青茶。青茶的代表茶有鐵觀音、黃金桂、鐵羅漢、烏龍茶等。烏龍茶是常飲的青茶之一。以該茶的創始人(清代蘇烏龍)而得名。
烏龍茶采製工藝有許多獨到之處,而泡飲方法更為講究。我國福建、廣東兩地都偏愛烏龍茶。特別是閩南人、潮汕人,在喝烏龍茶時,對茶品、茶水、茶具和衝泡技巧都十分注意。喝的大多是武夷岩茶、安溪鐵觀音等烏龍茶上品;泡茶時選用的是甘淨的溪水、泉水;茶具配套,小巧精致,稱為“四寶”,即:玉書煨(開水壺)、潮山烘爐(火爐)、孟臣罐(茶壺)、若深甌(茅杯)。玉書煨是扁形的薄瓷壺,能容水4兩;潮山烘爐,用自鐵製成,小巧玲瓏,以硬炭作燃料,也有用甘蔗或橄欖核當作燃料的,並注意防止煙味冒入壺口;孟臣罐多出自宜興,顏色以紫為貴,容水約2兩;若深甌是白色的小瓷杯,容水不過二三錢,多用景德鎮等地產品。喝茶時,把爐子放在牆邊,上擱玉書煨煮水,同時用清水洗滌茶具;當水汽從煨日徐徐冒出時,即用沸水燙熱孟臣罐和若深甌,再把烏龍茶放入罐內,茶量約占罐容量的六七成左右,衝入開水後,用壺蓋刮去麵上浮沫,然後把蓋蓋上,再用開水在蓋上淋浴,並把若深甌燙熱;2~3分鍾後,把茶湯均勻地傾入各個杯中,通常一壺茶分注四杯,每杯先傾一半,周而複始,逐漸加至八成,使每杯茶湯氣味均勻。這時,一邊慢慢品啜,一邊又把清水放入煨裏,準備衝泡第二壺茶。這種泡法,液色極濃,揭開壺蓋,隻見滿壺茶葉,湯量卻很小。一隻若深甌隻能容二三錢茶湯,也許不滿一口,不過此飲法可細細品嚐,回味悠長,滿口生香,此飲法亦稱功夫茶。品飲烏龍茶時,拿著茶杯,從鼻端慢慢移到嘴邊,乘熱聞香,細品其味。特別是武夷岩茶和鐵觀音有一種茶香,聞香時不是把茶杯久置鼻端,而是慢慢由遠及近,來回往複,即覺陣陣茶香撲麵而來。品飲時甘香適口,餘韻不絕。
紅 茶
新鮮的茶葉經過萎凋、揉撚、發酵、烘幹等工藝製得的茶為紅茶。這種茶屬全發酵茶,在製茶過程中茶葉內的兒茶素、咖啡因及茶黃素產生化學反應,所以令紅茶具有紅茶、紅湯、紅葉和香濃味醇的特征。中醫理論認為,紅茶性味甘溫,可補益身體,善蓄陽氣,生熱暖腹,增強人體對寒冷的抗禦能力。
我國紅茶的主要品種有:安徽的祁紅、雲南的滇紅、四川的川紅、福建的閩紅、江西的寧紅等。尤其是祁紅(祁門紅茶的簡稱)在國際上享有極高的聲譽。安徽的祈門紅茶是人們經常飲用的紅茶。產地位於安徽省最南端的祁門縣。由於此茶製作工序複雜,工作時需聚精會神。所以人們稱“祁門紅茶”為“工夫茶”,這是對茶農辛勤勞動的正確評價。它以條索苗秀的外形及清新持久的甜、醇和雋厚的滋味而馳名中外。
紅茶的飲用方法從使用的茶具來分,大體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杯飲法;一種是壺飲法。一般說,各類工夫紅茶、小種紅茶、袋泡紅茶和速溶紅茶等,大多采用杯飲法。各類紅碎茶及紅茶片、紅茶末等,為使衝泡過的茶葉與茶湯分離,便於飲用,習慣采用於壺飲法。從茶湯中是否添加其他調味品來劃分,又可分為“清飲法”和“調飲法”兩種。我國絕大部分地區飲紅茶采用“清飲法”,不在茶中加添其他的調料。但在廣東,有些地方要在紅茶裏加牛奶和糖,使營養更豐富,味道更好。在我國西藏、內蒙古,這種飲法更為普遍,稱之為酥油茶和奶茶。通常的飲法是:先將茶葉放入預先燙熱的茶壺中,衝入沸水浸泡約5分鍾,然後把茶湯倒入茶杯中,衝入適量的糖、牛奶和乳酪。在茶壺中泡過一次的茶渣,一般棄去不再用。
黑 茶
黑茶因茶色黑褐而得名。黑茶采用較粗老的原料,經過殺青、揉撚、渥堆、幹燥工序加工而成。黑茶屬於後發酵茶,是我國特有的茶類,其成茶多壓製成型,如常見的有磚茶、餅茶、沱茶等。黑茶的主要品種有雲南普洱茶、湖南黑茶、湖北佬扁茶、四川邊茶、廣西六堡散茶等。其中雲南普洱茶古今中外久負盛名,其藥理功用古書早有記載。經現代醫學研究證實,普洱茶有三大功能:其一,止喝,提神,醒酒;其二,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其三,防癌抗癌。黑茶內的單靈酸含量較高,故有消滯、生津及清理腸胃的作用,適宜於飯後飲用,如果吃得過飽,用它來消滯最好不過。它性質較溫和,適合男女老少四季飲用,是人們喜歡飲用的茶品。此外,現代醫學還發現,黑茶對抑製腹部脂肪的增加有明顯的效果。
白 茶
您是否聽說過“白茶”呢?白茶因其成茶外表披滿白色茸毛,呈白色隱綠,故名白茶。其主要品種有白牡丹、白毫銀針、貢眉、壽眉等。白茶在製作時隻經過萎凋和晾幹兩個過程,屬於不發酵茶。其性清涼、平緩、味甘甜。白茶能清熱氣,性質與綠茶相似,但不及綠茶。
專家指出,與綠茶、烏龍茶相比,白茶中茶多酚的含量較高,它是天然的抗氧化劑,可以起到提高免疫力和保護心血管等作用。白茶中還含有人體所必需的活性酶,可以促進脂肪分解代謝,有效控製胰島素分泌量,分解體內血液中多餘的糖分,促進血糖平衡。
夏天經常喝白茶的人,很少中暑。專家認為,這是因為白茶中含有多種氨基酸,具有退熱、祛暑、解毒的功效。白茶的殺菌效果也要強過綠茶。實驗證明,混合有白茶的牙膏,殺菌能力顯著增強。因此,專家認為,多喝白茶有助於口腔的清潔與健康。
黃 茶
人們從炒青綠茶中發現,由於殺青揉撚後幹燥不足或不及時,葉色即變黃,於是產生了新的品類——黃茶。
黃茶屬發酵茶類,黃茶的製作與綠茶有相似之處,不同點是多一道悶堆工序。這個悶堆過程是黃茶製法的主要特點,也是它同綠茶的基本區別。黃茶,按鮮葉的嫩度和芽葉大小,分為黃芽茶、黃小茶和黃大茶三類。黃芽茶主要有君山銀針、蒙頂黃芽和霍山黃芽;黃小茶主要有北港毛尖、溈山毛尖、遠安鹿苑茶、皖西黃小茶、浙江平陽黃湯等。黃芽茶之極品是湖南洞庭君山銀針。其成品茶外形茁壯挺直,重實勻齊,銀毫披露,芽身金黃光亮,肉質毫香鮮嫩,湯色杏黃明淨,滋味甘醇鮮爽。
安徽霍山黃芽亦屬黃芽茶的珍品。霍山茶的生產曆史悠久,從唐代起即有生產,明清時即為宮廷貢品。霍山黃大茶,其中又以霍山大化坪金雞山的金剛台所產的黃大茶最為名貴,幹茶色澤自然,呈金黃,香高、味濃、耐泡。
花 茶
花茶是集茶味之美、鮮花之香於一體的茶中珍品。“花引茶香,相得益彰”,它是利用烘青毛茶及其他茶類毛茶的吸味特性和鮮花的吐香特性原理,將茶葉和鮮花拌和窨製而成。花茶的種類非常多,製作方法也不盡相同,可在綠茶中加入茉莉、菊花、蘭花、桂花、玫瑰花、金銀花等花朵。一般來說,越高級的花茶所選用的花朵量越少,但卻絲毫不影響其花香及茶香。花茶集綠茶和鮮花的優點於一體。其性溫涼,益脾安神,芳香開竅。春飲花茶,可散發積聚在人體內的冬季寒邪,促進體內陽氣生發。夏飲花茶,可消暑解熱,生津止渴,更有消暑作用。若感到情緒低落或鬱悶,不妨喝一些花茶可開竅解悶、排憂解鬱。
高檔花茶的泡飲,應選用透明玻璃蓋杯,取花茶3克,放入杯裏,用初沸開水稍涼至90℃左右衝泡,隨即蓋上杯蓋,以防香氣散失。2~3分鍾後,即可品飲,頓覺芬芳撲鼻,令人心曠神怡。
花茶之中以茉莉花茶最為有名。這是因為茉莉花香氣清婉,入茶飲之濃醇爽口,馥鬱宜人。茉莉花茶還具有多種藥效,如降血壓、鎮定、消除疲勞等。日本科研人員最新研究發現,茉莉花茶的香氣具有鎮靜作用,能使人提高工作效率。人聞了茉莉花茶的香氣,進行簡單心算的正確率能提高10%,計算時心跳加快的現象也能得到抑製。
需要指出的是,花茶雖好,但不可隨便飲用。因為許多“花飲”具有藥用價值,與其他中藥一樣,都有一定的適應人群,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如雙花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功效,但脾胃虛弱者不宜常用;紅花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但若用法不當,會造成“經血不止”或心腦血管疾病,尤其是孕婦會導致流產。在決定長期飲用前,最好能找中醫谘詢,以免保健不成反致病。比如人們常飲的菊花茶,雖然具有清熱解毒作用,但對中醫所指的陽虛體質就不太合適。其實,“花茶”偶爾飲一飲無妨,但幾乎所有的“花茶”都不能長期大量隨意飲用,應根據人的具體情況,在醫生的指導下科學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