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免疫養生小建議
喝茶對人體免疫力的作用令人讚歎,但仍可能因為您的不良的喝茶習慣傷害您的免疫力。對於喝茶免疫養生來說,由於人和年齡的不同、胃腸消化功能的不同及有無慢性疾病等,都會因喝茶的不科學,傷害自身的免疫力。而以下的喝茶小建議,往往能使您避免由於不科學喝茶對人健康帶來的傷害。
建議一:喝茶宜分季節
許多人隻知道喝茶很有樂趣,而且對人體健康有益,卻不知道不同季節飲什麼茶就大有講究。
一是春飲花茶:我國大部分地區是季風氣候,春溫、夏熱、秋涼、冬寒,四季極為分明。在春天的日子裏,春風複蘇,陽氣生發,給萬物帶來了生機,但這時人們卻普遍感到困倦乏力,表現為春困現象。人喝花茶,能緩解春困帶來的不良影響。花茶甘涼而兼芳香辛散之氣,有利於散發積聚在人體內的冬季寒邪、促進體內陽氣生發,令人神清氣爽,可使“春困”自消。
二是夏季飲綠茶:夏天驕陽高溫,溽暑蒸人,出汗多,人體內津液消耗大,此時宜飲龍井、毛峰、碧螺春等綠茶。綠茶味略苦性寒,具有消熱、消暑、解毒、祛火、降燥、止渴、生津、強心提神的功能。綠茶綠葉綠湯,清鮮爽口,滋味甘香並略帶苦寒味,富含維生素、氨基酸、礦物質等營養成分,飲之既有消暑解熱之功,又具增添營養之效。
三是秋季飲青茶:秋天天氣幹燥,“燥氣當令”,常使人口幹舌燥,宜喝烏龍、鐵觀音等青茶。青茶性適中,青茶介於紅、綠茶之間,不寒不熱,適合秋天氣候,常飲能潤膚、益肺、生津、潤喉,有效清除體內餘熱,恢複津液,對金秋保健大有好處。青茶湯色金黃,外形肥壯均勻,緊結卷曲,色澤綠潤,肉質馥鬱,其味爽口回甘。
四是冬季飲紅茶:冬天氣溫低、寒氣重,人體生理功能減退,陽氣漸弱,對能量與營養要求較高。養生之道,貴於禦寒保暖,提高抗病能力,此時宜喝祁紅、滇紅等紅茶和普洱、六堡等黑茶。
建議二:喝茶不宜過濃
喝濃茶易造成胃部不適。比如說容易造成胃液稀釋,不能正常消化。一個人每天正常分泌胃液是1.5~2.5升,這些胃液能夠對一個人每天所攝取的食物進行合理消化。當大量飲用濃茶後就會稀釋胃液,降低胃液的濃度,使胃液不能正常消化食物,從而產生消化不良、腹脹、腹痛等症,有的甚至還會引起十二指腸潰瘍。
喝濃茶易產生便秘症。茶葉中的鞣酸不但能與鐵質結合,還能與食物中的蛋白質結合生成一種不易消化吸收的鞣酸蛋白,導致便秘症的產生。對於患有便秘症的老年人來說,喝濃茶可能會使便秘更加嚴重。
喝濃茶易使血壓升高。飲濃茶與吸煙、飲酒和飲咖啡一樣是引起血壓升高不可忽略的因素,尤其是喝茶量大且愛飲濃茶的人群。經臨床觀察,飲濃茶可使血壓升高,這可能與茶葉中含有咖啡因活性物質有關。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喝茶後會頭暈、頭痛,這也許是血壓升高的緣故。另外,過量喝濃茶能加重心髒負擔,產生胸悶、心悸等不適症狀。
孕婦更是不宜喝濃茶。孕婦如果喝茶太多、太濃,對胎兒造成危害。因為茶葉中含有2%~5%的咖啡因,每500毫升濃茶水大約含咖啡因0.06毫克,如果每日喝5杯濃茶,就相當於服用0.3~0.35毫克的咖啡因。而咖啡因具有興奮作用,服用過多會刺激胎動增加,甚至危害胎兒的生長發育。而營養學家也證實,孕婦若每天飲5杯濃茶,就可能使新生兒體重減輕。孕婦如果過多地飲用濃茶,就有引起缺鐵性貧血的可能性,也將給胎兒造成先天性缺鐵性貧血的隱患。因此,為了孕婦及胎兒的健康,孕婦最好不要喝濃茶,就是要喝茶也應以飲少量淡茶為宜。
所以說凡事應有度,喝茶也一樣。飲淡茶可以養生,飲濃茶則有損健康。為了達到養生保健、延年益壽的目的,喝茶應以“棄濃擇淡”為好。
建議三:忌用茶水送服藥物
有人為圖一時方便,隨意用茶水送服藥物,這是非常不科學的。因為茶葉中的許多成分能和藥物產生化學反應,輕者會使藥效大大降低或完全失效,重者可產生嚴重不良反應。例如服用苯巴比妥(魯米那)、地西泮(安定)、甲丙氨酯(眠爾通)等鎮靜安眠藥物時,不宜喝茶,因茶中含有具有興奮作用的咖啡因和茶堿,能減弱藥效。服用碳酸氫鈉時,不能用茶水送藥,因茶水中含有鞣酸,能與碳酸氫鈉互相作用,使其失效。服用雙嘧達莫(潘生丁)時切忌喝茶,因茶中咖啡因有對抗藥物的作用。另外,茶中鞣酸還會與黃連素、乳酶生、多酶片、胃蛋白酶、硫酸亞鐵、紅黴素等藥物作用,形成難溶解沉澱物,影響藥物吸收。像這種情況還有許多,譬如呋喃唑酮(痢特靈)、帕吉林(優降靈)等藥物同樣不能與茶水同服。兩者的協同作用,使患者出現嚴重失眠或高血壓。值得一提的是許多中藥,如人參、黃連、黃柏、麻黃、元胡等,也是不能與茶水同服,以免降低藥效。由此可見,服用藥物還是少用茶水送服為宜。
建議四:忌用濃茶解酒
經科學家研究表明,人喝酒後80%的酒精由肝髒將其逐漸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並排出體外,從而起到解酒作用。這種分解作用一般需2~4小時,如果酒後立即喝茶,會使酒中的乙醛通過腎髒迅速排出體外,而使腎髒受到損傷,降低腎髒功能。同時,過多喝茶,攝入水量過多,也會增加心髒和腎髒的負擔,對於患有高血壓病或心髒功能欠佳的人,會引起相反的效果。況且酒中的酒精成分對心血管的刺激性本來就很大,而濃茶同樣具有興奮心髒的作用,兩者雙管齊下,更增加了對心髒的刺激,這對於心髒功能欠佳的人來說,其後果是可想而知的。
建議五:忌喝過於新鮮的茶
所謂新茶是指采摘下來不足1個月的茶葉,這些茶葉由於沒有經過一段時間的放置,有些對身體有不良影響的物質。如多酚類物質、醇類物質、醛類物質,還沒有被完全氧化,如果長時間喝新茶,有可能出現腹瀉、腹脹等不舒服的反應。太新鮮的茶葉對病人來說更不好,像一些患有胃酸缺乏的人,或者有慢性胃潰瘍的老年患者,他們更不適合喝新茶。新茶會刺激胃腸黏膜,產生腸胃不適,甚至會加重病情。所以說過於新鮮的茶不是最好的茶。
建議六:吃狗肉後禁忌喝茶
俗話說“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聞到狗肉香,神仙要跳牆”。狗肉不但肉嫩味香,營養豐富,而且產熱量大,增溫禦寒能力較強。因此,一些體質虛弱和患有關節炎等病的人,在嚴冬季節,多吃些狗肉是有好處的。但是,吃狗肉後不要喝茶,以免給身體造成不利的影響。這是因為在狗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茶葉中含有比較多的鞣酸,如果吃完狗肉後馬上喝茶,會使茶葉中的鞣酸與狗肉中的蛋白質結合,生成一種叫鞣酸蛋白質的物質。這種物質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可使腸蠕動減弱,大便裏的水分減少。因此,大便中的有毒物質和致癌物質,就會在腸內停留時間過長而極易被人體吸收。
建議七:吃螃蟹後不宜立即喝茶
進入秋季,鮮嫩美味的螃蟹成了不少人的美食,大酒店更是推出五花八門的“螃蟹宴”。然而,由於螃蟹是一種含蛋白質異常豐富的食物,所以,很多身體患有疾病的人是不宜進食的。與螃蟹搭配進食的食物也很有講究,一旦“誤搭”就很容易引起腹瀉、腹痛的症狀。中醫認為吃螃蟹忌喝茶水,這是因為開水會衝淡胃酸,茶會使螃蟹的某些成分凝固,均不利於消化吸收,還可能引起腹痛、腹瀉。
建議八:貧血患者忌喝茶
貧血患者喝茶,尤其是飲用濃茶會使貧血症狀加重,因為食物中的鐵是以3價膠狀氫氧化鐵形式進入消化道的。經胃液的作用,由高價鐵轉變為低價鐵(2價鐵)才能被吸收。可是茶中含有鞣酸,飲後易形成不溶性鞣酸鐵,從而阻礙了鐵的吸收,使貧血病情加重。所以,貧血患者不宜喝茶。
建議九:喝茶泡茶要選水
泉水為上,江河水一般,井水為下。城市自來水含有氯氣(漂白粉),需靜置24小時去氯氣,然後再用為好。因為水質能直接影響茶湯的品質。古人曾雲“茶性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遇十分之茶,茶隻八分”。說明水質對茶的滋味色香非常重要。從科學理論上講,水的硬度能直接影響茶湯的色澤和茶葉有效成分的溶解度,水的硬度高,則茶水色黃褐而味淡,甚至會味澀以致味苦。另外,茶葉與水比例應適當,茶葉與水的比例並沒有統一標準,視茶具大小、茶葉種類和各人喜好而定。一般來說,衝泡綠茶,茶與水的比例大致是1∶(50~60)。至於衝泡次數,高檔茶2~3次,一般茶衝泡2~4次。
建議十:喝茶泡茶對水溫有要求
控製水溫是泡茶的關鍵。概括起來,燒水要大火急沸,剛煮沸起泡為宜。泡茶水水老水嫩都是大忌,因為水溫通過對茶葉成分溶解程度的作用來影響茶湯滋味和茶香。泡茶的水溫,紅茶、綠茶、花茶以85℃的開水為宜,高級細嫩名優茶以80~85℃為上。茶葉越嫩綠,水溫應越低。水溫過高,易燙熟茶葉,茶湯變黃,滋味較苦;水溫過低,則香味低淡。至於中低檔綠茶,則要用100℃的沸水衝泡。如水溫低,則滲透性差,茶味淡薄。此外需說明的是,水溫通常是指將水燒開後再冷卻至該溫度;若是處理過的無菌生水,隻需燒到所需溫度即可。
建議十一:喝茶沏茶忌用保溫杯
保溫杯可以較長時間保持水的溫度,很受人歡迎,但用保溫杯沏茶卻不宜。因為茶葉中含有大量鞣酸、茶堿、芳香油和多種維生素,如果用保溫杯沏茶,必然使茶葉長時間浸泡在高溫、恒溫的水中,就如同用文火煮茶葉一般。這樣,茶葉中的大量維生素就會被破壞,芳香油大量揮發,鞣酸、茶堿被大量浸出,大大降低了茶的營養價值,還會使茶水無香氣,甚至苦澀。所以,用保溫杯沏茶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