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指出的是服用鐵劑時勿與濃茶及製酸劑(如碳酸氫鈉、磷酸鹽)同時服用。四環素類藥與鐵可生成絡合物,互相影響吸收。對部分胃腸道症狀明顯的病人可減少初次口服劑量,以後逐漸增加,亦可在進食後服用,以減少胃腸道反應。
鋅
專家指出,缺鋅能影響免疫反應,尤其能影響細胞免疫功能。人體缺鋅可改變淋巴細胞免疫功能,使T淋巴細胞功能降低,而且可改變淋巴細胞及單核細胞功能,增加循環抑製性T細胞(OKT4反應細胞)數量,降低循環輔助性T細胞(OKT4反應細胞)數量。近來有研究顯示,鋅在一些淋巴細胞功能調節中可能起著關鍵作用。所以,缺鋅兒童會頻頻的感冒,且遷延不愈。而且,兒童體內缺鋅後,還會影響鈣等元素的吸收。鈣是兒童身高增長的關鍵元素,這就容易造成兒童發育緩慢、體質差,容易被細菌感染。為此,專家建議父母除讓兒童多鍛煉身體,給兒童吃一些含鋅、鈣量較多的粗糧或補充些鋅劑。
鋅在自然界廣泛存在,但主要存在於海味及肉類食物中,這是因為一般含蛋白質較高的食物其含鋅量都較高,如肉類、豬肝、家禽,尤其在海產品中含量更高,如牡蠣、海蟹,在田螺、黃鱔中含量也不低。植物性食物不但含鋅量較低,且吸收率也差,並可受到加工的影響。如糧食類加工越精細,鋅的含量就越低。豆類如黃豆、綠豆和赤豆及堅果類中都含有一定量的鋅。人的初乳鋅含量較高,以後逐漸減少。鋅的供給量成人為每天15毫克,孕婦和乳母20毫克。
主要含鋅食物
單位:毫克/每百克
牡蠣9.39雞肝3.46蟹類3.3~5.5雞肉1.28鮮貝類2.1~11.6豬肝5.78鱒魚4.3豬肉(肥瘦)0.8~2.3泥鰍2.76豬肉(瘦)2.99鱔魚1.9牛肉(瘦)3.71鹽水鴨6.91牛肉幹7.26鴨肝3.5羊肝3.45雞蛋黃3.79羊肉(瘦)3.22
鈣
補鈣已成為現代人的日常話題,但補鈣能增強人體免疫力、預防癌症發生的可能性卻少為人知。這是因為科學家發現補充鈣劑可使增殖的早期癌細胞變為正常。國外有人對有結腸癌、直腸癌家族史的人實施活體組織檢查表明,結腸細胞的分裂比正常者迅速,但在補充鈣劑後2~3個月重複活組織檢查,發現細胞正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目前的研究還表明,每天補充適量鈣劑,可以逆轉細胞異常增殖狀態、減輕高血壓和骨質疏鬆症。況且沒有任何大的不良反應發生。
那麼,一天中什麼時候補鈣最有效呢?專家的建議是飯後即服。這時服用鈣劑,吸收率最高,利用率最好,能充分發揮鈣劑的各種效用。
按照通常的生活習慣,我們一般選擇在早晨喝牛奶、豆奶等富含鈣食品,所以服用鈣劑不必選擇早晨。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按照正常的激素分泌調節作用,人體在晚間12點以後至淩晨這段時間內,血鈣最低。這時一些敏感人群,如孕產婦、老年人就會表現為夜間腿部抽筋等缺鈣現象。另外,進餐時人體分泌胃酸較多,這時補充鈣劑吸收率較高。所以,專家認為,服用鈣劑宜飯後即服,即使是胃酸缺乏的病人,進餐時服用碳酸鈣片也能達到正常的鈣吸收。即碳酸鈣片與食物一起服用,食物所促進分泌的胃酸量已足夠將碳酸鈣中的鈣元素被正常吸收。這就是為什麼說,飯後服用鈣劑利用率最佳的原因。成年人不分性別每天鈣的攝入量為800毫克,孕婦1000~1500毫克,乳母為1500毫克,兒童2歲以下為600毫克,3~9歲為800毫克,10~12歲為1000毫克,13~15歲為1200毫克。另外,補鈣還可以食用富含鈣的食物。
主要的含鈣食物
單位:毫克/每百克
冬莧菜230蔥95小白菜159蒜65馬鈴薯143豌豆(帶莢)102芹菜181大白菜67茼蒿108蒜苗105綠豆芽53小白蘿卜49芋頭73韭菜105
有人可能會問,我怎麼知道自己是否缺鈣呢?實際上鈣有一個特性,它會像母親一樣撫慰我們,也像鎮靜劑一樣能使人放鬆。由於鈣有助於神經刺激的傳達,當鈣不足時,神經就會變得緊張。缺鈣的人經常無法鬆弛下來,工作所產生的疲勞無法獲得緩解,所以總是疲於奔命,使得自己筋疲力盡,暴躁的脾氣更令人敬而遠之。缺鈣的人,常會大量吸入空氣,這種人說話的速度通常很快。在談話中,空氣就會經由喉嚨進入胃部,神經緊張的缺鈣女性特別容易如此。缺鈣的人由於緊張,常常會失眠,那是神經無法鬆弛的另一種形式。有經驗的人睡前喝牛奶,用來催眠,實際上就是利用了牛奶中鈣能鬆弛神經的作用。缺鈣還會引起肌肉緊張或抽筋,如血液中的鈣含量太低,可能會產生痙攣,尤其是腿部抽筋。通過以上現象,可有助於對是否缺鈣有一大致的了解。
碘
碘有“智力元素”之稱,和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等一樣是作為一種營養素而存在於人體,它在人體內的含量為身體重量的1/200萬。它盡管含量極低,卻是人體各個係統特別是神經係統發育所不可缺少的。碘主要存在於甲狀腺中,大約占機體內碘總量的70%~80%。一部分碘存在於骨骼肌中,其碘含量在體內占第二位。還有少部分碘以無機碘和有機碘的形式存在於血漿中。
碘是甲狀腺素的主要成分,人體內具有足夠的碘元素,才能保證正常的甲狀腺功能,甲狀腺素對人體的生長、智力發育、蛋白質合成、組織分化及能量代謝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碘在人體內每天都在進行代謝,在停止碘攝入的情況下,體內儲備的碘僅夠維持2個月。由於人體的碘完全依賴自然環境的供應,所以必須每天攝入。由此可見,維持人體必要的碘量非常重要,其在人體的作用也不容忽視。當機體缺碘時,將出現一係列障礙,由於機體缺碘的時期、程度不同,表現的障礙性質和程度也有所不同,人體若碘缺乏皮膚就會失去光澤和彈性。
碘廣泛存在於大自然中,海產品和生長在富含碘的土壤中的食物含有碘。碘存在於飲水、食鹽及食物中,尤其海帶、海參、紫菜、蛤、蚶、海蜇等海產品中含量豐富。因此,生活在沿海地區的人們,一般較少缺碘。對於缺碘的人來說,不妨多食用以下含碘豐富的食物。
主要含碘食物
單位:毫克/每百克
幹海帶24.0幹貝0.12幹紫菜1.8海參(幹)0.6鮮鮐魚0.014海蜇(幹)0.132鮮黃花魚0.012龍蝦(幹)0.06蚶(幹)0.24
硒
硒是重金屬的解毒劑,能與鉛、鎘、汞等重金屬結合,使這些有毒的重金屬不被腸道吸收而排出體外,起到增強人體免疫力的作用。硒能有選擇性地抑製癌細胞的生成,而不損害正常細胞。更重要的是硒有延緩衰老的作用,硒能與機體內許多酶相結合,防止自由基形成,從而保護生物膜的穩定,使其不受氧化損害。所以,硒常作為保健抗老藥劑中的重要成分,參與甲狀腺素的代謝。硒能保護視器官功能的健全,改善和提高視力,能使頭發富有光澤和彈性,使眼睛明亮有神。
含硒豐富的食物主要有芝麻和小麥胚芽,還有啤酒、酵母、蛋類含量也不少,動物的肝和腎及海產品中的小蝦、大紅蝦、龍蝦、沙丁魚和金槍魚等含量也可觀,大蒜、蘑菇、蘆筍等含硒也較豐富。植物性食物的硒含量決定於當地水土中的硒含量,例如,我國高硒地區所產糧食的硒含量高達每千克4~8毫克,而低硒地區的糧食是每千克0.006毫克,二者相差1000倍。
主要含硒食物
單位:微克/每千克
穀類180~2600肉類660豆莢類310~2500蛋類960魚類600~1800海產品570(平均)
總之,鐵、銅、鋅、鈣元素的不足,對細胞免疫功能的抑製是存在的,如能合理地補充微量元素,將為免疫功能失調者細胞免疫功能的恢複提供一條新的途徑。
※有損人體免疫力的有害礦物質
我們已知道,生活中礦物質對人體健康的作用早已引起人們高度重視,並有效地應用於醫療保健領域。然而,存在於環境中的大量礦物質,有許多不但對人體無益,反而會對人體健康產生毒害。因此,在考慮礦物質對人體健康的作用時,不能隻注意有益礦物質的積極效應,還要注意有害礦物質的負麵影響。
宜防鉛中毒
鉛損傷人的免疫力。鉛是人體不需要的微量元素,它幾乎對人體的所有器官都能造成損害。具體表現為,影響智力的發育和骨骼發育,造成消化不良和內分泌失調,導致貧血、高血壓和心律失常,破壞腎功能和免疫功能等。即使人體內有0.01微克鉛的存在,也會對健康造成損害。更為嚴重的是它影響嬰幼兒的生長和智力發育,損傷人的認知功能、神經行為和學習記憶等腦功能,嚴重者造成癡呆。環境中的鉛是造成鉛中毒的根本原因,而且,即使脫離了汙染環境或經治療使血鉛水平明顯下降,但受損的器官和組織已不能修複,將伴隨終身。那麼,環境中的鉛來自何處呢?
1.食品汙染 爆米花(爐膛是含鉛的生鐵製成)、皮蛋(製作過程中要加氧化鉛)、水果(殺蟲劑中含鉛)等食品,都可能有鉛汙染。
2.大氣中的鉛
我國大氣環境中存在較高的鉛。含鉛氣體一方麵產生於火山、海嘯、森林火災等自然因素,最為主要的是來自於工業和交通等方麵的汙染,如含鉛汽油燃燒後,有85%的鉛排入大氣,每輛汽車每年往大氣中排鉛達2千克。
3.環境媒介中的鉛
地球上每年會產生40萬噸鉛塵,可通過呼吸進入人體;土壤是自然界中鉛的最大儲存庫,這些鉛會沉積到穀物和蔬菜當中,造成汙染;當人們每日清晨第一次打開水龍頭放出的水,也含有隔夜沉積在生鐵水龍頭中的鉛;另外,以含鉛油彩器皿儲存的食物、鉛製焊錫製作的食品罐頭中也都會有鉛存留。
4.油漆中的鉛汙染 可以說,目前在家裝和家具的塗料中都含有鉛的成分,調查已經證實,居住在經過裝修居室中的人群,血鉛含量明顯偏高。
5.學習用品和玩具中的鉛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