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招 運動為提高人體免疫力助力(1 / 3)

第四招 運動為提高人體免疫力助力

※科學運動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力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要講科學,這早已成為人們的共識。運動也早已成為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主要手段,這是因為人們在生活的實踐中體會到了運動對於延緩衰老、防病抗病、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增進健康有積極作用。

關於運動對機體免疫能力的影響已有大量研究,由於免疫係統功能的測定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性別、年齡、生活方式、心理狀態、營養及測試的技術手段、儀器設備等。對於運動與免疫關係的研究而言,也受多方麵因素的影響,如運動的方式、負荷的時間、運動的頻率、運動的強度等。因而,關於運動對免疫功能的影響,特別是運動對中年人免疫功能影響的研究目前還不充分。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不合理運動則抑製免疫係統的功能,從而容易感染各種疾病,給機體造成危害,如運動強度過大,可直接誘導淋巴細胞凋亡,致使機體的免疫功能暫時下降。20世紀70年代就有人報道,運動員經大強度運動後或在比賽期間,容易感染病毒性或細菌性疾病。所以說,科學運動是提高人體免疫力的一項重要內容。

※運動免疫養生需學會運動量的計算

運動時還要注意掌握運動時最大運動量。最好是根據運動時的最高脈搏數(最高心率)來掌握最大運動量。最大運動量因人而異,常用兩種計算方法。

不同年齡段的最高心率年齡(歲)30~39,40~49,50~59,60~69最高心率(次/分)182,178,167,164。

一是體力較好者,或雖有慢性病但體力尚好者,用於保持良好的心肺功能、預防心髒病。運動時最高心率(次/分)=(按年齡預計的最高心率―靜息時心率)×60%+靜息時心率。

例如:一個健康和體力中等,年齡48歲的人,其靜息時心率每分鍾75次,按上述公式計算,則跑時最高心率應為:(178-75)×60%+75=137。

二是體力一般者或慢性病患者,心肺功能稍差,長跑隻是為了一般健身,跑時最高心率(次/分)為170-年齡。據此,48歲的患者跑時最高心率應為170-48=122。

必須強調,所謂運動時最高心率,隻供參考,不必機械地追求。運動量的大小,要根據各人身體狀況、鍛煉基礎等具體情況而定;同時要結合自我感覺,靈活掌握,不要拘守。一般人在長跑後自覺身體舒適,精力充沛,食欲增加,睡眠良好,即表示運動量合適。

※適合中年人的運動項目

不同類型的運動鍛煉會有不同的結果,運動項目的選擇關係到健身的效果,不合適自身的運動項目,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如有心髒病的人就不宜於劇烈的長跑。總之,運動項目的選擇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隻有選擇了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加之科學的鍛煉,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年人的運動項目一般應該根據自身的需要(目的和興趣)、客觀條件及中年人的特點來選擇運動項目,中年人的流動性較大,一般人身體狀況尚可,在項目選擇時就有自身的特點。

1.耐力性(有氧)運動

有氧運動是運動處方中最基本、最主要的鍛煉方式。在治療性和預防性運動處方中,主要用於心血管、呼吸和內分泌等係統慢性疾病的康複和預防。有氧運動對增強心血管係統運氧能力、清除代謝產物、調節做功肌肉的攝氧能力等都有明顯的促進作用。鍛煉以後可以促使心率減慢、血壓平穩、心髒輸出量增加。有氧運動的常用項目包括步行、慢跑、走跑交替、上下樓梯、遊泳、騎自行車、跳繩、劃船、滑冰、滑雪、球類運動等。

2.力量性運動

力量性運動可以增強肌肉力量、改善神經肌肉協調性、增加關節靈活性,一般對於神經麻痹、骨質疏鬆和關節運動障礙的人比較適用。力量運動一般包括被動運動(通過輔助設施鍛煉)、助力運動、免負荷運動(在減除肢體重力負荷的前提下進行主動運動,如在水中運動等)、主動運動和抗阻力運動(利用各種力量練習器進行)等。

3.伸展運動和健美操

既可用於治療、預防疾病,又可用於健身和健美,主要功效是能有效地放鬆精神、消除疲勞、改善體型和機體的柔韌性及防治高血壓、神經衰弱等。其項目包括太極拳、醫療體操和廣播操等。

※適合老年人的運動項目

老年人延緩衰老最好的辦法就是參加適宜的運動鍛煉。這一時期的人基本上都不再工作,也就沒有了體力工作者與腦力工作者之分。由於年邁體衰多病,老年人健身運動起點強度應以輕度活動即低能量運動為主。

研究證實:長期堅持低能量運動的人較不參加或偶爾參加劇烈運動的人,病死率降低2.5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老年性癡呆的發病率減少35%,說明低能量運動也有良好的健身效果。運動時間每天可一次或幾次相加在30分鍾以上。輕度運動有餘力者可以過渡到中度,身體健康者也可以直接從中度運動開始,至於劇烈運動應列為禁忌。

老年人應該選擇什麼樣的運動項目呢?由於生理心理文化素質各異,老年人健身運動類型應靈活多樣,注重康樂,太極拳、扭秧歌、跳老年迪斯科、打門球、做體操均可。具體來說,中老年人應選擇以下運動項目。

跑 步

長跑是一項最經濟、最有效的有氧減肥運動,它無須正規的場地,無須昂貴的器材,您隻要擁有一雙運動鞋就可以了。長跑的好處更是眾所周知的,因為不需要任何運動設施,又不需要特殊技術指導,所以參加慢跑的人越來越多。慢跑可以減肥,能增強心肺功能,降低血脂,促進血液循環,擴張血管,降低血壓,減少高血壓病合並心、腦、腎病變的發病率。

1.跑步的原則

(1)經常堅持:凡是參加健身跑步的人,都應注意堅持經常和循序漸進,特別要注意控製運動量。此外,必須學會“自我控製”,這點尤為重要。因為有時跑步的願望會突然消失,這就需要將“不能跑”還是“不想跑”加以區分。當然,如果有病時絕對不要跑步,而在其他情況下則應克服“惰性”、堅持鍛煉。跑步不要幻想在短期內取得理想結果,隻有經常鍛煉才會提高鍛煉水平。如果1周隻跑1次,跑的距離再長也沒有多少益處。因為在中斷跑步的6天裏,身體組織已將跑步帶來的好處消耗得一幹二淨。因此,1周內跑步不得少於3次。平常缺乏鍛煉的人,一旦決心開始經常性鍛煉後,往往運動過量,這樣會導致不良後果。

(2)適度鍛煉:在鍛煉初期,跑步的速度以沒有不舒服的感覺為限度,跑完的距離以沒有吃力的感覺為宜。跑步後可能出現下肢肌肉疼痛,這是正常反應,堅持鍛煉幾天後這種現象就會消失。平常不運動的老年人跑步應從低強度、低衝擊的運動開始。為確定自己鍛煉水平的等級,參加跑步鍛煉3~4個月後可進行一些測驗,測驗時以12分鍾跑完的距離為計算等級的起點。30~39歲年齡組的人,12分鍾跑完的距離達不到1.5~1.8千米,說明鍛煉水平較差;如能達到1.8~2.6千米,說明鍛煉水平為良好;如能超過2.6千米,即達到優秀鍛煉水平。40~49歲年齡組的人,鍛煉水平較差者每12分鍾跑完的距離為1.6千米以內;良好者為1.7~2.4千米;優秀者為2.5千米以上。50歲以上的人,較差、良好和優秀者每12分鍾跑完的距離則分別為1.5千米以內、1.6~2.4千米和2.5千米以上。一般來說,跑步5分鍾後脈搏跳動不應超過120次/分鍾,跑步10分鍾後脈搏跳動不應超過100次/分鍾。如果脈率過速,必須減少運動量。

(3)跑步的強度強調:跑步運動應有一定的限度,這是因為人體生命活動是一個矛盾的過程。運動可以促進體內血液循環,改善多種組織器官的功能,增強抗病能力,加速代謝物的排泄,增強一些抗動脈硬化的物質,使抗衰老的物質數量明顯增加。

2.注意事項

運動還會使體內氧消耗量急劇增加,產生大量活性氧,這是促進人體衰老的主要物質。科學家經過對運動員長期跟蹤觀察後,發現劇烈的、長期的大運動量隻會導致組織器官的損傷,加速衰老。因此,中老年跑步運動必須是適度的。尤其是要注意以下幾點:

(1)跑步因人而異:不同的體能狀況、健康條件,跑步不能采取同樣的運動方式。對老年人而言,以安全有效的運動來增進身體功能並提高活動能力,是老年人鍛煉的主要目的。美國運動醫學會對健康成年人維持或增強體能的建議如下:運動頻率每周3~5次。運動時間每次至少持續15分鍾以上,60分鍾以內,可依強度及體能狀況來調整。運動強度應為最大心率的55%~90%(最大心率=220-年齡)。

(2)應做緩和運動:老年人必須特別強調熱身運動與緩和運動,肌力訓練可依個人喜愛安排在有氧運動之前或之後。每次跑步運動前應先做靜態式的伸展操,以改善柔軟度及關節活動範圍,降低運動傷害的概率。

跑步的注意事項有以下幾個方麵:

(1)遇有感冒、發熱、腹瀉或婦女月經期間均暫停跑步。在疾病的急性期,不宜跑步。

(2)長跑時呼吸應力求有節奏,一般二步一吸、二步一呼;或三步一吸、三步一呼,呼吸要自然,口鼻兼用。跑步最好早晨進行,可先做操或打幾拳,然後跑步。

(3)慢性病在症狀明顯、功能代償較差時,不宜跑步,尤其是肝病(肝硬化)、病變不穩定的肺結核、影響下肢活動功能的各種關節炎、未經控製的代謝疾患(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黏液性水腫)、較嚴重的貧血(血紅蛋白在10克以下)、有出血傾向的病人等。

(4)慢性病病人練長跑時要做好自我身體檢查,注意脈搏反應及症狀的變化,定時到醫院複查。

步 行

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最好的運動是步行。這是因為人是直立行走的,人類的生理與解剖結構最適合步行。科學最新研究表明,適當有效的步行可以明顯降低血脂,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防止冠心病。步行對於高脂血症病人來說,不僅是強身健體,更可以治療疾病。步行是健身抗衰老的法寶,步行是惟一能堅持一生的有效鍛煉方法,是一種最安全、最柔和的鍛煉方式。步行鍛煉有利於精神放鬆、減少焦慮和壓抑的情緒、提高身體免疫力。步行鍛煉能使人心血管係統保持最大的功能,比久坐少動者肺活量大,有益於預防或減輕肥胖。步行促進新陳代謝,增加食欲,有利睡眠。步行鍛煉還有利於防治關節炎。《五言真經》有雲:“竹從葉上枯,人從腳上老,天天千步走,藥鋪不用找。”說明人之健康長壽始於腳。但步行要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還要掌握科學要領,以“堅持、有序、適度”為原則。

1.堅持

步行運動貴在堅持,步行最為簡單而且方便,不需要特殊的場地,一年四季都可以進行。將其溶入生活與大自然,輕鬆、快樂地進行鍛煉,比如提前二站下車,走路回家,或多爬樓梯,多參加郊遊等等。

2.有序

循序漸進,開始時不要走得過快,逐漸增加時間、加快速度。例如最近幾個月活動很少,或有心髒病以及年齡超過40歲,開始的時候可以隻比平時稍快,走10分鍾;也可根據情況,一次走3分鍾,多走幾次。1周後,身體逐漸適應,可以先延長運動的時間,直至每天鍛煉半小時,並逐漸增加步行速度。

3.適度

“三個三、一個五、一個七”。“三個三”:每天應至少步行3千米、30分鍾、根據個人的情況,一天的運動量可以分成3次進行,每次10分鍾、1千米效果是一樣的。“一個五”:每周至少運動5天以上。“一個七”:步行不需要滿負荷,隻要達到7成就可以防病健體。走路是最適合老年人的運動形式。快走(或走路)15~20分鍾,休息2分鍾,再快走(或走路)15~20分鍾,運動強度以還能交談為原則。可依體能狀況,慢慢把時間延長,但最多以1小時內為原則。運動前、後別忘了做肌肉、關節的柔軟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