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招 學會心理免疫,給心靈減壓2(1 / 2)

第五招 學會心理免疫,給心靈減壓2

※要健康首先得學會放棄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這麼一些人,整天為事業奔波忙碌,無一刻空閑,要幹的事又很多,活得很累,也很辛苦,但最終卻一事無成。這是為什麼?道理很簡單,他們不懂得放棄,他們想什麼事都要做,結果什麼事都做不好。

人的一生精力有限,趁年富力強時,集中精力,專心致誌去做一件事,才能有所成就。如果要做的事太多,人的精力牽製太多,那麼就會疲於奔命、窮於應付。這樣的人生當然太累,太辛苦。所以,學會放棄十分重要。還有一種人,一生急功近利,沉湎於對名利的追求中,從不收手,更不願放棄,他們一生生活放縱恣睢,同樣活得很累、很苦,這種人更應學會放棄。

懂得放棄是一種智慧,有放棄才會有成就。陶淵明不為五鬥米而折腰,果斷地放棄了官場的生活,毅然地歸去來兮,“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遂成為田園派詩歌的開山鼻祖。李白不願“摧眉折腰事權貴”,於是“明朝散發弄扁舟”“且放白鹿青崖間”,遂有一代詩仙之稱。嶽武穆少年棄家從軍,拋棄身家性命、個人榮辱而不顧,終致“經年塵土滿征衣”“八千裏路雲和月”,並創立了“撼山易,撼嶽家軍難”的抗金軍隊,才得以功垂史冊、千古流芳。魯迅先生深為愚昧的國民精神而痛心,毅然地放棄學醫,拿起筆來,為喚醒國民的靈魂,投身到反封建的行列中來,成了勇敢的鬥士。錢學森能夠放棄國外的優厚待遇,衝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國懷抱,才贏得導彈之父的稱號。

放棄是痛苦的,是艱難的。放棄需要勇氣,需要果決。當我們要放棄通過艱苦追求才到手的東西時,是需要經過反複權衡才能作出決定的,是要忍受心理折磨的。故而放棄需要勇敢的精神,需要理智的抉擇。放棄是一種徹悟,一種精神上的高境界。我們能夠放棄了一些世俗之人急切追求、趨之若鶩的東西。這是一種氣魄,一種大度,一種豁達,一種超然脫俗。放棄是一種解脫,一種理智。當我們為世俗的繁雜喧囂所糾纏、為虛名微利所困惑時,一旦放棄,我們就如羈鳥返舊林、池魚歸故淵,就會煩惱盡去、一身輕鬆。故而能真正懂得放棄的人是不簡單的,是值得敬佩的。以上所舉的人就是懂得放棄的人。

※中年人心理免疫的調攝方式

中年人是家庭和社會的中堅,各種事務的重擔大部分落在他們身上。在目前競爭激烈的形勢下,更多的衝擊迎麵而來,中年人做好自我心理保健尤為必要。那麼,中年人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呢?

忌心理負擔沉重

中年時期亦是身心負擔最為沉重的時期,往往集諸多矛盾於一身。諸事勞形,萬事累心,特別是那些“形誌均苦”者,身心負擔極重,難於攝養,未老先衰,而思想情緒上長期處於緊張、焦慮、憂鬱或壓抑的狀態,必然影響到心身健康,從而導致心身疾病、心理病態以及神經官能症和精神病發病率的增高。另外,中年人有心理緊張的特點。從家庭看,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有處理父母、夫妻、子女等諸多關係,要擔負繁重的家務和教育子女的工作。從工作看,任務與責任加重,原來的同事、同學,在職務上相互間出現了差距。除了這些來自家庭、社會、事業的問題和矛盾以外,中年人自身的特點也易引起心理緊張。

宜正確認識主客觀條件

中年時期是人的黃金時代,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知識麵也得到了拓展,是實現理想抱負的好時期,然而自身條件的成熟,不能忽視客觀條件的限製。麵對現實通過努力能實現的決不氣餒,沒有條件的要等待時機,這樣遇到挫折也就能保持平衡的心態。中年時期也是同齡人社會地位、經濟收入懸殊較大的年齡。應以坦然豁達的心理麵對這一切,正確認識到別人的長處及有利的主客觀條件,避免產生嫉妒和自卑心理。社會是紛繁複雜的,有時差距是由人為的不平等因素造成的,無需讓歎天憂己的情緒困擾自己,應以踏實的工作、廣泛的興趣來充實生活,取代不良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