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育人為本 德育為先——記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先進個人柳鈞正(2 / 3)

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推進德育工作新發展

他堅持把德育滲透到教育的全過程並抓實抓好。通過分層次開展學生黨員教育和管理,將黨建工作重心轉移到黨員再教育和提高黨員質量上。成立了學校黨建工作研究會,將學生黨支部的工作納入主要議題;加強學生黨支書培訓,製定了一套符合基層黨支部工作特點的《基層黨支部工作手冊》;增加“學生發展對象、入黨積極分子基本理論達標學習”環節,規範預備黨員轉正程序,加強預備黨員的教育;完善群眾民主評議製度;針對普通黨員,開展了讀一本理論書籍、聽一次理論講座、唱一首好歌、參加一次社會誌願服務、聯係一名積極分子、過好一次民主生活會、組織或參與一次特色組織活動的“七個一”工程。落實每學期開展一期黨校培訓,讓學生中的團員青年早期接受黨的培養教育,學習了解黨的基本知識,為向黨組織靠攏培養後備力量,吸收新團員、新黨員,壯大隊伍。同時,在學生中積極組織開展學習黨章、黨史知識競賽、“唱支山歌給黨聽”等特色組織生活,豐富了支部活動和理論學習方式。隨著係列活動的開展,湧現了一批優秀人才代表。通過開展突發事件疏散演練、舉辦法製人員安全教育及殘疾人勵誌成才講座、少年犯作現身說法、開展預防艾滋病知識競賽、播放愛國主義影片、舉辦紀念“12·9運動”等演講比賽、開展“如何科學規劃我的職業生涯”主題班會、組織參加義務植樹勞動等,幫助學生樹立“四自”意識,樹立成人、成才的信心和決心,同時培養了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增強了班級凝聚力和同學情誼。

在班集體建設中,以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和學生幹部為主,確立了集樹立團隊意識、增強體能素質、錘煉堅強意誌於一體的建設方案。根據學生一年級培養環節以課程教學和素質教育為主,學習時間相對集中的特點,重點放在讓同學們盡快適應環境,狠抓“三風”建設,確保盡快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校風和教風;二年級之後,培養以專業課程為主,班級建設重點放在專業學習、技能提高、特色活動、文化傳承等,自我提高發揮主體作用。目前探索工作開展了2年,在改善學風、發揮專業特點和教科研團隊育人功能方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努力構建和諧校園文化,全麵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德育的重要內容和實踐環節,是全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教書育人的有效途徑。近年來,柳鈞正以各級組織形式為依托,開設了“綜合素質提高講壇”“寧夏水利電力工程學校校園科技文化節”“學校藝術團”“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青少年能力拓展中心”和國旗下的演講等幾大特色品牌活動;他精心策劃、親自參與,在校園樓梯、教室、餐廳、公寓等場所將管理製度、名人名言、教師座右銘和廉政教育警句等製作上牆,創辦了《素質與就業》學報,設立了宣傳櫥窗、校園廣播、網絡、教室園地、文化長廊等,營造了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

他非常注重校園文體活動隊伍建設,先後成立了誌願者服務隊、心理健康社團、廣播站、學生通訊社、乒乓球俱樂部、籃球俱樂部、書法社、文學社、合唱團、樂隊、舞蹈隊等一批優秀社團,利用各種機會、各種途徑,組織開展多種形式健康向上的活動,積極對學生實施德育教育,有力地促進了學生良好品德的養成。每年“五一”“五四”“七一”、國慶節等大型紀念日都認真組織開展活動,組織參加校內和區內外豐富多彩的各類活動為載體,每年組織校級活動200餘場次,利用升旗活動、學生主題班會、學生會會議、新團員宣誓、滿18歲學生成人宣誓等學生聚會的機會,集中給學生講解,加強紀律教育、法製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擺事實、講道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集中教育學生,從而導之以行。融德育教育為一體,提高學生自身修養,動員、引導廣大同學參與誌願服務工作,營造了人人爭做誌願者的良好氛圍。同時圓滿完成了大型活動和自發社區服務活動等多項誌願服務工作,每年組織學生參加義務獻血、植樹、“中國水周”和“世界水日”宣傳、“五四”演講等各類活動50餘次,營造了崇尚科學、嚴謹求實、善於創造、具有時代特征和學校特色的良好校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