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傳染病證7(2 / 3)

2.在氣營兩燔證型中,大便秘結加用生大黃5g,瀉下救陰;熱重傷陰酌加麥冬10g,鮮石斛10g,鮮竹葉15g,鮮生地黃10g,甘寒清熱,護陰生津;腹痛泄瀉加黃連5g,木香5g,蒼術10g,焦山楂10g,清腸燥濕;頸部臖核增多明顯加用夏枯草10g,蒲公英10g,清熱軟堅化瘀。

3.在氣陰兩傷證型中,納呆加茯苓15g,焦山楂10g,焦神曲10g,健脾開胃;低熱不退加地骨皮10g,銀柴胡10g,鮮生地黃12g,清解虛熱;大便硬結加瓜蔞仁10g,火麻仁10g,清腸潤燥;心悸、脈律不整加用牡丹皮10g,丹參15g,黃芪15g,益氣活血化瘀。

(六)預後轉歸

川崎病為自限性疾病,多數預後良好。複發見於1%~2%的患兒。無冠狀動脈病變患兒於出院後1、3、6個月及1~2年進行一次全麵檢查(包括體檢、心電圖和超聲心動圖等)。未經有效治療的患兒,15%~25%發生冠狀動脈瘤,更應長期密切隨訪,每6~12個月1次。冠狀動脈瘤多於病後2年內自行消失,但常遺留管壁增厚和彈性減弱等功能異常。大的動脈瘤常不易完全消失,常致血栓形成或管腔狹窄。

(七)預防與調護

1.合理喂養,適當戶外活動,增強體質。

2.積極防治各種感染性疾病。

3.飲食宜清淡新鮮,補充足夠水分。保持口腔清潔。適度臥床休息。

4.密切觀察病情變化,特別是及時發現並發症。

5.本症患兒須隨訪半年至1年。有冠狀動脈擴張者須長期隨訪,每半年至少做1次超聲心動圖檢查,直到冠狀動脈擴張消失為止。

(八)療效評定

1痊愈體溫正常穩定,皮疹、淋巴結腫大及黏膜充血征消失,血常規、ESR、CRP正常,已有二維超聲心動圖異常(冠狀動脈擴張或冠狀動脈瘤形成)消失或明顯減輕;無全身其他係統或髒器損傷活動表現。

2好轉體溫控製,皮疹、黏膜充血征消退,仍有輕度淋巴結腫大和血常規(血小板升高)、ESR、CRP異常,已有的冠狀動脈擴張或冠狀動脈瘤形成依然明顯。

3未愈症狀和體征依然存在,新發現冠狀動脈擴張或冠狀動脈瘤形成或出現全身其他係統或髒器損傷活動表現。本症具有複發性,對於易發生的冠狀動脈擴張或冠狀動脈瘤形成應長期動態監測。

二、名家醫案

1.邱誌文醫案——邪熱熾盛

患者,男,4歲。

【主訴】發熱伴咽痛3天。

【現病史】入院時壯熱,無汗,麵赤,口幹欲飲,唇幹裂,咽紅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紅有芒刺,苔黃,脈洪數。

【查體】體溫395℃,脈搏100/min,呼吸25/min,血壓80/50 mmHg,全身皮膚未見皮疹,雙側頸旁可及2個鴿蛋大小的淋巴結,質軟,無壓痛,活動,其餘淺表淋巴結未及腫大,眼結膜充血,咽紅,雙側扁桃體腫大,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囉音,心率100/min,律整,未聞及病理性雜音,腹部體查未發現異常,脊柱四肢未見異常,雙下肢無浮腫,生理性神經反射存在,病理性神經反射未引出。

血常規:WBC 68×109/L,N 45%,L 55%,RBC 485×1012/L,Hb 128g/L,PLT 302×109/L。

【診斷】川崎病(中醫:溫毒)。

【辨證】邪熱熾盛。

【治法】清熱解毒。

【方藥】石膏15g(先煎),知母6g,甘草3g,青天葵10g,板藍根10g,天花粉10g,生地黃10g,赤芍6g,大黃5g。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予以紫雪丹,每次4/5瓶,每天3次。

兩天後熱仍不退,麵紅赤,唇皸裂,咽紅絳,軀幹及四肢有斑丘疹,指(趾)端腫脹,煩躁,舌紅絳,苔黃幹,脈數。查體:心率130/min,心電圖示竇性心動過速,心髒彩色B超提示冠狀動脈輕度擴張。PLT 502×109/L。診斷明確為川崎病,中醫辨證為熱入營血,治以清營涼血為主,輔以活血。水牛角(先煎)15g,生地黃10g,牡丹皮6g,赤芍6g,玄參6g,鉤藤10g,板藍根15g,丹參10g,甘草3g。繼服紫雪丹。2天後熱退,皮疹消退,手足指(趾)端腫脹消退、脫皮,但手足心熱,疲乏,唇幹,口幹喜飲,舌紅苔少,脈細數,指紋紫在風關。辨為伏邪未清,氣陰受損;治以養陰清虛熱。西洋參5g(另燉),麥冬10g,白薇10g,石斛10g,酸棗仁10g,竹葉10g,甘草3g,沙參10g。3天後五心煩熱退,仍疲乏,納差,舌暗紅,苔薄白,脈弦。血常規:PLT 422×109/L。辨為病久夾瘀,予複方丹參滴丸口服,4粒/次,每天3次。3個月後複查心髒彩色B超提示冠狀動脈無擴張,心髒結構無明顯異常,血常規血小板正常。無後遺症。

[選自邱誌文.以伏氣學說辨證治療川崎病.中醫研究,2005,18(8):4748]

2.張正芬醫案——氣營兩燔

邱某,女,3歲。

【初診日期】1990年4月21日。

【現病史】發熱6天,頸部及全身出現紅色斑疹,軀幹為主,咳嗽無痰,惡心嘔吐清水,腹痛腹瀉水樣便3次/日,膝關節疼痛。唇紅幹裂,口幹喜飲,楊梅舌,脈洪大。

【查體】體溫405℃、呼吸40/min、脈搏180/min、血壓13/10kPa。全身皮膚可見大小不等形態不規則之紅色斑疹。壓之褪色。右頜下淋巴結如蠶豆大,質硬觸痛。雙眼結膜充血,咽紅扁桃體Ⅰ度腫大,口唇皸裂,雙肺呼吸音粗糙。

胸透:支氣管炎、間質性肺炎。

腎功正常。肝功:轉氨酶50U,餘正常。血沉110mm/h,WBC 189×109/L,N 75%,L 25%,血小板666×109/L。

心電圖正常。

【診斷】川崎病(中醫:溫毒發斑)。

【辨證】氣營兩燔。

【方藥】清瘟敗毒飲加減。水牛角粉(另包先熬)、石膏各30g,生地黃15g,赤芍、牡丹皮、紫蘇葉各12g,知母、黃芩、廣術香各10g,黃連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