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文明的內核是什麼(1 / 1)

英國文明的內核是什麼

育兒是一件特別費神的事,學習上如何培養良好習慣要用功,生活上保證身體健康要用力,那一點兒都馬虎不得。否則就容易出現跛腳式的教育結果。因而,我不得不惡補育兒知識,專門找來相關書籍進行研讀,以彌補自身對教育常識的缺失,特別是在研究民主建設中的濡染,使我更是關注歐美的教育思想。

前不久,在閱讀一本教育書籍時,我看到過這樣一件事情:有位中國女孩到英國攻讀博士學位,可她租住的房屋房東要收回,眼看就要到期了,她的房子還沒有著落。一個人身在異鄉,身邊又沒有親人,最熟悉的莫過於博導了。她把博導當成了自己的親人,像是自己最後的一根救命稻草,拿起電話立即給他打了過去。

沒想到的是,博導並沒有她想象的那麼熱情,反倒很紳士地告訴她,我沒負責該項工作,無法幫到你,對不起。中國留學生聽後心裏都涼了,覺得英國人真是沒有人情味,可求助於人總不能勉強對方,好在博導接過話茬給她指了一條路,叫女孩找學校留學生管理處,並告訴女孩要強調自己的特殊情況,要是解決不好的話就向校方反映,沒想到留學生管理處很快解決了她的難題。

就在拿到房子的當天,她著騎自行車到集市購買必用品,結果被小轎車給撞了個正著,好在人無大礙,但心裏很是怕對方把責任推到自己身上。交警很快趕到了現場,就在她正忐忑不安的時候,圍在事故現場的群眾齊刷刷地站了出來,紛紛向交警反映是小轎車撞的人,責任不在騎自行車的女孩。女孩見了這個場景,不由得熱淚盈眶,因為她這才知道,英國人辦事講究製度規矩,並不是沒有人情味,反倒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這是我在書本上看到的小故事,其實在生活中我也有過小插曲。記得有一次,我們到郊區參加親子互動活動回來時,兩位教練要到金沙車站轉乘公交到龍泉,等到了金沙車站時,由於行色匆匆,忘記了放在後備箱的行李,等到我把車開出一定距離後才發現,於是奔跑著追了上來。我正要朝前加速行駛時,突然看到兩位外國朋友跟著我的車追了上來。當時我在心裏想,是不是他們有急事需要搭乘一下,出於對異國友人的文明禮節,我當時把車停了下來,然而他們並沒有上車的意思,而是手指向了後方。我通過後視鏡發現,兩位教練正上氣不接下氣地朝我們跑來,自然明白了兩位外國朋友的意思。當時,我很感動,有意識地往後望了望,正看到街麵上一個打著米字旗的旅遊團,剛剛幫助兩位教練追車的外國人,無疑是前來考察旅遊的英國朋友。

回到家裏,我專門找來相關書籍,就英國教育進行了研讀,才從中發現,社會責任感是英國教育的核心內容,他們對人的教育,無論是牙牙學語的幼兒教育還是小學教育,無論是中學教育還是大學教育,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社會教育,無不高度重視培養社會責任感,因此我常把這個鮮活的例子拿來教育孩子,要其增強社會責任意識,並告訴他,社會責任感不僅體現了一個人的基本素養,也展示著一個國家或城市的文明程度。而且隻有人人都有了社會責任感,社會才能變得更加美麗更加和諧。英國在這個方麵是走在前麵的,自然值得我們去虛心學習。

智慧點經:社會責任感不僅僅是一個人必備的修養,而且還是一個文明國家最基本的構成元素。作為二十一世紀的青年,當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