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的教育優在哪裏
富可敵國的猶太人永遠有一種近乎病態的不安全感,其源於對自己生存狀況的深刻透視與思考,因為猶太民族曆經過坎坷,他們為了不被吞沒,往往聚斂巨大的物質財富,以此掌握居住國的經濟命脈。但他們卻不是重視金錢的民族,因為他們認為,金錢可以被帶走、被剝奪,惟有知識才是一旦擁有永不流失的東西。
叫人沒有第二種選擇,這是猶太人對知識的敬仰。
要穿破謎霧,頑強地生存下去,最大的“護身符”就是知識和智慧,這是猶太人顛撲不破的真理。因此,猶太人從幼小教育、職業教育到成人教育,都形成了濃厚的氛圍,似乎隻有學到了知識,才是一個人在社會得以生存的不二選擇。在教育孩子時,也很講究方法,不是惟精神的,而是尊重人性的特點,注重物質的激勵,比如為讓孩子嚐到知識也是甜蜜的。在兒童時期,他們便把蜂蜜滴在聖經上,讓略諳世事的孩子去舔,以此嚐到“知識”的甜蜜。這種風俗是一種非常正式的儀式,當孩子第一次走進教室上課時,都要得到一塊幹淨的石板,石板上有用蜂蜜寫成的希伯來字母和簡單的《聖經》文句,孩子們一邊誦讀字母,一邊舔掉石板上的蜂蜜。隨後,拉比們分給他們蜜糕、蘋果和核桃——所有這一切旨在使他們在學習上一開始就能嚐到甜頭。
到了成年的時候,父母就特別重視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要其以“忍凍學習的西勒爾”為榜樣。西勒爾年輕時,很想專心致誌地研究《猶太教則》。可是,他沒有足夠的時間,也沒有充裕的金錢,他的願望顯得遙不可及,因為他實在太窮了。後來,他發現一個可以完成心願的辦法,就是先拚命地工作,然後用工錢的一半過活,另一半送給學校的看門人。前幾天,西勒爾靠這種辦法聽了不少課,可是他的錢實在太少了,到最後他連一片麵包也買不起。這時候,看門人堅決地攔住了他,不再讓他走進學校一步。咋辦?他便沿著學校的牆壁爬上去,然後躺在天窗邊,靜靜地聽教師講課。安息日前夕,天寒地凍,冷風刺骨。第二天,學生們照常到學校去上課,屋外陽光燦爛,可是屋裏卻漆黑一片。學生們很納悶,為什麼那麼暗。原來西勒爾躺在天窗上,身上積了一層白雪,已經被凍得半死了。從此,猶太人教育孩子都以西勒爾為榜樣。
在猶太人的生活裏,有知識的人同樣享有崇高的社會地位。讀了這個故事後,你就能感受其中的含義。在一條船上,客人們都是腰纏萬貫的大富翁,惟獨其中夾雜著一名拉比。富翁們聚在一起彼此炫耀財富。拉比見後說道:“我認為我才是最富有的人,不過現在暫時不向各位展示我的財富。”後來客船遭到海盜搶劫,富翁們金銀珠寶被搜刮一空,客船好不容易抵達港口。拉比的高深學問立即受到民眾賞識,他便在學校裏開班授徒。不久,這位拉比遇到先前同船而來的富翁們,一個個處境淒慘落魄。這時他們看到拉比受人尊敬的樣子,一下子明白了當初他所說的“財富”,感慨地說:“您的確說得對,受過教育的人擁有無盡財富。”在猶太人的生活裏,知識勝過錢財,教育才是人類的主要資產,因而人們有了投資教育就是投資未來、投資經濟的理念。
使教育擁有活的靈魂,這是猶太人的宗教傳統。
猶太人重視教育和知識,但絕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重視,而是注重給知識賦予活的靈魂。因為猶太人認為,學習知識的目的是增長智慧。猶太人在很長一段曆史中,不斷地受到迫害,房子、財產猶如曇花一現,所有的猶太人都並不以此為重。一般來說,在猶太兒童還沒有長大成人之前,其父母就會教育他們,智慧比財富和地位更重要,因為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隻要你還活著,智慧就永遠跟隨著你,無論逃到什麼地方你都不會失去它。而珠寶與金錢都是可能失去的。所以,關於智慧的觀念深深地紮根在猶太人的心中。在猶太人的社會中,幾乎每個人都崇拜學者,因而學者遠比國王偉大,也遠比富翁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