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氣功補心腦法(2 / 3)

(2)動作:手指與腳趾緊張——吸氣;呼氣時放鬆,同時默念“放鬆好,我很舒適,連手指腳趾都不想動了”。

9臥位全身肌肉放鬆運動

預備姿勢:同“8”。通過默念“放鬆,感覺很舒服”使全身肌肉放鬆,思想逐漸入靜。

二、降壓功

1手足相對提按

(1)導引動作:閉目(以下各節皆同),兩腳開立與肩同寬,腳尖稍外撇,體重落於踵,以利放鬆身體和調整呼吸。兩臂微屈,腋脅空,肘略外撐。雙掌在胯前,手前勞宮穴與足湧泉穴上下相對,雙掌連續緩慢、輕柔地上提下按。

(2)意念活動:先意守氣海,後轉念於勞宮與湧泉,體察手心、足心的氣感。

(3)呼吸方法:自然呼吸,要求“吐唯細細”“似有尚有,似無者未真無”“似有似無,乃至無有無無”。

(4)要點:①兩膝似屈非屈,膝關節始終保持滑利狀態。②收臀,以消失腰椎生理性前彎為度。③身軀要中正,不偏不倚。以兩腳跟聯線的中點為一個點,會陰、百會各為一個點,這下中上三點垂直一線。④微微活動手指和足趾的各個關節,微微晃動或搖動或擺動頸椎、胸椎、腰椎和胯、膝關節,以求不偏、不曲、不僵、不直,放鬆全身的肌肉和關節。⑤雙掌緩慢、輕柔地上提下按時,追求氣感。⑥除站式外,根據身體情況,坐、臥均可,姿勢不限,但以舒適自然為前提。要經常體察和保持氣感,並勿忘勿助。

2疏通任、衝脈

(1)導引動作:兩臂下落,由體側平舉至頭上,直臂上托(掌心向上)。然後,掌心向裏,雙掌一上一下(一先一後),經麵、胸、腹部的正中線,沿任脈下落,再分置於兩腳之上。兩臂再上舉,雙掌上托。但雙掌經麵部落至胸前時,要左右分開,沿衝脈下落至胯前,然後再分置於兩腳之上。

(2)意念活動:由體側舉臂至頭,意念於兩臂由水中擎出,水又順臂而下。直臂上托時,意想天降細雨。雙掌沿任脈或衝脈下落時,存念於細雨沐浴全身。雙掌分置於兩腳之上後,意想雨水沿身繼而流入腳下深井之中。

(3)呼吸方法:舉臂至雙掌之上托時,吸氣;雙掌沿任脈或衝脈下落,直至分置於兩腳之上,呼氣。

(4)要點:動作要緩慢、輕柔,意念要鬆靜。呼時,有意,要細長;吸時,無意,可略短。這是調體、調心與調息緊密結合。有時身體會出現部分肌肉顫動、關節搖動,這是正常現象,勿迷惑不安。要任其自然,勿違其規律。不能任意追求和主管臆造,否則有害無益。

3疏通督、帶脈

(1)導引動作:疏通督脈的動作與疏通任脈的動作相同,都是沿身前正中線下落。疏通帶脈的動作,是使疏通任脈的雙掌沿身前正中線下落至臍部,雙掌分開,先後交替用單掌(掌心向上),沿腰帶處向季脅和身後劃弧。各1~2次。

(2)意念活動:疏通督脈時,存念於細雨通透脊髓,再流入地下井內。疏通帶脈時,係念於雙掌在水中劃動,似有阻力,覺有冷熱。

(3)呼吸方法:疏通督脈與疏通任脈的呼吸相同。疏通帶脈時,因為導引動作增多,呼氣較疏通任、督、衝脈的呼氣有所延長。

(4)要點:延長呼氣之後,吸氣量及其速度,必然要大些和快些,但須順乎自然。

4脊柱扭、蛹、擺動

(1)導引動作:脊柱扭動,即在疏通帶脈的動作中,加上跟隨左或右掌向身後劃弧的同時,腰肢向左或右扭動;脊柱蛹動,即在疏通任脈的動作中,加上跟隨雙掌由麵、胸、腹部下落的同時,脊柱(包括頸椎、胸椎、腰椎和骶椎)由上至下,做波浪形蛹動;脊柱擺動,即在兩臂由體側平舉至頭的動作中,加上脊柱由下至上的左右橫向擺動。

(2)意念活動:扭動,進一步加強兩手在水中劃動的柑橘(局部氣感)。蛹動和擺動,似覺身在水中,由於軀幹的蛹和擺,身軀的前後左右有水在衝撞、擊蕩(全身氣感)。

(3)呼吸方法:與疏通任、督、衝、帶脈相同。但由於動作增多,呼與吸必然進一步拉長,因此在扭、蛹、擺動作完成,雙掌分置於兩腳之後,可稍微等待,呼吸恢複正常後再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