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生物致癌因素有哪些
(1)病毒:科研人員已發現許多病毒與人類惡性腫瘤的發生有關。愛潑斯坦巴爾皰疹病毒(EB病毒)與非洲兒童惡性淋巴瘤、白血病、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以及鼻咽癌有關。目前認為人類乳頭瘤病毒(HPV)與婦女子宮頸癌的發生有密切關係。不同型的乳頭瘤病毒還與皮膚腫瘤、舌癌、喉癌等有關。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與肝細胞癌的形成有關。艾滋病毒常引起卡波西肉瘤(Kaposi sarcoma)、淋巴瘤和白血病等。
(2)真菌:某些真菌與惡性腫瘤的發生有十分明確的關係,如黃曲黴菌、雜色曲黴菌能產生黃曲黴毒素可能引起肝癌。鐮刀菌產生的T2毒素在實驗動物體內可誘發胃癌、胰腺癌和腦部腫瘤。產生灰黃黴素的青黴菌可誘發小鼠甲狀腺癌或肝癌。
(3)細菌:一些科學家認為幽門螺杆菌的感染與胃炎、胃潰瘍、胃癌有一定關係。用某些抗生素殺滅螺杆菌可降低胃炎、胃癌的發生率。幽門螺杆菌感染不但直接損傷胃黏膜,改變胃酸分泌的生理功能,不少學者認為螺杆菌可能是胃癌早期階段的始發(開始引發惡性腫瘤的)因素。
(4)其他:體內某些寄生蟲與某種惡性腫瘤有關,例如我國的日本血吸蟲病患者中有的發生結腸癌和直腸癌,中東地區的埃及血吸蟲病可引起膀胱癌。華支睾肝吸蟲的感染可能引起肝髒的膽管細胞癌。
惡性腫瘤的發生與免疫因素有關
所謂免疫就是機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譬如,人們生活的自然環境中存在很多的細菌,卻不每天生病;有些傳染病,如麻疹、傷寒得上1次就可終身不再患病,就是因為機體具有對這些病菌的免疫力。
盡管每個人都生活在充滿致癌因素的環境中,並且體內每時每刻都產生著數以千萬計的突變細胞,但大多數人都能免遭患癌的痛苦,這正是我們體內免疫係統及時地發現和清除了這些體內的異己分子。如果人體的免疫功能低下或出現紊亂,就不能及時消滅突變的細胞,從而出現免疫逃逸,最終發展為惡性腫瘤。
參與惡性腫瘤免疫的免疫器官主要是胸腺。免疫細胞有T淋巴細胞、自然殺傷細胞(NK cell)等。當免疫細胞缺陷,可導致惡性腫瘤的發生。另一方麵,一旦人體免疫監視係統出現功能減弱或不正常,則機體免疫係統便不能發現癌細胞。有些情況下,惡性腫瘤細胞本身還釋放“封閉因子”來麻醉機體免疫係統。這些原因都使得癌變細胞逃避機體的“免疫監視”而發展成為惡性腫瘤細胞。
惡性腫瘤的發生與內分泌有關
人體的內分泌腺體,如腦垂體、甲狀腺、腎上腺、生殖腺等分泌的多種激素,調節著人體的發育和代謝。疾病或某些原因造成內分泌紊亂,加上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就可使這些內分泌器官發生惡性腫瘤。例如子宮內膜癌常見於肥胖、不育、絕經期晚的婦女。長期服用雌性激素可誘發乳腺癌。由於某些惡性腫瘤的發生、發展與內分泌紊亂有關,所以經常應用激素來治療惡性腫瘤,如用抗雌性激素受體藥物他莫昔芬(三苯氧胺)治療乳腺癌,雌性激素治療前列腺癌等。
惡性腫瘤的發生與精神因素有關
我們經常遇到有些人由於心情不好、情緒低沉,不久便患惡性腫瘤。這說明精神因素,特別是精神抑鬱,對惡性腫瘤的發生影響很大。調查研究證明,精神壓抑的人群惡性腫瘤發生率比一般人群高許多倍。相反,有許多惡性腫瘤患者對待疾病樂觀向上,具有戰勝病魔的堅強信念,積極配合治療,病情的好轉要理想得多。這是因為精神狀態能很好地調節精神內分泌功能,激活機體免疫係統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因此,要預防惡性腫瘤的發生首先要有一個好的精神狀態,患了惡性腫瘤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積極配合治療。
惡性腫瘤的發生與年齡有關
任何年齡段的人群都可能患惡性腫瘤,但老年人群中惡性腫瘤發病率卻總是高於其他年齡段,有人疑惑,難道年齡大的人就容易得惡性腫瘤嗎?答案是肯定的。
第一,各種惡性腫瘤的發病是致癌因素作用於人體的時間和程度累加造成的結果,也就是惡性腫瘤發病之前存在一個時間較長的潛伏期,往往要經過15~30年時間。
第二,隨著年齡的增大,老年人機體的免疫功能減弱,對病變的免疫監視作用隨之降低,免疫功能的減弱,有利於惡性腫瘤的發生和進展。
第三,年齡越大,人體的各種基因調控越趨於失衡,細胞增殖和凋亡間的動態平衡被打破,癌基因被激活,引起細胞損傷、修複與凋亡異常,惡性腫瘤發病率就增高。
第四,老年人群的各種慢性感染、慢性氣管炎、胃炎、潰瘍病、前列腺炎、腸炎、子宮頸炎症是肺癌、胃癌、前列腺癌、大腸癌、子宮頸癌等是惡性腫瘤的相關誘因。所以,發病率就較高。
雖然老年人的組織、器官衰退是不可避免的,給惡性腫瘤發病創造了條件,但是,如果積極鍛煉身體,提高體質及健康水平,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注意飲食營養平衡,積極防治各種慢性疾病,做好保健工作,定期體檢,就可以有效避免惡性腫瘤侵犯。
惡性腫瘤的發生與肥胖有關
肥胖是人體內脂肪堆積過多和(或)分布異常,體重增加到一定程度,是營養過剩的表現。醫學家給“肥胖”下了這樣的定義:肥胖是指當人體攝取食物過多,而消耗熱量的體力活動減少,攝入的熱量超過了機體所消耗的熱量,過多的熱量在體內轉變為脂肪大量蓄積起來,使脂肪組織的量異常增加,體重超過正常值20%以上,有損於身體健康的一種超體重狀態。
肥胖的評價方法:標準體重(單位:千克);成人男性標準體重=(身高厘米-100)×09;成人女性標準體重=(身高厘米-100)×085;兒童標準體重=年齡×2+8(13米以上的按成年人體重計算)。一般來說,超過標準體重的10%,稱為超重;而超過20%,就屬於肥胖了。肥胖又根據超過標準體重的程度而分為:輕度肥胖(超重20%)、中度肥胖(超重30%)和重度肥胖(超過50%)。但是對健美運動員而言,即便體重超過標準體重的20%,亦不屬於肥胖範疇。
研究證實,肥胖增加患惡性腫瘤的危險性。腰圍每增加1英寸,患惡性腫瘤的風險就增加8倍,兩者的關係非常密切,尤其是最常見的直腸癌等。可以說身體肥胖是一個特別重要的與惡性腫瘤有關的因素,包括結腸癌、乳腺癌、腎癌在內的6種惡性腫瘤,都與肥胖有關。而增加活動則可以減少結腸癌、直腸癌的發生,並可能減少乳腺癌和子宮內膜癌的發生。因此,避免肥胖、控製體重和多運動成為最主要的防癌措施。
惡性腫瘤的發生與遺傳有關嗎
惡性腫瘤是否與家族遺傳有關,這是許多人關心的問題。目前認為,惡性腫瘤不是直接遺傳性疾病,但是確有少數惡性腫瘤的發病有家族聚集的傾向,家族中有人患癌,他的子女患癌的機會比一般人可多幾倍,這些癌叫做遺傳型家族性癌。這種遺傳因素,在醫學上稱為遺傳易感性。人們通過觀察逐漸認識到,生活方式和接觸環境中的某些致癌物質能夠增加人體對癌的易感性。也發現某些有先天免疫缺陷的患者,患癌的危險比正常人高得多。對於遺傳型家族癌來說,那些常有缺損基因的人患癌可能性更大。遺傳性表現最突出的是視網膜母細胞瘤,但發病率極低。大量臨床資料也證實,家族中有惡性腫瘤患者,後代不一定患癌。也就是說惡性腫瘤的遺傳問題十分複雜,惡性腫瘤的發生是一個目前尚未完全解開的謎。因此,當家族中有人患癌時,切不可胡思亂想,要保持心情愉快,提高自身免疫力,學習和了解癌的知識,幫助家人樹立抗癌信心。
結腸癌有遺傳傾向嗎
經常會有一些結腸癌患者及家屬問醫生,結腸癌會遺傳嗎?
要搞清楚結腸癌是否會遺傳,先要知道結腸癌的發病原因。結腸癌是從正常的細胞轉化而來的,癌細胞的分裂似“脫韁”的野馬難以控製。當人體細胞裏的癌細胞數目超過100萬個時就會產生惡性腫瘤的一些症狀,那麼正常的細胞又是如何突變成癌細胞的呢?比如病毒、射線、化學物質,作用於細胞中的DNA,造成它的結構或功能發生變化,從而導致代謝發生變化,細胞增殖發生變化就成為癌細胞。DNA是遺傳的基礎物質,一旦DNA發生變化,就會傳遞到下一代,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結腸癌是和遺傳有關的。那麼,結腸癌患者的下一代是否都會生癌?回答是否定的,為什麼呢?因為人類細胞分成體細胞、生殖細胞兩大類,如肌肉細胞、骨骼細胞、神經細胞,上一代和下一代無直接的聯係,隻有生殖細胞——精子和卵細胞,才是溝通父母與子女遺傳信息的細胞,當父、母親生殖細胞裏的DNA發生了癌變,他們子女身體裏的所有細胞獲得了這種改變了的遺傳信息,就可能發生癌變,這是一種“遺傳型”的癌。而體細胞的DNA在後天環境中發生了變化,變成了癌細胞,那麼由這個細胞分裂而生成的子細胞仍是癌細胞,它不會影響生殖細胞裏的DNA的癌變,所以這種癌細胞不會遺傳給子女,這就是“非遺傳型”的癌。因此,並非結腸癌都會遺傳。有結腸癌家族史的人一方麵要認識到自己雖然可能因遺傳而患上結腸癌,但並不意味著一定會得結腸癌,應避免不必要的恐懼;另一方麵要更加注意防癌,爭取做到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
乳腺癌有遺傳傾向嗎
乳腺癌會遺傳嗎?這個是很多人經常問起的問題。有些患者還有這樣的疑問:自己已經患了乳腺癌,那麼自己的姐妹、女兒是否有患癌的危險性?近年來的研究已經能回答這些問題:乳腺癌確實具有遺傳性。但大家也不必恐慌,因為真正具有遺傳性的乳腺癌在所有乳腺癌中所占的比例不超過5%。而且還有證據證明,在中國婦女中,這個比例會更低。
乳腺癌怎樣遺傳?這是個比較專業的問題。大家都知道,子女的遺傳物質一半來自於父親,一半來自於母親,如果父母任何一方在遺傳物質上存在著缺陷,都有可能傳給子女。現在已證實,乳腺癌的發生與這些遺傳物質上的缺陷是相關的,也就是說,存在遺傳物質缺陷的人容易患乳腺癌,所以,乳腺癌就是通過遺傳缺陷的傳遞而傳給下一代的。美國科學家在白種婦女中已經發現了這樣的遺傳缺陷,攜帶這樣缺陷的婦女患乳腺癌的危險性高於一般人。所以在乳腺癌高危人群中檢測這些遺傳缺陷有利於乳腺癌的早期診斷和早期預防。但是,白種婦女的遺傳背景與中國婦女是完全不同的,所以白種婦女的資料不能照搬到國內,而到目前為止,國內的類似研究還非常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