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及時有效治療防轉移1(3 / 3)

當正氣虛弱是疾病的主要矛盾的時候,就適宜於扶正。比如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等病證。怎樣扶正呢?使用滋補強壯性的藥物,或者加強營養、進行體育鍛煉等,都能扶正。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補益藥必須有針對性,氣虛補氣,血虛補血,陰虛補陰,陽虛補陽。中藥人參常用來補氣,當歸常用來補血,地黃常用來補陰,鹿茸常用來補陽。還有,虛在髒腑器官的某一部分,也必須有針對性地補,常常可以見到的中成藥“補心丹”、“補腎丸”、“健脾丸”,就是專門用來補心、補腎、補脾的。扶正總的原則是補充正氣之不足,調整功能,調動和發揮人體抗病的積極因素。

如果邪正雙方在病變中的地位差不多,那就扶正與祛邪同時進行。比如體質不好的患者患了感冒,就應該在治療感冒的發汗藥中加一些補益藥,中醫叫“扶正解表”。體質不好的患者發生大便秘結,就要在瀉下通便的藥中加一些補益藥,這種方法,中醫叫“攻補兼施”。

中醫認為,邪氣是通過正氣內虛而發生疾病的,因此,正氣的增長是戰勝邪氣、恢複健康的保證。根據這個認識,中醫說通過扶正能夠祛邪。惡性腫瘤是威脅人類生命的疾病,實踐證明,在一定的階段突出扶正能夠提高療效。尤其是晚期惡性腫瘤患者,在治療時一方麵用大量益氣、養陰、補腎的中藥扶正;一方麵用大量抗癌解毒的中草藥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蓮等祛邪。這種治療的方法取得的效果遠比單用祛邪的方法好得多,而且還能避免祛邪時易於損傷正氣的某些副作用。可見中醫在治療中強調正氣的重要性是很有道理的。

怎樣看待中醫“以毒攻毒”療法

毒療在我國應用已久,以毒治病,老百姓說這叫“以毒攻毒”。蟾酥,自古是中藥中的名貴藥品,馳名的中成藥“六神丸”中就含有蟾酥。《本草經疏》說蟾酥“能發散一切風火抑鬱、大熱癰腫之候,為拔療散毒之神藥。”現代研究發現,蟾酥毒有洋地黃樣的強心作用,還有平喘、鎮咳、抗炎、抗腫瘤、抗放射線的作用,把它應用於對心力衰竭、骨關節結核、骨髓炎和惡性腫瘤的治療上,取得了可喜的收獲。

蟾蜍全身也作藥用,有破結、行水、化毒、殺蟲、定痛之功,現代臨床試用於治療白喉、慢性氣管炎、炭疽病、腹水、麻風和惡性腫瘤。但蟾蜍有毒,用量應嚴格控製。如遇中毒,可按洋地黃類強心藥中毒的急救原則處理。除蟾蜍外,用於“毒療”的動物類藥物尚有蛇、蜘蛛、蜂、河豚、斑蝥等。斑蝥蟲是甲蟲中毒性最大的,在我國作為藥用的曆史最長。其蝕瘡、活血化瘀、抗癌作用引起了普遍關注。此外,蜈蚣、蠍子、毒蛙等,也都是早被作為“以毒攻毒”的藥物使用的,現代科學把它們統稱為“生物毒”。

惡性腫瘤中醫免疫療法的特點

惡性腫瘤的免疫治療,中醫與西醫的目的是完全一致的,所不同的是製劑與途徑不一樣。西醫應用有效的免疫增強劑代為補充,中醫用各種途徑提高調節免疫功能,其本質都是扶正固本。經大量研究證實,幹擾素、淋巴轉移因子、胸腺素同人參、黨參、當歸、銀耳、黃芪、菟絲子等一樣,都具有提高或促進T細胞、淋巴細胞轉化的作用;幹擾素、轉移因子同靈芝、黃芪、山藥、淫羊藿、刺五加、生鵝血等中藥都具有提高巨噬細胞吞噬功能的作用;幹擾素、淋巴轉移因子、胸腺素及中藥淫羊藿、香菇、鵝血等具有提高T細胞功能的作用。

研究還發現地黃、白術、五味子、肉桂、人參、附子、甘草、扁豆、山藥等能增強垂體腎上腺皮質係統的功能;黃芪、人參、天冬、麥冬、玄參、鱉甲、女貞子、黃精、山茱萸、仙茅等可促進免疫球蛋白形成;肉桂、鎖陽、菟絲子、黃精等能促進抗體生成;當歸、白芍、龍眼肉、三七、山藥、地黃、花生衣、狗脊、紅棗、肉蓯蓉能促進血小板的生成;人參、當歸、白術、製首烏、枸杞子、阿膠、紫河車、巴戟天、刺五加、女貞子、補骨脂能增加外周血中白細胞含量。這些藥物都可以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辨證辨病靈活應用,以調節免疫功能、促進機體自身對癌細胞的殺傷功能,促進康複。

怎樣看待中醫扶正固本療法

扶正固本即扶助正氣,培益本源。在腫瘤患者中,絕大多數患者屬本虛標實之候,故治療之大法,當以扶正固本,抗癌祛邪為務,扶正與祛邪又當依法辨證應用。一般而言,腫瘤早期尚小、機體正氣尚盛,多屬邪輕之候,治當以攻為主,或兼以扶正或先攻後補,即祛邪以扶正之法;中期正氣多已受損,但正氣尚能與邪氣抗爭時,治當攻補兼施;腫瘤晚期多正氣衰弱,正虛邪盛,氣陰虧損,治當以扶正為主,或兼以祛邪,或先補後攻,即扶正以祛邪。

扶正固本的治法在於增強機體抗病、防病及自身修複能力,概括起來包括:一是提高臨床療效,延長生存期;二是減輕放療及化療的不良反應;三是提高臨床手術效果;四是治療癌前病變;五是抑癌、抗癌作用;六是提高機體免疫力;七是促進骨髓造血幹細胞的增殖。可以說扶正固本治則是中醫防治腫瘤的基本法則,是其最大特色,也是最大優勢。尤其是在辨證論治基礎上用中藥複方在腫瘤防治中,更應充分地發揮其扶正固本的作用。當然,也不應該過早地期望複方中藥在沒有毒性反應或副作用很低的狀況下,達到化療或放療效果同樣的療效。中醫藥長於扶正固本,但其抑瘤作用較慢、較弱。所以,我們應在當前充分發揮扶正固本這一中醫藥特點,運用以往所取得的成果,充分發揮中醫藥的優勢去防治腫瘤。常用的扶正固本處方如下:

(1)靈芝消瘤湯

【處方】靈芝、黃芪、紅參、三棱、莪術、昆布、海藻、貝母、土茯苓、白花蛇舌草、蚤休、當歸、白芍、甘草等。

【功能】扶助正氣,培益本源。

【主治】各種中晚期腫瘤。

【方解】方中靈芝益精血、健骨髓、扶正氣抗癌(主要成分為蛋白多糖,有強力的抗癌作用),配以黃芪、紅參補精元、益腎氣固本;三棱、莪術破瘀消癥;昆布、海藻、貝母、土茯苓豁痰除痞,再配以白花蛇舌草、蚤休引經入瘤,又兼除邪熱、清瘀毒;當歸、白芍補血柔肝,配以甘草調和諸藥。全方以固本扶正,消瘤除癌,使正氣複,癌瘤除。

【說明】在腫瘤患者中,絕大多數患者屬本虛標實之候,故治之大法當以扶正為本,抗癌祛邪為務。此方是本中心應用於臨床最多、收效最好的方劑之一。應用臨床10餘年,已治愈上萬例患者或延長了癌症患者的生命。

(2)靈芝癌速康

【處方】靈芝、蚤休、半枝蓮、血竭、全蠍、穿山甲、紅參、山慈菇、白花蛇舌草、當歸、甘草等。

【功能】抗癌除瘤,攻補兼施。

【主治】各種中晚期腫瘤。

【方解】方中靈芝益精健髓,扶正抗瘤;蚤休、半枝蓮、白花蛇舌草引經入瘤兼清瘀毒,除邪熱;全蠍以毒攻毒消瘤;穿山甲除癥消積軟瘤,配以血竭、山慈菇活血消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再配以紅參、甘草補氣,當歸補血,以培本求元。全方攻補兼施,氣血互補,使瘤除,病愈,正氣複。

【說明】此方藥為腫瘤治療中心多年來在六大方劑的基礎上總結而成。它具有攻補兼施,除瘤與扶正同時運用,補而不滯,攻而不峻。同時采用了現代醫學的最新科研技術,使此藥更容易吸收。此方藥臨床應用以來為無數腫瘤患者解除了痛苦,也是本中心專家組多年的經典方劑。

什麼是惡性腫瘤的活血化瘀療法

“瘀血”是指血液滲出脈外瘀滯不散,“出血”是指血液從脈管排出體外,“內出血”是指內髒中的正常血液從髒器脈管排出者,它源於內髒,瘀於體內。《靈樞》所謂“陽絡傷則血外溢也”就是說陽絡傷會引起外出血,陰絡傷會引起內出血。瘀血致病的主要特點如下:

(1)疼痛:瘀血阻塞經脈,氣血不通利,即發生疼痛。痛有定處,痛而拒按,故曰:“痛者不通,通者不痛”。

(2)腫塊:不論外傷瘀血或內髒組織發生瘀血,瘀而不散,瘀久量多,聚凝成塊,腫而不化,叫腫塊。血液病患者的肝脾大,淋巴結腫大,皆為瘀血所致。

(3)出血:血溢於脈管以外,瘀成大小不等的塊狀,不能存於髒腑或肌膚以內,迫行體外,形成出血,如婦女月經不調,瘀血成塊,色紫暗而塊狀排出。

現代研究證實,惡性腫瘤患者的血液中往往存在著癌細胞或微小癌栓,在隨血液流動時,不易附壁著床生長。當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緩慢,微循環功能障礙時,瘀血停滯,這樣癌細胞就易著床生長。而血液循環中的癌細胞往往還激活血小板,使血小板凝集,將其包繞起來,避開人體防禦係統的搜捕與攻擊。血小板還可釋放某些物質,增強血管的通透性,促進癌細胞的增殖,表現出癌腫增大或轉移。臨床上用莪術、丹參、三七、牛膝等活血化瘀藥,同時配合化療藥物治療,具有抗凝抑瘤、改善微循環以及抗轉移的作用,正可謂有“流水不腐”的功效。

什麼是惡性腫瘤的清熱解毒療法

惡性腫瘤,特別是中晚期患者常有發熱、腫塊增大、局部灼熱、疼痛、口渴、便秘、舌紅苔黃、脈數等症,皆屬邪熱瘀毒之候,治療當以清熱解毒法。清熱解毒藥能控製和消除腫瘤及其周圍的炎症和水腫,在其某階段起到一定程度的控製腫瘤發展作用。同時,清熱解毒藥又具有較強的抗癌活性,清熱解毒法為腫瘤防治常用的方法之一。有關清熱解毒藥抗腫瘤的藥理研究報道較多,其作用概括起來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1)直接抑製腫瘤的作用;

(2)調節機體免疫功能;

(3)抗炎排毒作用;

(4)調節內分泌功能;

(5)阻斷致癌和抗突變作用;

(6)其他作用如抑製腫瘤血管生成及增強化療效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