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心理與運動是腫瘤康複的催化劑1(2 / 3)

患者該不該聽到一個真實的信息

患者該不該聽到一個真實的信息,是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惡性腫瘤從診斷到確診,對患者及家屬都是一個沉重的心理打擊。隨之而來的一係列問題,如惡性腫瘤的治療問題,預後問題,包括是否會產生疼痛、是否會因手術造成形體的損害、是否會威脅生命等,都會成為家屬、患者關注的焦點。同時也不可避免地遇到最為現實的問題,患者該不該聽到一個真實的信息。

為了防止患者出現強烈的心理反應,不少人主張對患者實行信息封鎖。但是,由於“保密”會使醫生、家屬有意無意地在心理上、行動舉止上與患者保持距離,在治療上給醫生帶來困難。事實上,由於醫學知識的普及和患者文化程度的提高,臨床上很難做到對患者進行信息封鎖。而患者對醫務人員的任何信息包括語氣、表情、態度等都非常敏感,實際上也不可能做到保密。如果采用保密的辦法,患者一旦通過各種信息渠道了解到部分真相後,反而會產生嚴重的被拋棄感和被蒙騙感,至此患者的孤獨、抑鬱、絕望等情緒反應就會特別強烈。因此,目前多數學者,包括世界衛生組織都主張應該給惡性腫瘤患者提供真實的信息。

不同的惡性腫瘤患者有不同的心理

人患了惡性腫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年齡有其不同的心理特征,但臨床工作中經常可見到當患者得知確診為惡性腫瘤時,病情會迅速惡化,這說明情緒對惡性腫瘤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惡性腫瘤患者的身心障礙不僅影響軀體疾病的恢複,而且很難適應家庭生活,難以步入社會,給工作和學習造成不良影響,給家庭和社會帶來負擔。所以說了解惡性腫瘤患者的心理與想法,對疾病恢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中年患者的心理:中年患者多為家庭生活的支柱,工作的主力,牽掛和顧慮多,患病後不僅對個人,而且對家庭起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心理障礙重,發生率高,有的產生絕望感,拒絕與醫護人員配合,有的求生欲望強,渴望絕處逢生,積極配合治療。

(2)老年患者的心理:老年患者,除了老人的一般心理特征,還易由孤獨感發展為與世隔絕、拋棄感,由衰老感發展為絕望感和瀕死感。他們普遍注重醫護人員的態度,希望得到尊重和重視,怕遭嫌棄等。

(3)初步確診後的心理:當拿到一張有“惡性腫瘤”字樣的診斷書時,通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否認。“不是我吧?”“為什麼是我?”“也許是醫生搞錯了”等等。否認是患者最常見的心理防禦方式,患者拒絕承認患癌症的現實,照常工作學習,以暫時平衡心態。但更多的時候,他們並不完全否認診斷,拚命壓製自己的情感反應,對親朋好友逐漸疏遠,將自己封閉起來。

(4)手術前後的心理:惡性腫瘤手術前後的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恐懼心理,如怕死、怕手術不成功,怕惡性腫瘤複發、轉移,怕長期疼痛的折磨,怕手術造成器官功能喪失,形體改變、損容等。晚期常因不堪忍受疾病的折磨,想到不久將離開人世而產生絕望,甚至作出輕生行為。

(5)患者生存的心理:雖然惡性腫瘤對一個人來說,可能意味著生命的終結,但人都是熱愛生命的,當患者被確診為惡性腫瘤後,即使當他明白自己的病已無希望時,他仍然在潛意識中存在一絲僥幸,這其中有對治療效果的期盼、也有對診斷發生錯誤的期盼等。

惡性腫瘤患者莫信生存期預測

在一次迎新春腫瘤患者聯歡會上, 52個活過5年的惡性腫瘤患者濟濟一堂,歡聲笑語。這時,有一個惡性腫瘤患者拾起了一個話題,說當時醫師都說我隻能再活6個月,不到200天,現在我已活了整整2 000天,我還想再活2 000天、5 000天。她的一段話,激起了在座各位的回憶與感慨!結果,大家一統計, 50多個患者中,有34個患者當時被醫師確定為壽限為6個月到1年。其中,有14人被明確判定隻有3~4個月,不會超過6個月。隻有不到20人不清楚當時醫師是否有過這類判斷。而這些被判為僅能活幾個月到1年的人,現個個活過了5年,最長的一個已經活了11年。他們回憶起最初得知(大多是事後從家屬中獲悉的或不經意透露出的)醫師依據“科學”所作出的、預測自己壽限時,大多感慨良多!至今仍充滿苦澀、無奈,怨恨中又多少夾雜著一絲慶幸。

研究表明:90%的惡性腫瘤患者完全把自己交托給醫生,他們的命運就像醫生預期的那樣:如果醫生預期患者還能存活1年,那麼大概1年之後死亡就會來臨,因為患者相信這一點。而10%~15%的惡性腫瘤患者把康複的希望和他們的身體掌握在自己手裏,積極地與疾病作鬥爭,他們雖然一直在用藥,但他們與醫生保持一定的距離,他們自己努力實現自己的康複。這10%~15%的患者中,6年以後活著的有90%。其實很多情況下,在醫患及家屬的共同努力下,奇跡是可以創造的。

惡性腫瘤患者可以嚐試小團隊治療

那是20世紀90年代末,我曾遇到一位中年乳腺癌患者,患者就診時情緒非常低落,她每次複診時,醫生都苦口婆心地勸她,給她舉了很多患者康複的例子,又給她看了不少資料。後來她告訴醫生:“大夫,不是不相信您,您說的話,我全信,但又有什麼用呢?您是醫生,您沒生病,您在岸上,我在水深火熱之中掙紮,我一想到自己的病,沒法擺脫,除非您讓我看到活生生康複了的人,讓我想不開時就可以和他們聊聊。”是啊,事實上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落難的時候最希望得到曾經有過與自己同樣經曆,卻已走出了苦海的人的指點。實際上這就是現在所說的小團隊治療。

小團隊治療,主要進行集體鬆弛訓練或催眠術的訓練,增加防治惡性腫瘤知識和用知識武裝思想,成立問題協作小組解決一些問題。研究表明,通過小團隊治療而得到感情方麵和社會支持的惡性腫瘤患者繼續生存的時間,要比接受單獨治療的患者長2倍。研究還表明,社會支持起著緩和心理緊張狀態的作用。在團隊治療中,患者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感受,這有利於消除孤獨感。醫學心理學家們認為,這些做法可以增強患者的信心,提高其生存質量,使她們能更專注於治療,可能對免疫係統產生影響。國內有很多通過小團隊治療而成功的例子,如有的抗癌樂園患者在一起練功、交談、唱歌、跳舞。樂園有組織地開展各項活動,如邀請專家講座、切磋練功經驗、專題研討谘詢、交流抗癌經驗、介紹抗癌信息、評選抗癌明星、組織慶祝聯歡等。參加小團體與惡性腫瘤抗爭的人們,出現了很多現代醫學觀點很難解釋的奇跡。

如何使用暗示療法防治惡性腫瘤

暗示療法是一種古老而又確有一定效果的常用心理治療方法。說它古老,是因為一些原始的占卜、求神等迷信的治病活動中就明顯地存在著暗示。自有醫生這個職業以來,特別是名氣較大的醫生,在行醫過程中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在使用暗示療法,暗示療法的確有效。

曾有報道說:有一位50多歲的女性患者,自訴雙腿肌肉抽搐,軟弱無力,經CT掃描確診患有巨大腦瘤,準備立即手術。但因患者害怕手術,找中醫治療,服中藥年餘,感覺腿軟愈加嚴重,常感到死亡將至,惶惶不可終日,患者抱著一線生存的希望,找到心理醫生就診,經仔細詢問,得知20多年前,她因丈夫暴病而逝,悲傷過度而始,於是,醫生決定使用暗示療法。

醫生對患者說:“你患的不是腦瘤,絕不會死,你也不用再服什麼藥了,隻要每天多想多做那些使你心情愉快的事,聽聽怡情的音樂,你的腿就可以走路了,病也會好的。”患者聽後,先是高興,不久又將信將疑,但她還是照著做了,果然幾天後腿軟的症狀明顯好轉了。以後,心理醫生又對患者多次鼓勵、開導,使她增強信心,3年過去了,現在她仍活得很好。當然這是一個較為特殊的病例,但是,通過醫生的言語、表情等暗示,而使患者的一般症狀得以明顯改善的例子,幾乎是每個醫務工作者都有體會。

暗示療法可直接進行,如上麵的例子就是直接暗示;也可以與其他治療結合進行,比如,各種藥物、理療、氣功等再配以暗示療法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暗示療法又可以分為“他暗示”,即通過他人實施的暗示和“自我暗示”,即患者自己把某一種觀念暗示給自己。使用暗示療法時,一定要有醫學心理學的專家指導,切不可亂用;另外,醫生的語言、表情等固然能作為暗示手段以治療疾病,但不良的暗示卻可以產生嚴重的後果;此外,暗示療法對於不同人可產生不同的效果。

惡性腫瘤患者如何使用想像療法

一些臨床醫學專家們發現,通過想像可以提高人體免疫細胞數量,對各種患者都有不同的療效。如美國有一個脖子上長了惡性腫瘤的女性患者,醫生斷定她隻能活3個月,後來在一位醫學心理專家的建議下,采用了“想像療法”,她每天靜坐在床上,心無雜念,專心想像脖子上的腫瘤是一個惡魔。而自己體內的白細胞是勇敢的騎士,正在揮舞利劍向惡魔進攻,並不斷將惡魔逐漸消滅幹淨。每天想像2~3次,1年之後,患者並沒有如期死掉。據美國專家統計,159名被醫院宣布活不到1年的惡性腫瘤患者,經過想像療法治療,最少活了20個月,有1/4的患者部分或全部恢複了健康。想像療法的原理可能是利用大腦與人體免疫係統之間存在著某種聯係,想像使體內的免疫功能得到改善,從而有效地抑製了疾病的進展。目前想像療法在國外已成為治療“絕症”的必要的處方,這張處方至少可以使患者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減輕精神上的壓力,無疑對康複是有益的。

惡性腫瘤患者的自我放鬆療法

惡性腫瘤患者如何減輕精神壓力與緊張,對於康複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隻有身心得到放鬆,才有與惡性腫瘤作鬥爭的意誌,同時可切斷恐懼和緊張帶給身體不利的惡性循環,提高機體的免疫力。事實上,自我放鬆療法能排除患者不良情緒的幹擾,身心得到鬆弛,使人體生理過程處於最佳狀態,從而有利於疾病的康複。這裏我們隻介紹一種簡單易行的放鬆功,以供實踐,其程序如下:

(1)姿勢取站立位,兩腿分開與肩同寬,腳呈小八字形;雙膝微屈,兩臂徐徐上舉,至胸前時兩手心向內,離身體約尺許,十指分開取握球狀,千萬不要緊張與用力,使頸、肩、肘、膝處於放鬆狀態。